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大眾文化與自我認同 版權信息
- ISBN:7539244569
- 條形碼:9787539244563 ; 978-7-5392-4456-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眾文化與自我認同 內容簡介
理性從思想解放開始,但因為普遍性的一致性要求而成為消除差異的霸權話語,從而窒息了文化的活力。現代性不承認特殊性,因而使許多民族文化出現了認同危機;譬如,直到20世紀70年代末,中華民族仍然有“被開除球籍”的憂慮。目前,我們需要某種理智,協調各種差異的因素,從而實現差異共存、共生的合理性。后現代主義就是要消除超越特殊存在的一元論的努力,因為各種特殊視角為了獨占普遍真理的地位而造成了許多矛盾和沖突。現代性是要消滅差異,而后現代性則要求包容差異。如果說現代性是通過消滅差異而實現同一,那么后現代性無非是通過包容差異而實現共存的統一,這類似于中國古代所說的“和而不同”。譬如,在現代性語境中,女權主義的口號是:男人做的事情,女人也能做;在后現代性語境中,新女權主義的口號是:男女都有自己的特長,因此女人能做的事情,男人未必能做。再有,在現代性語境中,世界歷史似乎是人類各民族通過單一的道路而進步的過程;在后現代性語境中,人類的歷史是各民族文化之問通過對話而都有自己獨特演化的過程。現代性的話語是對與錯,而后現代性話語是對話與妥協。然而,后現代主義往往以話語競爭替代真理的追求,因此,它是無原則的學說。我們的任務應該是:接受所謂后現代主義提出的挑戰,重新思考現代性及其人類的認同問題,為這些問題尋找新的、有原則立場的實踐基礎和理論說明。我們已經知道,大眾文化是現代性認同危機的集中體現,因此大眾文化研究是現代性和后現代性研究的重要途徑。大眾文化是現代社會的產物,同時又體現著現代社會的矛盾和危機。認同危機是這種社會矛盾與危機的表現形式之一。
大眾文化與自我認同 目錄
大眾文化與自我認同 作者簡介
孟鳴歧,1966年1月出生,山東沂水人。2003年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獲哲學博士學位。發表學術論文多篇,出版過合著多部,主要有:《歷史 理解 意義——歷史詮釋學》、《歷史哲學——關于歷史性概念的哲學闡釋》、《哲學基礎》等,譯著《來自上層的革命——蘇聯體制的終結》(合譯)。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史學評論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我與地壇
- >
莉莉和章魚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