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分寸 跨越社交圈層的底層邏輯
-
>
生命唯愿愛與自由
-
>
中國式人情世故
-
>
看心理·第2輯(全5冊)
-
>
心靈四書(全4冊)
-
>
非暴力溝通
-
>
往里走,安頓自己
修煉松弛感的36件人生小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682208
- 條形碼:9787559682208 ; 978-7-5596-8220-8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修煉松弛感的36件人生小事 本書特色
內容價值和情緒價值拉滿,為當下很多人面臨的人生困境提供解決方案——在“內卷”和“躺平”之間尋求自洽,張弛有度,告別緊繃、焦慮、內耗!
關于工作,佐佐木常夫說:zui完美的工作模式是“雙贏”,讓別人受益的同時也惠及自
身。
關于職場人際關系,佐佐木常夫說:幽默地應對必要的沖突,也能提升你的“信用余額”。
關于和家人的關系,佐佐木常夫說:家人也是“外人”,試著把家人看作“獨立的個體”。
關于金錢,佐佐木常夫說:用錢方面,"選擇與集中”十分重要,讓賺來的錢高效服務你的
人生。
……
早點知道這些,成為有辦法的人!
日本高口碑暢銷書作家佐佐木常夫,用80年的閱歷寫給年輕人的哲思小書,更治愈更有用!
作者曾在日本東麗公司擔任董事,多次經歷事業低谷和家庭巨變;同時應對職業危機、長
子自閉癥以及妻子的嚴重抑郁癥。
在人生種種突襲面前,他總能保持松弛的狀態,以不慌不忙的力量去應對。憑借出色的時
間管理能力與獨立思考方法,成功克服重重困難,并在有限的時間內創造卓越的業績。
平凡話語中的小智慧,直抵人心的誠摯箴言,易于理解和執行,適合迷惘的現代人。
這是一本治愈系解惑書,書里都是簡樸的人生感言,讀起來醍醐灌頂。讀這本書就像和一
位長輩在聊天,非常舒服。它帶給你的不只是人生的指引,還有暖心的慰藉。
各大平臺年度熱詞/各大知名媒體熱議話題。內容價值和情緒價值拉滿,為當下很多人面臨的人生困境提供解決方案——在“內卷”和“躺平”之間尋求自洽,張弛有度,告別緊繃、焦慮、內耗!關于工作,佐佐木常夫說:zui完美的工作模式是“雙贏”,讓別人受益的同時也惠及自
身。
關于職場人際關系,佐佐木常夫說:幽默地應對必要的沖突,也能提升你的“信用余額”。 關于和家人的關系,佐佐木常夫說:家人也是“外人”,試著把家人看作“獨立的個體”。 關于金錢,佐佐木常夫說:用錢方面,"選擇與集中”十分重要,讓賺來的錢高效服務你的人生。
……
早點知道這些,成為有辦法的人!
日本高口碑暢銷書作家佐佐木常夫,用80年的閱歷寫給年輕人的哲思小書,更治愈更有用!作者曾在日本東麗公司擔任董事,多次經歷事業低谷和家庭巨變;同時應對職業危機、長子自閉癥以及妻子的嚴重抑郁癥。
在人生種種突襲面前,他總能保持松弛的狀態,以不慌不忙的力量去應對。憑借出色的時間管理能力與獨立思考方法,成功克服重重困難,并在有限的時間內創造卓越的業績。
平凡話語中的小智慧,直抵人心的誠摯箴言,易于理解和執行,適合迷惘的現代人。這是一本治愈系解惑書,書里都是簡樸的人生感言,讀起來醍醐灌頂。讀這本書就像和一位長輩在聊天,非常舒服。它帶給你的不只是人生的指引,還有暖心的慰藉。
各大平臺年度熱詞/各大知名媒體熱議話題。松弛感從來不是天生的,人過中年,請務必修煉松弛感。用松弛感化解生活難題,用松弛感將壓力轉化為快樂。松弛感是面對生活的從容與智慧。修煉松弛感的36件人生小事 內容簡介
一本給當代“牛馬”的松弛指南!
