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絲綢之路上的中西音樂交流》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1104221
- 條形碼:9787571104221 ; 978-7-5711-0422-1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絲綢之路上的中西音樂交流》 本書特色
為了了解本民族的音樂遺產,中國音樂界把目光轉向了絲綢之路。由此,中國現當音樂的*音樂來源逐漸浮出了水面一它恰好 出現在游牧“小”文化和中國、伊朗及印度的“大”文化的結合處上。 本書有關音樂史和文化史的主題內容不僅使得中國的音樂史再度煥發光彩,而且還讓人們深入了解了中亞那些因蘇聯解體而登上國際政治舞臺的國家的音樂。在絲綢之路的鼎盛時期,這些國家所在的區域是中國、伊朗和印度等“大”文化的中轉站,甚至某些區域,如河中地區還影響了音樂史的發展。 從音樂的角度來看,絲綢之路文化空間展現出一個既相對統一又異常多元的形象。它的復雜性得益于傳統與創新、本土與國際的高度融合。此外,人們總是喜歡談論不同族群和文化間有效溝通的策略,本書將會用人們喜愛的歷史細節對此加以詳細描述。
《絲綢之路上的中西音樂交流》 內容簡介
漢朝以來,中原通過絲綢之路與西域在政治、經濟、文化上有著十分廣泛和密切的聯系。許多音樂沿著這條通道傳入中原,對豐富和發展中原音樂起了重要作用。音樂歷來是各國交往的一個重要手段,因為它可以不通過語言(歌曲例外)而達到相互了解的目的。所以,這種交流為歷代統治者所重視。 公元前964年左右,周穆玉曾帶著樂隊去旅行,據考證已到達阿富汗附近的蜀山和與黑海相連的黑湖一帶。他回國時帶回一個能表演傀儡戲的藝人名叫偃師,這可能是*早的中外藝術交流。本書通過對絲綢之路上的中西音樂交流的考證,得出外來音樂從引進、流傳到融合,又經歷代音樂家門的長期調正,人民的選擇揚棄,如果沒有西域音樂的東傳,中原音樂不可能得到新的發展;而沒有中原音樂的基礎,西域音樂也不可能成就這樣完整的體系與龐大的規模。
《絲綢之路上的中西音樂交流》 目錄
《絲綢之路上的中西音樂交流》 作者簡介
漢克杰( Heinrich Geiger),1954年生人。 曾于德國慕尼黑大學學習漢學、哲學、中國藝術、考古學等專業,畢業后從事教育援助的工作,曾任天主教學術交流基金會(KAAD)副主席及該會亞洲部負責人。其研究涉及中國藝術、哲學、教育合作及文化間對話問題等領域,專著有《大直若屈-中國美學的現代化道路》《枝繁葉茂一 西方古典音樂在中國》等。 張欣,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歐洲學院德語系講師,北京外國語大學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專業博士。主要從事中德跨文化和國別與區域研究,發表論文十余篇,譯作2部,另有專著《庫恩及其德語譯本研究》。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月亮虎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