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陸九淵評傳 內容簡介
本書緊緊圍繞新儒學思潮的天人內外合一之道,從倫理價值本體和道德實踐主體對偶連通結構切入,通過對陸九淵生平事跡和學術思想的全方位評述,條分縷析地挖掘了象山心智哲學的文化歷史意蘊和道德主體精神等。
陸九淵評傳 目錄
**章 社會危機與學術拯救
一、封建社會的結構危機
二、儒教倫理的學術拯救
第二章 志向宇宙與立足吾心
一、窮究天地之際,省悟內外之事
二、應舉進士之業,走向心學之路
三、趕赴鵝湖之會,講解義利之辨
四、演說《春秋》之旨,奏對“醫國”之策
五、創建象山精舍,出任荊門知軍
第三章 道外無事與事外無道
一、皇極大道論: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二、人民正理論: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三、制度公德論:上天之載,無聲無臭
四、圣賢本心淪:鳶飛戾天,魚躍于淵
第四章 艮背無我與行庭無物
一、“無二”意境的思想淵源和漸進層次
二、“此心”的現象學還原:茍非其人,道不虛行
三、“此理”的代數學擬議:參伍以變,錯綜其數
四、“此道”的拓撲學連通:乾以易知,坤以簡能
第五章 易簡工夫與支離事業
一、心性內外之理:朱陸理論思維道路比較
二、天人分合之際:朱陸邏輯結構起點比較
三、誠明先后之序:朱陸倫理價值測度比較
四、道器陰陽之極:朱陸范疇系統終端比較
第六章 發明本心與推致良知
一、學絕道喪心有病:陸王心學解蔽理論比較
二、天地之性人為貴:陸王心學主體精神比較
三、心物同體無內外:陸王心學思維路徑比較
四、體用一源無限隔:陸王心學本體承諾比較
五、知行并進方有功:陸王心學踐履工夫比較
六、賞心何必中秋節:陸王心學審美意境比較
附錄
分類參考書目
索引
詞語索引
人名索引
文獻索引
后記
陸九淵評傳 節選
第二年,呂祖謙從浙江東陽抵達福建崇安縣訪問朱熹。在五夫里寒泉精
舍,兩人一同閱讀周敦頤、二程和張載的著作,贊嘆北宋四子學問博大,思
想精深,遂掇擷其要,編成《近思錄》十四門,作為理學入門之書向天下推
行。在呂祖謙起程回浙東時,朱熹遠送至江西上饒鵝湖寺,依然戀戀不舍。
為了使朱陸二學“會歸于一”,呂祖謙向朱熹提議,約請“江西二陸”前來
相會。呂氏的這一提議,“其意甚善”,隨即得到朱陸雙方的欣然響應。
赴會前夕,“江西二陸”先行統一思想。作為兄長的復齋先生首先建議
:“伯恭約元晦為此集,正為學術異同,某兄弟先自不同,何以望鵝湖之同
。”兄弟二人遂相互辯論,彼此致詰,各自陳述其學術主張。直到深夜,陸
九齡由衷地表示:“子靜之說是。”第二天早上起行前,陸九淵再請兄長陳
述其說,以示謙遜與恭敬。陸九齡坦然地講:“某無說,夜來思之,子靜之
說極是。”當下口賦七言律詩一首,表白其心學立場:
孩提知愛長知欽,
古圣相傳只此心。
大抵有基方筑室,
未聞無址忽成岑。
留情傳注翻蓁塞,
著意精微轉陸沉。
珍重友朋相切琢,
須知至樂在于今。
陸九淵聽后,連連稱贊,并懇切地說:“詩甚佳,但第二句微有未安。
”兄長反問道:“說得恁地,又道未安,更要如何?”陸九淵從容地回答道
:“不妨一面起行,某沿途卻和此詩。”
到達鵝湖寺,正是春末夏初之際。朱、呂、二陸及各自的隨從弟子,臨
川太守趙景明以及江浙地區的部分學者,群英聚會,盛況空前。
P100-101
陸九淵評傳 作者簡介
祁潤興,1959年12月生,山西省大同市天鎮人,1986年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哲學系,1992年入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攻讀研究生,獲中國哲學專業碩士學位。現為內蒙古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兼任哲學史教研室副主任。主要著作有《周易注譯》(合著)、《本心與良知》等3部,發表論文有《論宋明理學和傳統儒學的邏輯終結》等10余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巴金-再思錄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朝聞道
- >
莉莉和章魚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