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黑暗中的追尋(櫟社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7801864751
- 條形碼:9787801864758 ; 978-7-80186-475-8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黑暗中的追尋(櫟社研究) 內容簡介
次韻寄贈梁任公先生啟超林癡仙
歌風空憶漢天子,大地煙塵竄蛇豕;凄絕遺山野史亭,有淚如鉛和筆泚
。憶歲戊戌秋八月,南海入朝正綱紀;改弦更張清廟瑟,圣人側席心腹恃。
蜀亮秦猛今再生,太阿何妨柄授以;同升弟子盡豪杰,教胄日夔共工倕。良
朋一德致中興,大快民心民權畀;豈知皇天未悔禍,狂瀾忽撼中流砥。一摘
再摘黃臺瓜,鴟鶚鴟鶚我室毀!問道匆匆衣帶詔,釣黨銀鐺付六理。宮中堯
舜復垂簾,誤召黃巾聯指臂;七雄旗鼓叩關來,瑤水西巡事去矣。金繒傾國
救目前,岌岌朝廷南宋比;當日誰人秉國鈞,食參之肉罪難抵。回鑾以來局
一變,稍稍維新轉針指;司農仰屋杼軸空,起視敵人又窮鄙。十羊九牧政多
門,何救乾坤墜荊杞;逐臣星散海西東,死灰復燃天所使。國魂一縷續能長
,誰肯煎膠奇鳳觜?頃歲成王已嗣立,‘委裘而朝萬方喜。相王攝政今周公
,整頓河山及表里;百廢俱舉須得材,環顧盈廷厭諾唯。頗聞金雞議放赦,
故劍重求行自此。新會先生南海徒,環球尋遍佳山水。三載攀龍哭鼎湖,待
呼養晦下邳圯;南海著書亦健在,師生復位早晚耳。震旦能者大有人,豈與
箕子同斬祀;睡獅一醒據地吼,虎豹帖伏如狗彘。由來良醫遇扁鵲,病人膏
肓術能起;九萬鵬程候好風,驚天事業從今始。嗟余不幸投荒裔,冢中枯骨
生猶死;泥犁鬼趣苦可知,何足重陳污君耳。獨嘆仁人君子心,四海一家不
歧視;慚愧俱為軒頊裔,西子不潔已非美。手種齋前白楊樹,愁來酹酒歌蒿
里;隴西家聲自我墜,盡傾東海難洗恥。仰瞻高鳥思奮飛,毛羽未豐猶有俟
;安得巨靈伸長臂,憑空拔之出塵滓。烏頭變白更無期,發種種矣馬加齒。
恭聞高軒將遠過,蓬萊云氣東來紫。雙雙鳧舄未朝天,游戲十洲采芳芷。七
寶莊嚴定有人,長篇我獨賡詩史;他年杜集附嚴詩,知有畸人逃畏壘。
次韻遙和任公歲暮感懷六首林癡仙
多君身世托沉冥,松柏經霜不改形;絕境已窮東海水,歸心終仰北辰星
。春回方丈三仙綠,煙起齊州九點青;天意命隨新歲轉,未應鸞鳳久飄零。
穆王阿母總登仙,西望瑤池節序遷;新月依依升古塞,殘陽黯黯人悲泉
。上清羽衛歸何日?下界風云急往年。誰念歲星淪謫久,夢中夜夜聽鈞天。
清廟朱弦改舊聲,彈冠幾輩慶休明;十年棄妾悲分鏡,三日新娘學作羹
。盡道臧孫知柳下,未聞魏倩薦陳平;輸他七葉金貂貴,騎馬揚鞭紫禁城。
民心猶似草從風,齊望丹霄日再中;仁政噢咻須有術,太平粉飾究何庸
!天寒凍殺山頭雀,歲歉饑啼澤畔鴻;安得才人宣室召,頻將水旱奏深宮。
絕代雄心寄短歌,懷人望遠恨如何;龍華會上因緣在,廣柳車中涕淚多
。入地豈能埋紫氣,登天須共挽銀河;故山猿鶴相逢晚,又是春風到綠蘿。
不聽瑤臺仙管吹,帝鄉我亦半生離;東南地坼同情淚,風月神交幾首詩
。墜溷花無超脫日,驚弓鳥有奮飛時;清塵濁水分頭處,此恨千秋訴與誰!
