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通往明天的唯一道路:安·蘭德專欄集粹 版權信息
- ISBN:7563345337
- 條形碼:9787563345335 ; 978-7-5633-4533-5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通往明天的唯一道路:安·蘭德專欄集粹 內容簡介
安·蘭德以卓越的才能奠定了她作為作家和哲學家的歷史地位。她在思想上對世人的影響正日益彰顯。她的作品每年在全世界范圍銷售三十萬冊。在她逝世后,她的信件、日記和錄音講話被相繼公開,使其過去未發表的一些作品和思想得以面世。在她逝世后的十五年里,安·蘭德(和她的客觀主義哲學)越來越多地出現在電影,文章和哲學討論中。
通往明天的唯一道路:安·蘭德專欄集粹通往明天的唯一道路:安·蘭德專欄集粹 前言
序言 安·蘭德超人的才能之一,是她能夠對看似稀松平常而且枯燥無味的小事進行深刻剖析,并從中得出發人深省的啟示。這主要不是因為她高超的寫作技巧——雖然這一點也不容忽視——而是因為她善于思考的能力。她總是能夠洞察事情的本質——拋開纏繞具體事件的細節,辨別并發掘其中的基本原理。這使她能夠從*膚淺的事實中得出*深刻的結論,正因為這樣,所以她對時事的評論在幾十年之后仍能如此振聾發聵,雖然關于那些事件的記憶已經漸漸淡去了。原理在本質上是沒有時間性的。 《安.蘭德專欄集粹》中的文章證明了這一點。這里的大多數文章是安.蘭德作為《洛杉磯時報》專欄作家時寫的。這些文章討論的都是當時報紙上的重要新聞,但它們和別的那些寫后幾天甚至幾個小時就顯得陳舊無關的新聞評論不同,她的這些文章永遠不會過時。她不是以日報記者的眼光看待新聞,而是以歷史學家的視角,用跨越世紀的普遍真理來詮釋這個世界。無論她是分析阿爾及利亞的內戰還是英國加入歐洲共同市場或阿爾杰·希斯”)在電視上的露面,安·蘭德總有一些具有持久意義的東西可以傳遞。例如,她通過阿爾及利亞的沖突證明了“沒有意識形態的民眾只是一群烏合之眾,隨時都會被任何人征服”;她透過有關歐洲共同市場的爭議,揭示了為什么對于自由主義者來說,“只有在大多數票投給社會主義時,全球和平、國際民主、全球政府和法力無邊的多數裁定原則才會成為國際主義者的理想”;她評論了民眾對蘇聯間諜希斯接受美國廣播公司采訪提出的抗議和反抗議,說明言論自由“并不等于要求公民為宣揚毀滅社會的人提供麥克風”。 這本集子里的其他文章也同樣表現了安.蘭德善于以觀見大的特點。例如·只有安,蘭德這樣一個堅定的無神論者和利己主義者,才會寫文章闡述圣誕節贈送禮物的世俗價值,只有安·蘭德,才會去探索一些初看上去平淡狹隘的話題。例如,她深入分析了集郵這種愛好,并且得出結論,認為這個活動尤其適合那些生產性思維者的心理—認識論,因為它“和職業大有相同之處,只不過它被轉換成,一個自成一體的、非常私密的世界”。對于安·蘭德來說,**眼從來不會是*后一眼。 我很高興我擔任總裁的第二次文藝復興圖書公司出版了《安·蘭德專欄集粹》這本書。我們公司擁有大量安·蘭德的作品,這本書是我們進入圖書出版領域的**次嘗試。我要感謝沃爾特·許布希爾、唐·萊蒙特、凱瑟琳.迪克森和愛德華·波德里茨克,他們為這本書的出版做了大量工作。 雖然這本選集中的一些文章在其他地方重印過(主要是在《客觀主義者簡訊》上),但大部分文章即使對于安·蘭德的崇拜者來說也都是全新的。我希望你們喜歡這本書,也希望你們繼續關注第二次文藝復興圖書公司未來出版的圖書。
通往明天的唯一道路:安·蘭德專欄集粹 目錄
戰爭與和平
是進步還是犧牲
“鐵面無私”的新敵
知識政變
國內冷戰
……
通往明天的唯一道路:安·蘭德專欄集粹 作者簡介
安·蘭德(1905-1982)俄裔美國作家、哲學家。青年時代流亡美國,在好萊塢編寫劇本,并以小說聞名于世。第一部小說《根源》為她贏得了聲名和金錢,此后的《地球的震栗》又成為僅次于《圣經》的第二大暢銷書,被譽為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小說。
安·蘭德推崇理性,認為人的最高美德便是推理的能力;她不顧傳統輿論的偏見,力介個人主義,認為不能使個人利益得到最大的伸張的社會,就不是我們想要的社會。
她的客觀主義哲學自20世紀50年代起風靡美國校園,直到70年代末,安·蘭德仍然是美國的校園偶像。安·蘭德一生著術百余種,根據她的生平攝的記錄片和故事片曾獲奧斯卡獎。
在美國,至今仍有很多個安·蘭德的書迷會以及專門研究安·蘭德思想的機構和刊物。
章艷,同濟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上海外國語大學翻譯學博士生,曾發表、出版論文及譯數篇(本)。
- 主題:品相還不錯
本書收集了安·蘭德1962年中每周一次為《洛杉磯時報》撰寫的專欄文章,在這些文章里,她對當時的新聞和文化事件作出了精辟的分析,充分展示了她的才能。
- 主題:主題單一,缺乏說服力
安·蘭德確實在現代哲學和意識形態領域占據了一席之地。然而從這本書看來,她的思想過于絕對和單一,完全地自我個人主義和利己主義。雖然她是理性而有邏輯地分析社會現象及政府政策得出的論斷,但在這些短文中體現出的卻是固執己見和缺乏寬容,武斷的語言和論調,反而讓人起疑。但不論如何,純粹的利己和資本主義肯定不是“通往明天的唯一道路”。
- >
姑媽的寶刀
- >
推拿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