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北宋文人集會與詩歌-中華文史新刊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1061390
- 條形碼:9787101061390 ; 978-7-101-06139-0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北宋文人集會與詩歌-中華文史新刊 內容簡介
本書系統探討北宋文人集會與詩歌的關系。列述了怡老率真會、曝書會、茶會、中秋聚會和詩社等文人集會的新變,分析了北宋文人集會格調文雅化、關系平等化、創作多樣化和雅集風氣下移的特質,指出集會詩具有競技和諧謔的特點,題、序、注、詩四位一體,偏重于人文題材;集會中的詩歌批評,明顯影響了宋詩及詩歌體派的發展。本書通過北宋文人集會的高雅文化品格、快樂情感基調與群體活動方式,挖掘出北宋文人集會體現的思想和社會淵源。
北宋文人集會與詩歌-中華文史新刊 目錄
前言
上篇 北宋文人集會及其源流述論
**章 宋前文人集會概述
**節 文人集會之源流
第二節 文人集會的類型化特征
第二章 北宋文人集會之新變
**節 “乍到林泉能放曠,全拋簪紱尚盤桓”:怡老真率會
第二節 “已逢天上非常景,更約人間**才”:曝書會
第三節 “盛世之清尚”:茶會
第四節 “清光適從人意滿,壺觴正為詩社開”:中秋聚會
第五節 “結友為文會”:詩社
第三章 北宋文人集會之特質
**節 “嘯吟無俗調,商榷見全經”:格調文雅化
第二節 “忘形到坦率”:關系平等化
第三節 “風流文采磨不滅,水墨自與詩爭妍”:創作多樣化
第四節 從廟堂到江湖:雅集風氣的下移
中篇 北宋文人集會與詩歌
**章 北宋文人雅集與詩歌創作
**節 “游戲于斯文”:集會詩的競技與諧樂
第二節 題、序、注、詩四位一體
第三節 集會詩中的“人’’與“我”
第四節 人文旨趣與文人之詩
第二章 北宋文人雅集與詩歌批評
**節 詩話源于文人集會
第二節 集會中的詩歌批評
第三節 文人集會與詩歌體派的對應發展
下篇 北宋文人集會的思想背景
**章 集會的文化品格與北宋文人的復雅觀念
**節 “豈羨蘭亭曲水濱”:宋人對前朝風雅的承繼與超越
第二節 詩意人生:日常生活審美化與文學的去俗崇雅.
第二章 集會的感情基調與北宋文人的樂易精神
**節 “樂有至理須鉆研”:宋人的樂觀念的衍化
第二節 揚棄悲哀:詩可以樂
第三章 集會的活動方式與北宋文人的群體意識
**節 北宋士大夫群體的自覺
第二節 “意合心賞同”:群體交游原則
第三節 從“朋黨”到“師友淵源”:文人精英地方化
引用書目
后記
北宋文人集會與詩歌-中華文史新刊 節選
**章 宋前文人集會概述
**節 文人集會之源流
文人集會的源頭,大概要上溯至中國**部詩歌總集——《詩經》中去尋找。《小雅》中即有多篇詩歌描寫宴飲集會的情形:其時“酒既和旨”,又“鼓瑟吹笙”,嘉賓或是相互交談,“燕笑語兮”,或者“弓矢斯張”,起身射箭助興。宴集的參加者是“顯允君子,莫不令德”,而且關系也很親近——“豈伊異人?兄弟甥舅”;而《大雅·烝民》也許是*早的祖餞集會之作:仲山甫奉王命將前往齊地,“吉甫作頌”贊美宣王使賢任能及仲山甫才德出眾,這個表達模式因為一直被延續而為我們所熟悉。在先秦時期,貴族是壟斷了文化的群體,“不學詩,無以言”,他們的宴樂賓客、祖道餞別可以算得是文人集會之濫觴,這些詩歌也算是*早的雅集文學了,而文人集會自始即與詩歌有著不可分割的親緣關系也由此可以確認。但因為畢竟是文學尚未自覺的時代,“文人”也非此時集會主體的突出特質,所以這一時期的集會和集會文學并不是我們要討論的重點。
隨著文學日益成為一個獨立的門類、文人群體真正形成并逐漸擴大,文人群體內部的文學交流、交際應酬和娛樂活動也隨之產生。先秦以下至我們討論的北宋之前,獨具文人特質的集會內容和范式逐步形成。我們可以從歷史文獻的記載和詩文反復稱引的典故著手,因枝振葉、沿波討源,對宋前文人集會的總體風貌和特質加以考察。
西漢文景之際,各地藩王紛紛招賢納彥以壯大力量、激揚聲名。
……
- >
回憶愛瑪儂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我與地壇
- >
唐代進士錄
- >
山海經
- >
姑媽的寶刀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