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現代癥候群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0226901
- 條形碼:9787500226901 ; 978-7-5002-2690-1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現代癥候群 本書特色
本書收錄的是臺灣著名作家劉墉浪漫期的雜文,包括:“風水癥候”、“創造自己的命運”、“中年女性的反叛”、“給我們的一片樂土”等近30篇。 該書的出版,填補了劉墉在中國大陸出版作品的一個空白。
現代癥候群 內容簡介
“劉墉浪漫期作品選集”共五本,收錄了我三十歲至四十歲之間的五種風格,補上了我在中國大陸出版作品的一個空白。
人生過半,以前寫的好的、壞的,都成了,即或今是而昨非,‘今是’也是踏著‘昨非’而來。就讓我的讀者看看我早期的作品有多浪漫、多虛幻、多逗樂吧!
于是,把這集子,呈給各位讀者,以博方家一粲。
現代癥候群 目錄
現代癥候群
風水癥候
創造自己的命運
中年女性的反叛
給我們一片樂土
女強人失婚癥候群
做個現代人
不能及時成功就是失敗
幽默,你在哪里?
話不能這么說
老夫少妻活得長
君子坦蕩蕩
留學生失婚癥候
拖出去斬了
給我一張白紙
“無有不如己者”
奔馳的馬車
單親家庭不是問題
紐約客談
紐約,真好
守望相助
誰的腳印
情侶·小偷·大少爺
哈羅“入伍”記
美利堅之屋
不識年滋味
誰是紐約客?
知其不可而為之
掰
床
貓爺頁歲
電話的滋味
吃咖啡與咖啡癡
吾家有子初長成
超級媽媽
掌握時間,就是掌握生命!——教孩子使用時間的方法
男大不中留——子女步入成熟期,父母應有的態度與調整
現代癥候群 節選
現代癥候群
現代化,誠然不錯。但是跟著來的,就是現代病。且如同神經官能癥一樣,出現各種強迫性的癥狀,彼此影響,一下子全不對了,是謂之“現代癥候群”!
風水癥候
風水書上說『屋后不能接水』,所以別買后院有游泳池的房子……
不知是否因為華人的熱錢都流回了臺灣,紐約的房地產市場,近一年來突然變得冷清,其實冷清并不表示人們都不買房子,只是像在攤子上挑水果,僧多粥少的時候,能搶到就不錯;碰到供過于求,便要挑三揀四。所以房地產市場固然不興旺,倒還挺熱鬧的,總聽朋友說正四處為房事奔忙,趁價錢低快點買,只是看了幾十棟的人不少,卻難得聽說哪位成交了。
有位房地產界的朋友對我說:“現在賣房子難,賣房子給中國人尤其難。看幾十棟之后,總算找到合意的,價錢也談妥了,工程師更檢查過房子結構了。*后簽約時,卻要附加一條:如果風水師說不成,還是可以解除這項買賣!”
起初我不信,直到近日春暖花開,四出活動,跟朋友接觸多了,才發現炎黃子孫畢竟不同,中華文化的影響也確實深遠。許多來美數十年的同胞,吃洋食、說美語,孩子個個ABC,半句中文不通,老夫婦們也可能早把中文報改成New York Times,卻唯有一樣仍是道道地地的中國——看風水。
我的家庭醫生,*近新置百萬美元宅第,卻在我一進門,剛贊美他的房子宏偉時,就嘆說:“實際我看上的是對門那棟,價錢一樣,可是沒有買。”
“被別人捷足先登了?”
醫師笑答:“不是!只因為那屋子后面多了一個游泳池,風水書上說,屋后不能有水,否則好比背水一戰,是很危險的!”
事隔不久,我孩子中文老師隔壁的房子要賣,托我找個地產掮客,沒想到那掮客一看房子就說,賣是能賣,只怕不好賣給中國人,因為房子前面有一塊空場!
我說:“那不正合于風水上‘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前朱雀嗎?”
“你錯了!這個空場太大,又有草叢,中國買主*忌,因為怕藏盜匪流氓!”
又過了數日,一位朋友說他的父母移民美國,原本看上一戶公寓,坐北朝南,陽光充足,價錢也公道,正要付訂,老父卻突然發現大樓的正門面對著一條直通的大馬路,謂之“一箭穿心”,堅持放棄,所以又不得不四處覓屋。
我說:“舊時候,因為駕馬車、牛車,或拉人力車,不易煞腳,碰到直直的路,迎面有個房子,轉彎不及,容易撞進去造成死傷。而今前面的橫路既寬,加上紅綠燈,且用現代交通工具,照明又佳,何慮之有呢?況且就算撞進去,你住在十樓,難道車子會一直開上去,往臥室里鉆不成?照這么說,皇宮是*不能住的了,哪個皇宮不面對直直的大馬路?!”
