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問鼎現代農業發展之路-一個中部農業省的探索 版權信息
- ISBN:701006586
- 條形碼:9787010065861 ; 978-7-01-006586-1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問鼎現代農業發展之路-一個中部農業省的探索 節選
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始終是關系我國改革開放和社
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局性和根本性問題,是全黨工作的
重中之重,黨中央、國務院歷來十分重視。尤其是黨的十六
大以來,在中央加強“三農”工作的一系列戰略思想指引下,
農村綜合改革逐步深化,城鄉統籌步伐逐漸加大,支農惠農
政策不斷加強,中央財政投入大幅增長,新農村建設進程加
快。因為,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
會安……
江西作為我國中部地區的一個農業大省,三分之二的
國土是山區,三分之二的人口在農村,如何充分發揮傳統的
農業優勢,提高農民收入,把農村經濟搞上去,我們在實踐
中深深體會到,根本出路在于大力發展現代農業。
首先,發展現代農業,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客
觀要求。當前,我國農業正處在由傳統向現代轉變的關鍵
時期,受到資源和環境的雙重制約,面臨國際和國內市場的
雙重挑戰,必須切實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優化結構和布局,
集約節約使用自然資源和生產要素,保護生態環境,加快農
業生產手段、生產方式和生產理念的現代化,把農業的發展
納入科學發展的軌道。可以說,發展現代農業,是科學發展
觀在農業農村工作中的具體運用和落實。
其次,發展現代農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
務。農村的落后首先是經濟的落后,新農村建設二十個字
總體要求首先是“生產發展”,要改變農村落后面貌,建設社
會主義新農村,首要任務是加快建設高效安全生態現代農
業,繁榮農村經濟,發展農村生產力。脫離了農業的發展,
農村其他各項建設就缺乏堅實的物質基礎。只有發展現代
農業,才能提高農業競爭力;只有發展現代農業,才能不斷
增加農民收入;只有發展現代農業,才能更好地實現“生活
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因此,發展現代農
業必須貫穿于新農村建設的全過程。
再次,發展現代農業,也是世界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人類農業的發展過程,可從農業生產力發展水平劃分為三
個階段,即原始農業、傳統農業和現代農業。現代農業相對
于傳統農業而言,是更為發達的一種農業發展形態,具有明
顯的生產專業化、經營產業化、產品商品化、資源集約化、發
展持續化等特征。由傳統農業發展到現代農業,是生產方
式的一場革命,必然帶動生活方式的變革。當今世界,各國
都在積極探尋現代農業發展之路,而西方發達國家早在上
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就已經實現了農業現代化,并形成了比
較發達的現代農業模式。黨中央關于“兩個趨勢”的基本判
斷,是我國農業農村發展的科學定位,也是我國農業發展的
方向。
在實踐中,我們堅持以提升農村生產力水平、轉變農業
發展方式、促進農民增收為主要目標,按照中央提出的“用
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
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用現代發展
理念引領農業,用培養新型農民發展農業,提高農業水利
化、機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
勞動生產率,提高農業素質、效益和競爭力”的要求,緊密結
合江西實際,推動農業農村經濟全面發展。
在實踐中,我們堅持充分利用江西豐富的農業資源,面
向全部國土資源,推進農業綜合開發,全面落實“山上辦綠
色銀行,山下建優質糧倉,水面興特色養殖”和“希望在山、
潛力在水、重點在田、后勁在畜、出路在工”的農業發展思
路;同時以工業的理念發展農業,大力轉變農業生產方式,
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構建農業持續
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的長效機制。
在實踐中,我們堅決貫徹中央提出的“多予、少取、放
活"的方針,大力深化農村綜合改革,不斷增強農業和農村
發展的活力。從2002年開始,我們就開展了以農村稅費改
革、糧食流通體制改革、農村金融體制改革、農村經營體制
和鄉鎮機構改革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綜合改革;從2004年開·
始,我們又開展了以“明晰產權,減輕稅費,放活經營,規范
流轉”為內容的林業產權制度改革。這些改革,極大地調動
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激發了農業生產的活力,促進了農業
生產的發展。
在實踐中,我們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公共財政向
困難群眾、向農村社會事業、向基層傾斜,使公共設施向農
村延伸、城市文明向農村輻射。從農民*迫切希望解決的
事情入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讓
廣大農民走平坦路、喝干凈水、上衛生廁、用潔凈能源、住整
潔房,加快發展農村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建立農村
社會保障制度,提升農民生活方式的文明化,促進農民思維
方式和價值觀念的變革。
經過這些年的努力,江西農村有了一些可喜的發展變
