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蘇格拉底的方法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3916709
- 條形碼:9787573916709 ; 978-7-5739-1670-9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蘇格拉底的方法 本書特色
系統歸納解讀蘇格拉底的方法,指明充滿挑戰的智慧探尋之路!
本書是批判性思維領域里程碑式的作品。從蘇格拉底式提問的藝術,到邏輯推理的精妙運作,再到日常對話中的思維陷阱,本書深入剖析了我們的信念、推理和認知模式,將幫助你識破不良思維習慣,挑戰未經審視的假設,避免邏輯謬誤與認知偏見,讓你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更加理性、清醒、睿智。
祛除社交媒體中的毒素,練就理性思考的能力!
法恩斯沃斯教授有感于當今時代人們將社交媒體作為主要的交流方式,人與人之間正向有效的思維交流日益困難,社交媒體就如同古羅馬的輸水管道一樣,攜帶著一種“毒素”,使得公眾養成了急于表態、草率判斷、言辭膚淺以及暴戾發聲的習慣。他希望能以蘇格拉底為向導,幫助讀者練習面對公共議題的討論與差異立場的挑戰,矯正僵化思維,屏除固有偏見。
美國亞馬遜哲學方法論TOP3暢/銷書作者,美國得克薩斯大學法學研究主席扛鼎之作!
作為暢銷書作家,法恩斯沃斯的作品廣受讀者的好評,在美國亞馬遜“哲學方法論”暢/銷榜TOP3占據2席。法恩斯沃斯任教于得克薩斯大學,是德克薩斯大學法學院法學教授,并任約翰·杰弗斯(John Jeffers)法學研究主席,在哲學、法律和英語修辭學方面的著述頗受各方好評,精通邏輯學和推理性思考。
多位學界權威、投資人、知名媒體人鼎力推薦!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羅翔、山西大學哲學學院教授梅劍華,首都師范大學哲學系教授程廣云,長安私人資本創始人謝犁,“認真想”公眾號主理人李萬中,《華爾街日報》,聯袂推薦!
湛廬文化出品
蘇格拉底的方法 內容簡介
為什么我們總是自信滿滿,卻難以察覺自己的無知?為什么我們在爭論中總是急于取勝,而不是尋找真理?為什么我們寧愿固守偏見,也不愿直面思想的矛盾?為什么我們害怕被質疑,卻又渴望真/正的智慧?為什么我們總是覺得自己已經想清楚了一切?所有這些問題都與你的思維方式有關,實際上,你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善于思考。大約2500年前,柏拉圖描繪了蘇格拉底的對話,蘇格拉底提出問題的方式及其原因,構成了一種完整的思維方式,這就是蘇格拉底的方法,該方法不僅僅是一種技術,更是一種耐心、探究、謙遜和懷疑的行為準則,開啟了人類對智慧的追尋。在蘇格拉底方法的幫助下,你會發現,所謂的確定信念或許不過只是由未經審視的假設堆疊而成,那些看似理所當然的觀點,背后也隱藏著未曾察覺的矛盾。這是一本寫給所有人的理性思考與對話指南,幫助人們在日常活動中理解生活,如何生活,以及如何更好地生活,指引一條充滿挑戰的智慧探尋之路。一本書助你提升思維能力,學會理性思考。作者以哲學的深度,循序漸進,從基本要點、邏輯規則到自我檢驗,引用超過百則《對話錄》中的精彩辯論,向讀者介紹了「人類史上蕞偉大成就之一」蘇格拉底的問答技巧與思辨策略。
蘇格拉底的方法 目錄
前言 蘇格拉底方法的實踐之旅