“那是皇宮啊!”朋友仿佛覺得冒了大不韙地說,“皇帝、總統、衙門、警察局,這些氣旺的地方,當然可以面對直馬路!至于我們這種氣弱的小民,連大門對著別人家的門都不行,要掛鏡子擋煞氣!”
“擋煞氣?”
“對!把煞氣照到對面人家去!”
隔日我把這位朋友敦親睦鄰的方法說給另一位朋友聽,未料他擊掌而嘆:
“對極了!而且你要知道,不但門外要講究,土地不能不方正,門里也不可馬虎。買Colonial殖民式的房子尤其要小心,因為那種屋子常是一進門就對著樓梯,犯沖,萬萬不能買。至于一開門就對著壁爐的也不成,火太旺,必須在火爐上掛盆向下垂的植物。屋子里更要講求‘形’,絕不能住那成‘刀形’的房間,更不能睡在梁下面……”
“可是就算是個長方形的房間,看來也是刀片形啊!”我說,“還有,現在的房子都在梁下釘了天花板,怎么知道何處有梁呢?”
“爬到閣樓上面去看,再不然用錘子慢慢敲天花板,聽聲音就知道哪里有梁了!”
“照你這么說,買房子真難,美國房子橫梁特多,房子的形又總不正,而且進門常對著樓梯!”我說,“可是似乎白宮也是大門對樓梯喲!”
“我不是早說過嗎!人家氣旺,祖墳葬得風水好!咱們是不能比的!”
“照這么說,你我當不了高官,甚至發不了大財,都是祖墳風水的問題了!”
“對呀!錯不在我們,是先人的陰宅墓穴不夠好!否則運氣來了,擋也擋不住,你不要當官,人家自然會推你出來。所謂三代之先,便知榮發,為了我們的曾孫能進長春藤盟校,你我現在就該看風水、選龍穴!”
當天晚上,我就對兒子說:“拿梯子來,爬上天花板,看看大家的床頭有沒有對著梁!”又轉身對老婆說:“咱們是不是趁房價低,出去多看幾棟房子,因為懂風水的朋友說,屋子要后高前低,*好后面有山,而且左右環抱,這樣碰上盜匪來攻,比較易守,而且守不住還能往山里逃,這可是先人們經過無數災難、戰禍之后發展出的風水之說,千萬不能馬虎!”
后記:這雖然只是一篇游戲文章,但我希望提出的是,只有歷經苦難的民族,才能發展出這種苦難的風水,因為人們對于環境缺乏安全感,甚至對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人們不確定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對突來的成功,更不認為全是靠自己的努力獲得。所以,他們把許多自己應當負的責任,推給了神秘的風水、命運!更莫名其妙地將十七八世紀的風水觀念,帶到二十世紀的現代。
請不要小看風水癥候,它的影響深遠,反映深入!
創造自己的命運
天生的個性,可能就是『命』。改得了自己的個性,就能改變自己的命;懂得積極開創未來的人,則能創造自己的命。
我有一位老大無成的朋友,年過四十,連個固定的工作都沒有。當有人問到他的未來,他總是一攤手:
“算命先生早說了,我這個人什么都不錯,就是命中沒有主運,所以做任何事都成不了,這是天注定,自己沒辦法!”
而當我問他什么是“主運”時,他則說:
“主運啊!就像是樹干,有的人主運強,好比那高大的喬木,主干粗壯而高大,成得了棟梁之才。像我這種沒主運的,則好比是灌木叢,濃密有余,但是沒有主干,長不成大樹!”他的話鋒一轉,“不過算命先生也說了,像我這種沒主運的人,也好比是藤子,自己雖長不高大,卻能攀附,要是遇見貴人,譬如好朋友、好老婆之類,如果他們的主運強,則我還有出頭的機會。”
但是當朋友介紹他到一家公司做事的時候,明明是很有發展的公司,他卻沒兩天就不做了,道理是:
“那老板確實很強,可是他的生意有風險,沒主運的人不能跟有風險的人在一塊,好比藤子攀在有風險的大樹上,大樹倒,我也倒,跟你們這些自己站得住的人,是不同的!沒主運的人,連坐車都得小心,如果同坐的人命不好,撞了車,我也會跟著死。倒不是我的運壞,是被別人連累的!”
