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貨幣大歷史:金融霸權與大國興衰六百年
-
>
(精)方力鈞作品圖錄
-
>
《藏書報》2021合訂本
-
>
(精)中國當代書畫名家作品集·范碩:書法卷+繪畫卷(全2卷)
-
>
(噴繪樓閣版)女主臨朝:武則天的權力之路
-
>
書里掉出來一只狼+狼的故事-全2冊
-
>
奇思妙想創意玩具書(精裝4冊)
在山東的花園里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748324
- 條形碼:9787511748324 ; 978-7-5117-4832-4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在山東的花園里 本書特色
這部小說從初次出版至2024年翻譯為中文,正好100年。重讀這本書,我們依然能感受到西方友華人士對傳統中國的同情、理解和欣賞,依然能從這部作品中看到百年前的中國人對這片土地深沉的情懷。
★中央編譯出版社新系列:“世界儒學譯叢:國外山東印象”
★獨特視角:作者露易絲·喬丹·米恩,一位19世紀末游歷東方的美國作家,以其親身經歷和細膩筆觸,為我們展現了一個真實而充滿魅力的中國。
★文化碰撞:書中描繪了東西方文化的碰撞與融合,展現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的理解和包容,引人深思。
★歷史畫卷:小說以宏大的歷史背景為依托,展現了清末民初中國社會的變遷,以及不同階層人們的生活圖景,具有濃厚的歷史價值。
★真摯情感:書中不僅有家國情懷,更有真摯的愛情、友情和親情,感人至深。
★百年經典:從1924年首次出版,到2025年中文版問世,這部作品歷經百年沉淀,依然散發著迷人的魅力。
在山東的花園里 內容簡介
二十世紀初左右,美國人湯姆·德魯性格直率、真誠,盡管在美國摸爬滾打了二十八年,但在許多方面,仍保持著一顆童心。他一直認為美國是*好的國家,是唯一適合他這種人生活的國家,也是唯一值得驕傲的祖國。然而現在,他聽從父親的命令,為了做生意,坐上船前往中國山東,在路上他總是想起在坎布里奇上大學時認識的中國男孩尤祺。德魯不知道的是,在山東,他見到了尤家人,但等來的卻是尤祺的墳墓……在山東生活期間,他還愛上了尤家的雅玲,遇上了許許多多震撼人心的人和事,讓他從心底里喜歡上了這個國家。
在山東的花園里 目錄
第 一 章 / 001
第 二 章 / 007
第 三 章 / 016
第 四 章 / 021
第 五 章 / 035
第 六 章 / 043
第 七 章 / 050
第 八 章 / 058
第 九 章 / 068
第 十 章 / 077
第十一章 / 088
第十二章 / 095
第十三章 / 104
第十四章 / 115
第十五章 / 121
第十六章 / 126
第 十 七 章 / 132
第 十 八 章 / 144
第 十 九 章 / 155
第 二 十 章 / 164
第二十一章 / 173
第二十二章 / 185
第二十三章 / 195
第二十四章 / 200
第二十五章 / 213
第二十六章 / 230
第二十七章 / 251
第二十八章 / 269
第二十九章 / 278
第 三 十 章 / 293
第三十一章 / 304
在山東的花園里 相關資料
在茫茫的大海上,湯姆·德魯忽然想起了尤祺。這絕不是偶然間一閃而過的念頭,而是一股突然而又強烈的記憶,仿佛心靈的一次重擊。那記憶如此生動,宛如幻象,但湯姆并非一個沉溺于幻想的人。這是他從未經歷過的全新體驗。他性格直率、真誠,盡管在美國摸爬滾打了二十八年,但在許多方面,仍保持著一顆童心。他很少幻想,也不輕易感傷。他一直認為美國是全球(或者說是全宇宙)最好的國家,是唯一適合他這種人生活的國家,也是唯一值得驕傲的祖國。他遇到過一些非常優秀的人,但不幸的是,他們出生在大西洋彼岸、伍茲湖以北或佛羅里達州以南,這讓他感到非常遺憾。在哈佛期間,尤其是在戰場上,他遇到過很多這樣的人。若非與他們相識,并與一些人相知頗深,他絕不會相信那些天生沒有美國國籍和血統優勢的人,竟然能有這么高的修養,但是他們的確如此。
