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貨幣大歷史:金融霸權與大國興衰六百年
-
>
(精)方力鈞作品圖錄
-
>
《藏書報》2021合訂本
-
>
(精)中國當代書畫名家作品集·范碩:書法卷+繪畫卷(全2卷)
-
>
(噴繪樓閣版)女主臨朝:武則天的權力之路
-
>
書里掉出來一只狼+狼的故事-全2冊
-
>
奇思妙想創意玩具書(精裝4冊)
時新衣著:民國漢族傳統女裝結構演變的規律及特色實證 版權信息
- ISBN:9787122470584
- 條形碼:9787122470584 ; 978-7-122-47058-4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時新衣著:民國漢族傳統女裝結構演變的規律及特色實證 本書特色
本書依托作者承擔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漢族紡織服飾史料整理與中國風格實證研究”、廣州博物館委托項目“廣州博物館藏絲織品研究保護”和蘇州中國絲綢檔案館委托項目“旗袍整理與數字化研究”編寫,體現中華民族獨特的造物設計和匠心技巧,對文博相關展品保護、傳承、展示、出版、傳播等工作也有要參考意義。同時,本書對民國漢族傳統女裝結構演變及改良的具體方案研究,也可為今后中國華服創新設計中的結構改良提供豐富成功案例。
時新衣著:民國漢族傳統女裝結構演變的規律及特色實證 內容簡介
本書立足設計學,通過“新物首證”“舊物新證”等大量一手實物資料的整理與研究,從衣型、袍型、裙型、褲型、領型五大類型對民國時期漢族傳統女裝結構演變的細節、規律與特色進行系統實證。本書以問題意識為切入,重點剖析當時中國傳統女裝在面對新生產生活及社交穿衣等需求,主動吸納并充分結合新技術、新面料等要素,開展了結構改良與優化設計,在繼承中華傳統服飾平面式結構基因的基礎上,創制和衍生出卓爾多姿的設計巧思。本書豐富并構建了我國民國時期漢族傳統女裝的結構知識譜系,提供了先輩們開展傳統服飾結構傳承與創新設計的大量優秀案例,對今后“中國風格”時尚設計、華服創新設計,特別是中國特色服裝結構設計范式的構建,具有重要的史料圖譜及理論研究意義。 本書對近代史、設計史、服裝史的研究人員,服裝與服飾設計、服裝設計與工程等相關專業的高校師生,時尚產業的設計師、工藝師,以及傳統服飾文化愛好者等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時新衣著:民國漢族傳統女裝結構演變的規律及特色實證 目錄
**章 民國漢族傳統女裝衣型的結構窄化與新裝 001
**節 民國傳統衣型的結構窄化 004
一、禮服衣型結構及紋章規制 006
(一)刺繡團紋禮服衣型結構 006
(二)改良刺繡禮服衣型結構 025
二、常服衣型結構改良及收腰設計 033
(一)民初改良常服衣型結構 034
(二)民國后期改良常服衣型結構及其后世影響 045
三、基于"舊衣改制"的衣型結構窄化 058
(一)民國改制的流行及范式構建 058
(二)基于"異類改制"的結構窄化 061
(三)基于"同類改制"的結構窄化 066
第二節 民國"文明新裝"--"倒大袖"上衣的結構創制 072
一、"倒大袖"上衣結構演變的總體規律 073
二、"倒大袖"上衣的經典結構范式 078
三、"倒大袖"上衣的衍生結構創新 086
四、"倒大袖"上衣的收省實例考證 093
第三節 民國后中不破縫上衣結構的"偏出"特色與實驗復原 100
一、由民國紫紅棉格紋收腰長袖女褂引發的思考 100
二、后中不破縫上衣結構"偏出"的類型及實驗復原 106
(一)后中不破縫對襟上衣的"偏出"技術 106
(二)后中不破縫大襟上衣的"偏出"技術 107
三、實現后中不破縫上衣結構"偏出"功能的其他方式 109
(一)以歸拔工藝實現"偏出"功能 109
(二)借面料伸縮規避"偏出"工藝 112
第二章 民國漢族傳統女裝袍型的結構創制與嬗變 117
**節 民初袍型創制及結構特征 120
一、不論性別的"長衣" 121
二、大襟"長衣"的結構特征 123
第二節 民國改良旗袍的結構演變及諸式創制 131
一、禮服旗袍結構及紋章規制 132
(一)第二次《服制條例》規定禮服旗袍結構 133
(二)第三次《服制條例》規定禮服旗袍結構 135
二、日常旗袍常見結構的創制 140
(一)日常旗袍的基本制式 142
(二)"倒大袖"旗袍結構 147
(三)旗袍中馬甲結構及西式元素 155
(四)旗袍曲勢的出現與省道結構實證 167
第三節 民國女童袍型的創制及結構設計特色 182
一、兒童著裝的"成人化"現象及其批判 183
(一)存續千年的兒童著裝"成人化"問題 183
(二)民國知識精英對兒童服飾落后的揭露 185
二、女童旗袍及連體服的創制與流行 187
三、女童旗袍及連體服的結構設計特色 190
(一)質料性能考量下的兒童服裝面料優化 190
(二)人體工程主導下對傳統童裝樣式結構的優化 190
(三)領、襟形制及其閉合方式設計優化 197
(四)"自上而下"的方便脫衣方式 200
(五)撳扣式尿布設計優化及與連體開襠褲的搭配 201
第四節 民國"編結"成型的旗袍創制及結構設計特色 203
