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六韜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4828775
- 條形碼:9787534828775 ; 978-7-5348-2877-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六韜 本書特色
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
——司馬遷《史記·齊太公世家》
閑暇歷觀諸子及《六稻》、《商君書》,益人意智。聞丞想為寫《申》、《韓》、《管子》、《六韜》一通已畢,未送,道亡,可自更求聞達。
——《三國志·先主傳》注引劉備遺詔
六韜 內容簡介
《六韜》,又稱《太公六韜》。中國古代著名兵書,宋代欽定為兵學經典“武經七書”之一。內分《文韜》、《武韜》《龍韜》、《虎韜》、《豹韜》、《犬韜》,6卷60篇,是存世先秦兵書中篇幅*長者。 全書以太公姜望與周文王、武王答問形式寫成,故舊題為“周文王師姜望撰”。姜望,又名姜尚、呂望,是西周著名的開國功臣、軍事家、政治家。但據考證,該書當成于戰國末年,顯系后人托名之作。 “六韜”,即謂指導戰爭的六種韜略。全書前兩卷闡述戰略問題,后四卷重在闡述戰爭指導的一些重要原則及戰術、技術問題。內容廣博,涉及政治、經濟、外交、戰略理論、軍隊建設、國防建設與國防動員、參謀業務以及保密等問題。體系完整,堪稱我國先秦時期兵學發展的集大成之作。
六韜 目錄
一、《六韜》托名作者姜太公其人其事
二、《六韜》的作者和成書年代
三、《六韜》的著錄和版本
四、《六韜》的主要內容及主要軍事思想和對軍事理論的主要貢獻
五、《六韜》對后世和世界的影響
六、有關本書注譯的幾點說明
卷一 文韜
文師
盈虛
國務
大禮
明傳
六守
守土
守國
上賢
舉賢
賞罰
兵道
卷二 武韜
發啟
文啟
文伐
順啟
三疑
卷三 龍韜
王翼
論將
選將
立將
將威
勵軍
陰符
陰書
軍勢
奇兵
五音
兵征
農器
卷四 虎韜
軍用
三陣
疾戰
必出
軍略
臨境
動靜
金鼓
絕道
略地
火戰
壘虛
卷五 豹韜
林戰
突戰
敵強
敵武
烏云山兵
烏云澤兵
少眾
分險
卷六 犬韜
分兵
武鋒
練士
教戰
均兵
武車士
武騎士
戰車
戰騎
戰步
六韜 節選
一、《(六韜)》托名作者姜太公其人其事
《六韜》是中國古代著名兵書,分為《文韜》、《武韜》、《龍
韜》、《虎韜》、《豹韜》、《犬韜》,所以叫做《六韜》。由于該書是以
周文王、武王與姜太公對話的形式寫成的,《隋書·經籍志》記載為
“周文王師姜望撰”。經歷代學者考證,都認為無論就書中內容還是
文字結構而論,均不是殷周之際的作品,而是后人依托。盡管如此,
此書還是繼承了姜太公呂望的一些思想。這里有必要將托名作者姜太
公其人其事作一番交代。
姜太公是中國歷史上是一位全智全能的人物,也是中國文藝舞臺
上一位“高、大、全”的形象,還是中國神壇上一位居眾神之上的
神主。作為歷史人物,歷代典籍都公認他的歷史地位,儒、道、法、
