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投資之狼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773026
- 條形碼:9787521773026 ; 978-7-5217-7302-6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投資之狼 本書特色
☆ 奧斯卡提名電影《華爾街之狼》原型人物深度揭秘華爾街交易內幕,犀利批判華爾街投資公司欺騙公眾的斂財本質。
這本書的作者喬丹·貝爾福特是著名電影《華爾街之狼》的原型人物,曾創下過3分鐘狂賺1200萬美元的奇跡,又因在膨脹的權力和財富的誘惑下逐漸脫軌而鋃鐺入獄,其精彩的人生故事被改編為電影后為全球觀眾所熟知。喬丹·貝爾福特出獄后金盆洗手,致力于向公眾講述投資內幕故事,分享投資建議。這本書是喬丹·貝爾福特的*新力作,他用一貫的直率毒辣又妙趣橫生的語言風格,深度揭秘華爾街交易內幕和致富原則,不僅犀利揭露華爾街投資公司高傭金、高費率的真實面目及其設下的種種圈套,更是毫不回避自己在職業生涯中所遇到的挑戰和犯下的錯誤,并將它們轉化為滋養讀者的寶貴經驗。
☆投資案例、生活逸事與歷史故事交織,一網打盡投資干貨。
從妹夫在股市中令人咋舌的虧損故事,到對當下市場股票估值的精彩指導,再到華爾街與美國股市趣味橫生的歷史回顧,喬丹·貝爾福德在這本書中將自己的豐富知識、經驗與引人入勝的敘述相結合,牢牢抓住讀者的注意力,深入淺出地講解其中所包含的金融知識和投資智慧,他極具魅力的寫作讓每一個復雜的金融概念都易于讀者掌握和消化。
☆一本為普通投資者量身打造的投資指南,掌握高收益投資的精髓。
從何時買入、賣出、持有和套現,到如何做出更加明智且安全的投資決策,再到如何在短期與長期內積累可觀的財富,這本書涵蓋了投資實踐的方方面面。貝爾福特并非只是空談理論,而是提供了讀者可以在現實世界中應用的切實可行的建議。他詳細剖析了各類財務指標、招股說明書以及其他SEC規定的文件背后的真實含義,并分享了如何看招股說明書、如何確定股票的內在價值、如何識別危險信號等實用投資指導。關于各種投資策略、風險管理以及市場分析的分步指導,對于初學者和資深投資者來說都是無價之寶。
☆資深業內人士的投資“避雷”寶典,識別并避開投資陷阱,將復利效應發揮到極致。
喬丹·貝爾福特花了大量筆墨來追溯了華爾街的發家史,描述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歷史與職能,并揭露美國金融巨頭的交易內幕和圈套,為讀者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避雷”專業指南,指導讀者精準識別并避開投資陷阱。這本書提供了長期投資的策略,結合圖表解析,幫助讀者建立合適的投資組合,將復利效應發揮到極致,實現財富的持續增長。此外,它還提出了一種短期策略,即在投資組合中分配5%的資金,采用循環重復的策略。
