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版)玫瑰色的森林
-
>
(社版)金色的雨(精裝繪本)
-
>
(社版)海藍色的小水桶(精裝繪本)
-
>
(社版)白色的禮物(精裝繪本)
-
>
它們:水怪時代
-
>
家門口的大自然系列:奶奶的花園 奶奶的菜園(全2冊)
-
>
創(chuàng)意立體紙魔坊玩具書——賽車 作業(yè)車
南極來信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0237296
- 條形碼:9787570237296 ; 978-7-5702-3729-6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南極來信 本書特色
13封跨越萬里的南極家書,傳遞深切思念與人文思考
近50張高清攝影圖片,沉浸式體驗南極大冒險
10余個知識小檔案,揭開神奇的極地奧秘
南極來信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爺爺寫給孫女的關于南極旅行的紀實文學。作者通過13封書信、近50張高清攝影圖片記錄了從北京到南極這段旅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企鵝不只生活在南極?海豹和海狗有什么區(qū)別?德雷克風暴究竟有多兇險?人類的進入給南極帶來了怎樣的生態(tài)危機?作者不僅對沿途所見的南極生物、自然現象、人文景觀進行了科普,更對生命、文學、環(huán)保等諸多話題進行了思考,內容豐富,語氣親切,字里行間寄寓了爺爺對孫女的思念與希冀。
南極來信 目錄
1 “探索者”從烏斯懷亞起航001
2 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小花園011
3 阿根廷永不凋謝的玫瑰020
4 向南極進發(fā)028
5 “寶貝兒,歡迎來到德雷克”033
6 風平浪靜的利馬水道039
7 “歡迎登陸南極!”047
8 啊,海豹!062
9 造訪南極郵局076
10 拉美爾水道看冰雪085
11 在天堂灣里蕩起船槳098
12 再見了,南極110
13 好鵝友,同舟共濟120
南極來信 相關資料
“探索者”從烏斯懷亞起航
我最親愛的小人兒、孫女加滕:
你好!今天是2014年11月22日。這一眨巴眼兒,和你分開已經四天了,爺爺每時每刻都想念你。再過幾個小時,將是星期六的凌晨。我正身處南美洲智利海域的一艘船上。這白色的船舷上涂有深藍色的字樣“PLANCIUS”。我曾就這個單詞,請教船上的水手,他說,這原本是一個俄羅斯畫家的名字,這船用這名字,是為了紀念那位畫家。也不知道那位水手說的是不是靠譜,單看這詞兒,用俄語沒法拼讀,英語好像也沒這單詞兒。至于西班牙語、法語,我可是一個字兒也不認識。所以,到頭來,也就沒法準確判定,我是不是正搭乘著,以一個俄羅斯畫家名字命名的船。不過,這艘漂亮、先進、設備完善的探險船PLANCIUS號,確實就錨泊在一片深藍如墨的海天間,準備起航,奔赴極地。
哦,這里好像也有差錯。剛才我說在智利海域,那是因為大家的手機上都是這么顯示的。但還是船上的GPS準確,那上面標明,PLANCIUS號,此時應該在南美洲阿根廷的烏斯懷亞港外海。看來,在這里,兩個國家的海域交錯相連,似乎也不那么十分清晰。
烏斯懷亞是阿根廷最南端的一塊飛地。也就是說,阿根廷本土與烏斯懷亞之間相隔著大片另一個國家智利的領土。
記得九年前,我和俄羅斯的朋友駕車穿越了白俄羅斯和立陶宛,到達加里寧格勒。這加里寧格勒屬于俄羅斯的領土,是俄羅斯的一塊飛地。加里寧格勒歷史上被稱為柯尼斯堡,是德國大哲學家康德的出生地,他的陵墓也在那里。我們還專程去拜祭了康德,記得那是一處沉靜、蕭然、古香古色的小廣場,矗立著深灰色的石碑。
前年,我去阿拉斯加,算起來,這是美國的一個州。但是,它和美國本土相隔著另一個國家——加拿大,當然它就是美國的一塊飛地。而且,這美國的阿拉斯加飛地,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塊飛地。
我現在搭乘的大船就行駛在烏斯懷亞這塊飛地的外海上。這船上的房間都不大,其實,小巧更好玩兒,更像小人國和動畫片里的地兒。我住在305艙室,這小艙,只有大約十平方米的范圍,嗯,對了,還沒你的房間大。但是,房間里面的設計實用而周到,有桌子、有椅子、有床,還有個小巧潔凈的衛(wèi)生間。
這船里的家具設施,凡是平面的,四周邊沿就都有凸起的木格子,說是以防風浪大的時候,上面的東西亂滾,一個不小心就都摔到地上去了。我看著床邊那高起兩拳的護欄,心想:風浪再大,還能大到什么程度?莫非還能把人從床上掀下來嗎?
