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國學經典:三十六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4828355
- 條形碼:9787534828355 ; 978-7-5348-2835-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國學經典:三十六計 本書特色
夫戰(zhàn)爭之事,其道多端。強國、練兵、選將、擇敵、戰(zhàn)前戰(zhàn)后一切施為,皆兵道也。惟比比者,大都有一定之規(guī),有陳例可循。而其中變化萬端,詼詭奇譎、光怪陸離、不可捉摸者,厥為對戰(zhàn)之策。 三十六計者,對敵之策也,誠大將之要略也。 ——《三十六計·跋》
國學經典:三十六計 內容簡介
文摘 **套勝戰(zhàn)計 **計瞞天過海 (解語)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疑。陰在悃之內,不在陽之對。太陽,太陰。 (按語)陰謀作為,不能于背時秘處行之。夜半行竊,僻巷殺人,愚俗之行,非謀士之所為也。如開皇九年,大舉伐陳。先是,弼請緣江防人,每交代之際,必集歷陽,大列旗幟,營幕蔽野。陳人以為大兵至,悉發(fā)國中士馬,既而知防人交代,其眾復散。后以為常,不復設備。及若弼以大軍濟江,陳人弗之覺也。因襲南徐州,拔之。 [注釋] ①太陽,太陰:太陽,完全公開。太陰,極為隱秘。全句意為,在完全公開的行動里面可能潛藏著極為隱秘的計謀。 ②陳:南北朝時期陳朝。557年陳霸先代梁稱帝,國號陳,建都建康(今江蘇南京)。開皇九年(589年).為隋所滅。 [佯又] 一般來講,軍事防御體系周密時,其警覺性反而容易懈怠,司空見慣了的東西就不容易引起人們的懷疑。詭秘的計謀往往就潛藏在公開的事物里邊,而不是在公開事物的對立面上。光天化日之下的事物里邊可能就潛藏著*為機密的計謀。(按語)秘密籌劃的計謀要付諸實施,就不能在秘密處進行。半夜偷東西,在僻靜的小巷殺人,這是愚蠢之人的粗俗行為,不是謀士所應該做的事情。例如,開皇九年隋朝攻伐南朝陳國的戰(zhàn)役就是運用“瞞天過海”計謀的典范。戰(zhàn)前,隋朝將領賀若弼奉命統領江防,他經常調防沿江部隊,調防前,部隊全部赴歷陽(治所在今 安徽和縣)集中,并且大張旗幟,營帳蔽野,大造聲勢以驚動陳國。陳國果真以為隋將大舉進攻,于是調發(fā)全國士卒兵馬,準備迎戰(zhàn)。后來發(fā)現,隋朝只是軍隊調防,便只好遣散軍隊。這樣反反復復,陳國對隋朝在歷陽大列兵馬便習以為常,不作戒備。后來,賀若弼揮師渡江,陳國軍隊未曾發(fā)覺,隋軍乘勢攻拔南徐州。 [賞析] 本計計名源自一個傳說。據《永樂大典.薛仁貴征遼事》記載,唐太宗貞觀十七年(643年),唐太宗李世民御駕親征,30萬大軍直指東土高麗。一天,大軍來到海邊,但見白浪滔天,茫茫無際,太宗不免犯起愁來。前部總管張士貴急召眾將問渡海之計。眾將面面相覷,一片沉寂。忽然有一個叫薛仁貴的跳將出來,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說道:“這有何難,此處有一仙人,可讓三岳讓路、江海開道。”接著又湊近張士貴神秘兮兮地耳語一番。張士貴奏明皇上,皇上不禁大喜過望,命張士貴導引,前往會見那位神奇的仙人。一天,太宗在張士貴的引領下直向海邊走去,通過一個由帷幔遮蔽的通道,來到一處華麗的小殿堂。這殿堂內,繡幔錦彩,茵褥鋪地,群臣恭立迎候。太宗十分高興,召見了那位神奇的仙人,并賜宴群臣,與仙人共飲。酒酣之時,忽然狂風四起,濤聲大作,杯盤傾倒,人不自持。太宗大驚,忙向左右詢問,近侍揭開帷幕,但見波濤洶涌,水光接天。太宗如墮五里霧中,一臉茫然。張士貴這才從實奏明,這是他用的“瞞天過海”之計,根本沒有什么神奇的 仙人。30萬大軍借助風勢,已航行在茫茫大海之上,并且將要安全靠岸了。 這里的“天”,本指天子,所謂“瞞天過海”,意即哄瞞著天子,讓他在歡樂輕松的氣氛中平安渡海。后世則用來指稱在光天化日之下 而實施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欺騙。此計的奧妙就在于所有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欺騙是在光天化日之下進行的,是在敵方習以為常的行動中完成的。本計的原文說:“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太陽,太陰。”防御體系越周密,防御者的警覺性反而越容易懈怠,司空見慣了的東西就不容易引起人們的懷疑。然而這詭秘的計謀就潛藏在這司空見慣的行為中。光天化日之下的事物里邊往往隱藏著*為機密的陰謀。 “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疑。”這是人們心理活動的一般規(guī)律,而且還是為大多數人所認識的規(guī)律。