一、蕾絲面料旗袍的創制與結構設計 204
(一)蕾絲旗袍時尚流行及服用對象 204
(二)蕾絲旗袍的形制及結構設計特征 210
(三)蕾絲旗袍與襯裙的結構關系及搭配方案 214
二、手工編結旗袍的創制與結構設計 220
(一)編結家馮秋萍與編結旗袍創制 220
(二)手工編結旗袍的成型工藝工序復原 222
(三)手工編結旗袍的創新價值 225
第三章 民國漢族傳統女裝裙型的結構過渡與定型 229
**節 基于生活方式的女裙設計需求變更 232
一、清代以前女裙圍式結構的一脈相承 232
二、清末民初生活方式變革與女裙設計變遷 235
第二節 民國裙型結構由圍式向筒式過渡的過程考證 237
一、由馬面裙閉合而成"筒裙" 238
二、由馬面裙改制而成"筒裙" 243
(一)襕干式馬面裙改制成"筒裙" 243
(二)側裥式馬面裙改制成"筒裙" 252
三、遺存"馬面"結構的筒裙 258
第三節 民國定型筒裙的結構設計及其"顯隱"適用特色 264
一、基本結構設計 265
二、裙腰閉合方式的設計變化與搭配 271
(一)紐扣搭配風紀扣 271
(二)系帶抽繩設計 272
(三)系帶搭配撳扣 273
三、側身褶裥的"顯隱"設計與適用功能 274
(一)"隱形"設計中的1層褶裥 278
(二)"隱形"設計中的4層褶裥 279
(三)"隱形"設計中的6層褶裥 280
(四)"顯形"設計中的褶裥遮蔽 281
第四章 民國漢族傳統女裝褲型的結構變化與范式 287
**節 幅寬影響下民國女裝褲型結構的變化設計 291
一、"獨幅裁"與"半幅裁" 293
二、"拔裁"與"風車裁" 296
三、"對襠裁"與"四角落地裁" 299
第二節 材料影響下民國女裝褲型結構的變化設計 306
一、基于兩種材料拼接的結構設計 307
二、基于數種材料拼接的結構設計 311
三、基于"舊料新用"的改制結構設計 315
(一)馬面裙改制女褲的結構特征 315
(二)改制過程的復原與結構考證 320
第三節 民國女裝褲型結構的設計原理及"倒V"型范式 323
一 、褲型結構設計的流程復原 323
(一)四片式女褲結構設計的流程復原 323
(二)六片式女褲結構設計的流程復原 326
二、褲襠余量設計原理及其衍生平面"倒V"型范式 329
第四節 基于"倒V"型體系的民國褲型結構設計改良 332
一、側縫平直狀態下襠彎線的出現與設計 332
二、育克抽褶結構及其閉合方式改良 339
第五章 民國漢族傳統女裝領型的結構廢黜與衍生 345
**節 中華立領之制及其在民初的鼎盛 348
一、源起西周的立領之制 349
二、清末民初的"時尚奇觀" 352
第二節 盛極而衰下立領廢黜及其衍生西領共生 355
一、"廢領"運動肇始帶來美用新認知 356
(一)從生理及生活功用看"廢領"的正當性與合理性 356
(二)"廢領"對傳統審美的丟棄及對身體美感的新認知 357
二、"廢領"衍生"中衣西領"結構共生范式 359
(一)形制共生:基于"中衣西領"的形制設計轉譯 359
(二)結構共生:基于"中衣西領"的結構設計轉譯 365
第三節 立領廢黜之后民國中晚期立領的復興及演變 370
一、領高的高低 374
二、起翹的程度 378
三、領窩的范式 379
結 語 381
時新衣著:民國漢族傳統女裝結構演變的規律及特色實證 作者簡介
王志成,博士,浙江理工大學特聘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培育研究基地秘書,《絲綢》青年編委。主要從事中華傳統造物藝術史及其創新轉化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1項、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重點項目1項,出版專著4部、教材2部,發表論文10余篇,成果入選浙江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精品文庫。崔榮榮,博士,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理工大學服裝學院院長,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培育研究基地主任、首席專家,中國絲綢博物館理事會理事長,中華衣時尚藝術館館長,《服裝學報》和《絲綢》編委會副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服裝設計專業藝術委員會委員。主要從事設計史論與時尚創新研究。主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1項、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2項,出版專著20余部,發表論文60余篇。
- >
回憶愛瑪儂
- >
史學評論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推拿
- >
煙與鏡
- >
二體千字文
- >
唐代進士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