后來的德雷克風暴真真就告訴我,安裝這些個護欄,可都是人性化的好設計,到時候真就用得著。
“探索者”從烏斯懷亞起航
我最親愛的小人兒、孫女加滕:
你好!今天是2014年11月22日。這一眨巴眼兒,和你分開已經四天了,爺爺每時每刻都想念你。再過幾個小時,將是星期六的凌晨。我正身處南美洲智利海域的一艘船上。這白色的船舷上涂有深藍色的字樣“PLANCIUS”。我曾就這個單詞,請教船上的水手,他說,這原本是一個俄羅斯畫家的名字,這船用這名字,是為了紀念那位畫家。也不知道那位水手說的是不是靠譜,單看這詞兒,用俄語沒法拼讀,英語好像也沒這單詞兒。至于西班牙語、法語,我可是一個字兒也不認識。所以,到頭來,也就沒法準確判定,我是不是正搭乘著,以一個俄羅斯畫家名字命名的船。不過,這艘漂亮、先進、設備完善的探險船PLANCIUS號,確實就錨泊在一片深藍如墨的海天間,準備起航,奔赴極地。
哦,這里好像也有差錯。剛才我說在智利海域,那是因為大家的手機上都是這么顯示的。但還是船上的GPS準確,那上面標明,PLANCIUS號,此時應該在南美洲阿根廷的烏斯懷亞港外海。看來,在這里,兩個國家的海域交錯相連,似乎也不那么十分清晰。
烏斯懷亞是阿根廷最南端的一塊飛地。也就是說,阿根廷本土與烏斯懷亞之間相隔著大片另一個國家智利的領土。
記得九年前,我和俄羅斯的朋友駕車穿越了白俄羅斯和立陶宛,到達加里寧格勒。這加里寧格勒屬于俄羅斯的領土,是俄羅斯的一塊飛地。加里寧格勒歷史上被稱為柯尼斯堡,是德國大哲學家康德的出生地,他的陵墓也在那里。我們還專程去拜祭了康德,記得那是一處沉靜、蕭然、古香古色的小廣場,矗立著深灰色的石碑。
前年,我去阿拉斯加,算起來,這是美國的一個州。但是,它和美國本土相隔著另一個國家——加拿大,當然它就是美國的一塊飛地。而且,這美國的阿拉斯加飛地,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塊飛地。
我現在搭乘的大船就行駛在烏斯懷亞這塊飛地的外海上。這船上的房間都不大,其實,小巧更好玩兒,更像小人國和動畫片里的地兒。我住在305艙室,這小艙,只有大約十平方米的范圍,嗯,對了,還沒你的房間大。但是,房間里面的設計實用而周到,有桌子、有椅子、有床,還有個小巧潔凈的衛(wèi)生間。
這船里的家具設施,凡是平面的,四周邊沿就都有凸起的木格子,說是以防風浪大的時候,上面的東西亂滾,一個不小心就都摔到地上去了。我看著床邊那高起兩拳的護欄,心想:風浪再大,還能大到什么程度?莫非還能把人從床上掀下來嗎?
后來的德雷克風暴真真就告訴我,安裝這些個護欄,可都是人性化的好設計,到時候真就用得著。
船艙的門小巧,門的四角還都呈圓弧形。窗子有意思,滴溜圓滴溜圓的,差不多有炒鍋般大小。小圓窗關得緊緊的,四周還緊擰著好幾個大元寶螺絲。
我喜歡這小窗兒,它好像也喜歡我,大概是因為這一陣子,我們都沒朋友,挺孤單吧。那小圓窗不緊不慢地沖著剛進來的我說:“嗨,這位先生!看到我了,你就知道,咱們這可是在海上呢。過來看看吧!看看我懷里這圓形的風景,有山有水,還有大西洋的波濤。”
我笑了笑,兩步趕到小圓窗前,伸出手臂,支撐在窗下窄窄的平臺上,向小圓窗外看了一會兒,也就是一分鐘。我教過你,手表上那根“嘀嗒嘀嗒”走個不停的秒針,繞著表盤走一圈兒,就是一分鐘。
我想了想,就挑起眼眉對小圓窗說:“你這兒圓形的風景,可真不錯。不過,眼下我還有事要做,我還得給孫女寫信呀。來日方長,這十來天,咱們都會在一起,我猜,那可有的是工夫打你這兒往外瞧呢,先謝謝你了!”