于是我對他說:
“讓我講幾個真實故事給你聽吧!我有個高中同學,很想到外國發展,大學剛畢業就去看相,問什么時候能如愿,算命先生說:‘你明年年底以前一定能出去!’
“問題是第二年過了,他還沒碰上出去的機會,于是去找相士理論。
“‘我算你能出去,你自己不出,我又有什么辦法?’看相的理直氣壯地說。
“我還有個朋友,看相的時候,故意考考對方:‘你算我可以有幾個小孩?’
“‘三個!’
“‘我只有一個!’她聽了之后跳起來,‘而且因為長東西,把子宮都拿了!’
“豈知算命先生一笑:‘我是說你命中有三個,你不早生,我有什么辦法?’
“又有個人找算命先生,問姻緣。
“‘今年你是結不了婚的!’相士鐵口直斷。
“其實問姻緣的人,只是遲疑到底能不能嫁給她已經交往多年的男朋友。聽相士這么說,一氣之下,心想我就要砸你的招牌,硬是趕在年前嫁了。
“‘你自己要跟命斗,我當然沒辦法算!’相士聽說之后講,‘如果人人非要拗著來,誰還能算得準?’
“可是那硬要和命斗的人,如今兒女都十多歲了,夫妻恩愛,事業順利,又怎么解釋呢?
“我在紐約念書時,同宿舍有個男生與女友交往多年,父母始終堅決反對。于是他去請教一位×宗名師。
“‘你只要每天早晚將床腳提離地面三次就成了!’名師說。
“幾個月后,他的父母果然不再反對。可是那女孩竟先不辭而別,聽說去跟別人結了婚。
“‘只怪我注意抬床腳,卻忽略了床上人!’那男生自責地說。
“接著又有一位介入別人婚姻的小姐,請教那×宗名師,怎么能減少痛苦。
“‘忘了他!’
“‘我忘不了!’
“于是名師教她將男朋友照片,不知用何方法、朝哪個方向走,故意將照片掉在地上,再加吞幾次口水,說是依此密法去做,就能把男朋友忘掉。“這又使我想起鑒定齊白石的畫,有所謂凡是畫上題七十六歲的作品,都是假畫。因為一九三七年算命先生說齊白石流年不利,所以白石老人用瞞天過海法,從七十五歲一下子跳到了七十七歲,連胡適等人編的《齊白石年譜》都把這事記了下來。
“問題是這‘瞞天過海’法,真瞞得了天嗎?只怕是瞞了人吧!那忘掉心上人的方法又算是‘密法’嗎?根本就是掩耳盜鈴嘛!
“據說有兩姐妹同去算命。算命先生算出其中一人某年曾被倒過賬,另一人則不服地說:‘當年我們是同時被倒賬,為什么你沒算出我來?,
“‘八成因為你雖被倒,卻沒放在心上,所以沒顯示在命里!’算命先生說,‘而你妹妹傷痛欲絕,因此看得出來!’”
舉了這許多活生生的例子,我對那自稱沒有主運的朋友說:
“命固然有許多是上天注定,但也有上天無法注定的。我看你的所謂沒有主運,只是沒有恒心、主見和志向,也可以說是你個性上的弱點。話講回來,個性可能就是命,改得了自己的個性,能‘超越自己’的人,就能改變自己的命。懂得積極開創未來,知道‘創造自己’的人,則能創造自己的命。
“至于只想靠父母、朋友、貴人的那份依賴性,才真是沒有主運的原因!”
