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中國酒文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506162
- 條形碼:9787519506162 ; 978-7-5195-0616-2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酒文化 內容簡介
《中國酒文化》是一本深入探討中國酒文化的經典之作。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酒文化在中國已有數千年的歷史,深深植根于社會的各個層面。本書從多個角度全面介紹了中國酒文化的豐富內涵,涵蓋了酒的起源、品類、傳說典故以及其與中國詩詞、音樂、書法、繪畫等藝術形式的緊密聯系。
中國酒文化中國酒文化 前言
**章悠悠酒史/ 00 /**節釀酒的起源/ 00 /
一、釀酒起源的傳說/ 00 /
二、考古與釀酒起源/ 00 /
三、現代學者對釀酒起源的看法/ 00 /
第二節中國釀酒史/ 00 /
一、黃酒的釀造/ 00 /
二、蒸餾酒的釀造/ 00 /
三、啤酒(醴)的釀造/ 0 /
四、葡萄酒的釀造/ 0 /
中國酒文化 相關資料
酒文化是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芳香獨特。“葡萄美酒夜光杯”的景色、“斗酒詩百篇”的激情、“借酒銷愁愁更愁”的比喻、“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灑脫、“莫使金樽空對月”的氣概、“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喜悅、“綠酒一杯歌一遍”的心情、“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意境、“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妙喻、“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灑脫、“牧童遙指杏花村”的悲傷、“紅酥手,黃縢酒”的苦痛、“一醉方休”的痛快……千百年來,多少文人墨客飲酒吟誦、借酒明志,留下佳作無數。曹操的“煮酒論英雄”、李白的“舉杯邀明月”、辛棄疾的“醉里挑燈看劍”、蘇東坡的“把酒問青天”、李清照的“濃睡不消殘酒”……歷史與文化同樣給了酒全新的詮釋,可見中國酒文化的源遠流長、根深葉茂。
可以說,酒文化自出現至今,已豐富發展了數千年,具有鮮明的時代烙印。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酒文化有著不同的表現。
商周時期,紂王在酒池肉林中沉溺,玩昏了頭,把江山也丟了,驗證了大禹“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之預言。
周代吸取紂王的教訓,頒布《酒誥》,開始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禁酒,不僅規定王公諸侯不許非禮飲酒,還不準百姓群飲。在這一時期,酒的主要用途是祭祀,于是“酒祭文化”出現了。
東漢獻帝建安初年,北方初定,群雄未滅。當時曹操當政,勵精圖治,練兵屯田,下令禁酒。沒想到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的是孔融。他寫了著名的《與曹操論禁酒書》,探討禁酒的是非,列舉酒的好處,說明治國不能無酒,特別指出打下大漢江山靠的就是酒,并列舉了“高祖非醉斬白蛇,無以暢其靈”“樊噲解厄鴻門,非豕肩鍾酒”“酈生以高陽酒徒,著功于漢”等論據。
秦漢年間出現了“酒政文化”,出現了專司酒務的酒吏。同時,酒與政治的沖突鮮明化。這一時期統治者站在政治的高度屢次禁酒,卻是屢禁不止。
00中國酒文化前言00三國時期,酒已經成為一種較為普及的消費品。魏文帝曹丕尤其喜歡喝葡萄酒,還把對葡萄及葡萄酒的喜愛和見解寫進詔書,告之于群臣。有了魏文帝的提倡和身體力行,葡萄酒業得到發展,使得魏晉南北朝時的葡萄酒文化日漸興起。
東晉時期,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與名士謝安、孫綽等在會稽山陰蘭亭舉行“曲水流觴”的盛會,乘著酒興寫下了書文雙絕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可以說是酒文化中熠熠生輝的一頁。
酒文化是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芳香獨特。“葡萄美酒夜光杯”的景色、“斗酒詩百篇”的激情、“借酒銷愁愁更愁”的比喻、“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灑脫、“莫使金樽空對月”的氣概、“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喜悅、“綠酒一杯歌一遍”的心情、“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意境、“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妙喻、“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灑脫、“牧童遙指杏花村”的悲傷、“紅酥手,黃縢酒”的苦痛、“一醉方休”的痛快……千百年來,多少文人墨客飲酒吟誦、借酒明志,留下佳作無數。曹操的“煮酒論英雄”、李白的“舉杯邀明月”、辛棄疾的“醉里挑燈看劍”、蘇東坡的“把酒問青天”、李清照的“濃睡不消殘酒”……歷史與文化同樣給了酒全新的詮釋,可見中國酒文化的源遠流長、根深葉茂。