躺又躺不平,卷又卷不贏的“夾角打工人”如何以松弛有度的姿態去接住人生的一次次突襲?
在這個內卷與迷茫交織的時代,工作、家庭、金錢、人際關系……每一項挑戰都讓我們無從下手。佐佐木常夫用36個核心問題,幫助讀者在面對復雜抉擇時,不斷向內探問,找到自己的人生松弛模式!
修煉松弛感的36件人生小事修煉松弛感的36件人生小事 前言
人生之路,問題迭出,很多時候我們不知道什么是正確答案,被迫面臨艱難的抉擇。
更何況在如今這個“內卷時代”,困擾無盡,前人的一些經驗往往不再適用,我們甚至不知道該依據怎樣的標準來思考,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充滿疑惑。
在這樣一個時代,我們究竟該具備怎樣的能力?我想,那就是不斷向自己提問,提升獨立思考、找出答案的能力。
具體而言,要在“事物未必有正確答案”的前提下,針對提出的問題,憑借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判斷,從而獲取自己的專屬答案。
我認為,在“內卷時代”,這種“獨立思考的能力”是*為迫切的需求。
社會形勢變幻莫測,*為煩惱的可能還是諸位正值當年的讀者朋友。
過往的很多思路和做法或許不再適用,掌握的技能和努力獲得的成績也不再讓你自信。
盡管如此,該思考的問題和該做的事情依然狂風暴雨般地朝你涌來。
工作上,一邊要栽培下屬,一邊要做出業績。
修煉松弛感的36件人生小事 目錄
Part1|如果因為工作而感到迷茫
01 你會回顧自己的失誤嗎? / 003
02 你知道嗎?工作是從模仿開始的 / 009
03 工作就是游戲,你能樂在其中嗎? / 015
04 為了順利推進工作,你能“掌握實際情況”嗎? / 022
05 “什么都要立即做”,這樣真的好嗎? / 028
06 你有“那也可以接受”的豁達心態嗎? / 034
07 你想過嗎?“利人即利己” / 040
Part2|如果因為職場人際關系而感到迷茫
08 你尊敬自己的上司嗎? / 049
09 另類的人身上沒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嗎? / 055
10 你思考過自己想在公司做些什么嗎? / 061
11 你有耐心傾聽別人的話嗎? / 067
12 你重視過下屬“一年后的成長”嗎? / 073
13 關鍵時刻,你有“斷舍離”的勇氣嗎? / 079
Part3|如果因為和家人的關系而煩惱
14 你想過嗎?工作和家庭也可以兩全其美 / 087
15 你能說出幾個對方讓你敬佩的地方? / 094
16 你準備好自己的“退路”了嗎? / 100
17 你會因為和家人太過親近而輕視他們嗎? / 106
18 你會不會對父母抱有過高的期待? / 112
19 你給家人寫過信嗎? / 118
Part4|如果因為金錢而煩惱
20 你考慮過哪里該花錢,哪里不該花錢嗎? / 127
21 你知道嗎?花錢的方式會暴露你的本性 / 133
22 你掙的錢從何而來? / 139
23 你真的需要那么多錢嗎? / 145
24 你知道嗎?你的花錢方式會被別人看在眼里 / 151
25 你賺的錢會對社會有益嗎? / 157
Part5|如果因為人際關系而煩惱
26 你能堅守內心的標準嗎? / 165
27 你所堅持的是否僅限于“絕對不能讓步的地方”? / 171
28 你意識到人是會變的了嗎? / 177
29 你會毫不掩飾地展現“真實的自己”嗎? / 183
30 你會把注意力放在別人的“閃光點”上嗎? / 189
31 退一步想想,你不覺得這是在浪費時間嗎? / 195
Part6|如果你對現在的自己抱有疑問
32 你是不是對很多事情都抱有過高的期待? / 203
33 你知道“多樣化的思維方式”能拓展自己的可能性嗎? / 209
34 比起“嚴厲”,你會不會更重視“溫柔”? / 214
35 你做好“抓住機會的準備”了嗎? / 220
36 你的心中有盞“希望之燈”嗎? / 226
|后 記 / 233
修煉松弛感的36件人生小事 相關資料
17
家人總是給你找麻煩,真的很讓人煩心
你會因為和家人太過親近而輕視他們嗎?
