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追逐星星和向日葵的人:給孩子的梵高傳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5407922
- 條形碼:9787575407922 ; 978-7-5754-0792-2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追逐星星和向日葵的人:給孩子的梵高傳 本書特色
權威可信,梵高生平研究zui詳實、zui完整的梵高生平回顧。
博物館策展人聯手實力派插畫師,給孩子zui好的視覺閱讀體驗。5張跨頁老照片,11幅跨頁彩色插畫,17張城市地圖,沉浸式觀展閱讀體驗,全方位調動讀者觀感。——更藝術,不沉悶。
zui美、zui精致梵高傳記,可作為禮品贈送家人好友。16開精裝藝術畫冊,高清藝術作品,精美裝幀。
世界知名藝術家,梵高不懈追求理想,勤奮、善良中透露的高貴人性永遠能給孩子鼓勵與啟迪。
湛廬文化出品。
追逐星星和向日葵的人:給孩子的梵高傳 內容簡介
重新歸納梵高生平,重磅典藏全-面介紹影響梵高走向卓越的家人、朋友和戀人們37歲人生,壯游20座歐洲城市東西方藝術交匯的璀璨19世紀,誕生了zui偉大的藝術家梵高17張地圖×100幅梵高油畫浪漫手繪全頁插圖,展開梵高非凡人生畫卷這是一本令人著迷的梵高傳記,由梵高博物館官方出品,書中收錄了大量油畫、素描、歷史照片、信件、地圖,輔以靈動彩插,讓讀者跟隨梵高的足跡,深入探索他一生從Z到A的旅程。少年梵高從荷蘭南部的津德爾特(Zunzert,他的出生地)出發,在法國的奧維爾(Auvers-sur-Oise,他去世的地方)結束了人生*后的旅程。其間他穿過倫敦、布魯塞爾、巴黎、阿姆斯特丹這些歐洲重鎮,或徒步、或坐船,或乘火車、驛馬車,37年間在20座城市工作生活、駐留游歷。一路上給家人寫了無數封信,以周圍的世界為主題創作了數百幅素描和油畫。生時籍籍無名的他,zui終被認為是世界zui偉大的藝術家之一。翻開這本書,作為藝術家和普通人的梵高曲折的一生,他的艱難個人探索和那個時代的世界如畫卷般在讀者面前徐徐展開。
追逐星星和向日葵的人:給孩子的梵高傳追逐星星和向日葵的人:給孩子的梵高傳 前言
引言
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是享譽世界的著名畫家,你可能見過他的作品,如《向日葵》和《星夜》。一提到他,每個人首先就會想到“他的耳朵!”或“那個不被世人理解的可憐畫家!”
很少有人了解文森特完整的一生,而這正是本書要講述的內容。本書將帶你踏跡文森特從Z到A的人生之路:從荷蘭南部的津德爾特鎮(Zundert,他的出生地)到法國的奧維爾(Auvers-sur-Oise,他去世的地方)。我們將在荷蘭、英國、比利時和法國等國家的各地停留。死亡就意味著文森特的故事終結了嗎?不,絕對不是!很多人篤信文森特的生命仍在他的素描和油畫之中延續著。
文森特自始至終都保持著對世間萬物的好奇心:他喜歡在鄉間長時間地漫步,在陌生的村鎮中穿梭,直到某一刻,他決定離開――前往另一個村子、另一個城鎮、另一個國家。文森特憑借腳步、馬車、船只,尤其是蒸汽火車,穿行了數千千米。在那個時代,蒸汽火車是極其現代化的交通方式。文森特出生的時候(1853年),歐洲的鐵路還不完善,等到他成年,鐵路早已四通八達。雖然當時火車的速度不超過每小時50千米,但已經相當快了!
