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合治觀與漢字符號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1352441
- 條形碼:9787301352441 ; 978-7-301-35244-1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合治觀與漢字符號學 本書特色
從符號學角度深度挖掘漢語漢字獨特的符號屬性,并為語言學和符號學貢獻嶄新的理論框架。
合治觀與漢字符號學 內容簡介
文字不是簡單地記錄語言的工具而是一種意指活動方式。作者將傳統漢字“六書”理論改造為象聲和象義“兩書”:漢字一手抓著語言一手抓著圖像而成為語象融合的符號,進而形成了迥異于西方語象二元對立的漢字符號學范式,并圍繞言文關系、語象關系兩個主題進行探討。 言文關系方面,漢字的“文”與西方字母的“文”截然不同,前者隱含視覺理據而具有“象符號”的特征,進而與漢語構成一種既融合又對立的“合治”關系。作者尤其關注漢字對漢語的“遮蔽”和“投射”,揭示了漢字不僅是漢語的紀錄工具,同時也是漢語存在和自我生產的基本條件。 語象關系方面,言、文、象 (圖像和實物符號) 都是不自足的,要“在言文象三者關系中研究每一個要素”。由此提出一系列新穎的符號學概念:“類文字”(融筆畫化的字形和線條化的象形為一體)、“漢字意象性”(面對漢語的無聲性和面對圖像的有聲性)、“超符號”(內部隱含、外部關聯了語象關系)、“證據間性”(在言、文、象三重證據中確定真相)、“物語”(詞與物關系重新思考的產物)、“物語寫作”(物的自我言說,區了名物寫作和物名寫作)、“中性”(二元對立狀態的消除)、“合治觀”(分離性與統一性相結合的分析方法) 等。 復旦大學教授、著名語言學家申小龍推薦: 中國文化語言學以本土文化的視角重新認識中國語言學的古代傳統和西學傳統, 致力于語言學各學科的文化重建, 孟華深度參與了這一進程。他主張恢復文字的主體性, 強調文字獨立于語言的符號體系性質, 強調文字與語言之間的相互指涉關系而非等級制的依從性。 他認為拼音字母的產生是文明中斷和交流的產物, 象形文字產生于農耕社會和神權。 拼音文字是任意性文字, 用抽象的形體單位為語言的抽象關系層面——音素進行任意性編碼; 漢字是動機性文字, 以具象之象和抽象之象來標記漢語。 這些認識發之于孟華的 “漢字符號學”, 卻能夠對當代語言學的漢語漢字理論產生深刻的影響, 啟示當代中國語言學研究者重新認識漢字和漢語的關系, 重新在新的漢字視角中思考中西語言文字理論的關系, 重新在中國語文傳統的現代闡釋中創造性建構中文理論和中文方法。
合治觀與漢字符號學 目錄
合治觀與漢字符號學
目錄
**章 可能性原則和唯一性原則
**節 詞的伴隨意義
第二節 詞義的修辭方式和派生方式
第三節 高語境詞和低語境詞
第四節 理性主義修辭觀
第五節 修辭論和修辭性
第六節 修辭學的可能性原則
第七節 聚合段與同義手段
第八節 線性聚合關系
第二章 符號學的命名理論
**節 命名的構成方式
第二節 命名的動機性意指方式
第三節 譯名和譯名方式的文化透視
第四節 商名的符號性質
第五節 符號迷信與商名價值的關系
第六節 詞語的符號性及其命名理論
第七節 符號語言學的基本觀點
第八節 修辭學命名理論
第九節 命名的術語學原則和修辭學原則
第三章 “異質性關聯”的合治語言觀
**節 動機性文字與任意性文字
第二節 漢字物質結構研究的合治觀
第三節 “字本位”理論與漢語的能指投射原則
第四節 索緒爾語言理論中的字本位思想初探
第五節 在言文關系中研究漢語詞匯
第六節 漢字與漢語“合治”的語言觀
第七節 漢語分詞連寫的性質
第八節 漢字兩書論
第九節 符號學的對象及語體哲學
第十節 中國話語的四次“重新解釋”
第十一節 華夏意識形態的雙峰并峙——孔學與許學
第十二節 漢字的兩難選擇
第十三節 合治文字觀
第十四節 中國文化語言學的再認識
第十五節 漢字符號學理論的形成及其基本觀點
第四章 證據和物語
**節 符號學的三重證據法
第二節 真實關聯度、證據間性與意指定律
第三節 圖像證據的符號學分析
第四節 物語寫作
第五節 物是如何敘事的
第六節 對外漢語的物語教學芻議
第七節 景觀化的“土豪金”
第八節 文化元素
第九節 鄉村振興調研大綱
第十節 在對“物”不斷的符號反觀中重建其物證性
第十一節 符號學視野下的復合型海洋文化觀
第五章 超符號與合治觀
**節 言文象的合治觀
第二節 試論類文字
第三節 從造詞到類文字
第四節 類文字與漢字符號學
第五節 “中性”——漢字中所隱含的符號學范式
第六節 論漢字符號的肉身性理據
第七節 漢字的意象性:面對漢語的無聲性和面對圖像的有聲性
第八節 傳媒文化轉型下的漢字符號與符號學
第九節 文化元素系統建設中的超符號技術
后記
合治觀與漢字符號學 作者簡介
孟華
----------------------------
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華南符號學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中國語言與符號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天津外國語大學語言符號應用傳播中心兼職研究員,四川大學符號學-傳媒學研究所特邀研究員,中國海洋大學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山海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