兵、縱橫諸家皆追他為本家人物,尊為“韜略鼻祖,百家宗師”。作
為文藝形象,他在詩賦、小說、戲劇中均有一席之地,被譽為大智大
勇的英雄。作為宗教的神仙,他是武神、智神,被奉為“太公在此,
百無禁忌”的護佑神靈。
但姜太公又是中國歷史上一位謎一樣的人物,其姓名、籍貫、功
業、年齡、死后葬于何處等都存在著廣泛的爭論。
1.姜太公的族姓及稱謂
中國庋藏豐富的歷史典籍中,有大量關于姜太公的事跡和論辨。
根據這些史料,當今學術界大致可以認可:姜太公為炎帝族,為四岳
之后,姜姓、呂氏、名望,被尊為師尚父,號太公。
《尚書》稱“師尚父”、“呂望”,《逸周書》稱“尚父”,《詩經》
稱“師尚父”、“太公”,《孫子》稱“呂牙”。《左傳》、《國語》、《禮
記》、《竹書記年》、《茍子》、《孟子》、《墨子》、《莊子》、《鬼谷子》
也稱“呂望”、“呂尚”、“太公”。《尉繚子》、《呂氏春秋》、《淮南
子》、《戰國策》又稱“太公望”。《史記·齊太公世家》對姜太公的
姓氏有專門記敘:“太公呂望者,本姓姜,從其封姓。故日‘呂
尚’。”三國時的譙周稱姜太公“姓姜,名牙”。唐代的司馬貞稱
“‘牙’是字,‘尚’是其名。后武王號為‘師尚父’,則‘尚父’,
官名”。自太史公以后人們多從《史記》之說。至元代始有“子牙”
一說。出現在元代的《武王伐紂平話》中稱姜太公為“姜子牙”。在
平話基礎上寫成的《封神演義》使姜子牙的大名有口皆碑。明代隆
慶年間歸有光有《子牙子評點》,并引用了方初庵的話說:“子牙子
可謂戰勝廟堂,折沖樽俎者。”明代萬歷年間刊行的《三才圖會》又
述日:“太公姓姜,名子牙,又日‘呂尚’。”清代的朱墉在《武經七
書匯解》中稱:“太公姓姜,名尚,字子牙。……共先封于呂,故日
‘呂尚’,文王日:‘吾先公望子久矣’,故又號日‘太公望’。”
清代的崔述專門對姜太公的姓氏加以考辨:“蓋望,其名也;尚
父,其字也;呂,其氏也;姜,其姓也;師,其官也;公,其爵也;
太公,齊人之追號也。是時,諸侯尚未有謚,而太公為齊始封君,故
號之日‘太公’。……師尚父者,連官與字而稱之者也;…太公望
者,連號與名而稱之者也;……呂尚者,連氏與字稱之,而省文者
也。……‘牙’之名, ‘尚父’之官,皆不見于經傳,蓋由不知
‘望’之即名,‘尚父’之即字,而妄為之說者也。”今人韓玉德、李
永先、鄭杰文諸先生亦有論述或從太史公,或從崔東壁(崔述字東
壁),各有卓論。
崔氏之說考辨甚詳,居眾說之首,但其對太公名“牙”的否定
似有偏頗,崔氏說“譙周遂謂太公名牙”,其實太公名“牙”的說法
*早并不出于譙周,而是《孫子》,其文稱:“周之興也,呂牙在
殷。”而且銀雀山出土的漢簡本,亦稱“呂牙”。崔氏在考辨齊太公
時廣征博引,而沒有提及《孫子》“呂牙在殷”之說,大手筆亦可能
有疏忽之處。“呂牙”之說絕不可簡單地稱之為《史記》之后的“妄
為之說”,而是古以有之。“牙”之名不見經傳的原因,可能與“牙”
字不像“尚”、“望”那樣含有褒揚之義有關,因此說“牙”或許是
姜太公未仕周之前就有的名字,是其*初的名字。
2.姜太公的里籍
姜太公作為一位傳奇式的歷史人物,其里籍在何處,一直帶幾分
神秘色彩,史籍中也有著不同記載,其說主要有四種。
