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王澤鑒法學全集(第十卷 民法概要) 版權信息
- ISBN:7562024928
- 條形碼:9787562024927 ; 978-7-5620-2492-7
- 裝幀:精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王澤鑒法學全集(第十卷 民法概要) 內容簡介
總 序 言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整理編纂拙著,以全集的方式出版,俾便于使用參考,易于保存,謹對出版社各位同仁的協助和辛勞,表示*誠摯的謝意。
本全集前八卷“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完成于一九七五年至一九九二年,乃筆者任教于臺灣大學法律系教學研究的心得。此段期間是臺灣民法發展的關鍵時期,作者應用法學方法,針對重要的裁判,分析檢討其理由構成,并就個別具體案件發掘闡釋其所蘊含的法律原則,建構其理論體系。這八冊著作在某種程度反映了民法為因應社會經濟變遷所面臨的問題,如何解釋適用法律,填補漏洞,創設新制度而成長的過程,記錄著民法的理論發展史。
“民法思維與實例研究”,旨在建立民法上請示權基礎的理論架構,具實用法學方法論的意義。請示權基礎的思考方法已廣為法學界及實務所采用,有助于更有系統、有步驟地學習民法,應可增進論證的嚴謹、透明,更客觀的檢驗法律解釋適用的合理性。
“民法概要”刊行于二○○二年,主要是為學習民法者提供基本教材,兼作初學入門及綜合復習之用。本書簡明扼要地說明民法的價值理念,介紹民法的重要制度,并提供若干統計資料,使讀者能較完整地了解民法與社會生活的關系,培養法律思維及論證的能力。
“民法總則”、“債法總論”與“民法物權”諸書則在論述民法的內容,說明其解釋適用的爭議,并探究其發展趨勢。其中債編總論具專門著作的性質,尤其是“不當得利”,以類型化理論重新檢視、綜合評釋數以百計的案例,兼具教科書及案例法的功能,乃寫作方法上為新的嘗試。“侵權行為法”關于特殊侵權行為部分,尚待補充。“損害賠償”為民法的核心問題,正在積極整理稿件中,*大的愿望是撰寫一部關于臺灣民法與社會變遷的著作,希能早日完成。
民法全集的內容和體裁雖有不同,其所共同的是,致力于結合理論與實務,采請求權基礎的思考方法,以實例突顯問題爭點,運用比較法探究各種規范模式,作為解釋適用的參考。多年從事民法學的研究,使我更深刻的體認,民法系以人為本位,根基于自由平等的理論,保障人的價值和尊嚴。為民法而努力,乃為人的自由、平等、價值和尊嚴而奮斗。
三十年的寫作生涯是個漫長和艱難的過程,承蒙師長、同事、同學以及讀者的鼓勵和支持,衷心銘感。*要感謝的是家人的愛心和寬容,尤其是得蒙 神的保佑和恩典,使我能在平安喜樂中持續不斷的學習和工作。
二○○三年六月二日
六十五歲生日序于臺北
序言
拙著“民法概要”系為學習民法者提供基本參考教材,兼作初學入門及綜合復習之用。“現行民法”多達一千二百七十四條,如何加以“概要化”,誠屬不易。本書內容著重于闡釋民法的價值理念,分析討論權利體系、法律行為、債之關系(尤其是契約及侵權行為)、物權、親屬、繼承等重要制度的功能,并提供若干相關統計資料,使讀者較宏觀地了解攸關個人權益及社會經濟發展之私法秩序的理論架構與實際運作。
民法為“眾法之母”,建立了法律上的基本概念、體系構造及利益衡量、價值判斷的思考方法。此亦為本書重點的所在,希有助于能較深刻把握法律的解釋適用及論證說理,此乃學習法律應具備的基本素養,在此意義上本書亦肯法學入門的功用。
本書設計一百五十七個例題,闡釋民法上的立法政策、規范模式及解釋適用的核心問題。此等例題具有多種功能,可啟發思考,可促使更敏銳的分析爭點、探索解決途徑,可培養法律想像力,亦可供復習檢討學習成果之用。請耐心、細心閱讀,若能寫成書面,相互討論,更有助益。
關于民法的學習,初學者*感困惑的是否須記憶條文。法律體現于條文,條文系由概念構成,組成體系,以一定的要件及法律效果規范人民的權利義務關系。法律條文需要“理解”,始能妥適解釋適用,但某種程度的“記憶”亦屬必要,其*有效率的學習方法,系“來回穿梭于法律條文與教科書之間”,即閱讀教科書時,務必查閱相關法條,閱讀法條,亦須對照教科書,并注意及于實例的演習,期能互相啟發。現行民法文字典雅、精確,蘊涵各種類型法律條文的構造模式,若能細心揣摩體會,必能培養法律人的思考方法。
演習法律,本屬不易,概要之書,猶多困難。內容過于簡要,語焉不詳,不免于條文的排列組合。詳為闡釋,勢必增加編幅,不符概要之旨。此類書籍,至少須讀三次,始能得其要義。 **次為粗讀,窺其大要,不宜一開始即逐字逐名閱讀,非弄懂不可。其次系精讀,作較深入徹底的理解。*后則致力于融會貫通,綜合整理其原理原則,構成理論體系。
王澤鑒法學全集(第十卷 民法概要) 目錄
**編 緒論
**章 民法的意義與性質
第二章 民法與私法
**節 民法制定、民商合一與特別民法
第二節 民法的編制體例
第三節 體系結構
第三章 民法的法源及民法的解釋適用
**節 請求權基礎的思考方法
第二節 民法的法源
第三節 民法的解釋適用
第四章 臺灣社會變遷、民法基本原則及私法秩序的發展
