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版)玫瑰色的森林
-
>
(社版)金色的雨(精裝繪本)
-
>
(社版)海藍色的小水桶(精裝繪本)
-
>
(社版)白色的禮物(精裝繪本)
-
>
它們:水怪時代
-
>
家門口的大自然系列:奶奶的花園 奶奶的菜園(全2冊)
-
>
創意立體紙魔坊玩具書——賽車 作業車
中國兒童生動百科全書:電影(精裝)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3246502
- 條形碼:9787563246502 ; 978-7-5632-4650-2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兒童生動百科全書:電影(精裝) 本書特色
字典式的百科知識也可以妙趣橫生!
用生動故事為孩子揭開電影臺前幕后的秘密!你是否好奇電影究竟是怎樣制作并搬上大熒幕的?那些震撼人心的特效是如何誕生的?演員們在拍攝現場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趣事?……從電影的誕生,到獲獎的經典電影,讓孩子在讀故事中,了解神奇的電影世界,感受電影人對夢想的追逐與堅持!
? 顛覆傳統生硬的百科全書模式:以全新視角,將知識點巧妙融入生動有趣的故事之中,讓生硬的電影知識鮮活起來。見證電影的誕生、與巨星的相遇、得知演員的不易……讓孩子在故事中領略電影藝術的魅力。
? 內容豐富:全面的電影知識體系,電影的誕生和發展、不同類型電影的特點、電影技術的革新、各大電影獎項知識應有盡有。
? 獨具匠心的內容體例:采用總分總的清晰架構,開篇概述總括,中篇層層剖析,結尾升華總結,配合思維導圖,圖文緊密協作,知識要點一目了然,孩子掌握知識不費力。
? 四大助學小專欄,助力孩子深度探索:①小貼士——為孩子補充內文中不易理解或容易忽略的知識點與注意事項,幫孩子掃清知識障礙,引導孩子主動思考、探索;②第X件寶物的自白——挖掘電影背后的故事、技巧、文化,為孩子打開更廣闊的知識視野,滿足對電影知識深度探索的渴望。③報告——概括知識點,以報告形式呈現,幫助孩子更好地掌握知識點,提升學習知識的效率,引導孩子如何提煉重點。④地球居民的回復簡訊——滿含正能量的簡訊,為孩子樹立正確價值觀,培養其社會責任感,助力孩子健康成長。
? 生僻字貼心注音,文字排版疏密得當,保障孩子能夠獨立暢享閱讀。
? 國內**專業畫師傾力繪圖,讓孩子在閱讀文字的同時,能直觀地感受電影的精神和魅力。
? 品質甄選、環保印刷,呵護孩子健康成長
中國兒童生動百科全書:電影(精裝)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揭秘電影世界的兒童科普讀物,不同于常規百科圖書的硬知識模式,《中國兒童生動百科全書:電影》致力在故事中講百科。
跟隨守護人類文明的神秘團隊——“文明守護者”的腳步,穿越歷史,感受電影從無聲到有聲,再到彩色影像的電影進化;探索電影拍攝的秘密、剪輯的藝術以及不同電影風格與榮譽獎項等。
本書將帶領小讀者們開啟一場刺激的電影探索之旅,既能解鎖電影幕后的無限魅力,也能滿足在故事中學知識、在探險中鍛煉思考力與判斷力的多種需求。
中國兒童生動百科全書:電影(精裝) 目錄
開啟電影的奇幻之旅
電影的起源之謎 002
電影從“動起來”的照片開始 004
電影那些有趣的前身 012
真正的電影誕生啦 018
電影的誕生思維導圖 024
電影的聲音與色彩魔法
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 028
那些讓你捧腹的默片喜劇 030
聲音降臨,電影會有哪些不一樣 036
擁有了色彩魔法的電影 044
有聲及彩色電影的發展思維導圖 052
電影技術的超級進化
從剪輯到放映,技術大變革 056