與貝爾福特以往的作品不同,這本書聚焦個人投資者,尤其是近兩年在波動市場中損失慘重、茫然無措的個人投資者。特殊的市場環境之下,貝爾福特選擇肩負起投資專家的社會責任,打破“永遠不要透露有價值的秘密技巧”這一金融行業*重要的規則,將投資的方法傾囊相授,揭開金融服務行業的帷幕,通過對美國股市歷次泡沫、華爾街發展歷史,以及股票經紀人、道瓊斯指數等眾多話題的展示魔術后臺的機關,告訴讀者:華爾街的專業人士就是這樣做的。他通過生動的描寫,表達了“熊市不會太長”的觀點,鼓勵投資者盡可能賺錢、盡早投資、獨立管理個人投資、重視資產配置,并且*重要的是一定要有耐心。
投資之狼 內容簡介
喬丹·貝爾福特是熱門電影《華爾街之狼》的原型人物。在目睹大銀行無情地掠奪個人投資者的財富后,他義憤填膺,并決心彌補自己過去犯下的那個臭名昭著的錯誤。于是,他精心打造了這本見解獨到的投資指南,揭開金融服務業的真面目,將頂級華爾街投資者的成功秘訣公之于眾。 從何時買入、賣出、持有和套現,到如何做出更加明智且安全的投資決策,再到如何在短期與長期內積累可觀的財富,這本書涵蓋了投資實踐的方方面面。在這本書中,貝爾福特不僅追溯了華爾街的發家史,揭露了美國金融巨頭的交易內幕和圈套,也提供了如何看招股說明書、如何確定股票的內在價值、如何識別危險信號等實用投資建議。 與傳統投資圖書不同的是,這本書交織著精彩紛呈的故事與深刻的投資原則。在閱讀的過程中,你不僅會學到極具價值的投資智慧,還會被貝爾福特的風趣幽默和犀利率真逗得捧腹大笑。 這是一本為普通投資者量身打造的投資指南。貝爾福特將自己多年的經驗傾囊相授,手把手帶我們掌握明智投資的精髓,讓華爾街的豐富資源為我們所用,實現財富的持續增值。無論是投資新手,還是希望將投資組合推向新高度的資深玩家,都能從這本書中獲得這位華爾街投資奇才的寶貴經驗和深刻見解。
投資之狼 目錄
投資之狼 相關資料
第2章 莎士比亞筆下的困境
那天晚上的晚些時候,費爾南多問了我一個非常深奧的問題,盡管那時他不可能意識到這個問題的深奧程度。在他的眼中,這不過是他一長串疑問中的一個新問題,是想讓我給他指點迷津的。他把注意力幾乎都放在他和高蒂塔未來的出路上,卻完全忽視了他們以往犯的錯誤。雖然我對他這樣做的動機一清二楚,畢竟逃避痛苦、追求快樂是人的天性,但我斷定這個策略不適合他。
不管是哪種情況,費爾南多的投資組合中總共還剩下9種資產,總市場價值不足3000美元。
另外,我也知道費爾南多的想法究竟從何而來。
他覺得,與一時感情用事相比,徹底處理掉手里的投資品,一種更實用、更合理的方法顯然更有利于他們的長期利益。畢竟,那些投資品的價格都已經跌了那么多了,就算都賣了又有什么意義呢?賣完后得到的3000美元好像并不能減少多少損失。有沒有這筆錢,其實對他們的經濟狀況沒太大影響。因此,他想,那為什么要賣呢?為什么要把賬面上的損失變成真正的損失?那樣的話,他們將來根本沒機會把本錢賺回來了。
看吧,看似簡單的問題其實很深奧。什么時候賣出才合適?決策的依據是什么?
是依據價格漲了多少或降了多少,還是依據你當時的買入價?
我在前面說過,這個看起來無關痛癢的問題卻切中要害,也就是業余投資者最常犯的、最致命的錯誤的要害。
我給你們舉個例子。
例如,你以每股40美元的價格買入1000股股票,但幾個月后,股價跌至每股10美元。你賠了多少錢?
不用說,是3萬美元,對吧?
我們做個數學運算。你最開始買了1000股股票。現在,每股股票的價格比你當時的買入價低了30美元。要算清楚你賠了多少錢,你只需把自己購買的股票數量(即1000股)乘以你每股損失的錢(即每股30美元),你就能算出虧損的總額是3萬美元。
也許是這樣的。但是,那個數字真的能說明什么嗎?你真的賠了3萬美元嗎?
