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郵無形人格侵權責任研究
¥69.4(7.3折)定價:¥95.0人格侵權責任制度分為有形人格侵權責任制度和無形人格侵權責任制度,其中有形人格侵權責任制度包括侵害他人生命權、身體權和健康權所產生的侵權責任制度,無形人格侵權責任制度則包括侵害他人名譽權、隱私權、肖像權、姓名權、自由權、人格尊嚴權和聲音權等產生的侵權責任制度。無形人格侵權責任制度和有形人格侵權責任制度雖然都是人格侵權責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無形人格侵權責任制度同有形人格侵權責任制度之間存在重大的差異,這些重大差異使無形人格侵權責任
-
包郵法國民法總論-(上)
¥61.0(3.9折)定價:¥158.016世紀,雖然法國經典人文主義法學派采取了著名的研究方法即法國式的研究方法研究羅馬法,因此形成了著名的歷史法學派,但是,它并沒有在羅馬法的基礎上創造出民法總論。17世紀和18世紀,《法國民法典》之祖父和《法國民法典》之父Domat和Pothier開創先河,在羅馬法和法國習慣法的基礎上創造出以法律規范、人和物為核心內容的民法總論。 19世紀初期,在批判法國著名法學流派即法條注釋法學派的過程當中,在羅馬法的基礎上,德國歷史法學派的核心人
-
包郵公共場所隱私權研究-公共場所隱私權理論的產生.發展.確立.爭議和具體適用-侵權法報告-(第9卷)
¥54.1(7.7折)定價:¥69.9本書介紹了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所確立的并得到當今兩大法系國家法律所承認的公共場所隱私權理論。其主要內容包括:公共場所隱私權理論的產生、發展、確立、爭議和具體適用,確立公共場所隱私權的必要性,公共監控時代的公共場所隱私權,公共道路上的隱私權,等等。書中還對我國公共場所隱私權的特點進行了闡析,值得關注...
-
包郵地下工程與人居環境氡防護技術
¥25.9(4.5折)定價:¥58.0《地下工程與人居環境氡防護技術》是為輻射防護的專業工作者、環境保護專業工作者和大專院校有關專業的教師寫的、適合研究生和高年級學生閱讀和參考,強調知識的系統性、理論的完整性和防護手段應用的靈活性...
-
包郵法國侵權責任法(I):法國民法文庫·第3卷
¥104.9(7.6折)定價:¥138.0本書以2016年之前和之后的《法國民法典》所規定的侵權責任作為主線,從歷史和現實的角度對侵權責任的邊界做出全面的、系統的和科學的研究,包括“侵權責任導論”“侵權責任的邊界:侵權責任與行政責任之間的關系”“侵權責任的邊界:侵權責任與刑事責任之間的關系”“侵權責任的邊界:侵權責任與合同責任之間的關系”等內容。本書所援引的法文資料翔實,所闡述的債法理論簡明準確,對了解法國債法的理論和實務有重要參考價值...
-
包郵設計隱私權研究:新信息性隱私權(三)-民商法學家(第18卷)
¥105.6(7.6折)定價:¥139.0設計隱私權是近年來新出現的一種隱私權。本書介紹了設計隱私權的概念、產生、發展、現狀,以及為實施設計隱私權應當采取的各種措施;分析了設計隱私權在生命記錄、遠程家庭護理和社交媒體等領域的適用;認為我國法學界應關注設計隱私權理論,對信息性隱私權提供事前保護。本書還通過司法判例,對設計隱私權進行了說明...
-
包郵民法總論
¥50.7(7.3折)定價:¥69.0本書援引了《民法總則》的大量法律條款,還援引了兩大法系國家有關民法的*理論;全書內容全面,資料新穎,案例豐富,體現了科學性、理論性與實踐性的統一,既適合高等院校法學專業的學生做教材,也適合司法界人士使用。...
-
包郵物聯網隱私權總論--新信息性隱私權(1民商法學家)
¥75.2(7.6折)定價:¥99.0物聯網隱私權是一種歷史很好短的新信息性隱私權。本書詳細介紹了物聯網隱私權的產生、發展、現狀和所面臨的挑戰,系統闡述了物聯網隱私權的定義、物聯網隱私權面臨的風險、物聯網隱私權與互聯網隱私權之間的差異、物聯網隱私權的法律保護等內容。書中還通過司法判例對物聯網隱私權進行了說明。 本書內容新穎,理論前沿,案例豐富,適合民法學者、律師以及高等院校法學專業的師生閱讀,對我國立法機關的工作人員也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
包郵隱私權的性質和功能-民商法學家(第14卷)
¥75.2(7.6折)定價:¥99.0本書為民商法學家系列圖書之一。本書詳細介紹了隱私權的性質、隱私權的功能、隱私侵權責任中的損害確定和隱私侵權責任的抗辯事由。本書內容新穎、理論前沿、案例豐富,對促進我國隱私權一般理論研究有重要參考作用...
-
包郵中山大學法學文叢 法國民法法國民法總論(II)
¥77.4(4.9折)定價:¥158.0《法國民法總論(II)》對主觀權利的一般理論做出了迄今為止很詳盡的闡述,包括主觀權利的界定,主觀權利的類型,主觀權利的性質,主觀權利的主體,主觀權利的特征,以及權利主體享有的諸如物權、債權、人格權和知識產權等。本著作的兩個很主要的特色:其一,次將主觀權利視為民法總論的兩大核心,放棄了以法律關系的一般理論作為核心的民法總論;其二,本著作所引用的資料均為靠前近期新的,沒有任何其他人引用過。本著作的讀者為民商法和法理學專業的研究生、教授和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