**部分 理解蘇格拉底的方法
第1章 歷史和文學中的蘇格拉底
當我們研究蘇格拉底方法和他的思想時,我們所探討的是真實的他,還是文學作品中塑造的形象?沒有人知道確切的答案,不過這有時會影響我們思考問題的方式。
第2章 柏拉圖眼中的蘇格拉底
在柏拉圖的哲學體系中,存在兩個獨立的柏拉圖。一個是蘇格拉底主義者,另一個是教條主義者…前者對人類來說更為寶貴,因為它可以澄清人們對事物的理解。后者則給柏拉圖本人及其追隨者帶來了更大的榮譽,因為它能夠成為許多人道德和宗教教義的有力支撐。
第二部分 蘇格拉底方法的運作原理
第3章 蘇格拉底方法的基本要素
柏拉圖從未在論著中將老師的思想總結成“方法”,蘇格拉底也并未對自己的提問方式作過系統闡述,而是一直身體力行……若能從蘇格拉底在對話中扮演的角色出發,找出其中重復出現的要素,或將帶給您更多啟發。
第4章 一種自我審視的思考方式
自我運用蘇格拉底方法并不比在對話中實踐來得簡單。實際上,這更具挑戰性。察覺他人論點中的疏漏或許不難,但自我審視卻充滿困難…它通常有益于個人成長,但卻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帶來不適感。
第5章 相信對話的力量
蘇格拉底方法不會用更有價值的論點取代你當前的論點,而是改變你和自己的論點之間的關系。蘇格拉底方法希望你能驗證這些論點,而不僅僅是持有這些論點。
第6章 避免自負
當你提出某個論點后,蘇格拉底會設法讓你同意另一個論點,此后,他會向你說明,你所贊同的新論點與你之前所表述的不一致,這往往出乎你的意料,讓你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
第7章 通過矛盾來接近真理
我們能確定的是,如果你說了兩件事,它們不可能同時正確,那么這中間肯定存在一些錯誤。對于蘇格拉底實踐者來說,這種對錯誤的明確感知令人欣慰,甚至讓人倍感鼓舞。
第8章 找出論點背后隱藏的前提
你過于簡單地處理問題,而沒有看到它們之間的深層聯系。你過于關注那些微不足道的差異,甚至被別人的誤解所誤導。
第9章 將抽象問題與普通問題類比
這些比喻讓人們從抽象晦澀的概念中解脫出來,感覺自己回到了生活中的舒適區。這些純樸的類比仿佛還在暗示人們,普通人也可以進行哲學思考,它不是專家的特權。蘇格拉底稱:在思考更為高深的事物時,也要用你習慣的方式,就好像你在談論非常常見的事情一般。
第10章 在討論中對事不對人
我們鼓勵人們真實地提出自己的觀點,盡管這可能會面臨質疑和探究,但提出觀點的人不應受到指責。相反,我們應該感激那些敢于說出令人震驚觀點的人,因為他們愿意將自己的觀點放在桌面上,讓人們能夠理性地討論和審視。
第11章 在不確定性中探尋智慧
如果我們將蘇格拉底方法視為一種內化的思維特征,那么其首要和不變的任務就是:根除對知識的錯誤觀念。否則,這些觀念就會像雜草一樣,阻礙更好事物的生長。蘇格拉底認為實際存在的智慧和感覺自己擁有智慧的程度成反比,你越認為自己全知全能,實際上卻越無知無能。
第12章 在困境中洞察現實
蘇格拉底式的對話常以陷入困境作為結尾。他不直接闡述困境的存在,而是通過參與對話、閱讀對話讓人們更切實地面對困境。如果一場對話的目標是制造困境,而不是產生一個結論,那么哪怕對話看似毫無進展,事實上也達到了它想要的效果。
第三部分 蘇格拉底方法的日常應用
第13章 人生為何煩憂?
許多哲學家都稱,自己不能為普通人提供任何東西,但蘇格拉底并不是他們中的一員。他對如何更好地生活和照顧自己的心靈感興趣,并認為這是每個人都在面臨的問題。
第14章 如何過上美好生活?
