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我家的木頭與石頭——陳祖芬的中國故事十六 版權信息
- ISBN:7543442108
- 條形碼:9787543442108 ; 978-7-5434-4210-8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我家的木頭與石頭——陳祖芬的中國故事十六 內容簡介
《我家的木頭與石頭》是陳祖芬的中國故事中的《我家的木頭與石頭》分冊。書中以報告文學的形式,收錄了陳祖芬大量的作品,這些作品內容豐富,涉及面廣,文筆生動親和,具有較強的可讀性。書中除收錄了文字作品外,還配有大量生動風趣插圖,畫面簡潔,寓意深刻。本書內容豐富,圖文并茂,融理論性、知識性及可讀性為一體,頗值得一讀。
我家的木頭與石頭——陳祖芬的中國故事十六 目錄
世界無奶日
一天的食譜
當一回玩具兵
我的兩個“電話娃娃”
吃面
當小狗的故事
瀟灑傻一回
女人不能生病
躲春節
一路奔跑
飛機情緣
回家了
我的桌面
**件事是大哭
T君,我的惟一
打扮整齊
搭積木
倒行逆施的快樂
后面有汽車軋過來
*不會得艾滋病的活動
垂釣樂
胡同和弄堂
還想說,讓我糊涂一回
死亡飛行
成人幼兒園
窗簾后的倩影
我坐在機器人的后邊
一份好心情
我在海上拉起了汽笛
氣球情話
我的芭蕾生涯
當一回主持人
不參加追悼會
白色網球鞋
青年就是GO
用腳寫的故事
先做藍色的夢
**次
“放肆”的天性
至高無上的椅子
*好去玩洋娃娃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小姑娘
因為還小
“老底子”的上海
爸爸
家
世界杯沒了怎么活
*后的球迷GO,GO,GO
在演播室動手術
玫瑰門
不熱
我家的木頭與石頭——陳祖芬的中國故事十六 節選
今夏的東北之行只抱回一個半人半蛙,確是我們*利落的一次了。今春我們去四川的原始森林,回到成都上開往北京的飛機前,身體負荷重,心理負荷更重:這么多樹枝,讓上飛機嗎?虧得一泣人稱“楊飛機”的慣與飛機打交道的朋友,把欲與人體試比高的樹枝們全用雪白的包裝捆扎打點得整齊漂亮,居然順利地托運了。我直感謝楊飛機。楊飛機像一個真正的地下工作者那樣聲色不動地又幫我拎起大皮箱。這么大的皮箱讓上機嗎?楊飛機一直把我送上舷梯。我這才確認我和夢溪可以完整地回到北京了,包括裝在皮箱里的全體樹枝和全體樹根。
去年“十一”前回京的飛機檢查很嚴。我和夢溪走進大連機場時,一包一包拎的全是腦袋般大的石頭。我們把石們放在桌上讓檢查。一位檢查員雙手舉起一塊石頭作砸人腦袋狀。一邊用眼睛在問我們如果上機后用石塊砸人劫機怎么辦?我用嘴回答他,說你看看我們兩個像不像劫機的?我從他柔和下來的眼神中知道他看出我們不像劫機的但又怎么能證明我們一定不劫機?我只好指著夢溪說他是專門研究石頭的。天!我們頂多夠上業余水平。夢溪可不敢再作演義,他慌亂得兩只手翻著轉著想說什么也不知要說什么。檢查員看著這位愚不可及的“石學家”直笑,說你們進去吧。我們像漏網的“劫機者”那樣慶幸地僥幸地拎起石頭就走。
這些石,是我們在大連一個游人不到的海灘上撿來的。碧綠的波峰駝起白色的浪花撲向岸邊的礁石。海水在礁石上被碰得粉碎。破碎了的是浪花,不是大海。大海很快又積聚起力量向礁石進行又一次愛的沖擊。海灘的石是大海與礁石感情的結晶,一塊塊特立獨行,各具個性。這塊,如壁立的國畫,灰黑底色上幾株潔白清遠的蘭竹。那塊,如碩大原煤烏黑而樸拙。又一塊背部龜裂的褚紅大扁石,活活是一只血色巨龜。有漁人在揀海貨。我們揀石,取自然肌理,取形狀,而不在表面光滑不光滑。偶爾也揀起一塊滿灘皆是的海帶,皮子似的光潔而有韌勁。我們嚼起來。海灘上能嚼的東西太多。我揀起一塊石頭,竟也雞蛋糕似的金黃且爽心。誘得我真想咬一口——如果權衡一下,牙齒比石頭更堅硬的話。
