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探尋 視界-高校攝影專業學生論文集-(下冊) 版權信息
- ISBN:710602833
- 條形碼:9787106028336 ; 978-7-106-02833-6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探尋 視界-高校攝影專業學生論文集-(下冊) 內容簡介
《探尋 視界——高校攝影專業學生論文集》是中國高校自改革開放以來,高等教育攝影專業**次以論文集的形式來集結研究生、本科生、專科生的優秀畢業論文,充分體現各高校的教學研究成果,代表新生代攝影師創作及理論上的創新與發展。本書是其中的下集。
探尋 視界-高校攝影專業學生論文集-(下冊) 目錄
馬霏霏 數字技術對當代攝影創作的影響
王力 電視短片創作在網絡媒體時代的出路
王之 運動長鏡頭的空間展示
王楠 論電影攝影窺視角度及其視覺心理
王子君 小成本影像作品的視覺表現 ——對陳果《香港制造》影像因素的分析
王鳴音 攝影:混亂的真實——論圖片攝影功能性向藝術性的轉變
毛銘 淺析技術、觀念的更新對攝影學習的影響和留給我們的思考
田歡歡 論廣告攝影中的細節問題
劉燦國 論攝影在當代藝術中的延展與突變
劉博文 探索專題報道攝影之路——作為媒介一部分的專題報道攝影的歷史、現狀和未來的發展
司達 北野武電影語匯研究
陽松谷 兩種語言的交互傳達——《老照片》出版運作的個案研究
楊姣 淺談時尚攝影中女性攝影師拍攝的女性角色
楊已秋 論廣告攝影的基本構成要素
楊文亮 淺談新聞周刊中的圖片應用
楊紹功 從鏡頭的現實到社會的實現——解海龍“希望工程”紀實攝影專題的個案分析
李杰 “反照片”的照片——由威廉克萊因激進攝影所想到的
李鳳峰大眾的窺視——電視觀看與人的無意識運動
李晨成 紀實攝影:社會學視角初探
吳萌青 獲得高品質圖像的途徑——使用RAw文件
鄒怡然 極端的現實之美——論法斯賓德電影的風格表現
宋朝 論藝術攝影作品的商業價值體現——攝影師如何進入藝術收藏市場實現自身價值
宋澤毅 微照度條件下黑白攝影技巧的研究
宋菁華 女性攝影師的攝影特征思考
張琰 時間限制電影中的“阻擋因素”和“兩難處境”
張雯 攝影藝術中的魅力之花——淺談畫意攝影
張麗娜 紀實攝影中的肖像拍攝
陳異能 叛逆背后的博愛——來自黛安阿勃絲心靈的照片
陳淑萍侯孝賢風格與臺灣電影
季燁秋 淺論商業攝影中道具的運用
周海丹 具有象征意義的視聽元素——影片《貴婦的畫像》視聽語言創作分析
鄭矗 映照心靈的鏡面——攝影中的鏡面效果
郝雯 視頻作品中視覺表現的設計性
駱永紅 網絡時代中國圖片市場的機遇與挑戰
費鴻玉 被動與互動——平面視覺語言在互動多媒體讀物中的動態傳達
桂冠迷宮世界——庫布里克電影的空間塑造
柴發光 觀念攝影的主題表現——用強烈的視覺語言表現思想內涵
徐熹 數字影像與傳統影像
董良 圖片中意義的構建
蔣卓原 多元的人物形象和開放式空間——巴斯特。基頓電影研究
魯帥 影由心生——談攝影藝術創作中的“視覺沖擊力”
褚彥朋 淺析運動攝影在電影創作中的應用
劉覺敏 我們真的告別“第二性”了嗎?——從視覺文化的種種現象淺析我國女性主義發展的現狀
劉曉樂 中國傳統文化對紀實攝影的影響
探尋 視界-高校攝影專業學生論文集-(下冊) 節選
數字技術對當代攝影創作的影響
一、數字技術對攝影影響的基本理解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計算機技術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在硬件和軟件的巨大支持下,數字技術在影像上的運用發展之快令人瞠目結舌。圖像處理技術作為重要的創作手段為數碼影像的創新與豐富提供了可能。它使傳統圖片的“標準”發展到現代影像的“創意”,從傳統圖片的“再現”發展到現代影像的“理念”,從“客觀”發展到“主觀”……伴隨著這些發展,人們對攝影的真實性和藝術性也在不斷地認知與發展。
二、數碼影像與傳統影像的比較
數碼攝影的出現不像過去攝影技術上的任何一次改進,而是一次全面的變革,無論是器材、影像的記錄介質、后期制作技術、影像的觀看方式還是創作觀念都與傳統攝影有所不同。
1.數碼攝影與傳統攝影在器材、技術、儲存、傳播上的不同
①傳統攝影與數碼攝影所選用的記錄方式不同,前者用感光材料,后者用電子芯片。
②在后期制作技術上有明顯差別。
③數碼攝影的儲存比傳統攝影的儲存更方便持久。
④數碼攝影比傳統攝影更易傳播與交流。
2.數碼攝影與傳統攝影在制作流程上的差別
圖1為傳統攝影的制作示意圖。
圖2為數碼攝影的制作示意圖。
從上兩幅圖中可清楚地看到傳統攝影與數碼攝影在器材、介質、存儲等方式上的不同。僅從制作流程上不難看出數碼攝影比傳統攝影更為豐富和方便,使用起來有更多選擇。
三、數字技術對攝影理念的沖擊
早在十幾年前模特界的“謝東娜肖像事件”就已經引發人們對數碼制作技術的爭議,在數碼影像日益普及和空前發展的今天,我們該怎樣看待這些影像?在傳統攝影中,剪裁、修正、多次曝光……這些以前慣用的技術與數碼相比也只能算作“物理變化”,有些數碼技術運用于影像則可稱為“化學變化”了。數碼攝影的出現,使我們不得不開始重新認識攝影:我們應該在什么條件下接受經過處理的和虛擬的影像?
……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推拿
- >
莉莉和章魚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