假如美好生活就是過著有美德的生活,那么什么是美德呢?蘇格拉底認為美德是一種知識,而惡行則是一種無知。
第15章 如何像斯多葛學派一樣生活
斯多葛主義使蘇格拉底學說更具實用性,它著重探討人們該如何處理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譬如,虛榮、憤怒、恐懼、貪婪等。他們不像蘇格拉底那樣只是籠統地表示,這些問題的出現表明了知識的缺乏,而是向人們展示了如何相對應地解決這些問題。
第16章 如何在懷疑中繼續尋找真理
一種哲學認為美德是唯一真正的善,是知識的問題。另一種哲學認為,我們沒有確定的知識,對任何確定的要求的*佳反應總是更多的爭論。什么樣的人能同時持有兩種如此劍拔弩張的觀點呢?或許只有蘇格拉底本人了吧。
第四部分 創建你自己的蘇格拉底方法
第17章 構建對話背后的有力前提
你需要一個能促使自己提出優質問題、并促使對方給出優質答案的論點。若面前的原則不適用于這些操作,便需要上升至更高層次。這就像一位音樂家試圖找到一個適合歌手聲域的調子一樣。你可能會逐步提升音調,直到找到那個合適的音調
第十八章 檢驗前提的有效性
如果你想說服別人,反駁他們通常百無一用。他們會更加死硬。可以這么說,你*好對他們表示支持,而不是站在他們的對立面。你將自己定位為一個合作搭檔,尋求與他們相同的答案
后記 蘇格拉底方法的應用方式
后記 蘇格拉底方法的應用方式
蘇格拉底的方法 相關資料
人工智能時代,我們更需要蘇格拉底式的智慧,承認自己的無知才是真/正的明智,認識到知識的邊界才能節制技術主義的傲慢。歷史一而再、再而三地告誡人類,理性的狂妄和技術主義的樂觀必將帶給人類災難,善良的愿望往往鋪就了通往地獄的道路。蘇格拉底式的否定性智慧始終如牛虻一般提醒人類,無論何種時代蕞重要的美德依然是謙卑。——羅翔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第5章 相信對話的力量
哲學通常被視作解決基本問題的思想體系,但蘇格拉底的哲學論點完全不同。它忠于過程,而不是結果。蘇格拉底確實得出了一些結論,但都是臨時性的,附帶條件的。在大多數情況下,蘇格拉底會在對話中反復探討,取得進展,從未在某個問題的答案上止步不前。我們首先要掌握的是蘇格拉底實踐哲學的統一性及其廣泛傳播的事實。蘇格拉底方法與其他教學思想的不同之處在于實踐者不說教、不解釋、不責罵,也不講述,只是提出質疑。本書的大部分內容探討了這些問題的作用,以及這些問題是如何形成的,將帶領我們去向何處。本章主要探討如下問題。
蘇格拉底為什么熱衷于提問
nbsp大家已經了解了柏拉圖撰著“對話錄”的一些可能原因。我們可以問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他在結束對話錄時,總是沒有給出最終的答案。如果采用更現代一些的方式,他完全可以寫一篇序言之類的東西來對這一點加以解釋。如果有了序言,現在大概也不會有成千上萬的學術論文來解釋“對話錄”了。不過不寫序言恰恰顯示了他超凡的智慧,也為他的一般方法提供了提示和線索。柏拉圖和他筆下的蘇格拉底都喜歡發出詰問,并探討由此產生的思想。
nbsp柏拉圖作為作家的立場與蘇格拉底作為文學人物的立場是一脈相承的。柏拉圖從不會站出來表達自己的論點,而是躲在筆下的角色背后,激發讀者的好奇心。他創造了一個英雄,雖然沒有給出答案,但會激發人們去苦苦地思索,重新考慮自己的信仰和生活方式。他的言下之意是,我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才是最敏銳的,而不是在得到答案之后。在每一個層面上,對話都有助于我們進入并保持這種狀態。學習對話中的哲學思想意味著,當我們沒有閱讀對話時也能夠保持那種狀態。蘇格拉底方法的實踐者會反復對問題進行思考,他們深知每個問題都有其不確定性,也知道要重視這種不會有結果的探索。