說完,我轉過身子,兩步就跨到那袖珍的小桌子旁邊,拉過小椅子坐下去,在小桌子上打開了我的記事簿。
不知為什么,我嘆了口氣,再環(huán)顧一下四周。是啊,這里只有我一個人,感覺有點孤單。不過,再仔細想想,這孤單也能讓我清清凈凈、舒舒服服地給你寫信。還能自由自在地寫,愿意怎么寫就怎么寫,寫多寫少都沒關系。我還能在這孤單里懶懶地思考,愿意怎么想就怎么想,用書上的話說:“讓我的思想插上翅膀,自由地飛翔。”
這么一想,我又有點高興起來,不在乎這船艙里的孤單了。再說,還有你呀,你早晚會接到我的南極來信,在信里,看我寫下的字,讀我說的話。一想到我最親的孫女,一個那么可愛、那么聰明的小女孩兒是這封信的收信人,會永遠收藏起這封信,我就真高興起來,不嫌這里孤單了。再說,不是還有小圓窗嗎?
我這兒正說著呢,就感覺到了整個船身一陣輕微的顫動。走廊里有年輕人大聲地喊:“哈!動了,這船終于起航啦!”
是啊,細聽能聽出來,是這船那強勁的心臟,那輸出巨大動力的發(fā)動機在發(fā)聲、震顫,在喘息、搏動。它好像憋足了勁兒,準備著推動這艘吃水三千四百噸的大船。
按說這條船還不算巨大,爺爺乘過吃水幾萬噸,甚至十幾萬噸的巨輪。這船和人家那些大船相比,那可是小巫見大巫了。哎!記住這句成語,這對你來說可是個好玩的新詞兒。“小巫見大巫”,哈,從字面上看,是說小巫師見著了大巫師,有點嚇人吧?別害怕,這個成語的意思是說,兩件事物在規(guī)模、實力和體量上相差懸殊,沒法比。不不,那可不是小孫女見了老爺爺。不懂沒關系,慢慢來。很快你就能使用越來越多的新詞兒,說話也會越來越周全了。
“嗚——”汽笛一聲長鳴,這一定是船長拉響了起航的信號。船上的汽笛鳴響,也有很多說道呢。剛才這一聲長鳴,是表示船要起航。要是一聲長鳴再加上一聲短鳴,“嗚——嗚”,那意思可就變了,那是說本船正在向右轉彎。一聲長鳴要是加上兩聲短鳴,“嗚——嗚嗚”,那就是輪船要向——嗯,向左轉了。猜著啦?夠聰明。爺爺年輕的時候喜歡駕駛游艇和帆船,那比駕駛汽車的規(guī)則要來得復雜。記得駕船的人最怕聽到六聲短鳴,那一定是有險情、有船難,遇難的船正在發(fā)出呼救,“嗚、嗚、嗚、嗚、嗚、嗚”,還沒等聽到聲兒,這寫在紙面上的一連串的“嗚”,看著都挺嚇人。但是,要是記住了這個呼救的信號,乘船出海,沒準兒就能用上也說不定呢。
“嗚——”又是一聲汽笛長鳴,緊接著就聽到“咯棱”的聲響。這是起錨,是船上的機器開動絞盤,從海底拉起了自己的重錨。那一串水桶般粗細的鋼鐵錨鏈,正通過船頭的錨鏈通道,發(fā)出沉重的聲響,然后被全部收到錨倉里,只剩下那只巨大的錨爪,被拉得緊緊地懸在船首。
寶貝兒,喜歡船嗎?喜歡船好,長大了可以像我這樣駕船玩兒。我們還可以一起乘船游歷世界,從一個國家到另一個國家。如果我們,再加上別人,一起乘船,大家都在一條船上,那么我們的目的和命運是一致的,我們的安全和心愿也都是共同的,這就叫“同舟共濟”。
剛開始參加這個南極旅行團的時候,我們所有的人在北京集合,先開會。會上講了很多有關安全的紀律要求和環(huán)保方面的注意事項。到了最后,要求每個人都說幾句話,表明一下自己的態(tài)度,或者感受。我說的是“好鵝友,同舟共濟。真天涯,蕩滌靈魂”。“鵝友”就是企鵝之友,南極是企鵝的家園,我們共赴南極也有觀賞企鵝的共同心愿,是同甘共苦的伙伴,我說的“同舟共濟”就是這個意思。記住了嗎?我教你字詞,是想著讓你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這樣也是你以后學習修辭,掌握語言的根本。咱們就這樣定了,回去你得用“同舟共濟”給我造個句子,行不?
我的好孫女兒,讀得有點累了?好了好了,我先寫到這兒。我知道你一定是先寫完作業(yè)才去玩一會兒的。再見!
爺爺
南極來信 作者簡介
海平,本名滕學法,曾在高校中文系任教十年,后在南非建廠,喜好讀書、寫作、旅行。已出版長篇小說《太陽島》、中短篇小說集《小白馬》,在《作家》《兒童文學》等雜志發(fā)表小說散文若干。
- >
史學評論
- >
我與地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推拿
- >
山海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