家人之間有時會產生比工作更棘手的問題。
比如,伴侶花錢大手大腳,孩子不愛學習,父母總是命令自己做這做那。
即便你想著為他們好,給他們提點建議,他們也充耳不聞。要是話說重了,更會招致他們的反感,甚至和你鬧別扭。就算為了家人鞠躬盡瘁,也得不到一句感謝,反而抱怨連連。
如果置身于這樣的環境,很容易積攢壓力,覺得:“啊啊,煩死了!”“憑什么我要被這樣對待!”
不過,我并不建議大家因為怕麻煩就做起甩手掌柜,對家人不聞不問。
當然,若是無關緊要的小事,隨便敷衍幾句倒也無妨。如果涉及金錢或心理健康,置之不理就會演變成大麻煩,這類問題還是盡早處理為好。
因為一旦“小麻煩”發展為“大麻煩”,就有可能導致家庭分崩離析,更別提什么工作了。
那么,我們應當如何解決這些麻煩呢?
首先,我希望你可以試著“不把家人當家人”,而是把家人當成“外人”,或者說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來看待。不再是“丈夫(妻子)”“孩子”“父母”,而是“一個與你平等的個體”。
阿德勒認為“人際交往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橫向而非縱向地去看待他人”,這一點在家庭內部同樣適用。
如果能像這樣看待家人,就可以拉開和家人的距離,把對方看作獨立的個體而非家人,也就不會理所當然地認為家人就該如何如何。
在親屬關系中,往往很難做到如此客觀地看待問題。一旦覺得“都是一家人嘛”,就會不加限制地要求對方做他們不喜歡做的事。
在這種思維模式下,不論你如何傾訴,都很難向對方傳達出自己真正想表達的內容。
要想讓對方聽進你的話并做出改變,就必須以“平等”為前提,不夾帶一絲多余的情感,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要像對待“外人”一樣對待家人。
17
家人總是給你找麻煩,真的很讓人煩心
你會因為和家人太過親近而輕視他們嗎?
家人之間有時會產生比工作更棘手的問題。
比如,伴侶花錢大手大腳,孩子不愛學習,父母總是命令自己做這做那。
即便你想著為他們好,給他們提點建議,他們也充耳不聞。要是話說重了,更會招致他們的反感,甚至和你鬧別扭。就算為了家人鞠躬盡瘁,也得不到一句感謝,反而抱怨連連。
如果置身于這樣的環境,很容易積攢壓力,覺得:“啊啊,煩死了!”“憑什么我要被這樣對待!”
不過,我并不建議大家因為怕麻煩就做起甩手掌柜,對家人不聞不問。
當然,若是無關緊要的小事,隨便敷衍幾句倒也無妨。如果涉及金錢或心理健康,置之不理就會演變成大麻煩,這類問題還是盡早處理為好。
因為一旦“小麻煩”發展為“大麻煩”,就有可能導致家庭分崩離析,更別提什么工作了。
那么,我們應當如何解決這些麻煩呢?
