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馮其庸書畫集:普及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1019342
- 條形碼:9787501019342 ; 978-7-5010-1934-2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馮其庸書畫集:普及本 內容簡介
予生于民國十二年癸亥除夕前一日(十二月二十九日,今年已八十又三。公歷已入一九二四年二月三日》,屬豬:以舊歷算予。
予祖居江蘇無錫北鄉之前洲鎮馮巷,世業農。曾祖父柜香公為國學生,未仕。祖父名湘瀛,予未及見。至予父時,家已貧困,饔飧不繼,時有日不得一餐者』子祖母、母親每常向灶而泣也。每年秋荒斷糧,日以南瓜養命,此予書齋曰『瓜飯樓」之由也。子上有兩兄一姐,兩兄皆小學后去錫滬學徒,予姐名素琴至二十二歲未嫁而病卒。
父名祖懋,字畏三,母顧氏。予父讀書甚少,僅通信札,而喜書畫,善吹笙,善養蟋蟀,不事耕稼,嗜鴉片,遂至家產蕩盡。予幼時家中惟有祖母一、父親、母親、姐及予共五人,孤寒無依,常在饑餓之中。日寇侵華,兩兄皆失業歸來,益增困窘。全由母親操持家計,母親常為甑中無米半夜而泣,此予幼年常經常痛之事也。
予十歲即下地耕作,歷十數年,凡田、間農事,如插秧、割稻、翻地、種麥、戽水、擔肥、收割種種,無一不能,故雙手皆結厚繭。左手手指及手背,鐮刀割痕累累,至今尚存,此予當年割稻、割草之遣,亦苦難之印痕也。當年予祖母見予受傷流血,常抱予而哭,子母亦獨自背人飲泣,至今予每一撫摩,輒深黯然!予畜羊十余頭,日事放牧,或割草以飼。予外祖家畜牛,每至家中斷糧,吾母即遣予至外祖家放牛力以就食外祖家,并為作田問農事。是時呻予固一真農民也。
馮其庸書畫集:普及本 目錄
自序 馮其庸
書跡
曹子建墓磗拓本題跋
東晉元康元年蔣之神柩銘題跋
曹雪芹墓精拓本題跋
錫州大樓賦
行書 自撰七言聯
草書 五言聯
草書 五言聯
行草書 王言聯
草書 門外野風開白蓮
行草書 節錄外文天祥《正氣歌》
行書 扇頁
行書 李白蘿游天姥吟留別 七條屏
行書 李庵詞草序
小楷 馮其庸手抄庚辰本《石頭記》題跋
行書 題啟功德先生法書
行書 贈楊仁愷先生
行書 金縷曲贈范宜學長史
行草書 自作度天山一號冰川詩卷
行書 周公懷民藏書館落成序
行書 自作風雪登嘉峪關城樓詩
行書 自作詩二首
棣書 題客 雙之草堂
行書 題徽州古梅詩稿
行書 器蘿苕師八首詩稿
行書 金陵留別詩稿
行書 題甲戌本二首詩稿
行書 感事詩稿
行書 終南憚舊詩稿
行書 題格登碑詩稿
小楷 瓜飯樓抄庚辰本《石頭記》局部
書跡
雪骨冰枝
西窗剪燭
紫藤
墨梅
秋風圖
牡丹
葡萄
秋風圖
略擬清湘筆意
牡丹
……
后記 馮其庸
馮其庸書畫集:普及本 節選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唐代進士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史學評論
- >
二體千字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