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在日本看中國——陳祖芬的中國故事十三 版權信息
- ISBN:754344206X
- 條形碼:9787543442061 ; 978-7-5434-4206-1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在日本看中國——陳祖芬的中國故事十三 目錄
我的世界語
自轉和公轉
為你著想
在日本看中國——陳祖芬的中國故事十三 節(jié)選
風雨中,和平公園里依然是滿地的和平鴿。它們不怕雨嗎?當年廣島爆炸后二十分鐘到兩小時內下起了黑雨。雨水把放射能愈發(fā)地向四處散布,波及遠方。這些和平鴿莫非是死者的魂?所以它們冒著風雨也要站在紀念館的周圍,向所有前來參觀的人執(zhí)著的呼吁和平。
院里的櫻花似乎為了強化這種氣氛,紛紛落下。我們來日本后櫻花盛開了,一大片櫻花樹像一大群穿著粉紅紗裙的芭蕾舞蹈演員。若是綠樹叢中只有一棵櫻花樹,又像是一群嚴嚴實實地穿著西服革履的紳士中間,站著一個穿著粉紅晨服的少女,愈發(fā)突出她的嬌艷。但此時的櫻花卻使我想起我讀過的日本女作家佐多稻子的散文《談花》。她寫到戰(zhàn)時她和女兒背著雜物趕路,路上連續(xù)遇到空襲警報,她實在走不動了,這時看見了路上盛開的八重櫻,她說:“生活這樣的艱苦,且來欣賞欣賞花兒的美吧。”
和平公園的紛紛落櫻,不正是在提醒人類:不要再去踐踏、摧殘、毀滅美吧!
當我站在和平公園里的時候,我更理解山崎朋子了。我明白為什么事隔這么久,她心靈的創(chuàng)傷卻不能平復。不過同時我又相信,她終有一天會以她全部的熱誠和力量來廣島采訪,寫出一部反映戰(zhàn)爭這個惡魔如何肆虐社會的報告文學。
佐藤先生和橫川先生立刻幫我從炮擊般的吼聲中解救出來:時間還早,我們一起出去走走吧。
我覺得我被兩股相向而行的感情沖擊著——我終于戰(zhàn)勝了“兇猛”的“第三副團長”,我出游的計劃“得逞”了,這自然叫我高興。不過,我看著佐藤和橫川,又實在非常地不安!我們是前天傍晚坐船經(jīng)瀨戶內海到達松山的。船在六七級的風浪中顛簸,這種顛簸對于我來說,是大海的搖籃,于是我睡著了;對于佐藤先生,則是大海的戲弄,事后我才知道她難受得無法支撐,連連唱了二十幾支歌(而且是中國歌)才頂住了風浪的襲擊。下船時風雨交加,一頂傘哪里擋得住滿天雨?佐藤純子又暈船、又受了涼。可是昨天清晨一見面她就問:你們睡好了嗎?上午、下午、晚上照樣陪著我們活動。今天又是一天了。“你累嗎?”我一邊走一邊問她,這句話是真誠的,但又是毫無意義的。鄧剛立刻“揭穿”我:“你一邊問人家累不累,一邊又往前走,非要把人累死!”
我歉疚地笑笑。除了笑,我還能為佐藤做些什么呢?
