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英國繼續教育和職業教育的管理主義文化:變技術理性為多方協作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43858
- 條形碼:9787100243858 ; 978-7-100-24385-8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英國繼續教育和職業教育的管理主義文化:變技術理性為多方協作 本書特色
本書從獨特視角出發,深入探討了管理主義文化興起對英格蘭繼續教育、成人教育及職業教育領域(FAVE)的沖擊,同時亦有助于理解自上而下教育變革模式對該領域領導、中層管理人員及教育政策專業人士的影響。全書旨在揭示16歲后教育領域的現行政策、價值觀及方法,剖析在此領域中起到推動和衡量作用的技術理性可能對學生帶來的負面影響,如課程范圍受限、評價機會減少、進而阻礙學生進入高等教育階段等。作者基于研究和實證基礎,嘗試提出基于協同合作的新工作模式,這些新模式有望為16歲后學習領域帶來深遠裨益。
英國繼續教育和職業教育的管理主義文化:變技術理性為多方協作 內容簡介
本書是“職業教育學術譯叢”之一。書稿從獨特視角出發,深入探討了管理主義文化興起對英格蘭繼續教育、成人教育及職業教育領域(FAVE)的沖擊,同時亦有助于理解自上而下教育變革模式對該領域領導、中層管理人員及教育政策專業人士的影響。全書旨在揭示16歲后教育領域的現行政策、價值觀及方法,剖析在此領域中起到推動和衡量作用的技術理性可能對學生帶來的負面影響,如課程范圍受限、評價機會減少、進而阻礙學生進入高等教育階段等。作者基于研究和實證基礎,嘗試提出基于協同合作的新工作模式,這些新模式有望為16歲后學習領域帶來深遠裨益。本書分為九章,**章為全書概要介紹;第二章定義了繼續教育,分析了立法和政府視角對該領域的影響和塑造;第三章深入探討了政策對繼續教育的影響;第四章回溯40多年來英國的管理主義和新自由主義觀念如何塑造繼續教育院校的組織架構、管理人員和權力分配;第五章探討了繼續教育院校應對當前挑戰的解決方案和管理模式;第六章更細致地探討繼續教育對社會流動和教育公平的責任;第七章為繼續教育院校如何推動教育公平提出具體的建議;第八章概括性地提出應對時代挑戰的民主和務實的觀點;第九章應因繼續教育所面臨的困境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革措施。
英國繼續教育和職業教育的管理主義文化:變技術理性為多方協作 目錄
**章 導言
各章介紹
相關研究
技術理性環境
參考文獻
第二章 繼續教育面對的困擾
繼續教育領域概況
繼續教育的歷史
終身學習
課程設置
國際對比
撥款資助
結論
參考文獻
第三章 政策的謎題
引言
教育機構、體系和過程的理論路徑
新路徑下管理能力和領導能力的形成
教學領導
當前狀況
新自由主義仍然無處不在
新冠疫情以來:立法角度的個案研究
對社會流動有何影響?
重新思考教育的價值和目的:對一系列政令的回應
來自業內和業外的研究
改變做法
成功的前提
影響
結論
參考文獻
第四章 關鍵是經濟!
管理主義的來源
學校企業化
設定測量標準和目標
市場情況
被視為客戶或消費者的學生
人力資源部門
始料未及的后果
結論
參考文獻
第五章 通過協作進行教育評價和改進的新路徑
實踐經驗
案例研究揭示了什么?
教育測量以及技術理性路徑的影響
學生在繼續教育中的參與
技術理性的教育改革
其他視角
以民主促成果
技術理性路徑的替代方案
理解問題的復雜性
構建漸進式領導文化
結論
參考文獻
第六章 權力歸屬?一線教育工作者帶來的啟發
引言
當前職業教育升入高等教育的趨勢
認可成就
行之有效的做法
討論
結論
參考文獻
第七章 協作:形成共同語言?
繼續教育學院為何提供高等教育?
繼續教育學院提供高等教育課程面臨的挑戰
學生的切身體驗
教職工的切身體驗
雇主的切身體驗
差異
協作
大學連通項目及擴大教育參與率
學院未來的高等教育職責
4級和5級資格認證:接下來的路怎么走?
結論
參考文獻
第八章 研究成果:對繼續教育管理者的影響
研究說明了什么?
未來的可選方案
潛在的分析指標
多種模型
參考文獻
第九章 現狀如何?
未來將如何?
正面影響
負面影響
解決方案
實施策略
參考文獻
術語表
英國繼續教育和職業教育的管理主義文化:變技術理性為多方協作 相關資料
第一章 導言
這本書創作耗時數年,由三位經驗豐富的作者共同完成。他們均在管理和領導崗位上有著深厚的積淀,在繼續教育和職業技能領域的從業時間合計超過65 年。關于各地政策對繼續教育和職業技能領域的具體影響,以及這些影響對管理者帶來的啟示,三位作者曾進行過無數次討論。通過對討論內容的梳理與反思,本書對繼續教育的起源做出了獨到的剖析,并對其未來發展態勢進行了預測。書中還首次詳盡地分析了教學機構在政策指導下,基于管理制度和市場導向逐步形成的過程,并對多方協作的成果予以高度評價。本書的目標在于通過梳理繼續教育管理者的親身經歷、反思和經驗總結,真實地呈現政策對他們產生的深遠影響。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文獻在討論繼續教育領域高層的決策以及繼續教育在全球教育中上升的地位(Orr 2020;Coffi eld 2011;Hodson et al.2014)。然而,關于這些政策如何影響日常的繼續教育實踐,以及管理層需要如何應對這些影響的探討尚不足。本書旨在填補這一研究空白,通過深入剖析該領域的過去、現在及未來可能性,引領讀者全面了解繼續教育的發展態勢。我們堅信,尤其在高等教育領域,繼續教育作為核心要素而非邊緣環節,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并能做出更大的貢獻。本書創作基于格雷格森等人(Gregson et al. 2015)提出的實踐路徑理論,這一理論在繼續教育領域日益得到接受。然而,本書的獨特之處在于,它從領導者和管理者的視角來審視這一路徑。
雖然我們希望本書能吸引廣大讀者,但部分專業術語和概念可能對初學者而言較為陌生。因此,我們在書后附上了解釋縮略詞與簡稱的術語表,以便讀者更好地理解關鍵詞語的定義以及在書中的運用。
英國繼續教育和職業教育的管理主義文化:變技術理性為多方協作 作者簡介
約翰·鮑德溫(John Baldwin),主要從事繼續教育和實踐研究,以幫助學生進入高等教育深造。他自教育生涯開始即在英國斯坦福德學院擔任企業和法律講師,后晉升為商業研究系主任。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莉莉和章魚
- >
隨園食單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