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生存記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0226376
- 條形碼:9787500226376 ; 978-7-5002-2637-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生存記憶 本書特色
這本《生存記憶》,無論寫已故或健在的親友,還是寫國內(nèi)或國外的游蹤,都讓你感到真實并刻畫入微,仿佛與那只白天鵝近距離地對視。細讀本書,不僅可以感受作者深厚的文學素養(yǎng)、強烈的人文情懷,更可以體會他深邃的生活體悟和達觀的人生態(tài)度。
生存記憶 內(nèi)容簡介
《生存記憶》無論寫已故或健在的親友,還是寫國內(nèi)或國外的游蹤,都讓你感到真實并刻畫入微,仿佛與那只白天鵝近距離地對視。細讀《生存記憶》,不僅可以感受作者深厚的文學素養(yǎng)、強烈的人文情懷,更可以體會他深邃的生活體悟和達觀的人生態(tài)度。 一切的文學作品,都是或人、或一集群生存狀態(tài)以及情感狀態(tài)的記錄。《生存記憶》散文就是如此。當作者游歷祖國山川、異國風光時,我們體會到的是他讀書行路的積累,有書卷氣和塵土氣。當他欣賞當代書畫大家的翰墨丹青時,我們感受到的是中國書畫藝術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和無窮的藝術魅力。當他回憶自己和親友各自的人生經(jīng)歷時,使我們感動的是人性的溫暖、善良和本真。當他思考和審視社會生活時,使我們驚嘆的是他思想的敏銳和筆鋒的犀利。
生存記憶 目錄
生存記憶 節(jié)選
br />
不算奇遇也是偶遇吧,在瑞士萊蒙湖邊,張寶林有一次邂逅:不是與人,而是與天鵝,不是遠眺,而是……“正遐想著,不經(jīng)意間,一只天鵝倏然而至。我抬頭時它已經(jīng)離我不到一尺,我只要一伸手,就能夠觸摸到它那潔白的羽毛。它側著頭,用一只亮晶晶的眼睛看著我。這是我有生以來**次和一個野生動物這么近距離地對視,而且,周圍沒有一個人,這讓我毫無思想準備”,簡直像是一次艷遇,“我們靜靜地對視片刻,它兩只翅膀高高聳起,活像舞臺上的白天鵝向觀眾謝幕。之后,慢慢地轉回身,又像來的時候那樣,沒有一點聲響地悄然而去。”
這只翩然而來又翩然而去的白天鵝,不是虛幻的,而是可觸摸的、真實的。作者又近在咫尺地把它看了個仔細,“它顯得比平常看到的要大些,長喙是暗橘紅色,喙尖上有一點黑,額頭以及和眼睛連接處也有一塊黑,水下的腳掌則全是黑色的。我在一瞬間還發(fā)現(xiàn)一個秘密:它長脖頸上的毛色并不像身上那么白,而是稍帶一點淺淺的棕。”這是我們一般人即使見過天鵝也未必注意到的。
我以為這就是好記者的手筆,讓你看到你不及見的,用事實說話,用細節(jié)說話。
這本《生存記憶》,無論寫已故或健在的親友,還是寫國內(nèi)或國外的游蹤,都讓你感到真實并刻畫入微,仿佛與那只白天鵝近距離地對視。
然則,這并不是一般新聞通訊文字,更不是那種浮光掠影的八股。字里行間看得出讀書和行路的積累,有書卷氣和塵土氣。我不曾認真讀萬卷書,但也熱衷過“行萬里路”,我還有幸與寶林在贛南同游,同樣登臨重建的郁孤臺,從那里鳥瞰八境兩水,然而只是咀嚼一下辛棄疾的名篇,便一走而過。寶林卻寫得有遠景有近景,有議論有發(fā)揮,說古論今,頭頭是道。他在法國盧瓦河谷的古堡前、澳洲悉尼歌劇院的臺階下,都見到人所未見的細微處,不能不佩服他由記者工作訓練出來的,又不止是記者工作訓練出來的觀察和思考的本領。更不用說像《輪臺遐思》,吸引如我的讀者的,不僅是輪臺本身具有的中國歷史魅力,還有作者的遐思和對這遐思的敘述。文章都不長,我以為是游記和隨筆的本色。
生存記憶 作者簡介
p>張寶林,生于燕趙,長于滬京。亂世申,就讀于北京最高新聞學府,畢業(yè)后只能當小縣城“通訊員”。新時期再進學堂,還學新聞,黎澍曾投以疑惑目光:“一輩子當記者?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我與地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