然而,正是這為大多數人所認識的一般規(guī)律卻往往遮蔽住了大多數人的眼睛,在重大的政治軍事行動中屢試不爽,古今中外不乏精彩的戰(zhàn)例。隋將賀若弼討伐南陳的戰(zhàn)爭、1973年阿以“十月戰(zhàn)爭”都是運用“瞞天過海”之術而達成戰(zhàn)略欺騙意圖的典范。 賀若弼沿江作軍事布防,進行大規(guī)模的軍事集結,這是大規(guī)模軍事進攻的先兆,并不屬“常見”之列。所以陳朝統治者如臨大敵,在全國征調軍隊,秣馬厲兵,準備迎敵。然而,隋軍不斷地調防,不斷地集結,卻不實施南進的行動,如此者三以至無窮,這大規(guī)模的行動便演變成“常見”之舉,久而久之,陳軍也就疏于戒備了,這時,機密的陰謀也就在這“常見”之舉中得以隱藏和實施了。可見,這“常見”之舉,既可以是人們早巳習以為常的行止,也可以是人們并不習以為常的行止,謀略高手就在于能夠化“非常”之舉為“常見”之舉,從而達到戰(zhàn)略欺騙的目的。 1973年10月6日,是世界軍事史上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一天,埃及和敘利亞的聯軍突然越過蘇伊士運河,向以色列發(fā)起猛烈進攻,重創(chuàng)以軍,顯示了阿拉伯世界的力量,結束了阿拉伯世界在阿以戰(zhàn)爭中屢戰(zhàn)屢敗的歷史,從而令以色列、阿拉伯世界、美國對之刮目相看,也為埃及和以色列率先實現和平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瞞天過海”正是阿拉伯國家勝利的法寶。這份欺騙計劃充分利用了西方和以色列對阿拉伯人的看法:阿拉伯人不能保住任何秘密,阿拉伯軍隊都缺乏戰(zhàn)斗力,阿拉伯人沒有能力實施任何協調一致的軍事行動……這份計劃的核心是要迷惑以色列和西方分析家,讓他們對阿方沿蘇伊士運河和在戈蘭高地大規(guī)模集結兵力和兵器作出合情合理但卻是錯誤的解釋。除重大的政治外交欺騙外,阿方還采取了許多軍事步驟。首先是沿蘇伊士運河構筑強大的防御工事。這是常理之中的事,因為1967年中東戰(zhàn)爭以后,阿方沿蘇伊 士運河已無險可守。其次是每年都要在運河邊上舉行針對以色列的大規(guī)模的軍事演習。年年舉行軍事演習,年年卻無戰(zhàn)事發(fā)生。第三是1973年埃及于5月、8月、9月發(fā)出三次預警,大肆制造“狼來了”的恐怖氣氛,迫使以色列耗費大量資金進行戰(zhàn)爭準備。要知道,花錢對猶太人來說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第四是利用秋季在運河邊上進行的例行軍事演習實施大規(guī)模軍事集結。白天把軍隊開到運河邊上,晚上再撤回去。然而晚上撤回去的軍隊只有一半,另一半則潛伏在運河邊上的隱蔽工事里,如是者三,使軍事集結順利完成。通過這一系列的步驟,阿方便在以色列入的眼皮子底下完成了軍事集結和戰(zhàn)爭準備。戰(zhàn)爭爆發(fā)這天,運河兩岸一如往常,祥和而安靜,有垂釣的,有游泳的,軍官照常休假。總之,所有這一切,都與戰(zhàn)爭毫無關聯之處。然而正是在這祥和安靜的氣氛中,正是在以色列入的密切注視之下爆發(fā)了令以色列人猝不及防的中東戰(zhàn)爭,譜寫了世界軍事史上輝煌的戰(zhàn)例。 正如后來埃及總統薩達特所說:“由于科學的進步,搜集情報和研究軍隊調動情況的工作,可以由人造衛(wèi)星、偵察機和其他手段來完成。十月戰(zhàn)爭證明,了解軍隊的調動情況是一回事,弄清調動的意圖是另一回事。”這就是“太陽,太陰”的道理所在。 第二計圍魏救趙 (解語)共敵不如分敵。敵陽不如敵陰。 (按語)治兵如治水:銳者避其鋒,如導流;弱者塞其虛,如筑堰。故當齊救趙時,孫子謂田忌曰:“夫解雜亂糾紛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擊,批亢搗虛,形格勢禁,則自為解耳。”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注釋] ①共敵:集結起來的敵人。分敵:分散的敵人。 ②敵陽:攻打正面的強敵。陽,這里指正面的強敵。敵陰:攻打后方或側翼的弱敵。陰,這里指后方或側翼的弱敵。 ③孫子:即孫臏。孫武的后代,戰(zhàn)國時期軍事家。曾與龐涓共同學習兵法,后來龐涓做魏惠王的將軍,妒忌孫臏的才能,就將其騙到魏國,處以臏刑(去膝蓋骨),故稱孫臏。后被齊國使者秘密載回,被齊威王任用為軍師。他先后設計大敗魏軍于桂陵(今河南長垣西北)和馬陵(今河南范縣西南)。有《孫臏兵法)存世。田忌:戰(zhàn)國初期齊國名將。一作田期、由期思。封于徐州(今山東滕州南),又稱徐州子期。曾在孫臏的輔佐下大敗魏軍于桂陵和馬陵。
國學經典:三十六計 目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二體千字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隨園食單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