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從脾論治類風濕關節炎:中藥影響腸道菌群機制新探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7372602
- 條形碼:9787117372602 ; 978-7-117-37260-2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從脾論治類風濕關節炎:中藥影響腸道菌群機制新探 本書特色
山西四大名醫之一白清佐先生(1889—1968)主張從脾論治,創立名方風濕寧療效顯著。山西設立省級重點實驗室對其機制進行了深入研究,本書毫無保留地展示了名方風濕寧的研究成果,以及國醫大師王世民教授、馬艷苗團隊的運用經驗,闡明了中藥與腸道菌群之間的互相影響與作用機制,并體現了從脾論治的廣闊的應用前景,為當前中醫治療類風濕關節炎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從脾論治類風濕關節炎:中藥影響腸道菌群機制新探 內容簡介
當前,類風濕關節炎中醫常規治療多從清熱解毒、化痰解瘀、疏經通絡方面入手。山西四大名醫之一白清佐先生(1889—1968)主張從脾論治,創立名方風濕寧,臨床應用50余年,療效顯著。山西設立省級重點實驗室對其機制進行了深入研究,本書毫無保留地展示了名方風濕寧的研究成果,以及國醫大師王世民教授、馬艷苗團隊的運用經驗,闡明了中藥與腸道菌群之間的互相影響與作用機制,并在此基礎上構建了“方-病-證-癥”精準化臨床診療范式,體現了從脾論治的廣闊的應用前景,為當前中醫治療類風濕關節炎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從脾論治類風濕關節炎:中藥影響腸道菌群機制新探從脾論治類風濕關節炎:中藥影響腸道菌群機制新探 前言
類風濕關節炎作為一種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全球范圍內廣泛存在,且發病率逐年上升,其復雜的發病機制和臨床表現給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困擾和痛苦。現代醫學在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上取得了諸多進展,但仍存在眾多挑戰,而中醫從整體觀念出發,注重辨證施治,在類風濕關節炎及其并發癥的預防和治療中展現出了獨特的優勢和潛力。
中醫學認為,肝脾腎氣血虧虛是類風濕關節炎發生的基礎,風寒濕熱痰瘀是類風濕關節炎致病的關鍵因素。臨床上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病雖與氣候等外在條件有關,但從自身來講,正氣不足者更易招致外邪的侵擾。眾多風濕類中藥復方中的藥物歸屬脾經,從健脾、調脾入手治療類風濕關節炎,這和中醫“脾者,諫議之官,知周出焉”的理論不謀而合。中醫理論認為具有防護作用的衛氣來源于中焦脾化生的水谷精微,若中焦運化失職,則衛氣虛,則易感受外邪,導致痹病的發生。
近年來,腸道菌群與人體健康的關系日益受到關注。腸系統是機體*大的免疫器官,也是人體*重要的消化器官。腸道菌群失調與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病密切相關。腸道菌群的失衡可能引發免疫反應異常,進而促進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生和發展,這一發現為我們從脾論治類風濕關節炎提供了新的依據。
本書基于中醫藥理論與現代研究的結合,深入探討從脾論治類風濕關節炎的中西醫研究基礎。我們試圖從腸道菌群影響免疫的角度,闡述中藥如何通過調節腸道菌群,進而干預類風濕關節炎的病程。本書不僅總結了前人的研究成果,還結合臨床經驗和實驗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觀點和治療方法。
從脾論治類風濕關節炎:中藥影響腸道菌群機制新探 目錄
**章 類風濕關節炎認識源流及發展 /1
**節 中醫歷代醫家對類風濕關節炎的認識 /2
一、 先秦兩漢時期 /2
二、 晉隋唐時期 /6
三、 宋金元時期 /9
四、 明清時期 /12
五、 近現代時期 /17
第二節 地理- 氣象- 體質多重致病因素的思考 /20
一、 地理系統 /20
二、 氣象環境系統 /23
第三節 類風濕關節炎發病中的晝夜節律 /28
一、 中醫對晝夜節律的認識 /28
二、 類風濕關節炎的晝夜節律表現 /30
第二章 類風濕關節炎的常見治療 /61
**節 臨床常見的類風濕關節炎藥物 /62
一、 非甾體抗炎藥(NSAID) /62
二、 糖皮質激素(GC) /62
三、 生物制劑 /62
四、 小分子靶向藥物 /62
五、 靶向遞送 /62
第二節 中醫藥治療類風濕關節炎 /63
一、 風濕寧 /63
二、 清毒伸筋湯 /64
三、 桂枝芍藥知母湯 /65
四、 尪痹膠囊 /65
第三節 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中藥化合物 /66
一、 萜類 /70
二、 黃酮類 /72
三、 生物堿類 /74
四、 苯丙素類 /75
五、 酚類 /76
六、 苷類 /77
七、 多糖 /79
第三章 微生態發展現狀與趨勢 /81
**節 微生物群的分布 /82
一、 胃 /83
二、 小腸 /83
三、 大腸 /84
第二節 微生物群的多樣性 /84
一、 微生物群的差異性 /84
二、 微生物群的多樣性與組成 /88
三、 微生物群差異性的實例分析 /90
第三節 腸道微生物群代謝對宿主的影響 /104
一、 腸道微生物與宿主免疫 /104
二、 腸道屏障 /106
三、 腸菌與表觀遺傳的相互作用 /108
四、 微生物群為細菌和真菌病原體提供競爭屏障 /111
五、 腸菌與糖、碳水化合物活性酶 /113
六、 微生物代謝產物 /122
七、 微生物組改變異生核受體活性,調節異生代謝 /149
八、 菌群與耐藥 /152
九、 飲食營養對微生物組、宿主的影響 /156
第四章 微生態在類風濕關節炎中的應用 /159
**節 腸道菌群變化在類風濕關節炎發病過程中的作用 /160
一、 類風濕關節炎發病與微生物失調 /160
二、“ 脾者,諫議之官,知周出焉”——腸道微生物和宿主代謝表型 /162
第二節 腸道次生代謝物 /166
一、 短鏈脂肪酸 /168
二、 吲哚及衍生物 /170
三、 膽堿 /170
四、 膽汁酸 /171
五、 N- 酰基酰胺 /171
六、 維生素 /171
第三節 腸道菌群對藥物代謝的影響 /172
一、 腸道微生物對藥物活性/ 食物的影響 /172
二、 腸道微生物對中藥的影響 /176
第四節 中醫藥中的腸道菌群 /183
一、 腸道菌群與中醫藥 /183
二、 中藥對腸道微生物的調節 /188
三、 中藥——腸道菌群發展策略 /195
第五節 腸道菌群- 疾病- 中藥的相互影響 /197
一、 腸道菌群與類風濕關節炎的關系及中藥的干預作用 /197
二、 腸道菌群與肺損傷的關系及中藥的干預作用 /203
從脾論治類風濕關節炎:中藥影響腸道菌群機制新探 作者簡介
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中國中醫藥信息研究會經方分會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內科分會青年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心身醫學會青年委員、山西省繼續醫學教育協會風濕免疫分會委員、山西省藥理學會會員。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我與地壇
- >
二體千字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