-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每天讀點金融史3 版權信息
- ISBN:7802288215
- 條形碼:9787802288218 ; 978-7-80228-821-8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每天讀點金融史3 本書特色
從次貸危機到華爾街金融風暴、從全球經濟放緩到全球股災、從人民幣升值到中國制造業面臨的“出口的冬天”……每一次的經濟危機和經濟轉型都會以不同的面目出現,可是其周期性和規律性卻是相似的。 跌勢何時止步,復蘇何時開始?沒有人能預測出精確的時間表,但是下一輪繁榮之曙光必將在*糟糕的黑夜里發出依稀的光亮,卻是歷史顛撲不破的真理。 通過書中分析的一次次的世界經濟危機,我們可以看到,本來是為人們服務的金融手段在這些事件中卻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無情地吞噬一個國家的人民辛勤勞動積累的財富…… 另外,本書也對正在蔓延中的美國次貸危機進行了相關分析,引導讀者來看一下為華爾街引以為豪的金融創新是如何釀成這次“全球金融風暴”的。
每天讀點金融史3 內容簡介
《每天讀點金融史》系列叢書以金融史為主線,把一百多年來的經濟發展和金融格局演變的巨幅畫卷為你徐徐拉開,是你理解世界經濟的格局演變與未來走向的理想讀物。
“金融只是一種手段,關鍵看使用者的目的。”這句關于金融的著名論斷寫在這里與讀者諸君分享。每個人閱讀這套書的目的不盡相同,得出的結論也會大相徑庭。我們衷心希望本套叢書能為讀者提供認識現實經濟世界的一個視角,在投資、經營、決策、工作和生活中能夠正確、理性地認識發生的每一個變化,可以“知興替”、“明得失”。
歷史是指引現實的指南針,歷史是撫慰內心的清涼劑。相信每天讀點金融史,答案就在你心中!
本書為系列叢書的第三冊,主要講述影響世界經濟的金融事件。
每天讀點金融史3 目錄
“偶然”中產生的金本位制度
所謂金本位的“黃金百年”
金本位的沒落
事后思考
第二章 黑色星期二——年美國股災
瘋狂的金融投機
大牛市與大崩盤
大危機爆發原因猜想
美國在動蕩中變革
第三章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興衰——美元霸權的確立
美元的崛起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形成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缺陷及其崩潰
后布雷頓時代
第四章 外債依賴癥——拉美債務危機
引人關注的債務危機
危機根源
美國對待危機的政策轉變
可持續發展模式亟待建立
第五章 “太平盛世”中的戰爭——日本金融泡沫的破滅
經濟恢復的引擎
銀行面臨的困境
初次交鋒
痛下殺手
風險積聚
土崩瓦解
第六章 世紀豪賭——英鎊阻擊戰
戰爭前的“平衡”
“教皇老板”索羅斯
英鎊攻防戰
索羅斯的勝利
第七章 世界*大的金融丑聞——住友期銅事件
住友事件
遭人詬病的倫敦金屬期貨交易所
大鱷手段
第八章 “大鱷”再出手——東南亞金融危機
禍起曼谷:觸發多米諾骨牌
臺幣淪陷:一場政治陰謀
登灘香港:一記重拳
震蕩韓國:IMF危機
日本出手:*后的防線
美國:坐收漁人之利
第九章 雙頭鷹的夢魘——俄羅斯金融危機
危機回顧
“只休克,不治療”的“休克療法”
風雨飄搖中的金融體系
合理卻不合法的“影子經濟”
“新沙皇”葉利欽
危機爆發
危機啟示
第十章 美國史上*大破產案——安然神話的破滅
安然的成長
神話與神話的背后
神話破滅
美國史上*大的破產案
第十一章 歐洲一體化的“加速器”——歐元
歐元誕生的背景
“一波三折”的歐洲貨幣聯合
修成正果
新美歐爭霸又將開始?
第十二章 金融衍生之禍——美國次貸危機
一場席卷美國的金融瘟疫
誰該為次貸危機埋單
次貸危機的連鎖反應
危機再思考
參考文獻
后記
每天讀點金融史3 節選
**章 國際貨幣秩序混亂的開端
金本位制是人類歷史上*卑出現的國際貨幣制度,是金融全球化的*初形式。20世紀30年代,隨著金本位退出歷史舞臺,人們對其的評論也多了起來。有人評論說,正是由于金本位制取消使得整個貨幣體系變得更加不穩定。格林斯潘在其早年的文章中也指出,“在沒有金本位的情況下,將沒有任何辦法來保護(人民的)儲蓄不被通貨膨脹所吞噬,將沒有安全的財富棲身地”。
針對歷史上對金本位制度的爭論,本文并沒有支持或反對哪一方,而是將其放在大的歷史背景下來客觀地審視該制度的歷史發展進程以及在其發展中對經濟的影響。我們*終應該認識到,我們應該以史為鑒,懂得任何貨幣制度都是人類自身的創造,其是否能有效運行還是取決于人類自身的妥善協調和管理。
“偶然”中產生的金本位制度
在人類貨幣的發展過程中,由于金的化學性質比較穩定以及產量稀少等特點使其*終成為人們交易媒介的首選,所以卡爾·馬克思說“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據記載,在公元前700年,小亞細亞地區已經出現了一些黃金與白銀合金制成的錢幣,被稱為琥珀金。到了公元前600年,金幣在小亞細亞的利迪亞王國首先被鑄造出來。在這以后,黃金則在人類歷史上長期被人們看作是財富的象征。
但是關于金本位制度產生的原因,金融史卻基本上都是一筆帶過,在我國*常見的解釋就是上面卡爾·馬克思的那句名言。然而,任何一個歷史事件都有它發生的歷史背景,金本位也不例外。關于該制度的產生,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的管清友博士從英國的貨幣重鑄談起,具體生動地為我們講解了金本位產生的歷史背景。
……
每天讀點金融史3 作者簡介
孫健,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1990年以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課題4項;獲省部級一二三等獎5項:出版中英文專著12部,其中研究海爾的專著7部(部分著作已在國外翻澤出版);在《新華文摘》、《管理世界》、《中國工業經濟》、《財貿經濟》、《世界經濟》、《國際金融研究》、《香港財經月刊》等國家級期刊、海外期刊、國際會議上發表有影響的論文170余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莉莉和章魚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月亮虎
- >
巴金-再思錄
- >
山海經
- >
回憶愛瑪儂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