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恨、空虛與希望:人格障礙的移情焦點治療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741569
- 條形碼:9787520741569 ; 978-7-5207-4156-9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恨、空虛與希望:人格障礙的移情焦點治療 本書特色
1.重述了精神分析的發展心理學理論,整合了自我心理學、廣義客體關系中的克萊因學派和經典精神分析的發展心理學理論。
2.介紹了TFP,指出了自戀人格障礙者具有的一種特殊移情——“不移情”的移情,對于治療師及早分析這種移情很有幫助。
3.闡述了神經生物學的新發展對精神分析客體關系理論的啟發。
4.提出TFP 保留了標準精神分析的五大核心元素(自由聯想、詮釋、移情分析、技術性中立和反移情應用),可以被各個研究培訓中心無縫引進和銜接。
5.展示了關于心理治療的督導、精神分析的未來挑戰等創新性發現。
6.關于人格障礙病人的精神分析性住院治療的討論。
7.對當前時代下惡性自戀和大團體退行的問題展開分析。
恨、空虛與希望:人格障礙的移情焦點治療 內容簡介
《恨、空虛與希望:人格障礙的移情焦點治療》是醫學博士奧托·肯伯格精神分析客體關系理論的*新觀點論述。奧托·肯伯格是移情焦點治療流派開創者,國際精神分析協會前任主席,美國紐約普瑞斯比特倫醫院威斯特徹斯特分部人格障礙研究所主任,康奈爾大學韋爾醫學院和醫藥科學研究生院精神病學教授,哥倫比亞大學精神分析培訓與研究中心培訓和督導分析師。
書中揭示了作者對于移情焦點療法(TFP)的應用,收集了基于威爾康奈爾人格障礙研究所進行的實證研究的新材料,說明了TFP在分裂樣人格障礙、精神病性人格組織、自戀性人格在性和愛情關系方面的障礙、住院治療等心理問題中的適用性。此外,本書還檢查了TFP本身的實踐,解決了一些有爭議的議題,包括精神分析及其衍生的心理治療的督導、精神分析的未來挑戰以及一些創新性發現。奧托·肯伯格還專門用一章來探討神經生物學的*新發展對精神分析客體關系理論的啟示,考察了神經生物學傾向之間的關系及其與心理動力學發展的相互作用。
恨、空虛與希望:人格障礙的移情焦點治療 目錄
推薦序 / 001
譯者序 / 017
中文版前言 / 021
導 言 / 001
**部分 主要理論
**章 客體關系理論和移情分析 / 007
第二章 神經生物學的新發展對精神分析客體關系理論的啟發 / 019
第二部分 核心技術
第三章 精神分析技術的拓展:
標準精神分析和移情焦點療法的相互影響 / 041
第四章 不同人格病理的移情結構的治療意義 / 067
第五章 主導情感、二元關系與心智化 / 101
第六章 有關督導的思考 / 119
第三部分 特定的精神病理類型
第七章 分裂樣人格的心理動力學及其治療 / 139
第八章 精神病性人格結構 / 155
第九章 愛情關系中的自戀性病理 / 175
第四部分 客體關系理論的運用
第十章 人格障礙病人的精神分析性住院治療:
一個被忽視的維度 / 201
第十一章 惡性自戀和大團體退行 / 223
第十二章 精神分析面臨的挑戰 / 243
恨、空虛與希望:人格障礙的移情焦點治療 相關資料
李孟潮肯伯格的著作其實并不難,我認識的不少精深咨詢師,看了肯伯格的書之后,都產生了被看到、被理解、被指導的感覺。這是因為,肯伯格的書沒有廢話,沒有詩意,都是硬扎猛打,直接告訴你在治療過程中會遇到什么,應該怎么治療,于是,咨詢師們躁動的心立即平靜了下來。施琪嘉邊緣性人格障礙為最難治的心理疾病之一,目前主要的治療方法為移情焦點治療(TFP),基于心智化的心理治療(MBT)和辯證行為治療(DBT)。其中,由肯伯格發展出來的TFP不僅對邊緣性人格障礙進行了從理論原理到治療策略上的闡述,而且拓寬了對整個人格障礙譜系的診斷面。肯伯格把多數人格障礙歸納為邊緣性人格結構(BPO)完全是基于動力性的理解,即認同彌散、分裂和投射認同,這種理解和分類促進了臨床對這一類病人的歸類和心理治療。在《恨、空虛與希望:人格障礙的移情焦點治療》中,大家可以系統地學習上述歷史演變過程。本書非常清晰和實用地呈現了嚴重的人格障礙的治療思路,值得推薦!
《恨、空虛與希望:人格障礙的移情焦點治療》代表了我的臨床研究和實踐工作的結合,包括治療人格障礙患者、培訓心理健康專業人員,以及嘗試推進我們在精神病理學、心理治療方法等領域積累的知識,并拓展神經生物學、心理結構和個體在社會和文化互動中的更深層次的聯系。我所提出的精神分析客體關系理論提供了一個總體理論框架,促進了神經生物學、內部心理和社會適應互動模式的整合,并能預測在這種復雜互動中可能出現的失敗。
我的工作面對的是“西方”文化假設和批評,而本書可能會給中國讀者留下深刻印象,其中包含來自不同文化和科學環境的沖突和爭論。同樣,在許多臨床和科學領域,中國積累的與美國相似的經驗可能會揭示出一些問題的普遍性,以及一些研究結果的特殊性,從而突出差異并激發中國經驗做出潛在貢獻。我承認,我希望主要心理挑戰和精神病理表現出的普遍性能使你們對我的探索工作產生興趣。
在我看來,有共同理解和潛在差異的具體問題包括以下幾點:(1)東西方的神經生物學發現可能既有相似性,也有互補性;(2)作為神經生物學和心理動力學發展之間橋梁的情感理論,也許令人感覺新奇,但很容易被接受;(3)就特定個體的性發展和性抑制而言,愛與性之間的關系可能會凸顯出其在社會接受、控制和對立上的差異;(4)精神分析流派及其技術的變化與爭議可能會讓人感到驚訝,并使客體關系理論的整合更具挑戰性;(5)個體心理與群體心理、個人責任與社會責任、依賴與自主之間的關系可能會受到影響個體行為的不同文化傾向的強烈影響。
所有這些,都與試圖為情感疾病和精神疾病患者提供幫助的心理健康專業人士息息相關,我希望本書能為大家提供新的理解和新的治療干預。
恨、空虛與希望:人格障礙的移情焦點治療 作者簡介
奧托·肯伯格(Otto F. Kernberg),醫學博士,移情焦點治療流派開創者,國際精神分析協會前任主席、紐約長老會醫院人格障礙研究所主任、康奈爾大學威爾醫學院精神病學教授、哥倫比亞大學精神分析培訓與研究中心培訓和督導分析師。
- >
莉莉和章魚
- >
自卑與超越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我與地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