第 2 章和第 4 章指出,蘇格拉底方法在于糾正思維本身的惡習。對免于回答“問題”的習慣就是一個例子。認識自己想法的感覺很美好。當人們在哲學中尋找答案時,常常期望能更加深入地體驗這種美妙,所以他們會在已有的思考基礎上不停拓展,或者急著去發現一些新的東西。但蘇格拉底卻不會在這方面予人便利,這似乎令人沮喪。那么,蘇格拉底哲學的智慧到底在哪里?在他看來,最緊迫的問題是,我們在不該明確事物的時候匆忙地給它下了定義,覺得自己已經了解了事物的全貌,但實際上并沒有。這就是為什么說蘇格拉底的哲學不是一套信仰體系,而是一種活動。蘇格拉底方法不會用更有價值的論點取代你當前的論點,而是改變你和論點之間的關系。蘇格拉底方法希望你能驗證這些論點,而不僅僅是持有。
問題是一種思維工具
第5章 相信對話的力量
哲學通常被視作解決基本問題的思想體系,但蘇格拉底的哲學論點完全不同。它忠于過程,而不是結果。蘇格拉底確實得出了一些結論,但都是臨時性的,附帶條件的。在大多數情況下,蘇格拉底會在對話中反復探討,取得進展,從未在某個問題的答案上止步不前。我們首先要掌握的是蘇格拉底實踐哲學的統一性及其廣泛傳播的事實。蘇格拉底方法與其他教學思想的不同之處在于實踐者不說教、不解釋、不責罵,也不講述,只是提出質疑。本書的大部分內容探討了這些問題的作用,以及這些問題是如何形成的,將帶領我們去向何處。本章主要探討如下問題。
蘇格拉底為什么熱衷于提問
 大家已經了解了柏拉圖撰著“對話錄”的一些可能原因。我們可以問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他在結束對話錄時,總是沒有給出最終的答案。如果采用更現代一些的方式,他完全可以寫一篇序言之類的東西來對這一點加以解釋。如果有了序言,現在大概也不會有成千上萬的學術論文來解釋“對話錄”了。不過不寫序言恰恰顯示了他超凡的智慧,也為他的一般方法提供了提示和線索。柏拉圖和他筆下的蘇格拉底都喜歡發出詰問,并探討由此產生的思想。
 柏拉圖作為作家的立場與蘇格拉底作為文學人物的立場是一脈相承的。柏拉圖從不會站出來表達自己的論點,而是躲在筆下的角色背后,激發讀者的好奇心。他創造了一個英雄,雖然沒有給出答案,但會激發人們去苦苦地思索,重新考慮自己的信仰和生活方式。他的言下之意是,我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才是最敏銳的,而不是在得到答案之后。在每一個層面上,對話都有助于我們進入并保持這種狀態。學習對話中的哲學思想意味著,當我們沒有閱讀對話時也能夠保持那種狀態。蘇格拉底方法的實踐者會反復對問題進行思考,他們深知每個問題都有其不確定性,也知道要重視這種不會有結果的探索。
第 2 章和第 4 章指出,蘇格拉底方法在于糾正思維本身的惡習。對免于回答“問題”的習慣就是一個例子。認識自己想法的感覺很美好。當人們在哲學中尋找答案時,常常期望能更加深入地體驗這種美妙,所以他們會在已有的思考基礎上不停拓展,或者急著去發現一些新的東西。但蘇格拉底卻不會在這方面予人便利,這似乎令人沮喪。那么,蘇格拉底哲學的智慧到底在哪里?在他看來,最緊迫的問題是,我們在不該明確事物的時候匆忙地給它下了定義,覺得自己已經了解了事物的全貌,但實際上并沒有。這就是為什么說蘇格拉底的哲學不是一套信仰體系,而是一種活動。蘇格拉底方法不會用更有價值的論點取代你當前的論點,而是改變你和論點之間的關系。蘇格拉底方法希望你能驗證這些論點,而不僅僅是持有。
問題是一種思維工具
