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運輸技術經濟學(第四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4068768
- 條形碼:9787114068768 ; 978-7-114-06876-8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運輸技術經濟學(第四版) 節選
運輸技術經濟學是應用經濟學的一個分支,是技術經濟學原理和方法在交
通運輸領域的應用,是一門與工程實踐聯系非常緊密,研究交通運輸領域工程
實踐中經濟問題和經濟規律以及項目評價理論和‘方法的科學。《運輸技術經濟
學》原名《公路運輸技術經濟學》,1989年出版**版,1 998年出版第二版,是國
內*早密切結合交通運輸領域工程實踐編寫的教材;2003年第三版是按照普通
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教材規劃選題的要求完成修訂的。本次修訂列入了人
民交通出版社“十一五”重點教材。
運輸技術經濟學是交通運輸工程類本科學生的一門必修學科基礎課程。
本門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向學生傳授技術經濟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技術經濟
學應用于交通運輸工程項目評價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使其樹立經濟觀點,建立
經濟意識,具有對交通運輸工程項目技術方案進行技術經濟論證、預測、分析、
評價和決策的能力。
本次修訂,總結了前三版使用中的教學經驗和問題,調整了各個章節的內
容和次序。由于我國交通運輸事業的快速發展和本門學科的*新進展,第三版
教材中的一些內容已經不適應交通運輸工程實踐和交通運輸專業的教學的需
要,有必要進行修訂。本次修訂的主要內容包括:(1)根據本學科的*新進展,
選擇新的例題和案例,更新書后習題和思考題,適當考慮通用性,增加內容深
度,注意學習國內外同類教材好的體例和習題,使得非交通運輸類專業也可以
選用本教材。(2)本次修訂把第四章中的**節擴為一章,作為第三章;增加
“折舊與企業所得稅”內容,細化“投資、成本、收益的估算”內容,增加例題和案
例;原第三章改為第十二章。(3)依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建設部2006年新編出
版的《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第三版)調整各章節的內容。(4)各章
節根據需要,增加Microsoft Office Excel軟件在項目評價中應用技能訓練的內
容。通過上述修訂,新版教材能夠適應當前交通運輸工程實踐的需要和交通運
輸類人才培養的要求。
修訂教材體現了如下特色:注意吸取本學科*新研究成果,編寫過程中大
量收集、分析、研究了國內外理論成果,博采眾長,結合我國交通運輸工程應用
和教學實踐的具體材料,在理論上反映工程經濟分析的前沿;努力做到理論與
方法的統一,在論述技術經濟學理論、思想的同時,詳細介紹了與之相關的評價
方法體系;力求做到理論論述與具體案例分析的結合。技術經濟學是從工程項
目經濟評價的實踐中發展起來的,反過來又推動工程項目評價的實踐,對技術
經濟學理論、方法的論述,不能不結合工程項目評價實踐的考察來進行。這樣
既有利于學生認識相應的理論與思想,又有利于通過國內外工程項目評價的實
踐學習技術經濟評價方法;整合描述性分析和規范性分析;除了在文字上論述
理論、方法外,盡可能運用流程圖、示意圖、例表以及必要的模型和數據加以規
范,以保證理論方法分析的科學性和可理解性。總之,力圖做到提高和增強教
材的系統性、理論性和應用性。
全書由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雋志才主編。具體編寫分工為:
**章、第四章由雋志才編寫;第三章、第八章由吉林大學交通學院趙淑芝編
寫;第二章、第九章由重慶交通大學沈其明編寫;第六章、第七章由重慶交通大
學李紅鏑編寫;第十一章由長安大學陳引社編寫;第五章、第十章由長安大學