我們從東京返回北京的飛機中途停在上海。從上海再度起飛時,大約是晚上八點了。我們都已困乏不堪,此時的智商大約都下降到*低點了。從上海又上宋一些乘客。“她是誰?她叫什么?”維熙是指剛上來的一位穿著樸素、梳著老干部似的發(fā)式的女性。他說他頭兩年看的一個話劇里她演了一個角色。“那個戲叫……她叫……”
戲名和演員的名字又給他設了兩道關卡。話劇演員比起電影演員是和觀眾保持距離感的,臉上又化妝得使陌生人不易認出廬山真面目。他卻偏能一眼就認出她來,而且是在智商大減的情況下。也許旁人會以為他在胡說。但我知道他說的很對。因為這位女演員我是認識的。
這種形象記憶的特異功能對于一個小說家來說,自是得天獨厚。不過從維熙在日本,更需要的是對名字的記憶。有一次團長張光年過累了,。留在旅館休息。我們幾個前往奈良的藥師寺去看安田夫人。團長不能前往,維熙就非常明確地意識到副團長的責任感了。“她叫安田什么?安田順惠,安田順惠……”他在小轎車里心無旁顧地進行對這個名字的反復記憶和強化記憶。有這么一位副團長在場,我們自然圓滿而愉快地完成了這次訪問。
晚上安田夫人請我們在一家日式餐館吃飯。我們四人中,翻譯陳喜儒像個中、日兩棲人似的,中國飯、日本飯他一樣吃。維熙、鄧剛和我都吃不慣日本飯。事實上我?guī)缀踔怀粤艘坏勒?
蝦。另外,用我的一碗米飯、一碟咸菜和鄧剛進行了一次不等價的交換——換得了他那份蝦。當然,這筆交易也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進行的——鄧剛不吃蝦。鄧剛和我夠得上*佳男、女配角,既能為主角從維熙幫腔,也能吃飽飯。“維熙,你為什么不吃蝦?”在回來的車上我問。因為在日本飯中他愛吃的也幾乎就是炸蝦,“哦?有炸蝦?”他有點愣愣的,大概還沒有從他這個主角的規(guī)定情境中跳出來:“我根本就沒有看見蝦!我光看著安田夫人了。”
時時意識到團長不在他就應唱好主角,這種強化的使命感把他的味覺、嗅覺以及對食物的視覺全都喝退了。
維熙的特有的生活適應能力,使他既可以一下喝退味覺,也可以驟然間酒量劇增。我們這個代表團,獨缺“酒鬼”。團長有病,絕對禁止喝白酒的,鄧剛堂堂男子漢是只能和我一樣喝可口可樂的,陳喜儒雖能喝一點酒,但為人謙遜,只肯當無名英雄。從維熙那點酒量,在我們北京作協(xié)是不入流的。不過他的酒量可以和他的使命感成正比地上升。每逢宴會,不碰杯則不足以顯示友誼之醇厚和感情之熾烈。從維熙自動承包了各個宴會的碰杯任務。這種超負荷的飲酒,不啻是一種犧牲。他每每高舉起酒杯,說著和酒一樣濃烈的話,喝下和他的話一樣濃烈的酒。但他是個認真的、正經(jīng)的人,實在不是這種“酒場老手”。所以他那被使命感照耀的認真的表情,和他一次次干杯的豪放動作似欠協(xié)調,甚至,很對不起,我想笑。
22日我在東京高砂站等電梯。我看密密的車站牌,江戶川,八幡,大久保,八千代臺,大和田,伍倉,第三十三站到成田空港,那么,第三十四站就該是北京了。如果這電車一直通到北京多好。坐上電車,這種車門關上的聲音。真像是有人深深地嘆一口氣。或者是在代我深深地嘆一口氣?什么時候,北京才能有這樣的服務?
