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比較世界文學史綱(上中下) 版權信息
- ISBN:7539242248
- 條形碼:9787539242248 ; 978-7-5392-4224-8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比較世界文學史綱(上中下) 本書特色
★ 32開平裝,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 《比較世界文學史綱》是一部全新的外國文學史教材,由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學科點承擔編寫
★ 主編和執筆作者均為相關領域頗有建樹的專家學者
★ 全書以民族文學、地域文學、東西方文學、世界文學為核心概念,并以四個概念所形成的平行遞進關系,構成世界比較文學史的基本面貌
★ 既適合相關專業的師生閱讀參考,也適合愛好外國文學和比較文學的普通讀者
友情提示:本套書年版久遠,切口處有黃斑,但內頁完好,介意的讀者請慎拍
《比較世界文學史綱》是作為北師大中文系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學科點承擔的教育部“高等師范院校外國文學課程與教材改革”研究項目的*終成果,寫出的一部新的外國文學史教材。
“比較世界文學史”,首先是“世界文學史”。世界文學史是一種宏觀的、全球視野的文學史。它有兩個基本含義:一個是指世界各國文學,這是它的研究范圍;一個是能夠作為世界文化遺產、作為全人類共享的文化財富而加以弘揚的優秀經典作品,這也是世界文學史的選材取舍的原則尺度和評價標準。同時,“世界文學史’:又是一種“比較文學史”。所謂“比較”,又有兩層基本含義:其一,是描述世界各民族文學在不同歷史階段的相互交流與相互影響的關系;其二,是對世界各民族文學發展演進的歷史進程、民族特色加以比較研究,從而尋找出世界文學發展的某些基本規律,揭示出各民族文學在世界文學總體格局中的特色和地位。
這部《比較世界文學史綱》中在理論框架的構建上體現出了世界文學史總體研究與國別文學個案研究的有機結合,體現出了世界文學的縱向演進與世界各民族、各地區文學的橫向交流、橫向聯系的有機結合。為此,全書確立了四個核心概念,即“民族文學”、“地域文學”、“東西方文學”和“世界文學”,并以四個概念所形成的平行遞進關系,來描述構成從古到今世界文學發展演進史的基本面貌。所謂“民族文學”,是指各民族在沒有廣泛的相互交流之前所形成的相對孤立的文學;所謂“區域文學”,是指由若干民族和國家由于密切交流和相互影響而形成的文學集合體;所謂“東西方文學”是指在十五世紀前后“東方文學”與“西方文學”的分途發展所形成的兩大分野;所謂“世界文學”,是指十九世紀以后出于東西方各國文學的密切聯系而形成的文學全球化的趨勢。
本書有獨特的框架體系,全書分為上中下三卷。上卷以“民族文學”和“區域文學”為中心,分兩編論述“神話、史詩與各民族文學的起源”、“古典文學的形成與文學的區域性”;中卷以十五至十九世紀間形成的“東方文學”與“西方文學”兩大文學體系為對象,論述“東西方文學的分途發展”;下卷以“世界文學的相互趨近與多元共生”為主題,論述二十世紀“世界文學”的形成及基本特征。
比較世界文學史綱(上中下) 內容簡介
本書以“世界文學的相互趨近與多元共生”為主題,論述了20世紀“世界文學”的形成及基本特征。
比較世界文學史綱(上中下) 目錄
比較世界文學史綱(上中下) 節選
比較世界文學史綱(上中下) 作者簡介
陳惇,浙江省湖州市人,1934年9月21日生。1956年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同年留校,任教于外國文學教研室,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國際比較文學協會會員,兼任中國比較文學教學研究會會長、中國比較文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少數民族比較文學研究會顧問、北京市比較文學研究會顧問等職,曾作為中國學者代表多次參加國際比較文學協會年會。
長期從事西方古典文學的教學和研究,對莎士比亞、莫里哀、歌德等作家有深入研究,曾寫有《莎士比亞和他的喜》、《莫里哀和他的喜劇》等著作及大量論文,主編《西方文學史》、《外國文學名著精解》、《外國文學史綱要》、《外國文學》、《外國文學作品選》等,參編《歐洲文學史》、《外國文學史》、《外國文學簡編》等全國通用教材。 20世紀80年代以來,又攻比較文學,與人合寫及主編多種有關比較文學原理的著作,如《比較文學概論》、《比較文學》、《比較世界文學史》等。另著有論文集《陳惇自選集》等 。
1992年起獲國家特殊津貼。
王向遠,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文學博士。1962年生,山東人。1987年起任教于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1996年晉升為教授,2000年起擔任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學科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東方文學、比較文學、翻譯文學、中日關系等方面的教學與研究。近年來獨立承擔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5項,發表文章100余篇。出版《東方文學史通論》《中日現代文學比較論》《“筆部隊”和侵華戰爭——對日本侵華文學的研究與批判》《二十世紀中國的日本翻譯文學史》《東方各國文學在中國——譯介與研究史述論》《比較文學學科新論》《中國比較文學研究二十年》《翻譯文學導論》《中國文學翻譯十大論爭》(與陳言合著)《比較文學一百年》(與樂黛云合著)《日本對中國的文化侵略——學者、文化人的侵華戰爭》《日本右翼言論批判——“皇國”史觀與免罪情結的病理剖析》等論著及《初航集——王向遠學術自述與反響》13種。另有譯著4種,合作主編叢書4套50余冊,主編《中國比較文學論文索引(1980~2000)》等工具書3種。曾獲首屆北京高校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一等獎、第四屆寶鋼教育獎全國高校優秀教師一等獎、第六屆霍英東教育基金高校青年教師獎、北京市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01年度華東地區教育圖書一等獎等多種獎項。
劉象愚,1942年生于四川成都,碩士,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與北京師范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教授、離退休教師,北京大學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兼職教授,北京外國語大學歐洲文學研究所兼職教授,北京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客座教授。曾多次出國參加國際學術研討會,擔任全國高等學校中文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兼職教授,北京外國語大學歐洲文學研究所兼職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所外委員,中國比較文學學會常務理事,《外國文學評論》編委,《中國比較文學》編委,《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編委等多項學術兼職。
- >
山海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回憶愛瑪儂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自卑與超越
- >
煙與鏡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