追逐星星和向日葵的人:給孩子的梵高傳 目錄
梵高的年齡 生活的城市(年份) 頁碼
0 津德爾特鎮(1853—1864) 6
11 澤芬貝亨市(1864—1866) 10
13 蒂爾堡市(1866—1868)?  ? 11
16 海牙(1869—1873)? ? 12
20 倫敦(1873—1875)? ? 23
22 巴黎(1875—1876)? ? 31
23 英國(1876)? ? 33
24 多德雷赫特市(1877)? ? 35
24 阿姆斯特丹(1877—1878)?  39
25 ? 博里納日(比利時,1878—1880) 47
27 布魯塞爾(1880—1881)? ? 52
27 埃滕鎮(1881)? ? 55
28 海牙(1881—1883)? ? 60
30 德倫特省(1883)? ? 69
30 紐南村(1883—1885)? ? 75
32 安特衛普(1885—1886)? ? 83
33 巴黎(1876—1888) ? ? 87
35 阿爾勒(1883—1885)? ? 106
36 圣雷米(1883—1885)? ? 125
37 奧維爾(1883—1885)? ? 137
追逐星星和向日葵的人:給孩子的梵高傳 相關資料
文森特留下的照片很少。這是唯一一張畫家時期文森特的照片,拍攝地為阿尼埃爾,巴黎附近的一座村莊。每到周日,那里的塞納河邊就會坐著許多人。看著鏡頭的男人是文森特的朋友埃米爾·伯納德,可惜,我們只能看到文森特的背影,看不到他的正臉。文森特不喜歡攝影,也許因為這樣他才不喜歡拍照。他認為人像攝影是“死”的,而繪畫人像充滿生命力。用他的話說,繪畫人像來自“畫家的靈魂深處”,而機器是沒有靈魂的。
后來,埃米爾以一種不同于照片和繪畫的形式――語言,為他的朋友文森特創作了一幅肖像。埃米爾的描述如下:文森特有著一頭紅色短發,留著亂糟糟的山羊胡子,他的個子雖然不高,但勝在結實;他總是一個勁兒地抽著煙斗,也總是在畫畫;他的眼神凌厲,時刻在思索著;他的想法很有意思,夢想也很遠大;侃侃而談的時候,他就會揮動雙手;文森特的缺點是很容易在談話過程中與人發生爭執,只要有人跟他的意見不一致,他就會生氣。埃米爾認為文森特就是這樣的性格。
畫展
文森特終于在巴黎舉辦了自己的畫展,就在他經常去的那家鈴鼓咖啡館(Le Tambourin)。他還和咖啡館的老板娘阿戈斯蒂娜·塞加托里(Agostina Segatori)開始約會。文森特已經深深地愛上了她,在他為她畫的肖像畫中,你可以看到阿戈斯蒂娜的模樣。她坐在鈴鼓形狀的桌邊,椅子也是鈴鼓的形狀。仔細看,你會發現墻上掛著日本版畫。老板娘準許文森特在墻上掛這些版畫,他還在鈴鼓咖啡館展出了一系列花卉作品,希望有人能買下他的畫。可是,文森特和阿戈斯蒂娜后來鬧翻了,還沒等他把畫收走,整個咖啡館連同他的畫一起就都被轉賣了。
巴黎
(1886-1888)
在巴黎
文森特一早就抵達了巴黎。他托人轉交給提奧一張字條,約好二人12點在盧浮宮見。不過,我們無法確定他們是否如約會面。隨后的大約兩年里,文森特都和提奧同住在一個屋檐下,所以那段時間他們沒有信件往來。這實在可惜,因為在巴黎的這段時期,文森特的作品發生了驚人的變化。要是能知道他當時在做什么、想什么,跟提奧聊了什么,見了哪些著名的畫家,一定很有意思!
與提奧同住
文森特和提奧同住在蒙馬特街區。文森特以前也在那里住過一段時間,只不過當時他癡迷《圣經》,無暇出游。這一次,他開始了探險。蒙馬特位于巴黎郊區的一座山上,山的一邊有著許多的菜園和風車,另一邊卻隨著巴黎城的不斷擴大而建起了鱗次櫛比的房屋和許多其他建筑。很多藝術家都住在這片區域。在蒙馬特,除了顏料店和畫廊,咖啡店和餐廳也隨處可見。因此,這里有了許多可以入畫的有趣主題。
文森特和提奧的公寓位于四樓,有一間很大的起居室和一間臥室。兄弟倆請了一位管家照料他們的飲食起居。文森特睡在走廊一處狹小的空間里。這間公寓最大的優點是能看到巴黎的景色,文森特曾多次以此作畫。提奧曾說,他們的公寓視野開闊,從這里看到的天空不比站在海邊沙丘上看到的景色遜色。
科爾蒙的畫室
許多國外的藝術家都希望能在巴黎名畫家的畫室里學藝,文森特也不例外。他選擇了費爾南·科爾蒙(Fernand Cormon)的畫室,科爾蒙的畫室里每天都有許多畫家作畫,大畫家科爾蒙本人則每周來一次,給其他畫家傳授些技巧或提些建議。文森特堅持了三四個月,這對他來說已經是一段很長的時間了。他待不下去的原因是覺得自己并沒能學到很多東西,他更愿意在提奧的家中作畫。那是文森特最后一次參與一門課程。在給朋友的信中他寫道,獨自一人的時候才能畫得更好。“這可能是我的問題。”文森特坦言。
不過,文森特在科爾蒙的畫室有非常重要的收獲――朋友。他在那里遇到了畫家保羅·高更(Paul Gauguin)、埃米爾·伯納德(Emile Bernard)和亨利·德·圖盧茲-羅特列克(Henri de Toulouse-Lautrec)。他們會相約在蒙馬特的咖啡廳或餐廳整夜探討藝術,他們為彼此畫肖像,并互相交換作品。對未來,他們滿懷雄心壯志。文森特很渴望與他們一起作畫,要是真有一個地方能讓他們一起作畫就好了!