服務也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一種生活形態(tài)的選擇。一個并不起眼的詞——日子,便可以滋潤而有光澤。好比一個平常女人,因為等待他人而煥發(fā)而溫柔美麗。
又一回我沖向卡斯美超市里的文具柜臺,急著想買兩支筆桿上有米老鼠的圓珠筆。我立刻要趕到別處去,可是筆呢?我急急地沖售貨員說:“MickeyMouse!”“MickeyMouse!”倒好像他的名字叫米老鼠。他飛快地帶我到一個貨架前,又像卡片里的米老鼠那樣,動作飛快地帶我到收銀臺交了款。我情急中,興奮中,一時弄不清他是Mickey還是我手中的筆是Mickey了。
23日,在成田到北京的飛機上,看到太陽被云壓扁了。紅紅的太陽的紅紅的陽光,壓縮地、密集地向兩邊成直線地射出去。好像在上方的淺藍和下邊的烏藍間,劃出一道濃濃的紅線。又好像是一只晶亮的眼睛,把天幕揭開一道縫,看看我是不是快回到北京了。機上廣播說,從成田到北京,空中距離二千四百八十公里,預計飛行時間三個小時。我明明知道需要三個小時,但我的視象里,已經(jīng)看到我家的那幢樓,只是那里新開了一家HotSpar—卡斯美的服務到家的便利店。當然,這是我用想像把卡斯美的服務剪接到我家門口了。
這天上午我們去茨城五浦美術館,看五浦畫家的作品。畫家菱田春草的大畫《落葉》,叫我就此走不動。紅黃藍綠的一地落葉,叫我想起婚禮上灑向新郎新娘的彩紙,又好像大自然給世界撒上喜興的彩紙,如同節(jié)日的來臨,又像新生活的開始。落葉也燦爛,秋色也喜人。就連落葉上的一個個洞也多姿多彩陸離斑斕。
秋色原來也只這樣地叫人向上,叫人奮發(fā)。春夏秋冬,是這樣燦爛的輪回。生活的美麗和快樂是這樣的豐厚,思索的空間和想像的空間是這樣的闊大。藝術無止境,創(chuàng)造無止境。神林先生把公司像藝術那樣運作,就命定了要承擔藝術家的苦痛——不斷地經(jīng)受創(chuàng)新的陣痛。
后來,23日,我在成田回北京的飛機上,要了張《讀賣新聞》。頭版頭條新聞:山一廢業(yè)。那么,山一證券真的倒閉了?這是二戰(zhàn)以后日本*大的公司破產(chǎn)。這之前,12日,北海道*大的銀行,拓值銀行倒閉。這之后,德陽銀行又破產(chǎn)。當然,占地面積很小的日本,還是世界第二經(jīng)濟大國。但是公司廢業(yè),價格崩壞(日語,即價格下滑),我驚訝地發(fā)現(xiàn)大商場里不少東西比北京便宜。
11月23日,是日本的“勤勞感謝之日”。日本人在這一天吃好的,慰勞自己和親友一年的辛勞。但是這一天的媒體,給勤勞的日本人民的“酬答”,只是一個證實——山一是破產(chǎn)了。
有人說,日本第四大證券公司山一的破產(chǎn),其中一個原因是:經(jīng)營方式陳舊。當然,這只是金融、證券業(yè)的連鎖倒閉的大背景下的一個原因。
不是創(chuàng)新,就是陳舊;不是前一種痛苦,就是后一種痛苦,如果想在這個世界上做一點事情的話。
1978年,神林先生四十歲那年,作為訪問學者應邀到中國人民大學講學。那時,不管去哪里訪問,下了飛機**句話講什么,都有人給他規(guī)定好。如果參加會議,翻譯又按自己的意愿講,把自己的話安在神林先生身上,成了翻譯想講什么就算神林先生“想”講什么。
神林先生這樣特立獨行的人,就再無興趣學中文了。
就學會一句“為人民服務”。
或許這句話本是對他的心事的一種回音?
雖然不喜歡學中文,但是又非常喜歡來中國。他的部下笑著說,有時候神林社長差不多誰不告訴就飛了,等他回到筑波,大家才知道他又“偷偷”去了趟北京。
我想,神林先生這個北京情結,或許正是從1978年開始結下的?他和北京商委簽了五年的合同——從1994年起,每年免費為北京培訓超市員工。迄今已有三百多人從北京到筑波的卡斯美培訓中心。
……
在日本看中國——陳祖芬的中國故事十三 作者簡介
陳祖芬,女作家。1943年生,上海人。1964年畢業(yè)于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1978年開始創(chuàng)作報告文學。主要作品有《祖國高于一切》、《世界上什么事最開心》、《催人復蘇的事業(yè)》。出版了《青春的證明》、《挑戰(zhàn)與機會》等。
- >
經(jīng)典常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莉莉和章魚
- >
唐代進士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巴金-再思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