電影也會變魔術—— 攝影與剪輯 060
在放映技術中隨電影遨游 072
電影技術的發展思維導圖 078
電影的“類型”世界
歐美與中國類型電影的奧秘 082
那些如寶藏般的歐美電影 084
那些獨特閃耀的中國電影 092
電影的類型思維導圖 100
電影是如何“煉”成的
電影制作的神秘流程 104
電影制作的英雄團隊 106
跟著團隊一起拍電影 112
電影制作思維導圖 128
電影商業模式大揭秘
百變影院 132
別出心裁的傳統影院 134
大銀幕院線的輝煌時代 138
讓電影飛入千家萬戶 144
電影的運作模式思維導圖 150
電影的榮耀殿堂
電影節的起源與魅力 154
電影節的多彩世界與榮譽獎項 156
星光璀璨的歐洲三大電影節 160
美國電影節與奧斯卡夢 168
其他國外電影節的榮譽瞬間 174
中國電影節的輝煌與夢想 184
電影節思維導圖 198
中國兒童生動百科全書:電影(精裝) 相關資料
電影從“動起來”的照片開始
少年們剛剛趕到基地的控制室,就看見林非博士拿著一本書在那里等候他們。
他們湊過去,發現這本書的每一頁都有一幅畫。林非博士快速地翻動這本書,大家驚訝地發現書里的景象竟然動了起來。
就在大家驚奇不已時,林非博士解釋道:“人在用肉眼觀察物體時存在一種視覺暫留現象,這是因為光信號傳入大腦神經需要經過一段短暫的時間,這導致光的作用結束后,視覺形象并不會立刻消失,會有短暫的停留。人們利用這種現象按時間順序拍攝或繪畫運動變化的事物的片段,再連續放映出來,就能在人的視覺中產生連貫運動的效果。”
“視覺暫留?”洋洋有些疑惑。
“沒錯,最早運用視覺暫留這一現象的是古代中國人制作的走馬燈,而最早提出這一現象的是英國倫敦大學的教授彼得·馬克·羅杰特。1824年,他在他的研究報告《移動物體的視覺暫留現象》中提出了這一現象,為電影的誕生打下了基礎。”
陸陸好奇地問 :“視覺暫留現象跟電影有什么關系呢,電影本來就會動啊?”
文文反應迅速:“電影是無數個不會動的畫面被快速放映出來的,所以我們才會感覺它會動,這正是視覺暫留在起作用。”
林非博士滿意地點點頭:“這一次我們要探索的主題是電影的誕生過程,所以知道它的原理非常有必要。好了,我們準備出發吧。”
(視覺暫留現象,視覺暫留現象即視覺暫停現象,又稱“余暉效應”。人的眼睛在觀察景物時,光的信號傳入大腦神經,需經過一段短暫的時間,光的作用結束后,視覺形象并不會立即消失,這種殘留的視覺稱為“后像”,視覺的這一現象則被稱為“視覺暫留”。)
根據超級電腦發出的指令,他們此次將乘坐時空穿梭儀前往19世紀的地球各大洲,見證電影技術的發展與進步。
仿真機器人炎黃已經將資料都發給了少年們,資料顯示他們第一個要拜訪的人是約瑟夫·尼塞福爾·尼埃普斯——人類歷史上第一張照片《窗外的風景》的攝影者。
(約瑟夫·尼塞福爾·尼埃普斯,法國發明家,世界上公認的第一幅照片是由尼埃普斯拍攝出來的。)
林非博士說:“電影的誕生離不開攝影技術與動畫技術的發展,我們先去探索史上第一張照片的奧秘。”
電影從“動起來”的照片開始
少年們剛剛趕到基地的控制室,就看見林非博士拿著一本書在那里等候他們。
他們湊過去,發現這本書的每一頁都有一幅畫。林非博士快速地翻動這本書,大家驚訝地發現書里的景象竟然動了起來。
視覺暫留
就在大家驚奇不已時,林非博士解釋道:“人在用肉眼觀察物體時存在一種視覺暫留現象,這是因為光信號傳入大腦神經需要經過一段短暫的時間,這導致光的作用結束后,視覺形象并不會立刻消失,會有短暫的停留。人們利用這種現象按時間順序拍攝或繪畫運動變化的事物的片段,再連續放映出來,就能在人的視覺中產生連貫運動的效果。”
“視覺暫留?”洋洋有些疑惑。
“沒錯,最早運用視覺暫留這一現象的是古代中國人制作的走馬燈,而最早提出這一現象的是英國倫敦大學的教授彼得·馬克·羅杰特。1824年,他在他的研究報告《移動物體的視覺暫留現象》中提出了這一現象,為電影的誕生打下了基礎。”
陸陸好奇地問 :“視覺暫留現象跟電影有什么關系呢,電影本來就會動啊?”