第2章 莎士比亞筆下的困境
那天晚上的晚些時候,費爾南多問了我一個非常深奧的問題,盡管那時他不可能意識到這個問題的深奧程度。在他的眼中,這不過是他一長串疑問中的一個新問題,是想讓我給他指點迷津的。他把注意力幾乎都放在他和高蒂塔未來的出路上,卻完全忽視了他們以往犯的錯誤。雖然我對他這樣做的動機一清二楚,畢竟逃避痛苦、追求快樂是人的天性,但我斷定這個策略不適合他。
說到提供投資建議,我可是有些經驗的。
在過去的30年里,一直有人找我,想聽聽我的投資竅門,而我在反復地試錯,吃了數次苦頭后才明白的一點是,提供投資竅門但不解釋“為什么”完全是白費力氣。
要想做出真正的改變,即持續的改變,離不開更深刻的理解。換句話說,人們需要明白為什么這項投資可行,那項投資不可行。否則,他們就會重復那些具有破壞性的模式,要么采用激進的短線交易策略,投進去不少冤枉錢,要么輕信某個極端自私的騙子的建議,最后落得和費爾南多一樣的下場:投資賠得精光,投資者一蹶不振。這里只有失敗者,沒有成功者。另外,還有一張年終的稅單有待繳費。
這個結局不僅讓費爾南多的問題顯得如此尖銳,而且切中業余投資者最常犯的毀滅性錯誤的要害:他們的資產買入價影響他們做出賣出資產決定的時機。
以費爾南多為例。雖說他最初投資的10萬美元現在已化為烏有,但他仍持有幾種資產。具體來說,這些資產的價值不足3000美元,這些資產類別為了只垃圾股,4種垃圾幣',還有兩件幾乎一文不值的NFT。我尤其討厭那兩件NFT藝術藏品,差點沒忍住問費爾南多,他當時決定買下它們時,是不是根本沒有思考。在我看來,它們就像是由一只猴子和一臺電腦密切合作,創作出的一萬件讓人作嘔的數字藏品中的兩件。我覺得它們實在太惡心了,即便是對NFT而言。
如今,如果你不明白像費爾南多這樣聰明、有文化、有見識的人,為什么會花錢買下這些一文不值的垃圾產品,那么你不妨看一下這段簡短的解答:我敢向你保證,不管他是聽了朋友的投資建議,是在網上讀了一篇什么文章,還是全憑直覺,在他進行每一項投資時——從一開始買入特斯拉的股票,到涉足加密貨幣,以及其間的所有投資,就在買入每項資產的那一刻,他認為這項資產的價值正在上漲。
不管是哪種情況,費爾南多的投資組合中總共還剩下9種資產,總市場價值不足3000美元。
他最初花多少錢買下了這9種“寶貝”?
大概4.9萬美元。哪種賠得最多?
一只他買了1000股的股票,他以每股18美元的價格買入,現在的交易價是每股35美分。
哪種表現最好?
一種他買了1萬枚的垃圾幣。他以每枚1美元的價格買入,現在的交易價是每枚40美分。
剩下七種的表現呢?
介于兩者之間。其中一種的交易價跟他當時的買入價差不多。
話說回來,費爾南多和高蒂塔現在要做一個決定:賣還是不賣,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唯一的問題是,他們兩個人的意見不統一。
“因此……"我們的翻譯以一種調解者的口氣說道,“你覺得他們應該怎么辦?費爾南多根本不想賣,畢竟他買的這些東西都跌得太厲害了。他覺得他們現在先別賣,等一等,看價格能不能回升。他說,那只是,嗯……是——”
“賬面上的東西。”費爾南多連忙補充說。
“沒錯!”克里斯蒂娜表示贊同,“我要說的就是這個意思。現在,賠錢只是賬面上的事兒。但是如果他們賣了,那么賠錢不就成了現實?他們投的錢也就有去無回了。”說完這句話,她聳了聳肩,似乎不太確信自己最后說的幾個詞。接著,她的語氣變得樂觀起來。高蒂塔猛地回過頭,瞇縫著眼睛,瞪了我一眼。她好像在說:“你最好站在我這一邊。你知道,這樣對你有好處!”克里斯蒂娜補充道:“但是,高蒂塔認為,他們應該都賣了,然后從零開始。這用英語怎么說?她想要……嗯……把那些都賣了。這是高蒂塔的想法。你覺得呢?”
我沉思片刻,想著該如何回答這個問題。
我心想,這倒挺有意思的……不管價格多低,高蒂塔就是一門心思要把手頭的東西都賣了,然后從頭再來。我太了解這種想法了。這是一種迫切要結束某段痛苦經歷的想法,希望自己能完全擺脫那段經歷帶來的負面感受和悲觀情緒的想法。好多年前,我也有過這種想法。在我被捕后的頭幾年里,也就是在那段黑暗的日子里,我也有過這種令人窒息的感覺……就像是在慢慢地死去……我的生命慢慢地、痛苦地流逝……那些象征財富的東西……一個接一個地消失了。那種感覺就像是在千刀萬剮下死去一樣。
我記得自己當時想,如果他們能把那件事了結了……一次性把我名下的東西都收走,把我關到大牢里,讓我在牢里慢慢地熬日子,那么我當時的情況會好得多。我感到,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最后殘留的每一絲痕跡[汽車、住房、游艇、服裝、金錢、妻子、手表、珠寶(對費爾南多和高蒂塔而言,則是垃圾股、一文不值的垃圾幣、令人作嘔的NFT、經紀賬戶和加密貨幣錢包)]完全消失之前,似乎有太多的東西讓你不時想起那段經歷,根本沒法完成那最重要的第一次深呼吸,挺起胸膛,邁步向前,開始新生活。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高蒂塔說得很有道理。
另外,我也知道費爾南多的想法究竟從何而來。
他覺得,與一時感情用事相比,徹底處理掉手里的投資品,一種更實用、更合理的方法顯然更有利于他們的長期利益。畢竟,那些投資品的價格都已經跌了那么多了,就算都賣了又有什么意義呢?賣完后得到的3000美元好像并不能減少多少損失。有沒有這筆錢,其實對他們的經濟狀況沒太大影響。因此,他想,那為什么要賣呢?為什么要把賬面上的損失變成真正的損失?那樣的話,他們將來根本沒機會把本錢賺回來了。
看吧,看似簡單的問題其實很深奧。什么時候賣出才合適?決策的依據是什么?