首先,我希望你可以試著“不把家人當家人”,而是把家人當成“外人”,或者說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來看待。不再是“丈夫(妻子)”“孩子”“父母”,而是“一個與你平等的個體”。
阿德勒認為“人際交往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橫向而非縱向地去看待他人”,這一點在家庭內部同樣適用。
如果能像這樣看待家人,就可以拉開和家人的距離,把對方看作獨立的個體而非家人,也就不會理所當然地認為家人就該如何如何。
在親屬關系中,往往很難做到如此客觀地看待問題。一旦覺得“都是一家人嘛”,就會不加限制地要求對方做他們不喜歡做的事。
在這種思維模式下,不論你如何傾訴,都很難向對方傳達出自己真正想表達的內容。
要想讓對方聽進你的話并做出改變,就必須以“平等”為前提,不夾帶一絲多余的情感,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要像對待“外人”一樣對待家人。
好好想想這番話。不要覺得“我又在給家里人收拾爛攤子”,而要考慮“自己應該如何應對這個人的問題”,試著跳出來,切換到有距離感的思考模式。
另外,談話時也要盡量確保充足的時間。不要在做家務時見縫插針地隨便聊上幾句,而要鄭重其事地找對方談一談。地點不見得非得在家里,也可以去家庭餐廳或是咖啡店。
你可能會說:“欸?這不和找下屬談話一個樣嗎?”“對家人也要用工作上的那一套嗎?”還是那句話,對待家人和對待下屬是一個道理,都必須從用心傾聽對方的意見開始。
起初對方或許會很不耐煩。雖然你在平等地看待他們,但對方未必也平等地對待你,因此你可能會感到憤怒和厭煩。
只要你堅定不移地平等相待,對方就一定能感受到你的真誠。如果能把對方看作“一個獨立的個體”,溫和平靜地表達你的想法,那么對方也會慢慢向你吐露真心,說不定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
遺憾的是,不論如何平等真誠地相待,總有些問題無法解決。
除了患有自閉癥的長子之外,我還有一個女兒和一個小兒子。我對他們向來平等,不會因為自己是父親就居高臨下,而是把他們看成平等的個體;蛟S也是得益于此,女兒和小兒子都從未和我發生過爭吵。
即便如此,還是出現了問題。
小兒子花了整整七年才從大學畢業,畢業后也沒找到正式工作,而是打打零工。后來好不容易找到了正式工作,沒過多久就辭職了,又重新回到不穩定的生活。我因此擔憂不已。
我努力克制自己不去嘮叨,盡量尊重他的想法。我相信小兒子一定有他自己的考量,所以不會過分干涉他,實在看不下去的時候,也會試著和他聊一聊,讓他理解我的擔憂。
可是,情況并沒有好轉,小兒子一直過著不穩定的生活,后來甚至到了需要向我要錢的地步。這下我就坐不住了,開始忐忑不安,擔心他會誤入歧途。
即便如此,我依然沒有抱怨一句,或大發雷霆。因為事情變成這樣,我也有責任。畢竟我之前工作太忙了,或許正是由于我的緣故,才造成了小兒子如今的處境。我在心里這樣寬慰自己,一邊糾結,一邊靜候他的成長。
皇天不負有心人,小兒子終于重整旗鼓,不久便做起了生意。生意經營得當,之后也順利結婚生子。后來他給我寫了封感謝信,還附上了一張財務清單,上面記著我給他的每一筆錢,說會把這些錢都還給我。
雖然我從未想過讓他還這些錢,但這一行動讓我深受感動。即便是和父母借的東西也要歸還。在作為父母和孩子之前,我們彼此首先是獨立的個體。小兒子終于學會了平等待人,這讓我由衷地感到自豪。
家人是攜手走過漫長歲月的旅伴。不要因為太過親近而輕視彼此,正因為親密無間,才更要互相尊重。對待家庭問題,應當有這般心態。
家人也是“外人”,試著把家人看作“獨立的個體”。 用工作中與人溝通的要領來和家人交談。 總會有難以解決的問題。不必焦慮,耐心等待就好。
修煉松弛感的36件人生小事 作者簡介
佐佐木常夫
日本知名企業管理者、暢銷書作家(作品累計銷量190萬余冊)。在人生種種突襲面前,他總能保持松弛的狀態,以不慌不忙的力量去應對。
曾在日本東麗公司擔任董事,多次經歷事業低谷和家庭巨變;同時應對職業危機、長子自閉癥以及妻子的嚴重抑郁癥。憑借出色的時間管理能力與獨立思考方法,成功克服重重困難,并在有限的時間內創造卓越的業績。
- >
史學評論
- >
二體千字文
- >
巴金-再思錄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我與地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