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柳慕曾日記(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十一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643291
- 條形碼:9787550643291 ; 978-7-5506-4329-1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柳慕曾日記(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十一輯)) 內容簡介
本書記錄了清末蘇州府吳江文人柳慕曾十年生活史,其中可見出對晚清文士身份體認、知識結構始于宗族統緒之形塑,并在時代變局下逐漸變易與轉型。勝溪柳氏的法度禮制、宗族脈 系是柳慕曾讀書應舉志業和社會關系形成的基石;家學流衍與師承授受合一,促進了桐城派在柳氏宗族的傳承;以日記戒責自省以師儒希圣、去私改過,則是其宗族軸心下文化人格的 具體表現;從日記所記述十年間柳慕曾對科舉的投入與游離、著述及旁及之學可見出其從帖括詞章到經世實科、由通經到致用的學術興趣轉向;《了盦日記》反映了柳慕曾閱讀視野重 心由科舉制藝逐漸向近代報章和時人子史雜著轉移。
柳慕曾日記(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十一輯))柳慕曾日記(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十一輯)) 前言
柳慕曾(1869—1918),字幼卿,一字翰臣,號巳仲,晚署自訟,別號無涯、了庵,亦作無瑕、了憨。江蘇吳江勝溪人,近代革命者柳亞子的叔父。通岐黃,旁及天算、輿地之學,兼擅書法;清末例貢生,候選中書科中書,入民國任縣議員、財政審查等,為設立初等小學、創開女學風氣之先驅。柳慕曾生平正處光、宣之交,宗族勝溪柳氏又屬分湖三大世家,實為晚清江南文人士紳之代表。蘇州博物館藏《了庵日記》,為柳慕曾作于光緒十一、十三至十六、十八至二十年的日記(1885—1894),跨域其十七歲至二十六歲,其中記載了其日常起居、活動交游、進習舉業等情況。
本文以整理柳慕曾《了庵日記》原稿內容為中心,分析江南地方宗族網絡、家學淵源、桐城文脈、禮法俗例等交織中形成的個體觀念、情感與生活狀態,并通過考察柳慕曾的學術理念、閱讀視野、知識結構等建構與漸變,研究晚清地方文士身份與知識的沿承與調整,及其在時代變局中轉向近世的重塑。
一、 晚清江南鄉紳的形塑:
柳慕曾日記(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十一輯)) 目錄
晚清文士身份、知識的承衍與革變(代前言)
整理凡例
光緒十一年乙酉(1885)
光緒十三年丁亥(1887)
光緒十四年戊子(1888)
光緒十五年己丑(1889)
光緒十六年庚寅(1890)
光緒十八年壬辰(1892)
光緒十九年癸巳(1893)
光緒二十年甲午(1894)
附錄一:柳無涯先生追悼錄
附錄二:柳慕曾詩
柳慕曾日記(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十一輯)) 相關資料