賈文娟編寫;第十二章由長安大學任科社編寫。
由于編寫人員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些疏漏不妥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提出
寶貴意見。
編 者
2007年8月
第七章運輸基礎設施項目的經濟分析
財務評價是從項目角度考察項目的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大部分
項目財務評價結論可以滿足投資決策要求,但有些項目還應進行國民經濟評價,從國民經濟
角度決定項目的取舍。運輸基礎設施項目,如鐵路、公路等項目,往往具有較大的外部性或
者市場價格不能反映真實的資源稀缺程度,僅進行財務評價往往不能真實地反映資源消耗
和收益,或者從財務上看是不可行,但從整個國民經濟看是必要的,因此必須從全社會角度
出發評價該類項目到底是否可行。
國民經濟評價的研究內容主要是:識別國民經濟效益與費用,分辨哪些是直接費用與直
接效益,哪些是間接費用與間接效益;計算和選取影子價格;編制國民經濟評價報表;計算國
民經濟評價指標;進行方案比選。
**節 運輸基礎設施項目的公共性和外部性
運輸基礎設施項目由于其特殊的地位與特別的作用,使其有不同于其他投資類項目的
特性,主要體現在其公共性和外部性上。
一、運輸基礎設施項目的公共性
所謂公共性主要指項目建成以后所面向的使用者的范圍,如果是面向全社會,無論其是
否是投資方,也不論其是否是建設方,只要有相應的使用意愿,都可以從該項目中獲得使用
效益,這樣的投資項目就具有公共性。很顯然運輸基礎設施項目如鐵路、港口、碼頭和公路,
建成以后是面向全社會開放的,全社會的運輸方式都可以使用相應的基礎設施,所以運輸基
礎設施項目有其公共性。
二、運輸基礎設施項目的外部性
外部性也稱外部效應,是指當生產和消費無意中給其他人帶來附加的成本或收益時,外
部性就發生了;即成本或收益施加予其他人,但施加者并沒有為此付出代價或因此得到報
酬。更確切地說,外部性是一個經濟主體的行為對另一個經濟主體的福利所產生的效應,但
是這種效應并沒有從貨幣或市場交易中反映出來。
在討論外部性時,社會效益和外部效益經常被混淆。社會效益通常是由經濟學家用來
描述某些活動產生的高于生產成本的那部分效益,或稱福利。這種福利可以由消費者受益,
也可以以利潤的形式由生產者受益。有些社會效益是存在于市場體系內部的,即是內部性
的。而另一些則存在于市場體系之外,即是外部性的。而外部性不僅指外部效益,外部成本
也可能隨之產生。
外部性產生的原因可以分為直接原因和深層原因。直接原因是私人成本與社會成本的
背離。任何經濟活動都不僅會給活動者本人帶來影響,也會給社會帶來影響。經濟活動使
活動者本人必須承擔的損失稱為私人成本,經濟活動使社會必須承擔的損失稱為社會成本。
當私人成本與社會成本出現背離時,活動者本人就承擔了別人應當承擔的損失或讓別人承
擔了自己應當承擔的損失。
外部性產生的深層原因是某些稀缺資源沒有建立有效的產權制度,即這些稀缺資源產
權歸屬問題沒有解決,同時這些稀缺資源的使用價值也難以確定。由于這些稀缺資源沒有
建立有效的產權制度,導致稀缺資源的利用者完全根據自己的利益需要和攫取能力來使用
這些稀缺資源,而不考慮由此給稀缺資源所造成的真實損耗,這樣就形成了對稀缺資源的利
用成本即私人成本與稀缺資源利用過程中的真實損耗即社會成本的背離。自然環境、生活
環境等就是稀缺資源,由于沒有建立明確的產權制度,使得交通運輸活動中過度消耗這種稀
缺資源,造成環境污染、交通擁擠等。
交通運輸的外部性可以分為三個不同的層次:**層次是運輸系統與資源、環境系統的
作用而產生的外部性;第二層次是運輸系統內各部分或各種運輸方式之間相互作用產生的
外部性;第三層次是運輸部門與政府以及用戶之間相互作用產生的外部性。按照來源的不
同,交通運輸的外部性又可以分為:與實際的運輸活動相關的外部影響,包括空氣污染、氣候
變化、水和土壤污染、噪聲、振動、交通事故和交通擁擠等;與車輛相關的外部性,包括車輛生
產和處置導致的污染、車輛停放的土地占用以及停車區的擁擠等;與運輸基礎設施密切相關
的外部性,包括視覺干擾、對社區的隔離障礙效應、對生態系統的分離效應等。其中**類
外部性按照其影響的范圍可以分為:地方性(如噪聲)、區域性(如空氣污染)和全球性(如氣