**節 民法與臺灣社會變遷
第二節 民法與“憲法”
第三節 民法的基本原則
第四節 私法秩序的變動與維護
第二編 民法總則
**章 緒說
**節 民法總則的構成
第二節 權利體系
第二章 人:權利主體
**節 自然人
第二節 法人
第三章 權利客體
**節 概說
第二節 物的概念、種類及物權標的物特定原則
第三節 物的成分:重要成分與非重要成分
第四節 主物與從物
第五節 物的孳息:天然孳息與法定孳息
第四章 權利變動
**節 權利利喪變更與法律事實
第二節 私法自治與法律行為制度
第三節 法律行為內容的限制
第四節 法律行為的方式
第五節 行為能力
第六節 意思表示
第七節 條件與期限
第八節 代理
第九節 法律行為的效力
第五章 期日與期間
第六章 消滅時效
第七章 權利的行使
第三編 債(一):債之通則
**章 債編的體系構成及債之關系
**節 民法債編的體系構成
第二節 債之關系
第二章 債之發生
**節 概說
第二節 契約
第三節 無因管理
第四節 不當得利
第五節 侵權行為
第六節 債權請求權的競合:擅行出版他人的寫真集
第三章 債之標的
**節 種類之債
第二節 貨幣之債
第三節 利息之債
第四節 選擇之債與任意之債
第五節 損害賠償之債
第四章 債之效力
**節 行使債權、履行債務
第二節 債務不履行
第三節 債權的保全
第四節 契約的效力
第五章 多數債務人及債權人
**節 可分之債
第二節 連帶之債
第三節 不可分之債
第六章 債之移轉
**節 債權讓與
第二節 債務承擔
第三節 并存的債務承擔
第七章 債之消滅
**節 債之消滅的意義、原因及效力
第二節 清償
第三節 提存
第四節 抵銷
第五節 免除
第六節 混同
第四編 債(二):各種之債
**章 總說
**節 各種之債(契約)及其社會機能
第二節 契約的類型分析
第三節 多層次的法律適用關系
第二章 讓與財產權的契約
**節 買賣
第二節 互易
第三節 贈與
第三章 以物供他人使用或收益的契約
**節 租賃
第二節 使用借貸
第三節 消費借貸
第四章 勞務及工作給付契約
**節 勞務給付契約的典型契約化
第二節 雇傭
第三節 承攬
第四節 旅游
第五節 委任
第六節 寄 托
第五章 具共同團體性的契約
**節 合伙
第二節 隱名合伙
第三節 合會
第六章 債權的有價證券化
**節 批示證券
第二節 無記名證券
第七章 承擔風險契約
**節 終身定期金
第二節 和解
第三節 保證
第四節 人事保證
第五編 物權
**章 總論
**節 物權法的體系與原則
第二節 物權通論
第三節 物權法的發展
第二章 物權變動
**節 規范模式及我現行法上的制度
第二節 不動產物權的變動
第三節 動產物權變動
第四節 綜合體系構成
第三章 所有權
**節 所有權的意義、性質、權能及限制
第二節 基于所有權而生的請求權
第三節 所有權及其他財產權的時效取得
第四節 不動產所有權的范圍及相鄰關系
第五節 動產所有權
第六節 共有
第四章 用益物權
**節 概說
第二節 地上權
第三節 永佃權
第四節 地役權
第五節 典權
第五章 擔保物權
**節 概說
第二節 抵押權
第三節 質權
第四節 留置權
第六章 占有
**節 占有的意義及社會功能
第二節 占有的分類及占有狀態
第三節 占有的取得及消滅
第四節 占有的效力
第五節 準占有
第六編 親屬
**章 概說
**節 親屬法的制定及發展
第二節 親屬法的基本原則及其具體化
第三節 親屬法上身份行為的特質與民法總則規定的適用
第四節 身份行為的要式性
第二章 親屬關系
**節 親屬的種類、親系及親等
第二節 親屬關系的發生及消滅
第三節 親屬關系的法律效力
第三章 婚約
**節 婚約的意義、成立
第二節 婚約的效力
第三節 解除婚約
第四節 禮物返還
第四章 結婚
**節 結婚的意義及要件
第二節 結婚的普通效力
第三節 夫妻財產制
第四節 離婚
第五章 父母子女
**節 概說
第二節 婚生子女、大婚生子女
第三節 收養
第四節 父母子女間的權利義務
第六章 監護
**節 未成年人的監護
第二節 禁治產人的監護
第七章 扶養
**節 概說
第二節 扶養義務的范圍及扶養的順序
第三節 扶養義務的發生及扶養的方法
第八章 家、親屬會議
**節 概說
第二節 家
第三節 親屬會議
第七編 繼承
**章 繼承法的“憲法”基礎及結構原則
**節 繼承、私有財產及“憲法”
第二節 繼承法的基本原則
第二章 遺產繼承人
**節 法定繼承人、應繼份及繼承權的喪失
第二節 繼承回復請求權
第三章 遺產的繼承
**節 繼承的效力
第二節 共同繼承與遺產分割
第三節 限定繼承
第四節 拋棄繼承
第五節 無人承認的繼承
第四章 遺囑
**節 遺囑制度
第二節 遺囑的意義及遺囑的內容
第三節 遺囑能力及遺囑生效
第四節 遺囑的方式、撤回及執行
第五節 遺贈與特留份
第五章 繼承法的體系構成及實例解說
**節 繼承法的體系構成
第二節 實例解說
- >
史學評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唐代進士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回憶愛瑪儂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