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現代儒學(第十五輯):現代視野下的莊子哲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47276
- 條形碼:9787100247276 ; 978-7-100-24727-6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現代儒學(第十五輯):現代視野下的莊子哲學 內容簡介
《現代儒學》是復旦大學上海儒學院主編的輯刊,旨在推動儒家多元傳統的研究,面向現代世界闡發儒家思想。本輯《現代儒學》主題為“現代視野下的莊子哲學”,除方克濤先生特稿《莊子與特殊主義》外,既有胡建萍、黃勇關于《論〈莊子〉中的行為對象道德相對論 》一文的學術商榷,還薈萃了袁艾、章含等知名學者的莊子哲學研究成果;胡湘農《孟子的義利之辨:對后果主義解讀的批判》、季磊《經學研究的新樣態——評丁四新〈洪范大義與忠恕之道〉》等文章會通中西,對儒學闡釋的現代化也具有較高學術價值。
現代儒學(第十五輯):現代視野下的莊子哲學 相關資料
本期《現代儒學》的主題是“現代視野下的莊子哲學”。有讀者可能會好奇,為什么“儒學”的刊物會出現“莊子哲學”的主題?事實上,這一主題恰恰體現了本刊雖然以“儒學”為名,但卻并不拘泥于儒家思想的廣闊學術視野。作為中國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莊子哲學因其豐富性與獨特性歷來備受學者關注。近年來,相關研究更可謂是層出不窮。有鑒于此,本期在有關儒家的文章之外,還特別征集并挑選了莊子哲學研究領域內部分較為前沿且具有一定原創性和代表性的成果,由我在此一并做一簡要介紹,謹供各位讀者參考。 本期“特稿”很榮幸收錄了方克濤教授(Chris Fraser)的《莊子與特殊主義》一文。作為方教授的最新力作,該文指出,盡管莊子拒斥以“固定不變的標準”來指導行為,但莊子對有關道德判斷和行為規范的思考卻不能因此被簡單地定義為“特殊主義”。相反,莊子的倫理思想結合了“情境主義”和“多元主義”的內容,不僅注重考察在不同的情境下哪些因素能夠決定行為的適當性,也特別強調對一般標準的靈活運用以及一般標準的可廢止性。文章通過分析《莊子》中“魯侯養鳥”等故事和篇章表明,莊子并沒有否認一般標準在道德推理中所能起到的輔助性作用,但理解莊子倫理思想的關鍵還是在于看到它對適應環境和在復雜多變的現實中進行靈活道德推理的關注。 在本期的第一個欄目“莊子哲學”中,陳之斌副教授的《〈莊子〉“真”義探析》揭示了《莊子》中“真”概念的獨特性。文章指出,與現代語境中代表客觀事實的“真”不同,《莊子》中的“真”包含了三個維度,分別指向道、物與人。這三種“真”共同構成了莊子眼中的“至德之世”的基礎并具有“道之‘真’是物之‘真’與人之‘真’的基礎,物之‘真’與人之‘真’是道之‘真’的邏輯展開”的內在聯系。袁艾副教授的《面對未知與無奈的勇氣:〈莊子〉論幸福生活》考察了莊子的幸福觀,闡明了在莊子看來,接納生活中的不可控因素并通過實踐“無為”獲得坦然接受而不盲目對抗命運的勇氣才是實現幸福生活的必要條件。這種獲得幸福的途徑與通過刻意追求幸福、積累幸福的構成要素的途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章含的《“夜旦之常”與“終其天年”—〈莊子〉生死觀的兩個側面》分析并調和了《莊子》中看似矛盾的兩種關于生死的主張。文章認為,莊子將生死比作“夜旦之常”是為了將作為自然歷程的生死剝離價值判斷,而提出的“終其天年”則聚焦于“禍”導致的死亡,關注的是個體如何在社會生活中保全生命和本性。從這個意義上看,“夜旦之常”與“終其天年”之間并無理論上的沖突;二者反映了莊子生死觀的兩個不同側面。王宇澄的《超越之知的兩種方向:論郭象思想的內在困境與超越可能》探討了郭象對“知”的創見,論證了郭象《莊子注》中的“知”除了代表一種負面的希求他物的能力,還作為一種超越自性的活動包含了實現“無待逍遙”的正面潛力。厘清這一點將有助于我們打通郭象“有待逍遙”與“無待逍遙”的二分框架,并以此回應支道林等人對郭象《莊》注的批評。最后,鑒于《老子》與《莊子》在思想上的緊密聯系,本欄目還收錄了趙妍妍博士的《試論〈老子〉中的慈:文本分析的視角》。該文詳盡梳理了竹簡本《老子》章十八中的“孝慈”之“慈”與章六十七中的“慈”在內涵上存在的四種差別:(1)章六十七的“慈”是單向且無條件的,而章十八的“慈”則是雙向且有條件的;(2)章六十七的“慈”是圣人具有的特質,而章十八的“慈”則指向普通個體在日用倫常中的情感傾向與行為;(3)章六十七的“慈”體現的是道之“玄德”,而章十八對“慈”的討論則是在某種相對語境中進行的;(4)章六十七的“慈”是通過“以反求正”的方式得以實現的,而章十八的“慈”則不具備這一實現途徑。
現代儒學(第十五輯):現代視野下的莊子哲學 作者簡介
復旦大學上海儒學院為復旦大學校設研究院,是從事儒學研究和傳播的學術機構,以繼承和闡揚中華文明傳統、探索江南儒學的學術精神、推動儒學現代化、確立儒家思想的全球地位為使命。上海儒學院的院長為陳來教授,執行副院長為吳震教授。《現代儒學》第十五輯由胡湘農擔任主編。胡湘農畢業于香港中文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現任復旦大學哲學學院青年副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莊子、先秦儒家、美德倫理學,在Asian Philosophy、The Journal of East Asian Philosophy等國際刊物發表論文多篇。
- >
推拿
- >
自卑與超越
- >
莉莉和章魚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