贈任公林癡仙
腳底煙云大九州島,南來又作御風游;姓名端禮門前石,兒女蓬萊海上
舟。天地無情飄斷梗,江上有恨缺金甌;一杯酒話人間事,猶喜英雄未白頭
。
念奴嬌(和任公留別韻)林癡仙
孤帆去也,恨簫聲吹到。滿江絲雨。春盡細腰宮畔路,憔悴露桃無語。
燕燕飛來,巢痕已掃,何計銜泥補?回頭更望,別情應繞云樹。P306-307
黑暗中的追尋(櫟社研究) 目錄
001/前言
001/**章歷史與文化的觀照——日據時代臺灣古典文學發展的背景
001/一、古典詩歌與詩社林立現象
009/二、新文學運動下的傳統詩社
017/第二章日據時期的櫟社及其文學活動
017/一、櫟社的成立與發展概況
020/二、櫟社的組織運作
030/三、櫟社的主要詩會活動及方式
034/表一:以櫟社為核心之外圍詩文社
036/表二:櫟社詩人吳子瑜所舉辦的相關詩會
048/四、櫟社重振緣起及再度衰微
052/表三:櫟社詩會活動表
072/五、梁啟超訪臺及對櫟社的影響
085/六、連橫為櫟社開除始末
113/第三章櫟社詩人介紹
113/一、王學潛(1854—1927)
114/二、蔡啟運(1862—1911)
114/三、丁寶濂(1867—1929)
115/四、林耀亭(1868~1936)
115/五、張麗俊(1868—1941)
116/六、賴紹堯(1871~1917)
117/七、傅錫祺(1872—1946)
118/八、連橫(1878—1936)
119/九、林朝崧(1875-1915)
121/十、陳瑚(1874~1923)
122/十一、陳懷澄(1877—1940)
123/十二、林仲衡(1877—1940)
125/十三、林少英(1878—1954)
128/十四、林幼春(1880—1939)
130/十五、林獻堂(1880~1956)
133/十六、莊嵩(1880~1938)
137/十七、蔡惠如(1881—1929)
139/十八、陳貫(1882—1936)
140/十九、莊龍(1884~1925)
141/二十、吳子瑜(1885~1951)
142/廿一、施家本(1886—1921)
144/廿二、莊垂勝(1897~1962)
146/廿三、葉榮鐘(1900~1978)
149/廿四、吳維岳(1892—1967)
150/廿五、吳燕生(?一1976)
151/表四:櫟社成員分析表(1902~1949)
166/結語
170/附錄
170/一、櫟社相關文獻
1.櫟社**集序傅錫祺
2.櫟社**集序連橫
3.增補櫟社沿革志略傅錫祺
196/二、櫟社詩人詩作舉隅
285/三、梁任公與櫟社相關資料
1.任公作品
2.櫟社詩人與任公酬唱之作
3.梁任公與霧峰林家往來書信
310/四、《瑞軒詩話》連橫原著
323/參考書目
黑暗中的追尋(櫟社研究) 作者簡介
許俊雅:文學博士,現任臺灣師范大學國文系教授。主要從事臺灣文學研究,開設過新文藝、小說名著專題、詩詞專題、文學概論等課題。專著有《臺灣寫實詩作之抗日精神研究》、《日據時期臺灣小說研究》、《臺中縣文學發展史》(合著)。論文集有《臺灣文學散論》、《讀你千遍也不厭倦——坐看臺灣小說》、《島嶼容顏——臺灣文學評論著》、《臺灣文學論——從現代到當代》、《有音符的樹——臺灣文學面面觀》、《見樹又見林——文學看臺灣》等。編選過《楊守愚詩集》、《楊守愚日記》、《楊守愚作品選集(補遺)》、《翁鬧作品選集》(合編)、《王昶雄全集》、《無語的春天——一二二八小說選》、《現代小說讀本》(合編)、《日治時期臺灣小說選讀》、《臺灣小說青春讀本》等。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推拿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山海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回憶愛瑪儂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