**種是河內汲縣(今衛輝市)說。《孫子》稱“呂牙在殷”,
《尉繚子》稱其“屠牛朝歌”,“賣食孟津”。《呂氏春秋》亦稱其為
“河內人也”。西晉太康十年(289)汲縣縣令盧無忌所立《齊太公呂
望表》稱:“齊太公呂望者,此縣人也。”《水經注·清水》載:“(汲
縣)故汲郡治,晉太康中立。城西北有石夾水,飛湍浚急,人亦謂之
磻溪,言太公嘗釣于此也。城東門北側有太公廟,廟前有碑。碑云:
‘太公望者,河內汲人也。’縣民故會稽太守杜宣白令崔瑗日:‘太公
本生于汲,舊居猶存。君與高、國同宗太公,載在《經》、《傳》,今
臨此國,宜正其位,以明尊祖之義。’于是國老王喜,廷掾鄭篤,功
曹囗 勤等,咸日:‘宜之。’遂立壇祀,為之位主。城北三十里,有太
公泉。泉上又有太公廟,廟側高林秀木,翹楚競茂,相傳云:太公之
舊居也。晉太康中,范陽盧無忌為汲令,立碑于其上。”
第二是冀州說。此說源于東漢人撰寫的《列仙傳》卷一:“呂
尚,冀州人。生而內智,預知存亡,避紂亂,隱居遼東三十年,西
適,隱于南山,釣于卞溪……”此說實際與**種說法相同。河內郡
汲縣舊時屬冀州。
第三種是東海說。此說源于西漢司馬遷撰寫的《史記·齊太公世
家》:“太公望呂尚者,東海上人。其先祖嘗為四岳,佐禹平水土,
甚有功,虞夏之際封于呂。或封于申,姓姜氏。夏商之時,申、呂或
封枝庶子孫,或為庶人,尚其后苗裔也。本姓姜氏,從其封姓,故日
呂尚。”與此相關的論述有:
《孟子·離婁上》及《孟子·盡心上》均日:“太公辟紂,居東
海之濱。”
《戰國策·秦策》:“太公望,齊之逐夫,朝歌之廢屠,子良之逐
臣,棘津之讎不庸,文王用之而王。”
《茍子·君道》云:“(文王)舉太公于州人而用之……行年七十
有二。”
《呂氏春秋·首時》:“太公望,東夷之士也,欲定一世而無其
主,聞文王賢,故釣于渭以觀之。”
《后漢書·郡國志》記載瑯邪國有西海縣。劉昭引《博物記》:
“太公呂望所出,今有東呂鄉,又釣于棘津,今浦尚存。”
以上征引史料可以大體表明戰國以迄西漢及魏晉人對姜太公里籍
的意見。他們均認為姜太公的里籍在齊國,而且近海。按照以上說
法,其里籍大體在今山東省東部黃海之濱的日照、安丘、莒縣、諸
城、膠南等縣市范圍。齊國不行郡縣制,漢人對齊人的里籍往往不能
確指。
第四種是陜西寶雞說。《史記正義》引《括地志》云:“茲泉水
源出岐州岐山縣西南凡谷。《呂氏春秋》云:‘太公釣于茲泉,遇文
王。’酈(道)元云:‘磻溪中有泉,謂之茲泉……即太公釣處,今
謂之凡谷。”’硒溪的所在地,據《讀史方輿紀要》卷五十五鳳翔府
寶雞縣載:“縣東南有磻溪谷,巖谷深邃,硒溪石及石室在焉,太公
垂釣處也。北流入岐山縣南。”磻溪以西40公里的寶雞市南約3.5公
里處有姜水城,今名姜城堡。城南有姜水,又名清姜河,發源于玉皇
山,北流到寶雞市人渭水,相傳神農氏妃有足i}氏曾居于此。這里是姜
太公的祖宗世代居住的地方。《禮記·檀弓》:“太公封于營丘,比及
五世,皆反葬于周。”又為姜太公是陜西寶雞說提供一佐證。現代著
名史學家呂思勉、孫作云等都認為姜太公絕不是什么東方人、東海濱
人,更非東夷人,那是后來受封東方而附會的,而是西部之人,亦即
