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宋詞三百首(圖文注評本) 版權信息
- ISBN:7202036525
- 條形碼:9787202036525 ; 978-7-202-03652-5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宋詞三百首(圖文注評本) 目錄
前言
原序
徽宗皇帝
燕山亭[裁翦冰綃]
錢惟演
木蘭花[城上風光]
林逋
長相思[吳山青]
范仲淹
蘇幕遮[碧云天]
卸衡行[紛紛墜葉]
漁家
傲[塞下秋來]
張先
千秋歲[數聲鸚鵡]
醉垂鞭[雙蝶繡羅]
天仙子[水調數聲]
生查子[含羞整翠]
菩薩蠻[哀箏一弄]
一叢花[傷高懷遠]
青門引[乍暖還輕冷]
晏殊
浣溪沙[一曲新詞]
清平樂[紅箋小字]
木蘭花[燕鴻過后]
木蘭花[綠楊芳草]
踏莎行[小徑紅稀]
浣溪沙[一向年光]
清平樂[金風細細]
木蘭花[池塘水綠]
踏莎行[祖席離引
踏莎行[碧海無波]
蝶戀花[六曲闌干]
韓縝
風簫吟[鎖離愁]
宋祁
木蘭花[東城漸覺]
歐陽修
采桑子[群芳過后]
訴衷情[清晨簾幕]
踏
莎行[候館梅殘]
蝶戀花[庭院深深]
蝶戀
花[誰道閑情]
蝶戀花[幾日行云]
木蘭花
[別后不知]
臨江仙[柳外輕雷]
浣溪沙[堤上游人]
浪淘沙[把酒祝東風]
青玉案[一年春事]
聶冠卿
多麗[想人生]
柳永
曲玉管[隴首云飛]
雨霖鈴[寒蟬凄切]
蝶戀花[佇倚危樓]
沙慢[夢覺透窗]
采蓮令[月華收]
定風波[自春來]
少年游
[長安古道]
戚氏[晚秋天]
夜半樂[凍云黯淡]
玉蝴蝶[望處雨惻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
迷神引[一葉扁舟]
竹馬子[登孤壘荒涼]
臨江仙[夢覺小庭]
王安石
桂枝香[登臨送目]
千秋歲引[別館寒砧]
王安國
清平樂[留春不住]
晏兒道
臨江仙[夢后樓臺]
蝶戀花[夢入江南]
蝶戀花[醉別西樓]
鷓鴣天[彩袖殷勤]
鷓鴣天[醉拍春衫]
生查子[金鞭美少年]
生查子[關山魂夢長]
木蘭花[東風又作]
木蘭花[秋千院落]
清平樂[留人不住]
阮郎歸[舊香殘粉]
阮郎歸[天邊金掌]
六幺令[綠陰春盡]
御街行[街南綠樹]
虞美人[曲闌干外]
留春令[畫屏天畔]
思遠人[紅葉黃花]
滿庭芳[南苑吹花]
蘇軾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水龍吟[似花還似]
念奴嬌[大江東去]
永遇樂[明月如霜]
洞仙歌[冰肌玉骨]
卜算子[缺月掛疏桐]
青玉案[三年枕上]
臨江仙[夜飲東坡]
定風波[莫聽穿林]
江城子[十年生死]
木蘭花[霜余已失]
賀新郎[乳燕飛華屋]
黃庭堅
定風波[萬里黔中l
鷓鴣天[黃菊枝頭]
秦觀
望海潮[梅英疏淡]
滿庭芳[山抹微云]
踏莎行[霧失樓臺]
八六子[倚危亭]
滿庭芳[曉色云開]
鷓鴣天[枝上流鶯]
減字木蘭花[天涯舊恨]
浣溪沙[漠漠輕寒]
阮郎歸[湘天風雨]
晁元禮
綠頭鴨[晚云收]
趙分峙
蝶戀花[欲減羅衣]
蝶戀花[卷絮風頭]
清平樂[春風依舊]
張來
風流子[木葉亭皋]
晁補之
水龍吟[問春何苦]
憶少年[無窮官柳]
鹽角兒[開時似雪]
洞仙歌[青煙冪處]
晁沖之
臨江仙[憶昔西池]
舒亶
虞美人[芙蓉落盡]
朱服
漁家傲[小雨纖纖]
毛滂
惜分飛[淚濕闌干]
陳克
菩薩蠻[赤闌橋盡]
菩薩蠻[綠蕪墻繞]
李元膺
洞仙歌[霧云散盡]
時彥
青門飲[胡馬嘶風]
李之儀
謝池春[殘寒消盡]
卜算子[我住長江頭]
周邦彥
瑞龍吟[章臺路]
蘭陵王[柳陰直]
風流子[新綠小池塘]
