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貨幣大歷史:金融霸權與大國興衰六百年
-
>
(精)方力鈞作品圖錄
-
>
《藏書報》2021合訂本
-
>
(精)中國當代書畫名家作品集·范碩:書法卷+繪畫卷(全2卷)
-
>
(噴繪樓閣版)女主臨朝:武則天的權力之路
-
>
書里掉出來一只狼+狼的故事-全2冊
-
>
奇思妙想創意玩具書(精裝4冊)
當代中國農村土地制度演化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679305
- 條形碼:9787513679305 ; 978-7-5136-7930-5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當代中國農村土地制度演化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基于馬克思主義土地制度思想、制度變遷理論,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1949—1978年)、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1978—2012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2012年至今)等階段中國土地制度演化進行了梳理與分析。通過對各時期社會背景、土地制度及其實踐的梳理,剖析中國當代土地制度演化脈絡、邏輯及特點。梳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土地制度演化史,可為新時代背景下上述問題的解決提供一定的思路。
當代中國農村土地制度演化研究 目錄
**章導論
一、研究背景與研究意義/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義/
二、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內容與研究框架/
(一)研究內容/
(二)研究框架/
四、主要貢獻/
第二章文獻綜述、理論基礎及機制分析
**節文獻綜述/
一、當代中國農村土地制度演化的階段特征及動因/
(一)當代中國農村土地制度演化階段特征的相關研究/
(二)當代中國農村土地制度演化動因的相關研究/
二、當代中國農村土地制度演化的內在邏輯及目標/
(一)當代中國農村土地制度演化內在邏輯的相關研究/
(二)當代中國農村土地制度演化目標的相關研究/
三、當代中國農村土地制度演化的方式與績效/
(一)當代中國農村土地制度演化方式的相關研究/
(二)當代中國農村土地制度演化績效的相關研究/
第二節理論基礎/
一、馬克思主義的土地制度理論/
(一)馬克思、恩格斯的土地制度理論:土地公有制代替私人
占有制/
(二)列寧的土地制度理論:實行土地國有化/
二、馬克思主義的制度變遷理論/
(一)制度變遷的動力: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
(二)制度變遷的主體:代表先進生產力發展的階級/
(三)制度變遷的路徑:革命性和漸進性變遷相結合/
三、諾思的制度變遷理論/
(一)制度變遷的動力:節約交易成本/
(二)制度變遷的方式:強制性變遷與誘致性變遷/
第三節馬克思主義視閾下當代中國農村土地制度演化機制分析/
一、演化機制的理論分析/
(一)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相互作用引致制度變遷/
(二)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推動制度變遷/
二、演化機制示意圖/
第三章1949—1978年: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農村土地制度的演化
**節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農村土地制度演化的背景/
一、農村生產力發展不足/
(一)新中國成立初期(1949—1952年):農村生產力發展落后/
(二) 農業互助合作時期(1953—1978年):農村生產力發展水平
有所提高,但增長有限/
二、 農村土地生產關系不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要求/
(一) 新中國成立初期(1949—1952年)/
(二) 農業互助合作時期(1953—1978年)/
三、 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思想的發展演變/
(一) 新中國成立初期(1949—1952年):“要解決好農民問題,
必須解決好土地問題”的思想形成/
(二) 農業互助合作時期(1953—1978年):服務于國家工業化目標
戰略的思想共識形成/
第二節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農村土地制度的演化/
一、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農地制度的演化/
(一)新中國成立初期(1949—1952年):“農民所有、農民
經營”的農地制度/
(二)農業互助合作時期(1953—1978年):從“農民所有、農民
互助經營”農地制度轉變為“集體所有、集體經營”
農地制度/
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宅基地制度的演化/
(一)新中國成立初期(1949—1952年):農民私有的宅基地制度/
(二)農業互助合作時期(1953—1978年):從農民私有的宅基地
制度轉變為集體所有、農民使用的宅基地制度/
三、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制度的演化/
(一)新中國成立初期(1949—1952年):農民私有的集體經營性
建設用地制度/
(二)農業互助合作時期(1953—1978年):從農民私有的集體
經營性建設用地制度轉變為集體所有的集體經營性建設
用地制度/
第三節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土地實踐及影響/
一、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農地實踐及影響/
(一)新中國成立初期的農地制度實踐及影響(1949—1952年)/
(二)農村互助合作時期農地制度實踐及影響(1953—1978年)/
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宅基地制度實踐及影響/
(一)新中國成立初期宅基地制度實踐及影響(1949—1952年)/
(二)農業互助合作時期宅基地制度實踐及影響
(1953—1978年)/
三、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制度實踐
及影響/
第四節本章小結/
第四章1978—2012年:
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農村土地制度的演化
**節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農村土地制度演化
的背景/
一、生產力水平不斷提升,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發展潛力/
二、農村土地制度的發展與不適應性/
三、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思想的發展演變/
(一)“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突破農業舊體制/
(二)“三個有利于”思想的引入,不斷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三)重視“三農”問題,發展“三農”思想/
第二節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農村土地制度的
演化/
一、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農地制度的演化/
(一)1978—1984年:確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農地制度/
(二)1984—1998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成為基本經濟制度,
探索使用權流轉的農地制度/
(三)1998—2004年: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構建規范化的
農地流轉制度/
(四)2004—2012年:法律上明確土地承包經營權為用益物權,
健全農地流轉制度/
二、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宅基地制度的演化/
三、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
制度的演化/
(一)1978—1998年:限制流轉的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制度/
(二)1998—2012年:有限放開和局部探索的集體經營性建設
用地制度/
第三節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農村土地制度的實踐
與影響/
一、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農地實踐及影響/
(一)土地轉包/
(二)反租倒包/
(三)土地股份制/
二、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宅基地實踐及影響/
三、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
實踐及影響/
第四節本章小結/
第五章2012年至今: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農村土地制度進一步優化
**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農村土地制度演化的背景/
一、生產力發展水平日益提高,但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二、新時代農村土地生產關系的調整與不適應性/
三、新時代生產力與生產關系變遷背景下農村土地改革思想的變化/
(一)完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增強農村發展活力/
(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
(三)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益/
第二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農村土地制度的演化/
一、構建“三權分置”的農地制度/
二、構建使用權放活流轉的宅基地制度/
三、構建城鄉建設用地同等入市的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制度/
第三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農村土地制度的實踐及影響/
一、農地制度的實踐及影響/
(一)農地細碎化整合實踐/
(二)農地經營權流轉實踐/
(三)農地確權登記實踐/
二、宅基地制度的實踐及影響/
(一)“一戶多宅”問題治理實踐/
(二)宅基地自愿有償退出實踐/
(三)宅基地使用權盤活實踐/
三、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制度的實踐及影響/
第四節本章小結/
第六章當代中國農村土地制度演化的特點、邏輯及現實意義
一、當代中國農村土地制度演化的特點/
二、當代中國農村土地制度演化的邏輯/
三、當代中國農村土地制度演化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后記/
當代中國農村土地制度演化研究 作者簡介
趙麥茹,女,1975年5月出生,陜西臨潼人,漢族。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經濟學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近年來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經濟思想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古代經濟思想與當代經濟發展。出版著作5部(專著1部,副主編1部,合著3部)、參著10余部;在國內外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20余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3項。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煙與鏡
- >
隨園食單
- >
自卑與超越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推拿
- >
山海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