讓我們探討幾種思維方式,以思考問題是什么。也就是說,問題作為一種思維工具是如何發揮作用的。當問題從一個人傳遞給另一個人時,它通常涉及談論或者處理某件事。有些問題簡單明了,提出的要求也沒有那么苛刻。但蘇格拉底式的問題卻截然不同,它們具有強烈的壓迫感。提出和回答蘇格拉底式的問題就像操作水泵一般,絕對不是件輕松的事情。這些問題可以揭示人們潛在的信仰,這些信仰甚至會讓被問者感到大吃一驚。逐漸地,他們對問題的理解將更加深入,遠遠超過最初的狀態。蘇格拉底源源不斷地拋出問題,它們往小里說可以盛滿一個水杯,往大里說能夠開辟溝壑峽谷。幾乎任何思想的構筑都可以視為眾多問題與回答交織的結果,更是對這一過程中漸進而堅實的力量的見證,最終在個體身上得以體現。問答的過程既是一種創造力的體現,也是一種反駁和精進的力量。
簡單來說,問題比聲明定義更有效。然而,大多數思考皆由論點、反應、擔憂、期望、滿意和遺憾等組成,我們可以以半口語化的方式描述出這些組成部分,但或多或少都具有聲明的性質。蘇格拉底方法意味著少一些聲明,多一些提問,尤其是那些在其他思維體系中預設過的問題。當你用聲明的方式進行思考和交談時,是學不到任何東西的。而當你采用提問的方式時,可能會學到很多。假如有人講了一些你不喜歡的話,那么你與其聲明自己討厭這些言語,還不如去向對方提出問題。這是什么意思?這與你之前的論點是否一致?比較而言怎么說更好?而當你說了一些令對方討厭的言語時,與其去辯解,還不如提出問題。為什么自己會這樣說?這樣一來,你放棄了堅持己見的短暫快樂,作為回報,你的論點反而會愈發
堅固。
當我們問問題時,壓力會給到回答問題的人。如果是問自己,那么就要自己承受壓力。而聲明論點則相反,它會釋放壓力。壓力令人感覺不適,所以大多數人都喜歡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和探討問題。但是沒有壓力的頭腦往往會變得松懈和退化。真正的蘇格拉底式對話是一種壓力巨大的實踐,如牛負重,萬苦千辛。但是,假如壓力不那么劇烈,也會有助于我們的健康。就像患有危險的低血壓一樣,有些人身上的“蘇格拉底式”壓力水平也過低了。思考可以幫助人們將壓力提升到適當水平。
每當提出和回答一些好的問題,你的理解就會更有深度。最好了解一下對方和自己的弱點,這樣才能更全面地去看待問題。在某種程度上,如果你持有的是蘇格拉底式的論點,那肯定會讓你樂在其中。相反,如果去傾聽別人對事物初步的認識,即使是關乎重大議題的討論,也會讓人感到乏味,因為那些論點缺乏價值和深度。你寧愿看一場像樣的辯論,或者聽一些人發表能反映他們辯論式思維過程的意見。但這是一種很難滿足的口味,會讓大多數評論員倍感壓力。因為他們從未在蘇格拉底式的壓力環境下被鍛煉過,無論是內在的精神世界還是外在的論辯技巧。這就像在高速公路上開車,你想吃東西,但又拒絕吃快餐,那就必須堅持不懈,要么離開高速公路去找其他吃的,要么自己想出一個新的解決辦法。
從上述角度來看待蘇格拉底方法,有助于保持其簡單而樸實無華的特性。歸根結底,它能幫助人們提出更多的問題,并提高問題的質量。
蘇格拉底的方法 作者簡介
【美】沃德·法恩斯沃斯 (Ward Farnsworth)
德克薩斯大學法學院法學教授,約翰·杰弗斯(John Jeffers)法學研究主席。曾任德克薩斯大學法學院院長,美國法律研究所記者,海牙伊朗-美國索賠法庭法律顧問。
身為法律研究者,法恩斯沃斯精通邏輯學和推理性思考,同時也重視抽象思想在實際中的應用。本書前作《實踐斯多葛學派》(The Practicing Stotic)獲得了讀者的廣泛好評,長居美國亞馬遜“哲學方法論”暢銷書TOP3。
- >
經典常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朝聞道
- >
莉莉和章魚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巴金-再思錄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