瑣窗寒[暗柳啼鴉]
丑[正單衣試酒]
夜飛鵲[河橋送人]
滿庭芳[風老鶯雛]
過秦樓[水浴清蟾]
花犯[粉墻低]
大醣[對宿煙收]
解語花[風銷絳蠟]
定風波[莫倚能歌]
蝶戀花[月皎驚烏]
解連環[怨懷無托]
拜星月慢[夜色催更]
關河令[秋陰時喇
綺寮怨[上馬人扶]
尉遲杯[隋堤路]
西河[佳麗地]
瑞鶴仙[悄郊原帶郭]
浪淘沙慢[晝陰重]
應天長[條風布暖]
夜游宮[葉下斜陽]
賀鑄
青玉案[凌波不過]
更漏子[上東門]
感皇恩[蘭芷滿芳洲]
薄幸[淡妝多態]
浣溪沙[不信芳春]
石州引[薄雨收寒]
浣溪沙[樓角初消]
蝶戀花[幾許傷春]
天門謠[牛渚天門險]
望湘人[厭鶯聲到枕]
天香[煙絡橫林]
綠頭鴨[玉人家]
張元斡
石州慢[寒水依痕]
蘭陵王[卷珠箔]
葉夢得
賀新郎[睡起流鶯]
虞美人[落花已作]
汪藻
點絳唇[新月娟娟]
劉一止
喜遷鶯[曉光催角]
韓醪
高陽臺[頻聽銀簽]
李邴一首
漢宮春[瀟灑江梅]
陳與義
臨江仙[高詠楚詞]
臨江仙[憶昔午橋]
蔡伸
蘇武慢[雁落平沙]
杉『梢青[數聲匙鵝]
周紫芝
鷓鴣天[一點殘缸]
踏莎行[情似游絲]
李甲一首
帝臺春[芳草碧色]
李重元一首
憶王孫[萋萋芳草]
萬矣詠
三臺[見梨花初]
徐伸
二郎神[悶來彈雀]
天為
江神子慢[玉臺掛秋月]
曹組
驀山溪[洗妝真態]
李玉
賀新郎[篆縷消香鼎]
廖世美
燭影搖紅[靄靄春空]
呂濱老
薄幸[青樓春晚]
查莖
透碧霄[艤蘭舟]
魯逸仲
南浦[風悲畫角]
岳飛
滿江紅[怒發沖冠]
張掄
燭影搖紅[雙闕中天]
程垓
水龍吟[夜來風雨]
張孝詳
六州歌頭[長淮望斷]
念奴嬌[洞庭青草]
韓元吉
好事近[凝碧舊池頭]
袁去華
瑞鶴仙[郊原初過雨]
劍器近[夜來雨]
安公子[弱柳絲千縷]
陸凇
瑞鶴仙[臉霞紅印枕]
陸游
卜算子[驛外斷橋邊]
漁家傲[東望山陰]
陳亮
水龍吟[鬧花深處]
范成大
憶秦娥[樓陰缺]
眼兒媚[酣酣日腳]
霜天曉角[晚晴風歇]
蔡幼學
好事近[日日惜春]
辛棄疾
賀新郎[綠樹昕鵜鵝]
念奴嬌[野棠花落]
漢宮春[春已歸來]
賀新郎[風尾龍香]
水龍吟[楚天千里]
摸魚兒[更能消]
永遇樂[千古江山]
木蘭花慢[老來情味減]
祝英臺近[寶釵分]
青玉案[東風夜放]
鷓鴣天[枕簟溪堂]
菩薩蠻[郁孤臺下]
姜暖
點絳唇[燕雁無心]
踏莎行[燕燕輕盈]
齊天樂[庾郎先自]
鷯鴣天[肥水東流]
慶宮春[雙槳莼波]
琵琶仙[雙槳來時]
八歸[芳蓮墜粉]
念奴嬌[鬧紅一舸]
揚州慢[淮左名都]
長亭怨慢[漸吹盡]
淡黃柳[空城曉角]
暗香[舊時月色]
疏影[苔枝綴玉]
翠樓吟[月冷龍沙]
杏花天[綠絲低拂]
一萼紅[古城陰]
霓裳中序**[亭皋正望極]
章良能
小重山[柳暗花明]
劉過
唐多令[蘆葉滿汀洲]
嚴仁
木蘭花[春風只在]
俞國寶
風入松[一春長費]
張磁
滿庭芳[月洗高梧]
宴山亭[幽夢初回]
史達祖
綺羅香[做冷欺花]
雙雙燕[討春社了]
東風**枝[巧沁蘭心]
喜遷鶯[月波疑滴]
三妹媚[煙光搖縹瓦]
秋霽[江水蒼蒼]
夜合花[柳鎖鶯魂]
玉胡蝶[晚雨未摧]
八歸[秋江帶雨]
劉克莊
生查子[繁燈奪霽華]
賀新郎[深院榴花吐]
賀新郎[湛湛長空黑]
玉樓春[年年躍馬]
盧祖皋
江城子[畫樓簾幕]
宴清都[春訊飛瓊管]
潘枋
南鄉子[生怕倚闌桿]
陸睿叉
瑞鶴仙[濕云粘雁影]
蕭泰來
霜天曉月[千霜萬雪]
吳文英
渡江云[羞紅鬢淺]
霜葉飛[斷煙離緒]
齊天樂[煙波桃州
夜合花[柳暝河橋]
宴清都[繡幄鴛鴦]
花犯[小娉婷]
浣溪沙[門隔花深]
浣溪沙[波面銅花]
點絳唇[卷盡愁云]
祝英臺近[采幽香]
祝英臺近[剪紅情]
澡蘭香[盤絲系惋]
