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寧波老事體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2653908
- 條形碼:9787552653908 ; 978-7-5526-5390-8
- 裝幀:平裝-鎖線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寧波老事體 本書特色
老街、老招牌、老味道、老故事、老人物
把寧波老事體,講給每一代寧波人聽。
從老事體中,觸摸寧波的城市文化,傳承寧波的城市精神。
一本書,讀懂“老寧波”。
寧波老事體 內容簡介
聽老寧波人,講寧波老事體。
這是一本全方位記錄寧波、展現老寧波風貌的人文筆記。
《寧波老事體》由周達章與周嫻華父女二人合作完成的一部關于寧波當地歷史文化的雜談。全書涵蓋“風土掌故”“飲食文化”“市井名店”“人物逸事”“過眼舊事”“教育文化”“老街追憶”七個方面,共六十余篇文章。所寫內容大多為過去鮮有人提及的寧波老事體,從不同角度展現了寧波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所蘊含的多層次城市文化。
《寧波老事體》的出版,不僅是對寧波歷史文化的記錄與傳承,也體現了作者對寧波往事挖掘的緊迫感和搶救意識。書中所寫雖只是寧波老事體的冰山一角,但為后續的尋訪與書寫提供了范例和動力,激勵著更多人投身于寧波地方文化的傳承工作,共同守護這份珍貴的文化遺產。
寧波老事體 相關資料
鼓樓沿千年白蛇的傳說
作為寧波標志性建筑之一的鼓樓,是一座拱形石構建筑。據說始建于唐長慶元年(821),是子城的南門。元朝末年,鼓樓被一場大火燒毀了。今天的鼓樓,是民國時重修的。這樣算來,鼓樓至今有一千余年歷史。抬頭望去,三重檐牙高啄的城樓,建有長方體的鐘樓,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能看到時鐘(舊時鼓樓上掛著一只大銅鐘,為報時用)。而鼓樓城墻中拱形的門洞,在兩旁的綠樹映襯下顯得深邃難測,此中藏著不少古老傳說,“鼓樓沿千年白蛇的傳說”就是其中之一。
據說,很久很久以前,鼓樓邊頭有一家茶坊店。茶坊店邊頭住了一戶人家——在鼓樓打更的吳老頭一家。吳老頭有個兒子叫吳萌,從小喜歡讀書,常常到茶坊店的灶跟間(廚房),對著灶火看書。他平時十分勤快,常常幫著老板娘干些掃掃地、端端茶水等零碎活。老板娘看著心里高興,就把他當作自己家的兒子一樣看待,后來吳萌就拜老板娘為干娘了。
這茶坊每日一開門,就有很多客人來喝早茶,可謂顧客盈門,生意興隆。有一年春夏之交,黎明前總會有一個穿白袍的青年書生來店里喝茶,但總是不到天亮就離開。只見他每次都坐在角落頭,一聲不吭,只管悶頭喝茶。讀書人對著讀書人,自然會心生好感,吳萌常常會特意上去,捧上一杯好茶,有講嘸講地與他攀談幾句。但是這后生總是愁眉苦臉,悶聲勿響,辰光一到,必定起身離開。任憑吳萌跟得再快,一出門,后生就不見蹤影。但是每當他一來,吳萌還是好生招待,日子一久,后生就對他點點頭,瞇瞇一笑,算是打招呼了。
那年七月十五清早,白衣書生來到店中,坐下后,更顯得心事重重,一副愁云滿面的樣子。吳萌見了,心想這位常客不知是遇到什么難事了,就上去問他。一開始,這位白衣客仍然悶聲不響。在吳萌一再詢問下,他終于開口說:“兄弟,我看你是個熱心人,我想求你一件事,勿曉得儂能否答應?”吳萌爽快地說:“儂講吧,只要我能夠辦到,就一定替儂去辦。”書生就說:“兄弟,今夜三更,你到鼓樓城門西側第七塊城墻磚處,只要看到一股小小的水流出來,你就趕快用紅線把它套住,口中連念‘小小,小小’,要邊說邊跑,一直向東奔到通海的江河處,然后丟掉紅線,這就幫了我一個大忙。”吳萌一聽,心想這事好辦,就滿口應承下來。白衣書生還是再三叮囑:“兄弟,無論發生啥事體,一是你千萬勿要慌;二是一定要準時。”吳萌滿口應承。
鼓樓沿千年白蛇的傳說
作為寧波標志性建筑之一的鼓樓,是一座拱形石構建筑。據說始建于唐長慶元年(821),是子城的南門。元朝末年,鼓樓被一場大火燒毀了。今天的鼓樓,是民國時重修的。這樣算來,鼓樓至今有一千余年歷史。抬頭望去,三重檐牙高啄的城樓,建有長方體的鐘樓,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能看到時鐘(舊時鼓樓上掛著一只大銅鐘,為報時用)。而鼓樓城墻中拱形的門洞,在兩旁的綠樹映襯下顯得深邃難測,此中藏著不少古老傳說,“鼓樓沿千年白蛇的傳說”就是其中之一。
據說,很久很久以前,鼓樓邊頭有一家茶坊店。茶坊店邊頭住了一戶人家——在鼓樓打更的吳老頭一家。吳老頭有個兒子叫吳萌,從小喜歡讀書,常常到茶坊店的灶跟間(廚房),對著灶火看書。他平時十分勤快,常常幫著老板娘干些掃掃地、端端茶水等零碎活。老板娘看著心里高興,就把他當作自己家的兒子一樣看待,后來吳萌就拜老板娘為干娘了。
