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實踐理性批判:英漢對照 版權信息
- ISBN:7801955668
- 條形碼:9787801955661 ; 978-7-80195-566-1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實踐理性批判:英漢對照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包括:純粹實踐理性要素論和純粹實踐理性方法論二大部分。
實踐理性批判:英漢對照 目錄
導言實踐理性批判的理念
**部純粹實踐理性要素論
**卷純粹實踐理性分析論
**章純粹實踐理性原理
第二章純粹實踐理性對象概念
第三章純粹實踐理性的動力
第二卷純粹實踐理性辯證論
**章純粹實踐理性辯證概論
第二章純粹理性在決定至善概念時的辯證論
第二部純粹實踐理性方法論
結論
譯者后記
實踐理性批判:英漢對照 節選
注釋一
令人奇怪的是,有些原本敏銳的人居然會相信,只要分清與快樂相聯結
的表象起源于感覺,還是起源于知性,就可發現低級欲求能力與高級欲求能
力的差異。當我們探究欲求的決定根據,并且在對于任何事物皆可期待的愉
悅感中發現它們時,問題就不在于這一令人愉悅之事物的表象源自何處,而
僅在于這一事物能在何種程度上被享受。一個表象,即便居于且發源于知性
,它也僅能通過預設主體中的快樂情感來決定意愿,那么表象之所以是決定
意愿的根據,完全取決于內感覺的性質,也就是說,取決于后者能否被表象
愉快地激發起來這一點。無論事物的表象是如何不同,是知性表象,甚至于
是與感性表象相對立的理性表象,構成意志決定根據的快樂感受總是相同的
(因為畢竟是人們從對象中所期許的那種愉悅、那種享受激發出創造這一對
象的活動)。此種相同不僅是因為所有快樂感受僅能被經驗地認知,而且更
多地是因為這些快樂感受總是刺激著同一個在欲求能力能夠顯現的生命力,
而在這一方面,所有的決定根據僅可以是在程度上有所差別。否則,我們將
如何能夠在程度上對植根于不同欲求能力的決定根據進行比較,進而選擇那
種更能刺激欲求能力的決定根據呢?一個人會為了不錯過一次打獵,而在尚
未閱讀的情況下歸還一部他再也不能得到的富有教育意義的書籍;他會在一
場精彩演講的中途離開,以免遲赴宴席;他離開自己平時相當鐘愛的知識性
活動而去參加牌局;他甚至會因口袋中的錢只足以購買一張歌劇門票而斥退
自己原本樂于周濟的窮人。如果說意志決定建立在他出于隨便什么理由皆可
期許快樂或不快這一基礎之上,那么刺激他的無論是何種表象,對他而言都
是完全一樣的。他在決定意愿時所需考慮的僅是這一快感有多大,能夠延續
多久,是否容易獲得,又以何種頻率重復。需要開銷的人只要金錢在所有的
地方都能以相等的價值流通,就不會在意金子是采自深山,還是淘自黃沙;
同樣,僅考慮生活愉悅感的人,也不會去追問表象來自感覺,還是來自知性
,他只會去追問這些表象在*長的時間內所能夠提供給自己的快感有多少,
有多大。
只有那些樂于否認純粹理性在不設定任何情感的情況下具有意志決定根
據的人,才會背離自己的觀點而誤入歧途,甚至將自己業已置于同一原則下
的某種東西重新詮釋為完全不同的。譬如,一個人可以只在施展力量中獲得
滿足,可以因排除前進道路上的障礙時所意識到的精神力量而愉悅,也可以
在對心智的培養中感到幸福。我們可以恰如其分地將他們稱為高雅的興致,
因為較之其他快樂而言,它們更受我們的權力支配,并且,會增加我們獲取
此種愉悅的能力而不是逐步地加以磨損;也就是說,它們在愉悅我們的同時
也培養著我們。但是,沒有理由將這些愉悅冒充為不同于僅僅通過感覺決定
意志的另外一種模式。因為,這不同,甚至在種類上與理性不同。這樣,即
便摻雜以*少量的受本能決定之欲求能力的刺激,理性的力量和優越性也會