化,現代農業有了一定的發展,但江西作為一個經濟欠發達
省份,實現農業和農村現代化,并進而在新的起點上實現江
西崛起的新跨越,還是一個需要長期奮斗的歷史過程,也是
一個需要艱辛探索的實踐過程。
承蒙人民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把我七年來在江西這塊江西未來15年科技發展的11個重點領域及44個優先主題,
16項重大科技專項和8個重點科技工程。這些項目的成功
實施,將以局部突破達到大幅提升江西科技整體水平的目標,
必將進一步增強江西經濟的綜合競爭能力。
產業化是自主創新的歸宿,也是自主創新的動力。我們
不僅要積極開展重點領域的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而且要加
強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科
技創新必須和產業化結合起來,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推動科技
創新,絕對不能僅以課題驗收或發表論文為目的來搞科研。
同時。要把創新與創業結合起來,鼓勵科技人員面向經濟建
設主戰場,開展科技創業,既埋頭搞研發,又抬頭找市場;鼓勵
有經營能力的科技人員既當專家,又當企業家,以科技創業促
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以科技創業增強自主創新
能力。
二、堅持建立區域創新體系與擴大
科技領域開放相結合,著力增強
區域經濟發展中的科技競爭力
大力推進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區
域創新體系建設。是促進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增強江西自
主創新能力的關鍵所在。從江西的實際出發,推動區域創新
體系建設,要著力抓好以下幾個重要環節。一是要強化企業
的主體地位,真正使企業成為研究開發投入的主體、技術創新
活動的主體和創新成果應用的主體。要通過政策導向,使企
業把提高技術研發能力放在重要位置,通過企業的分工協作,
提升企業整體的技術研發水平。二是要以高校和科研院所為
依托,產學研結合。按照“產研分工、優勢互補、利益共享、風
險共擔”的原則,通過項目委托和共建實驗室、工程中心、博士
后工作站等多種形式,構建產學研合作平臺,形成穩定的合作
機制。三是要重視發揮軍工單位的作用,形成軍民科技資源
的共享和相互轉移的良好格局,支持國防建設,推動地方經濟
發展。四是要充分發揮高新技術園區作為產業化重要基地的
優勢。高新區要加大力度推進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建設,
加強以企業孵化器為重點的科技創新中介服務體系等軟硬環
境建設,完善園區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有關政策,使園區成為
江西高新技術創新和產業化發展的重要平臺。五是要加強知
識產權工作,形成有利于創造和保護知識產權的激勵機制。
三、堅持培養造就創新人才隊伍與
創造良好環境相結合,著力增強
對優秀人才的凝聚力
科研創新,人才為本。人才是*重要的戰略資源,也是科
技競爭的核心要素。胡錦濤總書記強調,必須堅持人才資源
是**資源的戰略思想,把培養造就大批創新型人才作為建
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舉措。我們一定要從江西實際出發,把
不斷擴大人才總量、完善人才結構、造就高層次創新人才結合
起來。特別要把培養造就一批德才兼備的拔尖人才和領軍人
物,培養造就一批優秀中青年人才,培養造就一批高水平的科
技創新團隊,擺到人才隊伍建設的突出位置。同時,要切實加
快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一方面,要為人才提供干事創業的
舞臺,使他們的創造性潛能得到盡情發揮。聰明才智有用武
之地。我們的重大科研項目、重大工程項目、重點學科、重點
科研基地和對外合作項目,都要成為培育創新團隊的大熔爐、
造就拔尖人才的大舞臺、歷練領軍人物的主戰場。另一方面,
要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充分發揮市場的基礎作用和政府的
主導作用,建立有利于自主創新的體制機制。要堅持更加開
放的人才觀念。大力引進各類拔尖人才,*大限度地激發廣
大科技人員和各類人才的創造激情和創新活力,鼓勵多出成
果,快出成果,出優秀成果。
四、堅持建設創新文化與培育全
社會的創新精神相結合,著力
增強社會文化對創新的推動力
社會文化同科技創新有著相互促進的密切關系。創新文
化孕育創新事業,創新事業激勵創新文化。我們要加強全社
會創新文化建設,營造創新的文化氛圍,推動科技創新事業的
發展。要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
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增強自強不息、不懈奮斗、勇于攀登高
峰的信心和勇氣;大力弘揚敢為人先、敢闖敢試、敢冒風險的
精神和勇于創新、勇于競爭、勇擔風險的精神。要大力表彰優
秀科技人才,廣泛宣傳他們的先進思想、刻苦精神、創新意識,
紅土地、革命老區工作期間關于農業方面的部分講話、學習
筆記、調查報告匯編成冊,作為我七年來對“問鼎現代農業
發展之路——一個中部農業省的探索”這一重大課題的學
習、探尋與踐行。懇請大家賜教,批評指正。
孟建柱
2007年9月28
問鼎現代農業發展之路-一個中部農業省的探索 作者簡介
p>
孟建柱同志,江蘇吳縣人,1 947年7月出
生于上海,工學碩士、研究生學歷,高級經濟師,
1 971年6月入黨,1 968年8月參加工作。曾
任上海市前衛農場政治處主任、黨委副書記、
場長,l 986年9月至l 991年3月任上海市川
沙縣委書記、嘉定縣委書記,l 991年3月至
1993年1月任上海市農村工作黨委書記、上海
市政府副秘書長,l 993年2月至2001年3月
先后任
- >
二體千字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月亮虎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