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法律的政治分析 版權信息
- ISBN:7301096445
- 條形碼:9787301096444 ; 978-7-301-09644-4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法律的政治分析 內容簡介
18世紀,權利政治在西方興起,成為西方近三百年來政治和法律實踐的主導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這一模式構成中國近代以來政治和法律變革的一種重要參照。在此背景下,作者考察了西方一些主要的政治和法律理論,并結合現實分析生探討了中國政治和法律發展的可能方向。作者把現代權利話語、傳統德性話語和現實利益話語視為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相互競爭而又需要相互協調的三種主要話語,并指出與此相應的三種治理之道:權利之道、德性之道和利益之道。作者認為,一種好的治理之道當以天理統合法理和倫理,由此,中國的政治和法律實踐當在人民利益至上的價值主導下,在法理層面圍繞人權和公民權利加強政治和法律制度建設,在倫理層面承接傳統道德精神,重新挺立道德主體,尋求道德與權利、制度與實踐的結合之道。
法律的政治分析 目錄
法律下正義的一般理論
一 正義的基本問題
二 正義的種類劃分
三 法律與正義
法律的政治分析
一 法律與政治的一般關系
二 法律的權力結構
三 權利政治
全球化背景下的國家與公民
一 民族國家的建構及其權力策略
二 地方化與非權利規則
三 全球化與全球化
四 世界化與人權
權利維護與社會控制
一 權利、法律與社會控制
二 個體權利與共同體生活
三 權利張揚與糾紛解決
四 全球化與地方性知識
五 社會控制的失敗與權利的落空
儒家傳統與現代法治
一 儒家理念及其制度實踐
二 現代法律體系的主要特征
三 法律、道德與社會客觀發展
四 儒家傳統的當代命運與中國法治的精神底蘊
法律對人的行為方式的改變
一 美國禁酒令
二 北京禁放令
三 立法與訴訟
哈耶克的法律思想
一 哈耶克法律思想的理論基礎
二 哈耶克的自由主義法律思想
盧曼的法律與社會理論
一 法學的社會學的結合
二 法律的功能定義
三 法律與社會進化
四 后現代社會及其自我創生的法
五 法社會學的范式轉換
羅爾斯的理論轉向
一 普適的正義原則
二 政治的正義觀念
三 民邦社會的萬民法
法律與文學
一 法律與文學的內在聯系
二 “文學中的法律”與“作為文學的法律”
三 法律與文學在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發展
四 法律:文本——解釋與政治——權力
五 法律、文學與語言文字
六 中國的法律與文學
西方法社會的歷史發展
后記
一 正義的基本問題
二 正義的種類劃分
三 法律與正義
法律的政治分析
一 法律與政治的一般關系
二 法律的權力結構
三 權利政治
全球化背景下的國家與公民
一 民族國家的建構及其權力策略
二 地方化與非權利規則
三 全球化與全球化
四 世界化與人權
權利維護與社會控制
一 權利、法律與社會控制
二 個體權利與共同體生活
三 權利張揚與糾紛解決
四 全球化與地方性知識
五 社會控制的失敗與權利的落空
儒家傳統與現代法治
一 儒家理念及其制度實踐
二 現代法律體系的主要特征
三 法律、道德與社會客觀發展
四 儒家傳統的當代命運與中國法治的精神底蘊
法律對人的行為方式的改變
一 美國禁酒令
二 北京禁放令
三 立法與訴訟
哈耶克的法律思想
一 哈耶克法律思想的理論基礎
二 哈耶克的自由主義法律思想
盧曼的法律與社會理論
一 法學的社會學的結合
二 法律的功能定義
三 法律與社會進化
四 后現代社會及其自我創生的法
五 法社會學的范式轉換
羅爾斯的理論轉向
一 普適的正義原則
二 政治的正義觀念
三 民邦社會的萬民法
法律與文學
一 法律與文學的內在聯系
二 “文學中的法律”與“作為文學的法律”
三 法律與文學在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發展
四 法律:文本——解釋與政治——權力
五 法律、文學與語言文字
六 中國的法律與文學
西方法社會的歷史發展
后記
展開全部
法律的政治分析 作者簡介
胡水君,2002年獲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博士學位,2003年9月至2005年8月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F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主要研究法理學、法律與社會理論。曾在《法學研究》、《讀書》、《開放時代》等刊物發表文章數篇。
書友推薦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唐代進士錄
- >
二體千字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朝聞道
- >
月亮虎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