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政策引致性扭曲:開放效益的體制因素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5875234
- 條形碼:9787505875234 ; 978-7-5058-7523-4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政策引致性扭曲:開放效益的體制因素 內容簡介
本書的基本任務是運用西方扭曲理論研究我國區域發展導向型體制對開放效益的影響。盡管扭曲理論源于對一般市場經濟的分析,但對于分析發展中國家在對外開放過程中由激勵型外資與外貿政策所導致的各類扭曲同樣具有適用性。所不同的是,像中國這樣的轉軌經濟國家,除具有一般市場經濟的各類扭曲之外,還存在著更廣泛的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過程中的體制性扭曲,并且體制性扭曲成為導致政策引致性扭曲的重要根源。因此,發展中國家不僅要在微觀層次上消除經濟中的各類扭曲,而且還要以西方扭曲理論所未有的角度(例如體制轉軌的視角)探索中觀與宏觀領域的各類扭曲現象及其矯正問題。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我國的區域發展導向型體制在激發地方政府發展經濟的積極性、促進地區經濟發展方面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例如通過政策優惠積極開展對外貿易與大力引進外資從而消除了我國改革開放初期資金短缺的瓶頸,為我國經濟高速增長做出了貢獻。同時,政策引致性扭曲在破除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障礙、建立市場經濟體制方面也發揮了巨大作用。地區競爭不僅刺激了經濟增長,而且創造出多個充滿活力的區域發展模式(如長三角模式、珠三角模式等),其制度創新機制在路徑上與熊彼特式制度創新范式是一致的。就其實質而言,這是以一種較少扭曲的對外開放政策取代另一種較多扭曲的舊的計劃經濟政策,從而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與經濟增長。
然而,必須看到,隨著對外開放的深入發展與經濟高速增長,我國早已經跨越資金瓶頸,對外資、外貿的過度政策優惠導致的要素扭曲與生產扭曲,不僅帶來國民利益的對外流失,而且令內資與外資處于不公平的競爭環境之下,從而產生外資對內資的“擠出效應”,并且導致內資在價值鏈分工中出現低端鎖定傾向,以及內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下降。因此,所謂的出口比較優勢是建立在價格扭曲即低成本基礎之上的虛假比較優勢,是不可持續的。
從表面上看,地區惡性競爭是導致政策引致性扭曲的根源,但實際上,地區惡性競爭卻源于區域發展導向型體制。因此。區域發展導向型體制“塑造”了政策引致性扭曲的如下特征。**是區域發展導向型體制下的財政分權與政績觀,激發了地方政府對稅收的追求與對以GDP增長為核心的政績追求——包括對其他非經濟目標的追求,如就業、城市建設等,從而導致政策引致性扭曲,使地方政府呈現出“公司化”傾向;第二是政府職能的越位、缺位、錯位,如替代企業招商引資、對外資監管不力、對跨區域公共產品供給存在搭便車行為等,這使得政策引致性扭曲具有了政府職能“失靈”的特征;第三是改革過程中,部分領域改革滯后,例如要素市場與金融市場的改革滯后加劇了要素扭曲等,從而使政策引致性扭曲具有“非市場性”與轉軌特征;第四是區域發展導向型體制下地方政府面對國際壟斷勢力在談判中處于弱勢地位而產生的政策引致性扭曲,從而使政策引致性扭曲具有了外部干預的“非自主性”特征。
從開放效益的角度看,政策引致性扭曲不僅造成國民利益的外流,還造成宏觀上總體經濟的內外失衡,例如地區差距不斷擴大、“雙順差”等,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對外開放效益。
根據扭曲理論消除扭曲的對癥規則,政策建議是明確的。首先是完善財政分權并轉變政績觀,即完善區域發展導向型體制的激勵機制。其次是轉變政府職能,在現階段主要是進一步完善政府的監督職能,提高其科學決策能力。再其次是通過調整對外資、外貿的優惠政策制約地方政府的惡性競爭,提高外資質量,并通過實行地區差異性優惠政策來達到協調地區經濟發展之目的。*后是對競爭優勢進行培育。在當今全球化時代,決定各國收益分配份額的是稀缺要素,誰擁有稀缺要素誰就能夠獲得競爭優勢以及更為豐厚的利潤。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盡管對外開放是一條引進稀缺要素(如先進技術與管理)提高國際競爭力的捷徑,然而其前提條件是發展中國家本身吸收能力的提高(如高的人力資本),而這是無法通過開放來滿足的,必須要通過本國的精心培育才能得到。根據扭曲理論,通過擇定扭曲能夠實現培育本國稀缺要素的目標,從而*終建立本國的競爭優勢。