今寶雞磻溪人。
第五種是河南新蔡或安徽臨泉說。《新蔡縣志》、《新蔡縣人物
志》記載:約公元前21世紀,炎帝裔孫伯夷佐禹治水有功封為呂侯,
以今新蔡縣地建立呂國。呂歷夏、商、西周世有國土,春秋初為宋國
所并。今古呂鎮東北尚有大呂亭、小呂亭、呂都城等遺址,都是伯夷
封國于新蔡的標志。伯夷的裔孫尚,以國為姓,稱呂尚,字子牙,因
世居姜寨(今屬安徽臨泉),又稱姜子牙。周文王時,拜為軍師,協
助周武王伐紂,建立西周。后封于營丘(今山東淄博),是春秋姜氏
齊國的始祖。從古今文獻考證,認為伯夷封國在新蔡的很多。《后漢
書·郡國志》載:汝南郡新蔡有大呂亭,劉昭《補注》:“新蔡,故
呂侯國。”《元和郡縣志》卷九載:“新蔡縣,西北至一百五十里,本
漢舊縣,古呂國也。”《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載:“呂氏出自姜姓。
炎帝裔孫為諸侯,號共工氏,有地在弘農之間,從孫伯夷,佐堯掌
禮,使遍掌四岳,為諸侯伯,號太岳。又佐禹治水有功,賜氏日呂,
封為呂侯。呂者膂也,謂能為股肱心膂也。其地蔡州新蔡是也。歷夏
商,世有國土,至周穆王,呂侯人為司寇,宣王世改‘呂’為
‘甫’,春秋時為強國所并,其地后為蔡平侯所居。呂侯枝庶子孫,
當商、周之際‘,或為庶人。呂尚字子牙,號太公望,封于齊。”這段
百余字的短文,不僅明確提出新蔡是呂侯伯夷的封國,也道出呂尚是
上 賢
文王問太公日:“王人者 何上何下,何取何去,何禁
何止?”
太公曰:“王人者,上賢,下不肖,取誠信,去詐偽,禁暴
亂,止奢侈。故王人者有六賊②、七害。”
文王日:“愿聞其道。”
太公日:“夫六賊者,一日臣有大作宮室池榭,游觀倡樂
者,傷王之德;二日民有不事農桑,任氣游俠③,犯歷法禁④,
不從吏教者,傷王之化;三日臣有結朋黨,蔽賢智,鄣主明者,
傷王之權;四日士有抗志高節⑤,以為氣勢,外交諸侯,不重其
主者,傷王之威;五日臣有輕爵位⑥,賤有司⑦,羞為上犯難
者⑧,傷功臣之勞;六日強宗侵奪⑨,陵侮⑩貧弱者,傷庶人
之業。
“七害者,一日無智略權謀,而以重賞尊爵之故,強勇輕
戰,僥幸于外 ,王者慎勿使為將;二日有名無實,出入異言,
掩善揚惡,進退為巧,王者慎勿與謀;三日樸其身躬 ,惡其衣
服,語無為以求名,言無欲以求利。此偽人也,王者慎勿近;四
日奇其冠帶,偉其衣服,博聞辯辭,虛論高議,以為容美 ,窮
居靜處,而誹時俗。此奸人也,王者慎勿寵;五日讒佞茍得,以
求官爵,果敢輕死,以貪祿秩 ,不圖大事,得利而動,以高談
虛論說于人主,王者慎勿使;六日為雕文刻鏤-,技巧華飾,而
傷農事,王者必禁之;七日偽方異伎,巫蠱左道,不祥之言,幻
惑良民 ,王者必止之。
“故民不盡力,非吾民也;士不誠信,非吾士也;臣不忠
諫 ,非吾臣也;吏不平潔愛人,非吾吏也;相不能富國強兵,
調和陰陽⑩,以安萬乘之主⑩,正群臣,定名實,明賞罰,樂萬
民,非吾相也。夫王者之道如龍首 ,高居而遠望,深視而審
聽,示其形,隱其情。若天之高,不可極也;若淵之深,不可測
也。故可怒而不怒,奸臣乃作;可殺而不殺,大賊卸乃發。兵勢
不行,敵國乃強。”
文王日:“善哉!”