三月初一日(4月15日)晴朗,風甚厲。上午錄文一首。下午寫字四頁,讀文五遍。夜間看生文一首,讀詩廿遍,讀文五遍,刻圖書兩方,一“麗卿”,一“幼堂”。“幼堂”一方刻來甚是得意。
初二日(4月16日)陰寒,風如昨。上午錄文一首。下午至蘭生處閑談,寫字一頁,看生文兩首。夜間看生文一首,因心緒不清,不耐久坐,但雜沓翻閱而已。庭中白山茶初開,弱質經風,大有不勝之態。因移置室中,且便賞玩,其豐神娟秀,足令意移。夜間燈光之下,花影更是可愛,至足樂也。
初三日(4月17日)陰,微雨,傍晚微晴。夜則星斗爭輝,未卜來朝可杲杲日出否?上午看《近思錄》兩頁及恕甫窗課。張元之先生所改。下午寫小楷一頁,錄文一首,讀文五遍。夜間看恕甫窗課,讀詩廿遍,錄文一首。
初四日(4月18日)天果晴。偶步春郊,但見桃紅與柳綠爭妍,舞蝶偕游蜂角戲。鶯啼燕語,耳中一片春聲;日暖風和,眼底一團春意。暮春之樂,夫復何言?上午閱《近思錄》兩頁,理《詩經》十頁,讀文五遍。下午寫小楷一頁,至蘭生處閑談。傍晚寅哥自莘溪還,知二母舅病已漸痊,甚是欣慰。夜間讀文五遍,因精神疲乏,早睡。
初五日(4月19日)淡晴。上午寫隸書兩頁。下午寫小楷半頁,刻圖書兩方,一陰文“游志六藝”,一陽文“松陵巳仲手墨”。極其得意。夜間讀文八遍,又刻圖書一方,陽文“雕蟲小技”。太覺平淡,不甚愜意。
初六日(4月20日)晴,甚暖。作文一篇,題:“分人以財”兩句。夜間作詩一首,題:“花王得王字”。刻名號圖書兩方。
初七日(4月21日)晴,傍晚陰,風聲甚厲。上午謄文一篇、詩一首。下午刻圖書兩方。皆陰文,一“文人多癖”,一“心與白云閑”。夜間讀文五遍。
初八日(4月22日)晴和。夜來憑欄眺望,見天上半輪明月,庭中一帶名花,月映花而倍凈,花得月而愈妍。徘徊久之,命人作天際真人想。此境此情,正人生不可多得時也。上午看《近思錄》兩頁,理《詩經》十頁。下午至蘭生處閑談,讀文五遍。夜間看《惟是堂稿》及《四書大全》,刻名號圖書兩方。
初九日(4月23日)晴,較昨日更暖。作文二首,切問書院課,題:“《詩》云‘王赫斯怒’兩節”。夜間錄文兩首,傍晚至蘭生處閑談,后至枕上又作詩兩首。題:“‘陣前金甲受降時’得‘降’字”。
初十日(4月24日)晴。作文一首,詩一首,前題。下午蘭生來閑談。夜間閱《清承堂印譜》十數頁即睡。
十一日(4月25日)晴,甚暖。上午謄文一首、詩一首。下午至蘭生處閑談,看生文兩首,又謄文一首、詩一首。夜間刻圖書兩方。陰文一“巳仲所作”,一“寅伯手墨”。傍晚接到恕甫寄來圖譜一張,系姚師為渠所刊者,蒼勁挺秀,自成一家,翻閱久之,不覺技癢,但珠玉在前,固當自愧耳。
三月初一日(4月15日)晴朗,風甚厲。上午錄文一首。下午寫字四頁,讀文五遍。夜間看生文一首,讀詩廿遍,讀文五遍,刻圖書兩方,一“麗卿”,一“幼堂”。“幼堂”一方刻來甚是得意。
初二日(4月16日)陰寒,風如昨。上午錄文一首。下午至蘭生處閑談,寫字一頁,看生文兩首。夜間看生文一首,因心緒不清,不耐久坐,但雜沓翻閱而已。庭中白山茶初開,弱質經風,大有不勝之態。因移置室中,且便賞玩,其豐神娟秀,足令意移。夜間燈光之下,花影更是可愛,至足樂也。
初三日(4月17日)陰,微雨,傍晚微晴。夜則星斗爭輝,未卜來朝可杲杲日出否?上午看《近思錄》兩頁及恕甫窗課。張元之先生所改。下午寫小楷一頁,錄文一首,讀文五遍。夜間看恕甫窗課,讀詩廿遍,錄文一首。