候變化)的外部影響。
第二節 運輸基礎設施項目的費用效益識別
建設項目的費用與效益的劃分,是相對于項目的目標而言的。由于國民經濟分析是從
整個國民經濟增長的目標出發,以項目對國民經濟的凈貢獻大小來考察項目,因此,費用和
效益的識別原則是:凡項目對國民經濟所作的貢獻,均計為項目的效益;凡國民經濟為項目
付出的代價,均計為項目的費用。項目的費用與效益的計算范圍應相對應。
項目的費用和效益可分為項目的直接費用與直接效益及項目的間接費用與間接效益。
一、直接費用與直接效益
1.直接費用
項目的直接費用主要指國家為滿足項目投入(包括固定資產投資、流動資金投入及經
常性投入等)的需要而付出的代價。用影子價格計算的這些投入物的經濟價值即為項目的
直接費用。
項目直接費用的確定分兩種情況:如果要通過增加國內生產來滿足擬建項目投入物的
需求,其費用就是增加國內生產所消耗的資源價值;如果國內總供應量不變,需要:①增加進
口來滿足投入物的需求,其所花費的外匯就是費用;②用減少出口量來滿足項目投入物的需
求,其費用就是減少的外匯收入;③用擠占其他項目所用的資源來滿足項目投入物的需求,
其費用為其他項目因此而減少的效益,也就是該項投人物的機會成本。
2.直接效益
直接效益是由項目本身產生的,用影子價格計算的產出物的經濟價值。
項目的直接效益的確定也分兩種情況:如果擬建項目的產出物用以增加國內市場的供
應量,其效益等于所增加的消費者支付意愿。如果國內市場的供應量不變,當其①項目的產
出物增加了出口量,其效益為所獲得的外匯;②項目的產出物減少了總進口量,即替代了進
口貨物,其效益為節約的外匯;③項目的產出物頂替了原有項目的生產、致使其減產或停產
的,其效益為原有項目減產或停產向社會所釋放出來的資源價值,即社會對這些資源的支付
意愿。
二、間接費用與間接效益
費用和效益不僅直接體現在項目的直接投入物和產出物中,還會在國民經濟相鄰部門
及社會中反映出來。這些在相鄰部門及社會中反映出來的費用和效益就是項目的間接費用
(外部費用)和間接效益(外部效益),也可統稱為外部效果。
外部費用是指國民經濟為項目付出了代價,而項目本身并不實際支付的費用;外部效益
是指項目對社會做出了貢獻,而項目本身并未得益的那部分效益。在國民經濟分析中,只有
同時符合以下兩個條件時其費用和效益才能稱作外部費用和外部效益。
(1)項目將對與其并無直接關聯的其他項目或消費者產生影響(產生費用或效益)。
(2)這種費用或效益在財務報表(如財務現金流量表)中并沒有得到反映。
上面的**個條件稱作相關條件,第二個條件稱作不計價條件。
外部費用和外部效益通常較難計量,為了減少計量上的困難,首先應明確項目的“邊
界”。一般情況下可擴大項目的“定義范圍”,特別是一些相互關聯的項目可合在一起作為
“聯合體”進行分析,這樣可使外部費用和外部效益轉化為直接費用和直接效益;此外,通過
影子價格計算費用和效益,在很大程度上使“外部效果”能在項目內部得以體現。通過擴大
項目定義范圍和調整價格兩種方式,實際上可將項目的很多外部效果內部化。
作為間接費用和間接效益的外部效果主要有以下幾類:
1.由于“價格失真”造成的外部效果
所謂“價格失真”,是指價格不能確切地反映工程項目單位產出的社會效益和費用。例
如,某汽車發動機廠準備進行一項技術改造項目,研制一種節能發動機,這種發動機將使用
戶節省數量可觀的能源——汽油,但發動機廠要為此付出研究費、試制費、工裝設備費、制造
成本費增加等。如果研制的這種發動機在使用期間節省的能源費用除足以補償研制增加的
費用外尚有盈余,顯然這個項目于社會是有利的,應當實施。如果由于價格上的原因,這種
發動機的售價增加甚微,其發動機研制的效益沒有全部反映到項目的收益上,因而使發動機
的使用者產生了一個正的外部效果——發動機的使用者受益。
對于這部分外部效果,可以通過調整價格使其得到還原;若采用“影子價格”,由“價格
失真”造成的大部分這類外部效果可以消失。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自卑與超越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唐代進士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莉莉和章魚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