是依據價格漲了多少或降了多少,還是依據你當時的買入價?
我在前面說過,這個看起來無關痛癢的問題卻切中要害,也就是業余投資者最常犯的、最致命的錯誤的要害。
我給你們舉個例子。
例如,你以每股40美元的價格買入1000股股票,但幾個月后,股價跌至每股10美元。你賠了多少錢?
不用說,是3萬美元,對吧?
我們做個數學運算。你最開始買了1000股股票。現在,每股股票的價格比你當時的買入價低了30美元。要算清楚你賠了多少錢,你只需把自己購買的股票數量(即1000股)乘以你每股損失的錢(即每股30美元),你就能算出虧損的總額是3萬美元。
也許是這樣的。但是,那個數字真的能說明什么嗎?你真的賠了3萬美元嗎?
我是說,賬面上的錢顯然少了3萬美元。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但就像費爾南多想的那樣,因為你還沒有把股票賣出去,沒有真正平倉,所以你真的賠錢了嗎?也就是說,難道你不是只在“賬面上賠了”嗎?就像費爾南多說的那樣,好好想想我提的這個問題。
在你真正賣出股票之前,股價回升的可能性始終存在。也就是說,你至少能收回自己投進去的一部分錢,對吧?其實,更樂觀的情況是,要是你愿意耐心地等下去,你可能會等到股票價格一路回升,甚至達到自己當初買入股票時的價格,然后再平倉。那樣的話,你最后會實現收支平衡,根本不會賠錢。
我這樣說沒問題吧?
那么,我們現在再深入分析一下。你可以想象自己擁有一個股票投資組合,過去兩年來一直用的就是這個策略。
也就是說,當股價下跌時,你堅決不賣股票。
相反,你遵循了費爾南多投資的邏輯,繼續持倉,表現得極有耐心,一心想等到股價回升。
等股價上漲后,你賣掉了股票。
換句話說,你再次遵循了費爾南多投資的邏輯(在他剛開始投資的前兩周,他好像還沒有賠錢),賣出股票,鎖定利潤,然后繼續交易。
當然,你在獲利后需要繳稅,但你覺得這無可厚非。畢竟,就像本·富蘭克林說的那樣:“除了死亡和稅收,沒有什么事確定的。”除了這一事實,你還可以想想人們常說的另一句話,也是股票經紀人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即“落袋為安,永不破產”。這個策略似乎百試不爽,儼然是長期的制勝法寶。
果真如此嗎?我們不妨認真分析一下。
要是一個交易策略要求你賣掉所有賺錢的股票,目的是鎖定利潤,并把賠錢的股票攥在手里,從而避免出現賬面虧損,那么這個策略真的有意義嗎?
要想準確無誤地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分析一下手頭這個有兩年歷史的投資組合,看看這個策略到底是否有效。
投資之狼 作者簡介
《紐約時報》暢銷作家,其創作的兩本暢銷回憶錄《華爾街之狼》和《追捕華爾街之狼》(Catching the wolf of wall street)已經被翻譯成18種語言,在40多個國家出版。他的人生經歷甚至在2013年被改編為電影《華爾街之狼》,該電影風靡全球,獲奧斯卡金像獎多項大獎提名。
貝爾福特還擔任了50多家公司的顧問,被包括《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洛杉磯時報》《泰晤士報》《福布斯》《滾石》等在內的國際主流媒體報道過。
- >
史學評論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莉莉和章魚
- >
朝聞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我與地壇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