[注釋]
①王人者:王于人者,亦即人君、國君。王,音wang。②賊:敗壞,傷
害。《孟子·梁惠王下》:“賊人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此處“六賊、七
害”都是指能嚴重破壞自己的人和事。③民有不事農桑,任氣游俠:任氣,
負氣,任性,意氣用事。游俠,指古代愛好交游,勇于急人之難的俠士。這些
人雖然輕生重義,但往往也無視法律,以武犯禁。④犯歷法禁:觸犯違反法
令。犯歷,觸犯、侵犯。⑤抗志高節:高傲心志,標榜節操。⑥爵位:又稱封
爵、世爵,是古代君主頒賜給皇族、貴族、功臣的封號,用以表示身份等級與
權力的高低,有爵位者可以受封土地或得到俸祿。爵位分若干等級,往往可以
世襲。⑦有司:指官吏。古代設官分職,各有專司,故稱有司。⑧犯難:不顧
危險、冒險。難,音nan。⑨強宗:有權有勢的豪門大族。侵奪:侵犯掠奪。
⑩陵侮:欺侮,欺凌。陵,通“凌”。⑩僥幸于外:外,戰場。僥幸于外即企
望在軍事行動上僥幸取勝。⑩樸其身躬:樸,質樸,簡陋而不加修飾。身躬,
身體。⑩奇其冠帶,偉其衣服,博聞辯辭,虛論高議,以為容美:冠帶,穿著
打扮。容美,裝飾外表,以求美觀。⑩讒佞茍得,以求官爵,果敢輕死,以貪
祿秩:茍得,茍且求得,即不當得而得。祿秩,官吏的俸祿。⑩雕文刻鏤:在
建筑物或日常生活用品上雕刻花紋圖案。⑩偽方異伎,巫蠱左道,不祥之言,
幻惑良民:偽方異伎,用以騙人沒有實效的方術。方,指方士。伎,同
“技”,指醫卜星相與養生煉丹之類的技術。巫蠱,為古代信仰民俗,即用以
加害仇敵的巫術。起源于遠古,包括詛咒、射偶人(偶人厭勝)和毒蠱等。
詛咒在原始社會已很盛行,古人認為以言語詛咒能使仇敵個人或敵國受到禍
害。蠱(gu),一種人工培養的毒蟲,用來害人,人不能知。左道,歪門邪
道。不祥之言,惑亂人心的妖言。⑩諫:直言相勸,用于下對上。《周禮·地
官·保氏》:“保氏掌諫王惡。”⑩調和陰陽:陰陽指天地、日月、風雨、冷暖
等自然物或自然現象。古人相信天人感應,認為天道與人事相應。人世是否政
治清明,反映在天道上就是陰陽是否和諧。而宰相輔佐天子,其職責就是調和
陰陽,順應四季,使萬物平安,使諸侯效忠朝廷,使鄰邦和睦相處,使百姓安
居樂業,使大臣們各司其職。⑩萬乘之主:擁有兵車一萬輛的君主,意指大國
君主,這里用以指像文王這樣的王者。乘,音sheng,車一輛為一乘。 夫王
者之道如龍首:龍首,于龍頭。全句意為作君主的,要像龍頭一樣,高居于九
天之上,隱約于云霧之中,使人可仰而不可即,可望而不可測。⑨大賊:禍國
殃民的巨奸大惡。
[譯文]
文王向太公問道:“作為君主,應當尊崇什么樣的人,貶抑什
么樣的人?應當任用哪一種人,摒棄哪一種人?應該嚴禁什么行
為,遏止什么舉動?”
太公回答說:“作為君主,應該尊崇德才兼備之人,貶抑無德
無才之輩,任用忠誠信實之人,摒棄奸詐虛偽之徒。嚴禁暴亂行
為,遏止奢侈的舉動。所以君主應當警惕能嚴重敗壞自己、損害自
己的所謂六賊、七害。”
文王說:“我愿意聽聽這些道理。”
太公說:“所謂六賊就是:**,大臣中有人替君主大興土木,
修建官室臺池亭榭,以供游樂觀賞的,就會敗壞君主的德行;第
二,平民百姓中有人不肯從事農桑,任意使氣,喜歡抱打不平、鋤
強扶弱、救人急難,而不惜違犯法令,不服從官吏管教的,就會敗
壞君主的教化;第三,大臣中有結黨營私,排擠賢智,蒙蔽君主視
聽的,就會損害君主的權勢;第四,士人中有心志高傲,標榜節
操,制造聲勢,在外又結交諸侯,不尊重君主的,就會損害君主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朝聞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