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有機化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216892
- 條形碼:9787030216892 ; 978-7-03-021689-2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有機化學 內容簡介
本書是根據教育部高等學校化學與化工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擬定的近化類專業化學基礎課教學基本內容,并在教學實踐的基礎上編寫而成的。
全書共15章,包括緒論,有機化合物的命名,有機結構理論,飽和烴,不飽和脂肪烴,芳烴,鹵代烴,醇、醚、酚,醛、酮、醌,羧酸及其衍生物,有機波譜,含氮化合物,雜環化合物,糖類,氨基酸、肽、蛋白質和核酸。
本書集中介紹命名、結構等基礎性內容,烴及鹵代烴、含氧衍生物、含氮化合物等8章采用脂肪族與芳香族混合編排方式,強化官能團的構效規律,重點闡明重要反應的基本原理,突出有機化學的實際應用;波譜設專章,并置于羧酸及其衍生物之后、含氮化合物之前,集中介紹四譜基本知識,并在后續章節加以應用。天然有機化合物共兩章,適當介紹學科前沿和學科交叉的知識。每章均附有習題。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近化學類各專業學生學習有機化學的教材,也可供相關專業教學選用和科研工作者參考。
有機化學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有機化學的發展和展望
1.2 有機化合物的特點
1.2.1 有機化合物的結構特點
1.2.2 有機化合物的性質特點
1.3 有機化合物的研究程序
1.3.1 分離提純和物理常數測定
1.3.2 元素分析和實驗式確定
1.3.3 相對分子質量的測定和分子式
1.3.4 結構的確定
1.3.5 化學性質及反應機理的研究
1.4 有機化學中的酸堿概念
1.5 有機反應和親電親核概念
1.6 有機化合物的分類
1.6.1 根據碳的骨架分類
1.6.2 根據官能團分類
1.7 有機化學的學習方法
第2章 有機化合物的命名
2.1 命名方法概述
2.1.1 命名法概述
2.1.2 系統命名的基本方法
2.2 開鏈烴的命名
2.2.1 烷烴
2.2.2 烯烴和炔烴
2.3 脂環烴的命名
2.3.1 環烷烴
2.3.2 環烯烴的命名
2.3.3 橋環和螺環化合物
2.4 芳烴的命名
2.4.1 單環芳烴
2.4.2 多環芳烴
2.5 鹵代烴的命名
2.6 含氧衍生物的命名
2.6.1 醇
2.6.2 酚
2.6.3 醚
2.6.4 醛、酮、醌
2.6.5 羧酸
2.6.6 異氰酸酯
2.8 雜環化合物的命名
習題
第3章 有機結構理論
3.1 價鍵理論
3.1.1 共價鍵
3.1.2 構造式
3.1.3 價鍵理論
3.1.4 共價鍵的基本屬性
3.2 雜化軌道理論與官能團的結構
3.2.1 sp3雜化和d鍵
3.2.2 sp2雜化和л鍵
3.2.3 sp雜化
3.3 電子效應
3.3.1 誘導效應
……
第4章 飽和烴
第5章 不飽和脂肪烴
第6章 芳烴
第7章 鹵代烴
第8章 醇、醚、酚
第9章 醛、酮、醌
第10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
第11章 有機波譜
第12章 含氮化合物
第13章 雜環化合物
第14章 糖類
第15章 氨基酸、肽、蛋白質和核酸
有機化學 節選
第1章 緒論
1.1 有機化學的發展和展望
有機化學是研究有機化合物的來源、制備、組成、結構、性質及其變化規律的科學。那么,什么是有機化合物呢?*初,有機物質是指由動植物體內取得的物質,如糖、染料、醋等,早在有歷史記載以前,人類就知道利用它們了,取得的這些有機物質都是不純的,即不是一個化學單位體。直到18世紀末期,人類才開始從動植物中取得一系列較純的有機物質。例如,1770年,瑞典化學家舍勒(Scheele)從釀酒副產物酒石中分離出酒石酸;1773年,儒勒(Rouelle)首次從尿中取得純的尿素;1806年,史特納(Serturner)從鴉片中分離出嗎啡。從動植物體內得到的這些較純的有機物質具有許多共同的性質,明顯地不同于當時來自礦物的無機化合物。拉瓦錫(Lavoisier)首先將從動植物體內得到的化合物定義為“有機化合物”。1806年,當時享有盛名的瑞典化學家柏則里(Berzelius)首次引用了“有機化學”這個名詞,以區別于其他礦物質的化學——無機化學。柏則里認為,有機物只有在生物的細胞中受一種特殊力量的作用才能產生出來,這種神秘莫測的力量就叫做“生命力”。顯然,這種力量超出人力之外,因此認為在實驗室內人工合成有機物質是不可能的。這種思想曾一度牢固地統治著有機化學界,使人們放棄了人工合成有機物質的想法。1828年,德國28歲的青年化學家沃勒(Woehler)加熱無機物氰酸銨水溶液,得到有機化合物尿素,這是人類**次在實驗室里合成出天然產物。
尿素的人工制備,對“生命力”學說造成了強大的沖擊,證明有機物和無機物之間根本不存在是否由生命力支配而產生的本質區別,有機物和無機物一樣,也可以通過實驗手段合成出來。這時,原有的有機化合物的定義開始發生動搖。隨后,19世紀中葉,更多有機化合物陸續被合成出來,如1845年柯爾柏(Koble)合成了乙酸、1854年柏賽羅(Berthelot)合成出油脂等,“生命力”學說徹底被否定了。
……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山海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史學評論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