終于把大海揀回了家。我們把大海放進夢溪的大書房,把森林搬進我的小工作間。我的寫字桌上方有一塊空墻,掛的是一盤不加工、不修飾、不上漆的一百五十年的杜鵑花根。像兩只斗獸在角逐,又似兩頭情鹿在交合。這是超乎名家真跡的大自然的真跡。一旁資料柜上,有一個人費勁地背著一只龜。這個背龜的樹根人本來規格很高地放在大書房條案上的,有空就打磨它。有了更簡約生動的半人半蛙,只好請它屈尊移至我的小屋。好在小屋里堆放著從原始森林扛回的樹枝,不管是情鹿還是背龜人都會感到回歸森林的怡然和闊大。夢溪在海灘旁寫作。我在森林里寫作。夢溪潛入中國文化的海洋深處,再往下潛,再往下潛。忽有所獲,一個猛子鉆出海面,急急走向我的森林。我正在森林的靜謐中了解我的采訪對象,忘卻了森林之外還有海洋。
傳說作家中我*喜歡電話,這個傳說*后傳到了電話的老家——電話局。電話局縱有萬千子孫,也清楚自己每一個孩子落腳在哪家。于是打電話找到我,要我給電話局的報紙寫段話。
我接電話的時候,我家的電話鈴響個不停。我家有兩個電話號,像兩個嬌養的爭寵斗氣的不講道理的孩子。我接一個電話,另一電話常常哇哇亂叫著要我跑去親近他。待我匆匆放下這個電話跑到那屋,那電話生著氣不理我不吭聲不說話了。而這個電話看見我跑到那邊,也哇哇亂叫起來。家里好像有了兩個年齡相仿的老打架的孩子,這日子還怎么過?
好像寫了一輩子報告文學了。
又好像那是上輩子的事了。
那時候我想,我只能做一件事:寫報告文學。一心一意的,實心實意的,海枯石爛心不變的。
然而,不知怎的近兩年就移情新的創造天地了。報告文學幾近成了一段往事,偶爾重返故里,可是心已他顧。
大約兩個月前太白文藝出版社說要出一套名家自選集,都是小說家,當然我不是。當然我可以先出選集再寫小說。
平素愛去自選商場,新奇的用品、別人的創造給我帶來驚喜和聰明。而過去于我,就像一個卸了貨就上鎖的倉庫,熟知的東西再無興趣光顧。既要自選篇目,只好拿點時間往回走,拾撿我的過去。
走進倉庫,覺得一排排貨架壓得很重,自己驚訝自己這一件件貨當初怎么搬得動?從貨架上選了三十萬字,排出篇目。這么一看,覺得我上輩子是做了一件事。這件事只有我來做,也就是說這樣的文字只是我的。我用我的文字搭出我眼里1980年到1993年的中國和中國人。寫了很多的別人。不過所有的別人加起來就不是別人,就是我,就是我的經歷,我的情感,我的日記,我的自傳。
篇目分三類:知識分子,經濟改革,不一般的人物。知識分子在一個國家的形象怎樣,這個國家在世界上的形象也往往怎樣;中國企業家的命運,就是中國現代化的命運;至于不一般的人,其實隨處都有,但是在一個不一般的年代,一般的人也不一般了,好得不一般或者不好得不一般。
前天接到香港寄來的一張報紙,標題上寫著我是傳奇人物。我笑。我想在中國*不具傳奇性的人就是我了。我們家家戶戶每一個窗戶里每一盞燈光下,幾乎都有一個傳奇故事。遼闊中國真是一方不一般的土地。
糊涂成了一種擺設,一種飾物,一種只在某些場合佩戴起來的身外之物。正人君子依然要求君子正人自省自覺自律自控,不動情不憤激不澎湃不洋溢不糊涂不受挫不犯渾不失誤不陰差陽錯不跌宕起伏不悲歡離合不再有戲劇性和獨一無二的人物,善哉善哉阿彌陀佛。
然而,帶著三分糊涂,才能坐筏子飄流長江,坐氣球飛越大洋,才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敢,才有永無邊際的想像和生生不息的突破。
帶著三分糊涂,未必懂政治的人才能畫出政治漫畫,即使自己曾被政治嘲諷過。帶著三分糊涂,作家才能寫起世態人生,真要看破紅塵,也就沒有小說毋需文學了。帶著三分糊涂,才能想像出信息高速公路和坐在家里上班,也包括坐在電腦前盜竊銀行錢款,然后增加了多少奇案、偵破、通俗小說和電視連續劇。