這茶坊每日一開門,就有很多客人來喝早茶,可謂顧客盈門,生意興隆。有一年春夏之交,黎明前總會有一個穿白袍的青年書生來店里喝茶,但總是不到天亮就離開。只見他每次都坐在角落頭,一聲不吭,只管悶頭喝茶。讀書人對著讀書人,自然會心生好感,吳萌常常會特意上去,捧上一杯好茶,有講嘸講地與他攀談幾句。但是這后生總是愁眉苦臉,悶聲勿響,辰光一到,必定起身離開。任憑吳萌跟得再快,一出門,后生就不見蹤影。但是每當他一來,吳萌還是好生招待,日子一久,后生就對他點點頭,瞇瞇一笑,算是打招呼了。
那年七月十五清早,白衣書生來到店中,坐下后,更顯得心事重重,一副愁云滿面的樣子。吳萌見了,心想這位常客不知是遇到什么難事了,就上去問他。一開始,這位白衣客仍然悶聲不響。在吳萌一再詢問下,他終于開口說:“兄弟,我看你是個熱心人,我想求你一件事,勿曉得儂能否答應?”吳萌爽快地說:“儂講吧,只要我能夠辦到,就一定替儂去辦。”書生就說:“兄弟,今夜三更,你到鼓樓城門西側第七塊城墻磚處,只要看到一股小小的水流出來,你就趕快用紅線把它套住,口中連念‘小小,小小’,要邊說邊跑,一直向東奔到通海的江河處,然后丟掉紅線,這就幫了我一個大忙。”吳萌一聽,心想這事好辦,就滿口應承下來。白衣書生還是再三叮囑:“兄弟,無論發生啥事體,一是你千萬勿要慌;二是一定要準時。”吳萌滿口應承。
當日夜里,吳萌提早來到鼓樓西側第七塊城墻磚處等候。果然,三更一到,磚縫處流出來一小股清水。吳萌急忙用紅線把它套住,口中連念“小小,小小”, 邊念邊趕快向東門方向奔去。開始時吳萌奔得飛快,還沒什么,但一到東門大街就快不起來了。大熱天路邊都有人在乘風涼(乘涼),那時的東門大街路面還很狹窄,人一多,吳萌奔跑的速度就慢下來,后面就發出了“嘩嘩”的水流聲。吳萌回頭一看,大驚失色,原來后面已經跟著一條兩尺多高的水流。但他很快鎮定下來,不管三七二十一連忙向東門奔去,后面的水聲才漸漸地輕下來。但是當他奔到東渡門時,發現城門緊閉。他連忙又奔到了靈橋門,城門還是緊閉著。最后他奔到了濠河水門,一看這里有河通江,有江通海,就趕快用力把紅線丟向水門。只聽見“轟”的一聲,跟在身后的那股大水把水門沖開一個大洞,翻滾著重重白浪,沿著奉化江向東海方向流去,城里的大水也隨之消失了。
此后,吳萌就再沒見白衣書生來喝茶,一直到第二年二月初二龍抬頭那天,白衣書生一大清早又來了茶坊店。吳萌一見,連忙讓座,倒茶。白衣書生入座后,貼耳小聲地對吳萌說:“恩公,今天我特意前來感謝您的再造之恩。請你不要害怕,我本是一條千年白蛇,在鎮明嶺上修道,因造了鼓樓,又被壓在城下幾百年,眼見我已經有能力去東海跳龍門,但只怕沖毀城墻,涂炭生靈,犯下天條,前功盡棄,所以要找一個忠誠之人為我邊叫‘小小、小小’隨時提醒我變小些,再變小些,邊給我引路入江海。恩公您不負所托,替我辦成了這件事情。我現在已被委派去奉化江銅盆浦,管理那兒的水域。今天特地來與恩公一別,以后必當重謝。”說后像一條白綢子,飄忽而去,一會兒就杳無蹤影了。
又過了一年,店里來了對賣唱的祖孫。吳萌看著這個老頭有點兒面熟,再一看,老頭還在向他眨眼睛呢。原來老頭就是那白蛇所化!他低聲對吳萌說:“這小娘(小女子)本是漁家女,因水怪掀翻漁船,父母溺水而死。是我將她救進龍宮。但她又不能長住水中,我看她生得一臉福相,所以送來與恩公結為秦晉之好。”吳萌家里一貧如洗,他見小娘生得水靈秀美,心里也蠻喜歡,嘴上卻說不出口。小白龍一見,知他已是心許,就約定三日后迎親。
老板娘一聽說干兒子三日后就要娶親,真是滿心歡喜。那日她停業一天,把店堂布置成結婚場地。吉時一到,只見從鎮明路那邊浩浩蕩蕩來了一行人,敲鑼打鼓,鳴炮焚香,抬過來一杠杠嫁妝,圍觀的人連聲感嘆從沒見過這么多金銀財物、珍珠寶貝。千年白蛇終于兌現了自己的諾言,用這種方式重謝了恩公。這美麗的傳說不知道流傳了多少年,悠悠訴說著知恩圖報的道理。
寧波老事體 作者簡介
周嫻華 寧波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副院長,副研究員,寧波市第十六屆政協委員,浙江省婦聯十五屆執委。曾編撰《走進學生的心靈 —— 班主任工作安全新編》《寧波書院文化》《寧波商街文化》等著作。
周達章 1941 年生。寧波市作家協會會員,中學高級教師,擁有數學與中文雙學歷。任教四十年,退休后被返聘十五年,專注教科研,獲 32 項獎項。致力于地方文化研究,編著《寧波老事體》及“寧波地方文化通俗讀本”系列十冊。在德育與作文教學領域亦有建樹,編著有《走進學生心靈》《中學生傳統美德讀本》《初中生活作文導寫》等 20 余部教育專著。
- >
月亮虎
- >
我與地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山海經
- >
二體千字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煙與鏡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