盡管如此,湯姆并沒有與他們建立親密的關系——這不是他的作風。他有自己的偏見,也不覺得有必要與他們親近。他在美國同胞中有許多朋友,這些人才是他的菜。他向來“一視同仁”。或許,這是他最突出的品質。對他來說,這種對待他人始終如一的方式,不僅是一種根深蒂固的本能,更是一種積極、有意識的選擇:幾乎成了一種職業,一項原則。他欣賞威爾弗雷德·布朗、彼得·伯克利和迪克·湯恩等人,但從未與他們成為朋友。在哈佛,即使是那些從入學到畢業一直同班的外國同學,在他眼中始終是外國人、局外人。這種隔閡的主要原因在他,而不是他們。他不太關注班上美國人之外的人;但在戰場上,情況就不同了。當你“沖鋒陷陣”全力投入戰斗時,你會不由自主地想要了解身邊的戰友如何沖鋒陷陣、如何直面可怕的炮火,甚至如何犧牲——這種記憶刻骨銘心。在軍營生活中,你會自然而然地注意到其他一些重要的事情:他們如何忍受泥濘和蟲咬,以何種心態適應長期食用牛肉罐頭,又如何面對食物匱乏的困境。這些人的特質會持續存在,深深地刻入腦海,難以磨滅。盡管他對許多盟友評價很高,在他們身上發現了不少優點,并且也毫不避諱地承認這一點,但是他沒有與其中的任何一個人建立持久的親密關系。同樣,如果要找原因的話,問題還是出在他身上,而不是他們。雖然他們中有不少人贏得了他的喜愛和尊重,但是他對他們更多的還是深深的遺憾:他們不能像他一樣是美國人。當然,這不是他們的錯,而是他們的不幸:他們的出生地決定了這一切。
湯姆是個徹頭徹尾的美國人,對祖國忠貞不貳。他的愛國主義毫不矯揉造作,它并不“灼熱”,而是堅定而質樸,更像是一種義務,而不僅僅是一種情感。他樂于見到星條旗在動蕩的歐洲上空飄揚,但還不至于因此而激動得哽咽。他不喜歡這場戰爭,對此直言不諱,卻也毫無怨言。就像幾年前他經常在印刷品上,對高盧戰爭發表同樣的評論。在法國和佛蘭德斯,在阿爾貢森林,他堅定而又愉快地投身戰斗,就像他之前曾為“整個高盧分裂”盡過綿薄之力一樣。
湯姆對祖國感到“無比自豪”。這種自豪感遠遠超過了他全部有意識的情感。在他的人生中,迄今為止他只發自內心地愛過一個人,那就是他的母親。除了對母親的愛,他只是偶爾對內蒂·沃克產生過一絲情感波動。湯姆·德魯并不是個多愁善感的人。
在茫茫的大海上,湯姆·德魯忽然想起了尤祺。這絕不是偶然間一閃而過的念頭,而是一股突然而又強烈的記憶,仿佛心靈的一次重擊。那記憶如此生動,宛如幻象,但湯姆并非一個沉溺于幻想的人。這是他從未經歷過的全新體驗。他性格直率、真誠,盡管在美國摸爬滾打了二十八年,但在許多方面,仍保持著一顆童心。他很少幻想,也不輕易感傷。他一直認為美國是全球(或者說是全宇宙)最好的國家,是唯一適合他這種人生活的國家,也是唯一值得驕傲的祖國。他遇到過一些非常優秀的人,但不幸的是,他們出生在大西洋彼岸、伍茲湖以北或佛羅里達州以南,這讓他感到非常遺憾。在哈佛期間,尤其是在戰場上,他遇到過很多這樣的人。若非與他們相識,并與一些人相知頗深,他絕不會相信那些天生沒有美國國籍和血統優勢的人,竟然能有這么高的修養,但是他們的確如此。
盡管如此,湯姆并沒有與他們建立親密的關系——這不是他的作風。他有自己的偏見,也不覺得有必要與他們親近。他在美國同胞中有許多朋友,這些人才是他的菜。他向來“一視同仁”。或許,這是他最突出的品質。對他來說,這種對待他人始終如一的方式,不僅是一種根深蒂固的本能,更是一種積極、有意識的選擇:幾乎成了一種職業,一項原則。他欣賞威爾弗雷德·布朗、彼得·伯克利和迪克·湯恩等人,但從未與他們成為朋友。在哈佛,即使是那些從入學到畢業一直同班的外國同學,在他眼中始終是外國人、局外人。這種隔閡的主要原因在他,而不是他們。他不太關注班上美國人之外的人;但在戰場上,情況就不同了。當你“沖鋒陷陣”全力投入戰斗時,你會不由自主地想要了解身邊的戰友如何沖鋒陷陣、如何直面可怕的炮火,甚至如何犧牲——這種記憶刻骨銘心。在軍營生活中,你會自然而然地注意到其他一些重要的事情:他們如何忍受泥濘和蟲咬,以何種心態適應長期食用牛肉罐頭,又如何面對食物匱乏的困境。這些人的特質會持續存在,深深地刻入腦海,難以磨滅。盡管他對許多盟友評價很高,在他們身上發現了不少優點,并且也毫不避諱地承認這一點,但是他沒有與其中的任何一個人建立持久的親密關系。同樣,如果要找原因的話,問題還是出在他身上,而不是他們。雖然他們中有不少人贏得了他的喜愛和尊重,但是他對他們更多的還是深深的遺憾:他們不能像他一樣是美國人。當然,這不是他們的錯,而是他們的不幸:他們的出生地決定了這一切。