政策引致性扭曲:開放效益的體制因素 目錄
1.1 問題的提出
1.2 本書的研究思路與結構
1.3 本書研究方法與基本概念
1.4 本書創新
第2章 開放經濟扭曲理論的主要成果
2.1 開放經濟扭曲的形成
2.2 價格扭曲下的國際貿易福利分析
2.3 國際資本流動對產品貿易的替代及其福利分析
2.4 扭曲理論與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
2.5 消除扭曲的“直接針對性”原理
本章小結
第3章 減少扭曲:發展導向型體制的增長之源
3.1 區域發展導向型體制的形成、特征及其動態演進
3.2 政策引致性扭曲:區域發展導向型體制的制度創新效應
3.3 政策引致性扭曲:區域發展導向型體制的
經濟增長效應
本章小結
第4章 區域發展導向型體制中政策引致性扭曲的特征
4.1 政策引致性扭曲:財政分權與政績觀
4.2 政策引致性扭曲:轉軌經濟過程的非均衡特性
4.3 區域發展導向型體制中的政府職能
4.4 政策引致性扭曲:國際競爭環境中的壟斷因素
本章小結
第5章 區域發展導向型體制下開放效益的損失:中觀視角
5.1 過度外資、外貿激勵政策下的利益流失
5.2 非經濟目標追求下的政策引致性扭曲
本章小結
第6章 區域發展導向型體制下開放效益的損失:宏觀視角
6.1 政策引致性扭曲:對外經濟失衡與開放效益
6.2 政策引致性扭曲:內部經濟失衡與開放效益
6.3 政策引致性扭曲對競爭優勢的影響
本章小結
第7章 區域發展導向型體制下的對外開放效益提高
7.1 繼續消除體制性扭曲
7.2 不斷消除政策引致性扭曲
7.3 消除內外失衡
7.4 區域發展導向型體制下的競爭優勢培育
本章小結
第8章 總結
8.1 本書的基本結論
8.2 本書相關研究的不足與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參考文獻
后記
政策引致性扭曲:開放效益的體制因素 節選
第1章 引言
1.2 本書的研究思路與結構
扭曲理論首先是提供了一個衡量開放效益的研究工具。通過約翰遜(Johnson,1965)①的貿易利益標準模型,我們可以就價格扭曲對福利的影響展開研究。價格扭曲會導致生產的過度轉換或不足轉換,從而導致福利水平的變化——表現為效用曲線的變化。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跨國直接投資的快速發展成為推動全球化的重要力量,并產生對傳統商品貿易的替代效應,巴格瓦蒂(Bhagwati)對東道國資本流入的無扭曲與有扭曲的兩種情形下的福利變化情況進行了比較分析。這樣,分析外資、外貿效益的基本工具已經具備。
其次,扭曲理論對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具有指導作用。巴格瓦蒂運用扭曲理論對發展中國的貧困化增長問題進行了研究,對于推動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戰略由進口替代向出口導向轉變起到了積極作用。然而,從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的角度審視,扭曲理論這一工具更多的是在靜態或比較靜態意義上衡量東道國的社會福利變化情況。那么發展中國家能否以扭曲理論為指導實現經濟的快速增長與競爭優勢?這實際是我們*終所關注的。
……
政策引致性扭曲:開放效益的體制因素 作者簡介
王庭東,男,1968年1月生于山東章丘。1991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國際政治系,獲法學學士學位;1992年進入山東經濟學院馬列部世界經濟教研室任專職教師。2002年畢業于山東大學經濟學院,獲經濟學碩士學位。2005年晉升為副教授。2007年畢業于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獲經濟學博士學位。主要研艽經濟全球化、開放經濟理論與政策。近年來在《世界經濟與政治》、《拉丁美洲研究》、《當代亞太》、《現代國際關系》、《世界經濟研究》、《改革》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數十篇;主持省部級課題三項,參與國家級、省部級課題多項。現為山東經濟學院經濟系副主任、世界經濟研艽所副所長。
- >
回憶愛瑪儂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推拿
- >
巴金-再思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