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6689886
- 條形碼:9787536689886 ; 978-7-5366-8988-6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 本書特色
我們要美麗的生靈不斷蕃息,能這樣,美的玫瑰才永不消亡;
既然成熟的東西都不免要謝世,嬌嫩的子孫就應當來承繼芬芳。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 內容簡介
十四行詩,又稱“商籟體”,發源于意大利,流行于14至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大陸。其語句整齊、短小精悍、格律嚴謹、富于音樂效果,內容以歌詠愛情為主。16世紀中葉傳入英國,不久便風行于英國詩壇。
莎士比亞是英國十四行詩的代表人物,他的詩打破原有詩體的慣例,獨樹一幟,被稱為“莎體”。《十四行詩》以吟詠纏綿悱惻、堅定執著的愛情為主,被譽為“愛情圣經”,在莎士比亞的著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 節選
一
我們要美麗的生靈不斷蕃息,
能這樣,美的玫瑰才永不消亡,
既然成熟的東西都不免要謝世,
嬌嫩的子孫就應當來承繼芬芳:
但是你跟你明亮的眼睛結了親,
把自身當柴燒,燒出了眼睛的光彩,
這就在豐收的地方造成了饑饉,
你是跟自己作對,教自己受害。
如今你是世界上鮮艷的珍品,
只有你能夠替燦爛的春天開路,
你卻在自己的花蕾里埋葬了自身,
溫柔的怪物啊,用吝嗇浪費了全部。
可憐這世界吧,世界應得的東西
別讓你和墳墓吞吃到一無所遺!
據傳統的解釋,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第1至126首,是獻給一青年男子的;第127至152首是獻給一黑膚女郎的。我們也可以懷疑這種解釋。
“譯解”里用“愛友”一詞即意味著不一定指男性,可以指朋友(男性),也可以指情人(女性)。“愛友”也不一定限于指某一固定的人。在有些篇章里,假定對方為男性比較講得通。如開頭的若干首,特別是第3、第20首以及第40-42首等。
這首詩里詩人對愛友說:“美的東西老了都要死,須得子孫來承繼那美。但你跟自己的美(‘明亮的眼睛’)結了親,也就是說,你只靠自己,只欣賞自己的美,來維持自己的美,而不靠別人,不同別人結婚,不讓子孫來承繼美,這,固然維持了你的美,同時卻與自己為敵,因為你不跟別人合作,你的美將不能留傳后世。你名為吝嗇,實則浪費;好像溫柔,其實頑固。請你為世界設想,結婚吧,這樣,你的美就能由子孫來傳給世界。否則,你就等于毀滅了世界應得的東西,因為你的美是世界(人類)應當繼承的東西呀!”
……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 作者簡介
莎士比亞,偉大的英國劇作家、詩人,1564年生于英國中部瓦維克郡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其父約翰·莎士比亞是經營羊毛、皮革制造及谷物生意的雜貨商,1565年任鎮民政官,3年后被選為鎮長。莎士比亞幼年在當地文法學校讀書。他雖受過良好的基本教育,但是未上過大學。
其主要作品包括:
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麥克白》、《李爾王》、《哈姆萊特》、《奧賽羅》等。
喜劇:《錯中錯》、《終成眷屬》、《皆大歡喜》、《仲夏夜之夢》、《無事生非》、《威尼斯商人》、《溫莎的風流娘們》等。
歷史劇:《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亨利六世》、《亨利八世》等。
詩歌《十四行詩》、《愛人的怨訴》等。
- >
姑媽的寶刀
- >
煙與鏡
- >
唐代進士錄
- >
自卑與超越
- >
推拿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