文文反應迅速:“電影是無數個不會動的畫面被快速放映出來的,所以我們才會感覺它會動,這正是視覺暫留在起作用。”
林非博士滿意地點點頭:“這一次我們要探索的主題是電影的誕生過程,所以知道它的原理非常有必要。好了,我們準備出發吧。”
(視覺暫留現象,視覺暫留現象即視覺暫停現象,又稱“余暉效應”。人的眼睛在觀察景物時,光的信號傳入大腦神經,需經過一段短暫的時間,光的作用結束后,視覺形象并不會立即消失,這種殘留的視覺稱為“后像”,視覺的這一現象則被稱為“視覺暫留”。)
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張照片
根據超級電腦發出的指令,他們此次將乘坐時空穿梭儀前往19世紀的地球各大洲,見證電影技術的發展與進步。
仿真機器人炎黃已經將資料都發給了少年們,資料顯示他們第一個要拜訪的人是約瑟夫·尼塞福爾·尼埃普斯——人類歷史上第一張照片《窗外的風景》的攝影者。
(約瑟夫·尼塞福爾·尼埃普斯,法國發明家,世界上公認的第一幅照片是由尼埃普斯拍攝出來的。)
林非博士說:“電影的誕生離不開攝影技術與動畫技術的發展,我們先去探索史上第一張照片的奧秘。”
轉眼間,少年們便和林非博士一起來到了尼埃普斯的莊園。尼埃普斯將涂有瀝青的錫板置于木箱中,對著自家閣樓窗外的風景經過長達數個小時的曝光,成功拍攝了攝影史上第一張永久保存的照片《窗外的風景》。
陸陸興奮地問尼埃普斯:“您是怎么想出這種方法的呀?”
只見尼埃普斯將手放在一個木箱上說道:“我這個密不透風的箱子叫作‘暗箱’,15世紀開始,藝術家們常常用它作為繪畫的輔助工具。起初暗箱是個漆黑的屋子,慢慢演變成木箱,只要在箱壁上鑿個小孔,讓箱外景物透過小孔在完全黑暗的箱壁上形成倒影,就可描繪出真實景象。我想到可以用化學物質把這景象保存下來,為此,我試驗了10年才成功,我給這種拍攝法取了名字,就叫‘日光蝕刻法’。”
(暗箱,暗箱又稱“暗盒”,是一種光學儀器,可以把影像投在屏幕上,原理是小孔成像。自15世紀開始,暗箱被藝術家用作繪畫的輔助工具,到了18世紀末,一些攝影先驅用暗箱進行攝影實驗。)
銀版攝影法的誕生
大家帶著敬佩告別了尼埃普斯,接著拜訪了世界上第一個實用攝影術的發明人——路易斯·達蓋爾。達蓋爾在尼埃普斯攝影方法的基礎上做了改進,他利用鍍有碘化銀的銅板在暗箱里曝光,然后以水銀蒸氣顯影,再用硫代硫酸鈉溶液定影。運用此法會在銅板上形成一個穩定的正像畫面,不但清晰而且可以永久保存,曝光時間也大大縮短,大約需要20到30分鐘,可用于拍攝靜物或人像。
1839年,達蓋爾為自己的攝影發明申請了專利,此種攝影法便被稱為“達蓋爾攝影法”,也稱為“銀版攝影法”。同年,法國科學與藝術學院購買了他的攝影法專利,并將這項革命性的發明公布于世,宣告攝影的誕生。同時法國政府宣布此發明是一個送給“全世界自由的禮物”。銀版攝影法,標志著攝影術的誕生。
文文很想感受一下最早的攝影術有多奇妙,她請求達蓋爾與他們一起合影,達蓋爾很爽快地答應了,他們挽著手一動不動地站了30分鐘,然后達蓋爾對照片進行顯影定影處理,終于出片了。大家拿著照片細細端詳,影片的紋理細膩清晰,而左右又相反,甚是有趣。
文文代表大家謝過達蓋爾的照片禮物,之后大家向他告辭,前往了下一個探索地點。
