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jīng)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jīng)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路標 版權信息
- ISBN:710002868X
- 條形碼:9787100028684 ; 978-7-100-02868-4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路標 本書特色
我館歷來重視譯世界各國學術名著。從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譯出版馬克思主義誕生以前的古典學術著作,同時適當介紹當代具有定評的各派代表作品。我們確信只有用人類創(chuàng)造的全部知識財富來豐富自己的頭腦,才能夠建成現(xiàn)代社會主義社會。這些書籍所蘊藏的思想財富和學術價值為學人所熟知,毋需贅述。這些譯本過去以單行本印行,難見系統(tǒng),匯編為叢書,才能相得益彰,蔚為大觀,既便于研讀考,又利于文化積累。
路標 內容簡介
本書是海德格爾晚年自編的論文集。匯集了海德格爾自1919年至1961年所做的重要文章十四篇,特別可以呈現(xiàn)海德格爾在近半個世紀的思想歷程。
路標路標 前言
前言 本書把我的一些已經(jīng)公開發(fā)表過的文章(參看后之“說明”,第562頁)串在一起,意在讓讀者對一條道路有所體察;這條道路只在途中向思想顯露出來——既顯示又隱匿。 也許,這乃是一條通向對思想之實事的規(guī)定的道路。這種規(guī)定并不帶來什么新鮮東西。因為,它乃在老中*老者之前進行。它要求那種在持續(xù)地被尋求的同一者之同一性中的逗留。 通向這種逗留的道路,不許人們像描寫某個現(xiàn)成事物那樣去描寫它。對力圖踏上這條道路的人來說,有所助益的只有持續(xù)不斷的用力,努力去探討(即在其位置上去尋找),“存在”(sein)這個詞語一度作為有待思的東西已經(jīng)揭露了什么,這個詞語有朝一日也許作為被思的東西將掩蔽什么。 凡踏上思想之道路者,極少知道:是什么東西作為規(guī)定性的實事推動他——仿佛從背后戰(zhàn)勝了他——走向這個實事。 凡投身進去,向著在老中*老者中的逗留行進的人,都要服從一種必然性,就是他以后必然會受到不同的理解,受到一種與他本人所認為的自我理解不同的理解。 不過,這種必然性建基于那種可能性中,即:依然還有一個自由的動空間滿足歷史性傳承的要求。也有可能是這樣的情形:歷史與傳承被拉平了,被平整為對信息的均勻貯存,并且作為信息被用于不可避免的、為一種受操縱的人性所需要的規(guī)劃。 是否這樣一來,就連思想也已然在信息裝置中一命嗚呼,或者,是否對思想來說,一種進入庇護的沉落(ein Unter_Gang in den Schutz)是由它那個對它本身遮蔽著的淵源決定的,這依然是一個問題。現(xiàn)在,這個問題把思想引到悲觀主義和樂觀主義這一邊的地帶之中。 1967年初夏記于弗萊堡
路標 目錄
評卡爾·雅斯貝爾斯《世界觀的心理學》(1919/1921)
現(xiàn)象學與神學(1927)
*后一次馬堡講座節(jié)選(1928)
形而上學是什么?(1929)
論根據(jù)的本質(1929)
論真理的本質(1930)
柏拉圖的真理學說(1931/1932,1940)
論*本質的概念亞里士多德《物理學》
第二卷**章 (1939)
《形而上學是什么?》 后記(1943)
關于人道主義的書信(1946)
《形而上學是什么?》導言(1949)
面向存在問題(1958)
康德的存在論題(1961)
說明
編者后記
人名對照表
譯后記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山海經(jīng)
- >
姑媽的寶刀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二體千字文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