色彩
在巴黎,文森特第一次見到了法國畫家的作畫方式,他們使用的色彩與他慣用的色彩大相徑庭。文森特過去使用的是荷蘭藝術家所偏愛的深色色調,這種情況在巴黎發生了轉變。文森特開始使用越來越多的顏色,畫風也由暗轉明。他也開始使用掃刷、點彩的技法,并靈活地運用薄涂和厚涂的方式。為了節省昂貴的顏料,他還利用不同顏色的羊毛球提前判斷色彩的和諧程度。文森特在巴黎作畫的主題比在荷蘭、比利時兩地更加豐富,他不再尋找窮人做模特,而是開始畫各種五彩繽紛的花朵。花朵比模特便宜多了,需要畫人像的時候,他也有辦法:對著一面鏡子,畫鏡中的自己。在巴黎期間,他創作了超過25幅自畫像。如果將這些自畫像一一排列,你就能發現他的作品變化驚人。
照片
文森特留下的照片很少。這是唯一一張畫家時期文森特的照片,拍攝地為阿尼埃爾,巴黎附近的一座村莊。每到周日,那里的塞納河邊就會坐著許多人。看著鏡頭的男人是文森特的朋友埃米爾·伯納德,可惜,我們只能看到文森特的背影,看不到他的正臉。文森特不喜歡攝影,也許因為這樣他才不喜歡拍照。他認為人像攝影是“死”的,而繪畫人像充滿生命力。用他的話說,繪畫人像來自“畫家的靈魂深處”,而機器是沒有靈魂的。
后來,埃米爾以一種不同于照片和繪畫的形式――語言,為他的朋友文森特創作了一幅肖像。埃米爾的描述如下:文森特有著一頭紅色短發,留著亂糟糟的山羊胡子,他的個子雖然不高,但勝在結實;他總是一個勁兒地抽著煙斗,也總是在畫畫;他的眼神凌厲,時刻在思索著;他的想法很有意思,夢想也很遠大;侃侃而談的時候,他就會揮動雙手;文森特的缺點是很容易在談話過程中與人發生爭執,只要有人跟他的意見不一致,他就會生氣。埃米爾認為文森特就是這樣的性格。
畫展
文森特終于在巴黎舉辦了自己的畫展,就在他經常去的那家鈴鼓咖啡館(Le Tambourin)。他還和咖啡館的老板娘阿戈斯蒂娜·塞加托里(Agostina Segatori)開始約會。文森特已經深深地愛上了她,在他為她畫的肖像畫中,你可以看到阿戈斯蒂娜的模樣。她坐在鈴鼓形狀的桌邊,椅子也是鈴鼓的形狀。仔細看,你會發現墻上掛著日本版畫。老板娘準許文森特在墻上掛這些版畫,他還在鈴鼓咖啡館展出了一系列花卉作品,希望有人能買下他的畫。可是,文森特和阿戈斯蒂娜后來鬧翻了,還沒等他把畫收走,整個咖啡館連同他的畫一起就都被轉賣了。
文森特還在大碗湯木屋餐廳(Grand Bouillon Restaurant du Chalet)展出了一些畫作。這是一次群展,除了文森特之外,還有其他畫家的作品。文森特對這次展覽十分滿意,不是因為他賣出了作品,而是因為高更來看了展覽。高更剛去過加勒比海的馬提尼克島,在那里創作了多幅作品,高更邀請文森特去看看他的畫作,于是,文森特便帶著提奧一起去了。提奧當場就購買了高更的好幾幅畫,并放在畫廊出售。文森特也對高更的作品很感興趣,還很敬佩他,因為高更已經見識過他夢寐以求的夢想之地。他們決定互相交換作品,高更選擇了文森特的兩幅花卉——向日葵。
再別巴黎
對提奧來說,和文森特住在一起也有麻煩,因為文森特跟誰都能吵起來。終于,誰都不愿意再來他們家了,提奧忍不住給妹妹維勒米恩寫信抱怨。有時候,提奧寧愿出去住,他在信中說自己感覺像是有兩個不同的文森特:有時,文森特是他深愛的、擅長繪畫的大哥;有時,他刻薄又自私,就像一個陌生人。對文森特來說,巴黎的生活也越來越煎熬了,他越來越討厭這座繁忙的都市。沒有畫廊愿意賣他的畫,餐廳的紅酒很倒胃口,牛排又肥又膩。他向往夢想之地:有著絢麗版畫的日本。但日本遠隔重洋,權衡之后,文森特決定去法國的南部。聽人說,那里的光線和色彩比巴黎更美。于是,和提奧共同生活兩年之后,文森特重新開始了他的旅程。他把在巴黎期間創作的200多幅作品全部留給了提奧。一個寒冷的星期天清晨,文森特坐上火車,要去尋找心中的“日本”——盡管它就在法國。
追逐星星和向日葵的人:給孩子的梵高傳 作者簡介
尼恩克·德內坎普(Nienke Denekamp)
記者,作家。著有《高更地圖集》等書。
勒內·范·布萊克(René van Blerk)
梵高博物館資-深策展人。著名藝術史學家。
繪者:
吉爾特·格拉塔馬(Geert Gratama)
兒童書籍插畫師,平面設計師。1958年出生,在呂伐登長大,并在阿姆斯特丹的格里特·里特費爾德學院學習。曾為40余本兒童書籍繪制插畫。
- >
朝聞道
- >
月亮虎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山海經
- >
推拿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