帶著三分或者天知道多少分的糊涂,才會墜入相稱或不相稱或本來無所謂相稱不相稱只要愛就足夠了的愛河,才有了丘比特的盲目。一個愛字,就起起伏伏生生死死千人千面永不重復。
我上個臺灣女孩,一個北京女孩,和我這個非女孩,想在一起連吃帶笑兼聊并鬧。
我先到一步。餐廳小姐們正往每個椅子背上綁一只氣球。我對一位小姐說我喜歡氣球,能不能為我們的椅子背上多綁兩只?小姐笑,說她也喜歡氣球。在“喜歡氣球”的兩重唱中,我們的椅子背上長滿了氣球。
我的“情人們”來了。無論如何地是碩士、博士,終究*根本的是女孩。我給她們準備了六個可愛的小包,每個包里有一張可愛的小信箋,六張信箋上寫著六句不同的話。我讓她們抓鬮,C女孩抽出她那個包里的信箋叫起來:“我覺得真準噯!真的真準噯!我這張上邊寫‘有一封美麗的信在等你’。我們幾個人里只有我和男朋友不在一個城市,我回到臺北肯定會收到他的美麗的信。”Z女孩說:“我的也準噯!我這張上寫著‘從此,你的生活有了新的轉機’。我這次來北京收獲很大,我對研究課題有了新的想法。”
就有兩個女孩插話說,她們和北京男孩M玩了半天后,Z女孩和M就有了“新的轉機”。大家笑,沒事找事笑。不過不知怎么的,Z女孩時不時地變著法兒地總要說起M。后來餐廳舉行抽獎時,她抽到一瓶大香檳,又說要送給M。誰說明天她們上了飛機回臺北,叫人家M一人喝這么一大瓶香檳,喝醉了怎么辦?Z說那她就從飛機上跳下來。
這話說得那么輕柔低婉,好像只是心里在說嘴里并沒有說,誰也沒有聽明白。我坐在她近處,與其說是聽到了,不如說是感覺到了意會到了。
再后來待她們上飛機后,我在電話中問M收到香檳了嗎?M說收到了,不知是哪個女孩送的?我說是Z送的呀!好傻的Z,人家也不知道香檳是你送的,你從飛機上跳下來怎么算?
好像,大家涌涌地就想為這世界再增添一份情意。J女孩講起她們臺灣大學中文系,有一次老師們為學生舉行各自收藏品的展示會。學生們想像著中文系那個古雅的廳堂里,擺放起文物古玩,像一個準故宮博物館。可是,沒有準故宮,也沒有文物。不不,有文物,有從來沒見過的文物。一位老師展出了二十張他妻子給他的生日卡,一年一張,一張一句不同的話。二十張卡串了起來,串出二十年的風雨和陽光。一位老師展出了好多好多的薪水袋。他每月薪水袋交給夫人時,總在袋子上寫一句話,譬如:看著你的眼睛,我就知道什么叫美麗。
他妻子珍藏著每一個薪水袋,月月更新的一句話,給妻子月月帶來新的歡喜。
一樣的人生,可以過得不一樣的美麗。
人生的變數太大。去年在英國巧遇戲劇學院表演系的一位男生,他已在那兒定居,他說上學時我給他印象*深的,是有一次上大課,他坐在我后邊,看著我嘩嘩地用英語記聽課筆記,覺得我的英語不得了。而如今,他正用他那在我看來不得了的英語,在英國的大學講課。
人生很難講什么是失去。譬如我是考上英語系當了翻譯,還是當作家更能發揮我自己?有一點是肯定的,如果我現在高中畢業,我仍然一定只報考英語。
比起我的青少年時代,90年代充滿了機會。一個現代人,一定可以更好地選擇自己的人生。譬如先讀書后做事,先做事后讀書,邊做事邊讀書……只要不是不讀書也不做事。年齡越小,世界越大。有不得了的想法,可能就會不得了;沒有不得了的想法,可能也會不得了。因為還有很多很多的道路會一條一條地在你面前展現,因為你還小。
……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我與地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推拿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山海經
- >
巴金-再思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