湯姆是個徹頭徹尾的美國人,對祖國忠貞不貳。他的愛國主義毫不矯揉造作,它并不“灼熱”,而是堅定而質樸,更像是一種義務,而不僅僅是一種情感。他樂于見到星條旗在動蕩的歐洲上空飄揚,但還不至于因此而激動得哽咽。他不喜歡這場戰爭,對此直言不諱,卻也毫無怨言。就像幾年前他經常在印刷品上,對高盧戰爭發表同樣的評論。在法國和佛蘭德斯,在阿爾貢森林,他堅定而又愉快地投身戰斗,就像他之前曾為“整個高盧分裂”盡過綿薄之力一樣。
湯姆對祖國感到“無比自豪”。這種自豪感遠遠超過了他全部有意識的情感。在他的人生中,迄今為止他只發自內心地愛過一個人,那就是他的母親。除了對母親的愛,他只是偶爾對內蒂·沃克產生過一絲情感波動。湯姆·德魯并不是個多愁善感的人。
然而,奇怪的是,他在這個時刻偏偏想起了尤祺。更奇怪的是,這個念頭竟然揮之不去。他和尤祺是在坎布里奇成為朋友的。那時他上大四,尤祺上大一,正是最渴望友誼的時候。但是他除了一時的好心,對這個中國男孩沒有任何興趣,也從未想過與他成為朋友。而且,這個黃皮膚新生對他的感激之情沒完沒了,絮絮叨叨,讓他不勝其煩,甚至有些反感。他確信自從和尤祺分別以來,就再也沒有想起過這個中國男孩。即使當他聽到父親出乎意料的決定——要他去中國待一兩年時,他也沒有想起尤祺,只是流露出毫不掩飾的厭惡,心里連聲咒罵。而現在,他卻想起了尤祺,甚至比在哈佛時還要思念。他想知道尤祺有哪些家人。大學期間,他從未想過這個問題;在他看來,中國人就是中國人,沒有什么差異。他在哈佛時,覺得日本人和中國人看來都一樣,畢竟他們對他沒什么用,比英國人、法國人和德國人還要沒用。可他現在竟然要去中國!真倒霉!一兩個小時前,乘務員告訴他行程已經過半。如果他在中國碰到尤祺,那就有意思了。當然,這不太可能。湯姆·德魯關于中國的想象和了解很模糊,但他知道那個國家很大。他也知道自己要去中國一個叫山東的地方,名字很難發音,不過那里出產絲綢,就像《查理的姑媽》中巴西出產堅果一樣。他很清楚自己為什么要去山東,也知道父親希望他去了之后做什么。他還知道,戰爭爆發之前和之后,山東深深地陷入國際風波之中。只要讀過紐約的報紙,就不會不知道這些。湯姆不是個書呆子,他只是喜歡關于蝴蝶的書,也熱衷于閱讀紐約的報紙。他不知道尤祺來自中國的什么地方,也從來沒問過,或許來自香港吧。湯姆認為,大多數中國人都生活在香港。
在山東的花園里 作者簡介
路易絲·喬丹·米恩(Louise Jordan Miln,1864-1933),美國作家,著有幾部關于中國的浪漫小說。她曾于19世紀末到達上海演出《哈姆雷特》等維多利亞時代受歡迎的劇作。由于這次上海巡演的經歷,露易絲·喬丹的寫作中涉及中國的作品有很多。直到二十世紀中葉,她的《燈會》《沈氏夫婦》等都還是英語世界值得推薦的中國主題小說。早在1896年,露易絲·喬丹就出版了《一個西方藝人的東方印象》,記述她巡演過程中在印度、緬甸、中國和日本的經歷見聞。這一次的異域之旅讓露易絲·喬丹愛上了東方,并由此開始迷戀地學習東方文化,尤其對于中華文明推崇備至。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莉莉和章魚
- >
月亮虎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經典常談
- >
朝聞道
- >
煙與鏡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