中年女性的反叛
『總算孩子大了。』一個太太宣布,『我打算離家出走!』所有聽到的中年婦人,都興高采烈地過去道賀。
一九七八年春,當我擔任美國丹維爾美術館駐館藝術家時,曾應鄰近的馬丁斯維爾市藝術中心邀請,去做了兩個星期的國畫指導。負責接待我的,是當地藝術家凱利夫婦。
他們每天輪流開車帶我去教課,參加各種活動,同時在豪華的宅第中,為我舉行一個小型的畫展。身為業余編織藝術家的凱利先生,編織了一面精致的旗子送給我,太太則下廚學做中國菜,七個孩子更成為了我的好朋友。他們家庭的溫馨和馬丁斯維爾的春景,在我寂寥旅途的記憶中,留下鮮明的印象。所以五年后,當我終于也一家在紐約團聚,生活安定下來時,便亟欲再叩訪這難以忘懷的一家。
我打電話過去,傳來的是凱利先生蒼老無力的聲音:“我的妻子與我離婚了,一個人北上,或許在加拿大吧!她說孩子大了,總算自由了,所以,她要過自己要的生活……”
同一年,我私人畫班的高材生寧芙太太,突然輟學了,說她的六個孩子多半成人,*小的也能自己照顧自己,所以她要離開家,去完成一些年輕時的愿望。
“我不打算離婚,但要離開家,十多年前我就這么想了,直到今天才有機會,人都近五十,再不去尋找,就來不及了!”寧芙太太說。
妙的是,同班的太太們,居然興高采烈地向她道賀,你一言、我一語地說她們也很冤,覺得半生都浪費在尿布和洗衣粉里,真應該向寧芙太太看齊,未來也過過自己想過的日子。
坐在一旁,不知該說什么好的我,見到的是一雙雙閃著光亮的眸子,我發現——
那些中年婦人們,似乎從寧芙的“勇敢”中,獲得了激勵,也可以說,她們因為看到寧芙做出她們不敢做或不敢說的事而興奮不已。
今年暑假返臺,一個兒時的玩伴約我午餐。
“我打算離開我老公,你覺得如何?”她突然問我。
“你們的婚姻不幸福嗎?家庭不成功嗎?”
“婚姻幸福不幸福我不知道!”她說,“家庭應該是成功的,從一無所有,到好幾棟房子!但是你要知道,房子全是我賺的,我老公那點薪水只夠吃飯!”
“常聽說貧賤夫妻百事哀,你們這樣富裕,為什么還要怨呢?夫妻共同奮斗,有了這些成就,何不共同享受成功的果實,況且孩子又都上高中了!”
“喂!你有沒有為我想想,你不覺得我還算年輕嗎?不趁著年輕完成自己的理想,難道要等到做老阿巴桑再后悔嗎?”她居然有些冒火。
問題是,在接下去的閑談中,我聽不出她真想做什么,既非再找個小白臉嫁了,也不是出去另闖一番事業。總之,她就是覺得冤,覺得自己過去是白活了。卻似乎完全沒有想到離開后,那大她十多歲的丈夫,會是怎樣的景況。
過去總聽說男人到了中年,有了經濟力量,又少了孩子的負擔,容易有外遇,一方面希望在別的年輕女人身上找尋青春,證明自己還年輕;一方面因為厭倦了一二十年刻板的家庭生活,想找些外來的刺激。
遇到這幾個朋友、學生的例子,才驚覺到——在女性心靈的底層,何嘗沒有這種“變因”!而且變因可能是在男性壓制下的反彈,以及對自己逝去青春的吶喊,其中的憤懣,更是中年男性所沒有的。
*后,我對兒時的玩伴說:
“讓我舉個例子吧!你和你先生一起在人生的旅途,他背著重重的行囊,你拉著幾個孩子,走過大半的路,行囊輕多了,孩子也大了,你向前看,路上的風景不見得有后面美,路邊的花,也不如后面多,于是你對丈夫和孩子說:‘你們自己走吧!趁著我精神還好,體力仍足,決定跑回頭,再走一遍走過的路。而這一次,我要好好看看周遭的景色,拾取一些可以珍藏的東西!’
“可是你為什么不對丈夫說‘你的行囊也輕了,讓我們再往回走一段,趁天色未暗,看看過去未曾欣賞到的美景’呢?
“如果你丈夫說他走不動了,你是否忍心拋下他,一個人走回頭路呢?
“夫妻在艱苦的奮斗期,確實可能少了情趣,但那情趣能在子女成年后,再共同去尋找,本無須拋下一方,獨自前往!
“由各自背負行囊,無暇四顧,到相互扶持,行一段愜意的人生路,不另有一番境界嗎?”
具有中年反叛“基因”的女士,以為如何?
……
現代癥候群 作者簡介
劉墉,畫家、作家。一個很認真生活,總希望超越自己的人。曾任美國丹維爾美術館駐館藝術家、紐約圣若望大學駐校藝術家、圣文森學院副教授。出版中英文著作七十余種,在世界各地舉行個展近三十次。
創作的原則是“為自己說話,也為時代說話”;處世的原則是“不負我心,不負我生”。
二○○五年劉墉先生授權中國盲文出版社制作出版他在祖國大陸地區的第一套有聲書,并將全部版稅捐助給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和希望工程。劉墉已在四川、貴州、陜西等地捐建三十八所希望小學。
- >
我與地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山海經
- >
史學評論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