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陳銘德、鄧季惺與《新民報》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1057126
- 條形碼:9787101057126 ; 978-7-101-05712-6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陳銘德、鄧季惺與《新民報》 本書特色
俠義老板陳銘德,精明女管家鄧季惺,委曲求全覓生路,半生襟抱付東流。
陳銘德、鄧季惺與《新民報》 內容簡介
簡介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是一個風云激蕩、各種新生事物不斷涌現,各路才俊各逞其才的時代。伴隨著皇權的禁錮、軍閥的專橫、敵寇的入侵,一批批報人從逆境中成長起來。他們始終保持著獨立精神,堅守著爭取民主自由、變革社會的報業傳統,在歷史的回音壁上留下了屬于那個時代的黃鐘大呂般的絕響。我們有必要拂去歷史的塵埃,再次走進他們,為讀者講述一個人,一份報和一個時代榮辱與共的風雨歷程。
陳銘德、鄧季惺與《新民報》 目錄
**部分 報人夫妻
一、俠義老板陳銘德
早歲已知世事艱
黃金累千不如攬得一賢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二、精明女管家鄧季惺
一家三代企業家
劉備得到女諸葛
開疆拓土勇拔頭功
三、委曲求全覓生路
與其求諸人不如先求己
能屈能伸大丈夫
屈辱復刊與永久停刊
四、半生襟抱付東流
放棄辦報退出歷史舞臺
雙雙做了“牛鬼蛇神”
第二部分 《新民報》生命簿
一、先天不足,后天失調
贏得“敢說話”的名聲
建立現代化經營模式
二、西遷重慶轉戰成都
重慶:地利人和開創新局面
晚報:《新民報》競爭的新武器
成都:《新民報》易地設立分社之始
八字方針:“中間偏左遇礁即避”
三、五社八版,報業奇跡
五社八版:舊中國*大的民營報系
中間立場難覓生存空間
四、御筆親封,馀音繞梁
中間偏左引來殺身之禍
新仇舊恨終招封門厄運
中外輿論抗議出版不自由
艱難度過黎明前的黑暗
第三部分 筆底波瀾
第四部分 《新民報》群英譜
尾聲 不立異以鳴高,不逆情以沽譽
附:陳銘德生平年表
鄧季惺生平年表
陳銘德、鄧季惺與《新民報》 節選
落盡繁花春早歇,西風苦自吹黃葉。改革開放后,都市報與晚報獲得了巨大的發展,《新民報》連同它獨特的新聞風格一次次被提起,一去不復返的“三張一趙”的豪華陣容又一次被人們津津樂道,活在許多人記憶中的那一段歷史終于一頁頁打開了。人們知道曾經有一對夫婦、有一群報人為了辦好一份民間報紙鞠躬盡瘁,有一群自由主義者曾經為了實現“出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說自己的話”這個崇高的理想竭盡全力。然而他們之中的許多人已經離開了人世,剩下的也已經垂垂老矣……新聞史本該對他們進行濃墨重彩的鋪陳。陳銘德、鄧季惺夫婦在中國報業史上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新民報》輝煌時期形成的“五社八版”,堪稱跨地域的“大報業集團”,形成了當時中國*著名的“新民報系”,這樣的報系在以后很長的時間內成為絕版,直至今天也是獨一無二的。他們的辦報經歷和興衰成敗無論從哪個角度講,都有著不可忽視的經典意義,是不可復制的范本,對于我們研究那個年代的新聞環境、新聞政策、新聞報道都是不可多得的素材。這也是我們執意要找回那段華彩樂章的原因。而且隨著你一步步親近那些發黃的、殘缺不全的、甚至是劣質(抗日戰爭時后方的報紙很長一段時間只能用粗糙的紙來印刷)的報紙,那些國恨家愁、人情世態和著巴山夜雨便一起鮮活地呈現在我們面前。毫不夸張地講,通過《新民報》那些行云流水的文字、古典精致的標題,我們完全可以重新回到那風雨如晦的歲月……
陳銘德、鄧季惺與《新民報》 作者簡介
楊雪梅,1970年出生于山西省高平市。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畢業,2000年獲得博士學位。現居北京,為人民日報社總編室主任編輯。一曾參與《中國新聞事業五十年》、《報業春秋》、《中國新聞傳播史》等書寫作。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月亮虎
- >
唐代進士錄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