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唐代音樂史 版權信息
- ISBN:7810569945
- 條形碼:9787810569941 ; 978-7-81056-994-1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唐代音樂史 本書特色
本書研究了唐朝時期的音樂,分九章,內容包括:唐代民間音樂、宮廷燕樂、琴曲與雅樂、各民族音樂融合與對外音樂文化的交流、音樂基本理論與記譜法、燕樂調式音階體系、音樂創作技法、音樂機構與樂舞教育、音樂思想與文藝政策等。
唐代音樂史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豐富、史料翔實、行文樸實、邏輯嚴密,以歷史史實與音樂哲理,展現了中國音樂史上唐代這個成就輝煌的歷史階段的風貌。
唐代音樂史 目錄
序前言緒論**章 唐代民間音樂**節 民歌與曲子一、唐代民歌二、填以新詞的曲子三、經過藝術加工的曲子第二節 民間說唱與變文一、漢族地區的說唱與變文二、其他民族的說唱音樂第三節 民間歌舞一、自娛性的踏歌與打令二、表演性的民間歌舞三、帶有故事情節的民間歌舞第四節 宗教音樂與歌舞一、巫舞二、儺舞三、師公舞四、薩滿舞五、佛教音樂與歌舞第二章 唐代宮廷燕樂(一) **節 九部樂與十部樂一、燕樂二、清商樂三、西涼樂四、天竺樂五、高麗樂六、龜茲樂七、疏勒樂八、安國樂九、康國樂十、高昌樂十一、文康伎、禮畢與宴后第二節 立部伎與坐部伎一、立部伎二、坐部伎第三章 唐代宮廷燕樂(二) **節 軟舞與健舞一、軟舞二、健舞第二節 大曲與法曲一、“鹽”、“趨”、“亂”式大曲二、聯曲式大曲三、混合式大曲第三節 燕樂的樂器與樂隊一、燕樂樂器二、樂器組合三、樂隊的發展與變化第四節 散樂與鼓吹一、散樂二、鼓吹第四章 琴曲與雅樂**節 琴與琴曲一、琴的型制與演進二、制琴工藝的發展三、琴譜四、著名琴家五、琴曲與琴歌第二節 衰微的雅樂一、雅樂的起源與演變二、唐代雅樂的樂制三、雅樂的內容與變化第五章 各民族音樂的融合與對外音樂文化的交流**節 各民族音樂的交流與融合一、吐蕃、鮮卑諸民族音樂的融入二、中原地區對南詔地區音樂文化的影響三、西域各地音樂的融人第二節 與外國音樂文化的交流一、與南海、西亞諸國的往來二、對朝鮮半島三國音樂文化的影響三、對日本音樂文化的影響第六章 音樂基本理論與記譜法**節 音樂基本理論一、“聲”、“音”、“樂” 二、律呂與律名三、音名與音階 四、宮調的“均”與“調”五、節奏與節拍六、旋宮轉調七、速度標記第二節 樂舞記譜法一、《敦煌琵琶譜》 二、《五弦琴譜》三、《仁智要錄》四、《博雅笛譜》五、《古譜·笙譜律卷/呂卷》 六、《敦煌舞譜》第七章 燕樂調式音階體系**節 燕樂調式音階體系的形成一、燕樂調式音階的由來二、燕樂調式音階體系的建立第二節 燕樂調式音階體系的內涵一、燕樂音高二、燕樂音階三、燕樂二十八調第三節 燕樂調式音階名稱之變化第八章 音樂創作技法**節 旋律發展手法一、重復二、模進三、擴展與緊縮四、換頭五、同尾六、連環扣第二節 和音與和弦的應用一、各種音程的雙音結合二、三音結合的和弦三、不協和音的解決第三節 旋宮轉調第四節 音樂結構一、樂段結構二、二段體三、三段體四、多段聯曲五、大曲結構第九章 音樂機構與樂舞教育,音樂思想與文藝政策**節 音樂管理機構一、大樂署二、鼓吹署 三、教坊四、梨園第二節 樂舞教育一、人才匯集二、考核制度三、教育目的四、教學方式第三節 音樂思想一、雅樂之爭論二、禮樂關系三、統治者的音樂思想第四節 文藝政策一、吸收與借鑒二、普及與提高三、樂舞檔案的保管、資料的印刷與出版簡短的結束語附錄一 參考書目附錄二 譜例目次附錄三 非漢語(各民族語與外來語)詞匯索引附錄四 曲譜摘錄
展開全部
唐代音樂史 作者簡介
關也維(瓜爾佳·伊文阿),錫伯族,民族音樂家。歷任中央民族大學少數民族文藝研究所音樂研究室主任、藝術系音樂教學研究室主任、音樂舞蹈系主任及民族音樂學研究生導師。曾任中國音樂家協會北京分會常務理事、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學會副會長、中國少數民族聲樂學會副會長、《中國大百科全書·音樂卷》編輯奏員會委員兼中國民族音樂主編、《音樂研究》雜志編委等職。主要著作有:《從新疆古老的音樂探索燕樂調式音階理論》、《木卡姆的形成及其發展》、《維吾爾傳統音樂》等。
書友推薦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回憶愛瑪儂
- >
巴金-再思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隨園食單
- >
自卑與超越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