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中國民營經濟發展報告·No.3(2005~2006) 版權信息
- ISBN:7802302919
- 條形碼:9787802302914 ; 978-7-80230-291-4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民營經濟發展報告·No.3(2005~2006) 本書特色
本書主要有四個特點:一是主報告在年度分析的同時,側重對新世紀以來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5年歷史性變化情況進行了總體分析;二是特邀請了國家發改委、國家統計局、商務部、人民銀行、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家知識產權局和中國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等部門、機構的專家分別進行了專題研究并撰寫了專題報告;三是對2004年全國經濟普查中有關個體私營經濟的大量數據進行了簡要分析;四是這些報告均采用和分析了大量可靠的數據,數據量之大是空前的,可以說,其反映中國民營經濟的數據之全面、之詳細是國內極少有的。這些特點大大增加了本書的可讀性和適用性。 工商聯如此關注和研究民營經濟的發展,為的是希望這些研究成果,能為國家制定相關經濟政策提供參考,為關注民營經濟發展和研究的社會各界人士提供參考,為民營企業提供參考。
中國民營經濟發展報告·No.3(2005~2006)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包括:在2005年中國民營經濟形勢分析會上的演講;中國民營工業企業及投資發展報告;中國個體私營經濟發展報告等。
中國民營經濟發展報告·No.3(2005~2006) 目錄
中國民營經濟發展報告·No.3(2005~2006) 節選
21世紀的頭5年,是中國“十五”計劃實施、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5年,也是中國民營經濟空前發展、地位和作用發生歷史性變化的5年。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主要得益于憲法對私有財產保護力度的進一步加大,得益于黨在非公有制經濟理論上的重大突破,得益于國家和地方政府在政策上的大力扶持。作為中國*具活力的經濟成分之一,民營經濟以其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的重大貢獻,而受到國家和各級政府的重視及社會的刮目相看。 2005年,更是民營經濟發展史上不凡的一年。就政策環境而言,一是國務院制定了具有歷史里程碑意義的《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5]3號)文件;二是配合落實《若干意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商務部、工商總局、稅務總局、民航總局和銀監會等近20個國家職能部門和機構,制定一系列配套措施,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快速健康發展;三是多數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黨委與人民政府,都結合本地特點制定了大力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實施辦法。可以說,從中央到地方為民營經濟快速健康發展,正在營造前所未有的政策環境,而且這些政策已經或正在發生著深刻的影響。 2005年,又是民營經濟收獲頗豐的一年。無論是企業的數量、注冊資本、銷售收入、稅收上繳、出口創匯,還是對GDP和勞動就業的貢獻都較2004年有了進一步增長,企業效益也好于往年。與此同時,企業的科學發展觀和自主創新意識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增強,企業的產品、技術、經營、管理、效益、人才等各方面素質均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工商聯作為黨領導的以非公有制經濟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為主體的具有統戰性、經濟性、民間性的人民團體和商會組織,作為黨和政府聯系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橋梁紐帶和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經濟的助手,作為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參與政治和社會事務的主渠道,與民營經濟始終有著不解之緣。早在中共中央15號文件下發的1991年,工商聯就把自己的主要關注目光投向了如何推進民營經濟、特別是個體私營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在此后的15年中,工商聯在多方積極呼吁為民營經濟發展營造寬松的法律、政策和市場環境的同時,又在力所能及的條件下,與黨、政、群多個部門及相關專家聯合,開展了連續14年之久、共7次全國私營企業大型抽樣問卷調查,先后出版了6本《中國私營經濟年鑒》,第七次問卷調查已經結束,新的《中國私營經濟年鑒》正在編寫之中;連續進行了8年的全國民營企業500家排序和分析,新的《上規模民營企業的500家研究報告》即將發布。這些調查得到了相關部門的好評和社會的認同。 本報告是全國工商聯聯合國家統計局等8部委及各地方工商聯的研究成果,對“十五”期間特別是2005年度中國民營經濟的發展形勢進行了分析,并對“十一五”及2006年中國民營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預測,提出了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合理的建議,是廣大民營企業進行決策咨詢、科學決策和管理創新的重要參考資料,也是理論工作者進行理論研究的重要參考書。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莉莉和章魚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唐代進士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我與地壇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