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病險水工程碳纖維補強加固技術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8449630
- 條形碼:9787508449630 ; 978-7-5084-4963-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病險水工程碳纖維補強加固技術 本書特色
本書系“中國水工程安全與病害防治技術叢書”之一。該書以“概念加固(Conception reinforcement)”新思維與“整體性理論(Integrity theory)”為主導,避免以往“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除險加固傳統理念,采用新材料、新技術和新工藝,為我國病險水工程除險加固開辟新途徑。首先總結近30多年的實際經驗,上升到“作用機理”,以求“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然后,給出施工設計計算方法與流程工藝,*后以典型工程案例來進一步證實當前我國應用碳纖維補強加固的可靠性、合理性和耐久性。
病險水工程碳纖維補強加固技術 內容簡介
本書系“中國水工程安全與病害防治技術叢書”之一,主要介紹了在“概念加固”理念下,以“整體性理論”為主導的碳纖維用于病險水工程的補強加固新技術。全書共7章:在緒論中簡述了碳纖維的分類、主要特性和發展簡史;加固機理;加固的設計計算;纖維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施工工藝;碳纖維被補強加固結構和增強混凝土新材料的水工程應用典型案例。
本書概念清晰、技術先進、可供人事水工程設計、施工、監理、科研與管理人員合用,還可供土木建筑、冶金采礦、石油化工、公路交通、鐵道橋隧、供水工程、市政建設的科技人員和中職、中專及高等院校的師生參考。
病險水工程碳纖維補強加固技術 目錄
前言
術語表
符號表
1 緒論
1.1 碳纖維及其增強復合材料簡述
1.2 碳纖維分類
1.3 碳纖維的主要特性
1.4 碳纖維的發展簡史
1.5 碳纖維在水工程中的應用
2 碳纖維補強加固混凝土結構機理
2.1 碳纖維與粘結劑的材料性能
2.2 混凝土梁碳纖維增強復合物加固機理
2.3 碳纖維加固有初始裂縫混凝土梁時,對稱集中茶載作用下的界面剪應力
2.4 碳纖維混凝土的阻裂作用
2.5 纖維增強聚合物筋混凝土的粘結機理
3 碳纖維加固混凝土結構的設計計算
3.1 國外FRP設計指南與設計原則
3.2 碳纖維片材受變加固設計計算
3.3 碳纖維片材受剪加固設計計算
3.4 柱的抗震加固計算
3.5 碳纖維加固閘墩承載力計算
3.6 碳纖維加固混凝土結構溫度應力計算
3.7 碳纖維加固鋼筋混凝土梁的抗彎剛度計算
3.8 聚丙烯纖維增強混凝土薄板強度計算
4 碳纖維增強鋼筋混凝土配合比設計
4.1 設計流程與強度計算
4.2 原材料選擇與配合比設計
4.3 纖維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計算
5 碳纖維補強加固施工工藝
5.1 碳纖維片材補強加固混凝土結構的施工工藝
5.2 碳纖維增強混凝土施工工藝
6 碳纖維補強加固混凝土結構的典型應用案例
6.1 水工程結構缺陷補強加固典型案例
6.2 橋梁結構缺陷補強加固典型案例
6.3 碳纖維加固技術在建筑物改造工程中的應用典型案例
6.4 碳纖維補強加固的其他應用
7 碳纖維增強混凝土的典型應用案例
7.1 碳纖維增強混凝土大壩補強加固應用
7.2 碳纖維增強混凝土在地下水工程中的應用
7.3 碳纖維增強混凝土在輸蓄水工程中的應用
7.4 碳纖維增強混凝土在其他工程中的應用
附錄
附錄A 碳纖維的性質指標匯總
附錄B 常見碳纖維參數計算用表
附錄C 碳纖維片材加固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CECS 146:2003(節錄)
附錄D 浙江中成建工集團有限公司企業標準聚丙烯纖維混凝土超長結構抗裂防滲施工工法(Y丁GFl6—2000)(節錄)
附錄E 混凝土用合成纖維性能要求與檢驗方法
附錄F 合成纖維在混凝土拌和物中分散性檢驗方法
附錄G 纖維混凝土抗裂性能檢驗方法
附錄H 混凝土彎曲韌度和初裂強度檢驗方法
附錄I 纖維混凝土抗沖擊性能試驗方法
附錄J 本書引用與參考的規范標準
參考文獻
病險水工程碳纖維補強加固技術 作者簡介
萬建蓉女,漢族,1954年9月出生,湖北武漢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80年畢業于武漢水利電力學院(現更名為武漢大學)河流泥沙專業,F為湖北省力學學會和水利學會會員。主要從事河道泥沙和水庫泥沙研究工作。先后參加了三峽工程“七五”、“八五”、“九五”、“十五”泥沙問題研究工作,并在三峽工程“九五”、“十五”水庫泥沙研究專題中,主持了三個專題中的6個子課題的研究工作,研究成果通過了三峽工程泥沙專家組的評審并受到同行專家好評。在三峽水利樞紐單項工程技術設計第八專題中,作為技術骨干完成了長江中游蘆家河淺灘二維數模沖淤計算分析,該研究成果已被設計部門采納。作為項目負責人,先后主持完成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規劃、設計中有關泥沙淤積問題研究,調水后漢江中下游河道河勢變化研究以及金沙江烏東德電站、白鶴灘電站、嘉陵江亭子口電站、烏江構皮灘電站、彭水電站、銀盤電站等一系列大型水電站庫區泥沙淤積研究,其研究成果均被相關規劃、設計單位采納。先后在《人民長江》、《長江科學院院報》、《水生生物學報》等中文核心期刊上發表科技論文數篇,其中多項研究成果及論文獲長江科學院優秀科技成果獎。近年來,多次參加國內外重要學術會議,并在會上交流最新研究成果和論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二體千字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煙與鏡
- >
巴金-再思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