(路易斯·達蓋爾,法國人,路易斯· 達蓋爾是世界上最早的實用攝影術的發明人。1839年,他的銀版攝影法被公布于世,1860年被廣泛使用。《巴黎寺院街》是他的經典攝影作品。)
火棉膠攝影法
大伙兒來到了1851年的英國,這一次要拜訪的人物是火棉膠攝影法的發明者—— 阿切爾。
他們從這位雕塑家那里得知,火棉膠攝影法拍攝的照片更加清晰,它最大的特點是可以拍攝出一張玻璃底片,再用這張底片印制出多張照片。這種攝影法宣告了達蓋爾攝影法時代的結束,開創了現代攝影模式的先河。
1851年以來的第一組“活動照片”,就是由阿切爾、克羅代、杜波斯克等人通過火棉膠攝影法拍攝而成的。但因為這種攝影法拍攝起來較為復雜,所以他們在拍攝“活動照片”時,只好采取連續拍攝的方式。比如,在拍攝一個人跺腳時,需要先拍攝這個人抬腳的姿勢,再把膠片重新裝進照相機,拍攝這個人的腳稍微落下來一點的姿勢,如此反復,一直拍到這個人的腳完全落地。
(火棉膠攝影法,攝影史上早期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攝影法,也叫“濕版攝影法”,在整個攝影發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
奔跑中的賽馬
告別阿切爾后,林非博士并不著急帶著他們前往下一個任務地點,反而突然神秘兮兮地說:“我要給你們講一個有趣的關于賭局的故事。”
見大伙兒一臉疑惑地看著他,他不再故弄玄虛:“1872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鐵路大亨利蘭·斯坦福在一次賽馬比賽中,與朋友科恩發生了爭論。他認為飛速奔跑的馬肯定在某一瞬間是四蹄全部騰空的,而科恩則認為,馬在奔跑時總有一蹄著地。隨著雙方爭論得愈加激烈,賭注逐漸升級。斯坦福和對賭的其他人目不轉睛地注視著在跑道上飛奔的賽馬,但是賽馬的四蹄運動得太快了,肉眼根本無法辨別,打賭也就勝負難分。于是,斯坦福雇用了英國攝影師埃德沃德·邁布里奇來為奔跑中的賽馬拍攝照片,以此判斷馬是否有四蹄騰空的情況。
(埃德沃德·邁布里奇英國攝影師,因使用多個相機拍攝運動的物體而著名,是最早對攝影瞬間性進行探索的攝影師。動物實驗鏡就是他的發明。)
“然而當時拍照技術不夠成熟,拍攝一張照片的曝光時間長達數秒,運動中的物體拍出來只會是模糊的。于是,邁布里奇想盡辦法縮短照片的曝光時間。經過六年的努力,他終于成功地將照片的曝光時間縮短到極致,同時也想出了拍攝動態照片的方法。
“他將16臺照相機緊挨著擺放在賽道旁,用細棉線將快門與另一側的機關連接起來。當奔跑中的賽馬碰到棉線時,就會觸發對應相機的快門,從而留下16幀原本用肉眼根本無從捕捉到的瞬間運動影像。
中國兒童生動百科全書:電影(精裝) 作者簡介
熊蔓,筆名亦天,臨泉縣作協成員,電影發燒友。其新媒體作品多見于人民日報、人民網、共青團中央、中國網等平臺;在《青年文摘》《時代青年》等雜志也曾數次發表文章。熊蔓的作品文字簡潔明了,故事生動有趣,深受讀者喜愛。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推拿
- >
巴金-再思錄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