初四日(4月18日)天果晴。偶步春郊,但見桃紅與柳綠爭妍,舞蝶偕游蜂角戲。鶯啼燕語,耳中一片春聲;日暖風和,眼底一團春意。暮春之樂,夫復何言?上午閱《近思錄》兩頁,理《詩經》十頁,讀文五遍。下午寫小楷一頁,至蘭生處閑談。傍晚寅哥自莘溪還,知二母舅病已漸痊,甚是欣慰。夜間讀文五遍,因精神疲乏,早睡。
初五日(4月19日)淡晴。上午寫隸書兩頁。下午寫小楷半頁,刻圖書兩方,一陰文“游志六藝”,一陽文“松陵巳仲手墨”。極其得意。夜間讀文八遍,又刻圖書一方,陽文“雕蟲小技”。太覺平淡,不甚愜意。
初六日(4月20日)晴,甚暖。作文一篇,題:“分人以財”兩句。夜間作詩一首,題:“花王得王字”。刻名號圖書兩方。
初七日(4月21日)晴,傍晚陰,風聲甚厲。上午謄文一篇、詩一首。下午刻圖書兩方。皆陰文,一“文人多癖”,一“心與白云閑”。夜間讀文五遍。
初八日(4月22日)晴和。夜來憑欄眺望,見天上半輪明月,庭中一帶名花,月映花而倍凈,花得月而愈妍。徘徊久之,命人作天際真人想。此境此情,正人生不可多得時也。上午看《近思錄》兩頁,理《詩經》十頁。下午至蘭生處閑談,讀文五遍。夜間看《惟是堂稿》及《四書大全》,刻名號圖書兩方。
初九日(4月23日)晴,較昨日更暖。作文二首,切問書院課,題:“《詩》云‘王赫斯怒’兩節”。夜間錄文兩首,傍晚至蘭生處閑談,后至枕上又作詩兩首。題:“‘陣前金甲受降時’得‘降’字”。
初十日(4月24日)晴。作文一首,詩一首,前題。下午蘭生來閑談。夜間閱《清承堂印譜》十數頁即睡。
十一日(4月25日)晴,甚暖。上午謄文一首、詩一首。下午至蘭生處閑談,看生文兩首,又謄文一首、詩一首。夜間刻圖書兩方。陰文一“巳仲所作”,一“寅伯手墨”。傍晚接到恕甫寄來圖譜一張,系姚師為渠所刊者,蒼勁挺秀,自成一家,翻閱久之,不覺技癢,但珠玉在前,固當自愧耳。
十二日(4月26日)晴,驟熱。上午刻圖書兩方,一陰文“丈石山房”,一陽文“巳仲”。寫隸書兩頁。下午讀文十五遍,至蘭生處閑談。夜間刻圖書一方,陰文“巳仲曾觀”。甚是得意,看生文一首。
十三日(4月27日)晴,更熱于昨。上午寫小楷半頁,下午又寫半頁,熱極而倦,至蘭生處談,倦稍解,然終覺心緒不清,春天豈真非讀書時耶?翻閱《清承堂印譜》,略覺乏味。夜間刻圖書一方。陰文“松陵柳慕曾之印”。甚為愜意,然時已十一點鐘矣,即睡。
十四日(4月28日)陰,傍晚始霽,夜間又雨。上午看《八銘初集》。下午寫小楷,未及兩行,適大姊自莘來,遂輟寫。傍晚刻圖書兩方。皆陽文,一“雕蟲小技”,一“巳仲”。夜間酒興太好,不覺酣飲,早睡。
十五日(4月29日)晴,風甚狂,下午稍息,天氣頓冷。上午以近日所刻圖書印成一紙,寄于恕甫,傍晚接渠回札,謬加獎評,且約十七日來溪賞牡丹,杯酒言歡,固是生平第一樂事,不禁引領而望。下午至蘭生處談,與蘋叔對弈,傍晚同來瑞荊看牡丹,姚黃魏紫,凡卉懷慚;國色仙香,俗腸頓化。如此清福,正人生不易得時也。夜間又因酣飲,但談笑而已。
柳慕曾日記(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十一輯)) 作者簡介
柳慕曾,清末蘇州府吳江文人,其日記記述了他對科舉的投入與游離,呈現出晚清文士通經學古同時現代性的萌蘗與波動。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我與地壇
- >
山海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推拿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