風入松[聽風聽剮
鶯啼序[殘寒正欺]
惜黃花慢[送客吳皋]
高陽臺[宮粉雕痕]
高陽臺[修竹凝妝]
三姝媚[湖山經醉]
八聲甘州[渺空煙四遠]
踏莎行[潤玉籠綃]
瑞鶴仙[晴絲牽緒亂]
鷓鴣天[池上紅衣]
夜游宮[人去西樓]
賀新郎[喬木生云氣]
唐多令[何處合成愁]
黃孝邁
湘春夜月[近清明]
潘希白
大有[戲馬臺前]
黃公紹
青玉案[年年社日]
朱嗣發
摸魚兒[對西風]
劉辰翁
蘭陵王[送春去]
寶鼎現(紅妝春騎]
永遇樂[璧月初晴]
摸魚兒[怎知他]
周密
高陽臺[照野旌旗]
瑤花慢[朱鈿寶決]
玉京秋舊水闊]
曲游春[禁苑東風外]
花犯[楚江湄]
蔣捷
瑞鶴仙[紺煙迷雁]
賀新郎[夢冷黃金]
女冠子[蕙花香也]
虞美人[少年聽雨]
張炎
高陽臺[接葉巢鶯]
八聲甘州[記玉關]
解連環[楚江空晚]
疏影[碧圓自潔]
月
下笛[萬里孤云]
王沂孫
天香[孤嶠蟠煙]
眉嫵[漸新痕懸柳]
齊
天樂[一襟余恨]
長亭怨慢[泛孤艇]
高
陽臺[殘雪庭陰]
法曲獻仙音[層綠峨峨]
彭元遜
疏影[江空不渡]
六丑[似東風老大]
姚云文
紫萸香慢[近重陽]
僧揮
金明池[天闊云高]
李清照
鳳凰臺上憶吹簫[香冷金猊]
如夢令[昨夜雨疏]
醉花陰[薄霧濃云]
聲聲慢[尋尋覓覓]
念奴嬌[蕭條庭院]
永遇樂[落日熔金]
浣溪沙[髻子衡春]
宋詞三百首(圖文注評本) 節選
燕山亭 裁翦冰綃,打疊數重,冷淡燕脂勻注[1]。新樣靚妝[2],艷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3]。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愁苦。閑院落凄涼,幾番春暮。 憑寄離恨重重,這雙燕,何曾會人言語。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怎不思量,除夢里、有時曾去。無據。和夢也、有時不做[4]。 注釋 [1]冰綃:潔白的薄絲綢。 [2]靚妝:粉黛盛裝。 [3]蕊珠宮:道家所說的神仙宮闕。 [4]和:連。 輯評 明·楊慎《詞品》卷五:“詞極凄惋,亦可憐矣。” 清·賀裳《皺水軒詞筌》:“南唐主《浪淘沙》曰:‘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至宣和帝《燕山亭》則曰:‘無據。和夢也、有時不做。’ 其情更慘矣。嗚呼,此猶《麥秀》之后有《黍離》耶。” 馮金伯《詞苑萃編》卷四《品藻二》引《古今詞話》:“徽宗北轅后,賦《燕山亭·杏花》一闋,哀情哽咽,仿佛南唐李后主,令人不忍多聽。” 點評 這首詞是詠杏花的,作于詞人被俘北上途中。詞人借盛開之后便不得不凋零的杏花,寄寓了自己國破家亡的哀思,以及對故國的凄苦追戀。詞人用擬人法,先將杏花比喻作神仙女子,盛開時冰清玉潔,靚妝艷香。這令人聯想起趙佶在位時的無限風光。很快的,杏花遭受風吹雨打,春暮季節,凋零而去,這又是詞人目前悲苦處境的寫照。下片便直接轉為對故國的思戀。被俘北去,“天遙地遠,萬水千山”,離故國越來越遠。只有在夢里才可以暫時重溫往日風光。悲苦之極時,居然連夢的慰藉也要失去。人世間所留給詞人的,只有摧心裂肺的折磨了。 附錄 李煜《浪淘沙》:“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P2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自卑與超越
- >
煙與鏡
- >
二體千字文
- >
回憶愛瑪儂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