因之而被削弱,這就如同以任何經驗性的存在作為數學證明的條件都會降低
和破壞這一證明的力度和價值一樣。在實踐法則中,理性直接決定意志,而
不必借助快樂或不快之感受的介人,即便此種愉悅是就法則本身言的。這僅
是因為作為純粹理性,它只有在能夠給出法則的前提下,方是實踐性的。
注釋二
追求幸福,必然是每一個理性的然而卻有限的存在者的愿望,也因而是
他的欲求能力一個不可避免的決定者。對于我們存在的滿足,并非是生來具
有的,或者說天賜的,因為這些將預設存在獨立自足的意識;它是作為存在
者的需要而由我們的有限性所強加給自己的問題。這些需求指向欲求能力的
質料,也就是說,指向那些與作為基礎性主觀情感的快樂或不快相關聯的存
在,正是這些情感決定著我們為了滿足于自身狀態所需要的東西。但是,正
因為此種質料性的決定根據(動機)只能經驗性地被主體所認識,所以它就不
可能將這種對于幸福的追求視作法則,因為法則必須正確地包含在所有情況
下對于全部理性存在者的意志而言的同一個決定根據。雖然,幸福概念總是
擔當著對象與欲求能力之實踐聯系的基礎,但是它仍然只是主觀的決定性根
據(動機)的一個通名,它并不專門決定在某一給定的實踐問題中所應做的任
何事情;但是在這一實踐問題中此種決定又因其重要性而必須單獨地加以處
理,因為,沒有某些特定的決定根據,問題將無法得到解決。每個人將其幸
福置于何處,取決于每個人自身獨特的快樂與不快的情感,甚至也取決于同
一個人內部因情感的變化所導致的需要之差異性。這樣,一個主觀性的必然
法則(作為自然法則)在客觀上卻是一個非常偶然的實踐原則,可能而且必然
因不同的人而大相徑庭,并由此不能充當任何[實踐]法則。因為,就追求幸
福的愿望而言,具有決定性的并非是與(法則相一致的)形式,而僅是質料;
問題的關鍵僅在于我能否從對這一法則的遵守中期望愉悅,如果能夠的話,
這一愉悅又有多少。自愛原則確實能夠包含具有普遍性的技術規則(即如何
發現達到某一目的的手段),但是這些規則僅僅是理論上的原則,例如,想
吃面包的人應當建造一個磨坊。但是建立在這些原則基礎上的實踐規范始終
不能具有普遍性,這是因為欲求能力的基礎是快樂和不快的情感,而假定情
感被所有的人指向相同的對象又是決不可能的。
但是,即使假定全體有限的理性存在者就他們快樂與痛苦的情感的客體
的種類,甚至于趨樂避苦的手段達成了一致,他們也不能設立作為實踐法則
的自愛原則,因為這種全體一致僅僅是偶然的。這種決定根據將仍然僅是主
觀有效的和經驗的,并且也不會具有在每個法則中為人們所想到的必然性,
即源自先天根據的必然性,除非我們主張這種必然性根本不是實踐的,而僅
是自然的,也就是說,行為是被稟賦不可避免地強加給我們的,就好像看見
別人打哈欠時我們也不由自主地打哈欠。與其將單純的主觀原則提升到實踐
法則的行列,還不如主張沒有實踐法則,僅有為我們的欲求服務的勸告,因
為實踐的法則必須具有客觀的而非單純主觀的必然性,必須是被理性先天地
認識到的,而不是通過經驗被認識到的,無論這種經驗是如何地普遍。甚至
相互一致的現象的規則之所以被命名為自然法則(例如,力學法則)也是因為
我們確實能夠先天地理解它們,或者至少是認定(就如在化學法則中那樣):
在我們的洞察力進一步深化之后,能夠以這一方式認識它們。唯有在主觀實
踐原則那里才會清楚地產生了下述情形:它們以主觀的而非客觀的意愿條件
為基礎,從而必須總被描繪為單純的準則,而非實踐法則。
這一評論也許初看起來只是拘泥于細節;但事實上,它詳細說明了那在
實踐研究中能被考慮的*為重要的區別。
P11-21
- >
回憶愛瑪儂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莉莉和章魚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