可以說,酒文化自出現至今,已豐富發展了數千年,具有鮮明的時代烙印。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酒文化有著不同的表現。
商周時期,紂王在酒池肉林中沉溺,玩昏了頭,把江山也丟了,驗證了大禹“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之預言。
周代吸取紂王的教訓,頒布《酒誥》,開始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禁酒,不僅規定王公諸侯不許非禮飲酒,還不準百姓群飲。在這一時期,酒的主要用途是祭祀,于是“酒祭文化”出現了。
東漢獻帝建安初年,北方初定,群雄未滅。當時曹操當政,勵精圖治,練兵屯田,下令禁酒。沒想到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的是孔融。他寫了著名的《與曹操論禁酒書》,探討禁酒的是非,列舉酒的好處,說明治國不能無酒,特別指出打下大漢江山靠的就是酒,并列舉了“高祖非醉斬白蛇,無以暢其靈”“樊噲解厄鴻門,非豕肩鍾酒”“酈生以高陽酒徒,著功于漢”等論據。
秦漢年間出現了“酒政文化”,出現了專司酒務的酒吏。同時,酒與政治的沖突鮮明化。這一時期統治者站在政治的高度屢次禁酒,卻是屢禁不止。
00中國酒文化前言00三國時期,酒已經成為一種較為普及的消費品。魏文帝曹丕尤其喜歡喝葡萄酒,還把對葡萄及葡萄酒的喜愛和見解寫進詔書,告之于群臣。有了魏文帝的提倡和身體力行,葡萄酒業得到發展,使得魏晉南北朝時的葡萄酒文化日漸興起。
東晉時期,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與名士謝安、孫綽等在會稽山陰蘭亭舉行“曲水流觴”的盛會,乘著酒興寫下了書文雙絕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可以說是酒文化中熠熠生輝的一頁。
經過了短暫的過渡,即進入了“貞觀之治”以及一百多年的盛唐時期。在唐代,酒與文藝緊密聯系,這種現象使唐代成為中國酒文化發展史上的一個特殊時期,出現了輝煌的“酒章文化”。這一時期,酒與詩、酒與詞、酒與音樂、酒與書法、酒與美術等,相融相興,諸如“李白斗酒詩百篇”,許多與酒相關的名句都出自這一時期。“飲中八仙”之一的賀知章晚年從長安回到故鄉,寓居“鑒湖一曲”,飲酒作詩自娛。
到了元代,忽必烈入主中原,中國人的居住地大分散,地域文化逐漸形成。與此相應的“酒域文化”也隨之產生,不同地域的不同酒俗、酒禮等,豐富多彩。葡萄酒常被元代統治者用于宴請、賞賜王公大臣,還用于賞賜外國和外族使節。
在清代,葡萄酒不僅是王公貴族的飲品,在一般社交場合以及酒館里也是常見飲品。
縱觀中國酒文化的發展史,我們不難發現:在中國文化的總范疇里,一直存在著一個蘊涵豐富、完整而系統的酒文化體系。諸如:在釀酒方面,有不斷改進和提高的釀酒技術和工藝;在社會歷史方面,有歷代政府為酒的釀造和銷售所制定的各項法律法規;在地域風情方面,不同地域的不同民族有著多姿多彩的酒禮、酒俗;在詩詞歌賦方面,多少墨客騷人所寫的關于酒的詩文詞曲數不勝數,至今廣為流傳;在考古方面,出土了各類形形色色的釀酒工具和飲酒器皿;還有花樣百出的酒令、詩意濃郁的酒名等等,構成了一個博大宏偉的中國酒文化寶庫。而且,酒文化之所以成為文化園中的一朵奇葩,還在于其緊緊抓住了文眼:一個“喜”字和一個“醉”字。“喜”字派生出吉祥歡慶氛圍,酒會酒令交杯酒、滿月開業祝壽酒、謝師寄名壯行酒……真可謂無酒不成宴、無酒慶不烈;“醉”字更是酒的精華,漢高祖斬白蛇、 “灌夫罵座”、“貴妃醉酒”、“沉醉不知歸路”、“酒不醉,不能畫”、武松十八碗酒醉上景陽岡,武術中有醉拳,詞牌中有“醉花陰”“酒泉子”。酒還有雅俗共享之魅力:從綠林好漢的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到紅樓麗人的猜迷酒令,一杯泯恩怨,醉生夢死。而酒區別于其他飲品的一個因素,卻是它的政治性。古有越王勾踐“簞醪勞師”,戰國時期“魯酒薄而邯鄲圍”,楚霸王項羽的鴻門宴,宋太祖的“杯酒釋兵權”,還附生出蒙汗酒、毒酒。許慎在《說文解字》里提過:酒既可制造吉利,又可制造兇光。正可謂“醉里乾坤大,壺中日月長”,酒見證了人間的恩恩怨怨、千年絕唱。酒的歷史和酒文化將伴隨著人類歷史不斷演繹、不斷豐富,創造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為了讓更多讀者了解中國酒文化,了解中國文化,我們特地編撰了這套經典文化系列叢書以饗讀者。本書作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中華民族悠久的酒文化為主線,運用生動樸實的語言詳盡地介紹了中華的美酒趣聞,其涉及美酒溯源、制作方法、傳說、典故及文化內涵等諸多方面,集趣味性、知識性與文化性于一體。飽覽此書,猶如暢游浩瀚的中華美酒長河,不亦樂乎!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朝聞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巴金-再思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史學評論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