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以教育、科技、人才支撐廣東現代化建設研究(奮力建設現代化新廣東研究叢書)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8177960
- 條形碼:9787218177960 ; 978-7-218-17796-0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以教育、科技、人才支撐廣東現代化建設研究(奮力建設現代化新廣東研究叢書) 內容簡介
本書是以教育、科技和人才三要素為重點研究廣東現代建設的專著。全書從宏觀戰略角度出發,結合廣東省教育現代化發展新形勢、新任務,展現教育、科技、人才三要素與廣東現階段發展的關系,直面廣東當下教育、科技面臨的挑戰與困難,并論述了未來應如何在科技創新、人才培育等開啟新篇章,對于進一步把握廣東人才強省和科技興省的戰略決策、推進廣東現代化建設新高度具有積極的參考意義。
以教育、科技、人才支撐廣東現代化建設研究(奮力建設現代化新廣東研究叢書) 目錄
**章 教育、科技、人才的國家戰略與廣東部署
一 教育、科技、人才戰略:“中國式現代化”的應有之義
1.“中國式現代化”必然實現高質量教育發展
2.“中國式現代化”必然實現高水平科技創新
3.“中國式現代化”必然實現人才高品質發展
二 教育、科技、人才戰略的邏輯關系
1.發揮科技自立自強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的先導性作用
2.重視教育發展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的基礎性與先導性作用
3.促進人才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的主體性作用
第二章 砥礪奮進,廣東開創教育強省新局面
一 各級各類教育加快發展
1.學前教育
2.義務教育
3.高中教育
4.職業教育
5.高等教育
6.特殊教育
7.終身教育
二 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
1.深化教育管理體制改革
2.深化課程教學體制改革
3.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
三 扎實推進教育信息化、國際化發展
1.廣東教育信息化改革發展
2.廣東教育國際化改革發展
第三章 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加快推進廣東省教育現代化
一 直面挑戰:認識廣東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的新形勢
1.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
2.充分認識廣東推進教育發展的新要求新挑戰
二 躬身入局:把握廣東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的時代使命
1.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2.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培養體系
3.增強教育現代化對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引領力和支撐力
三 攻堅克難:落實廣東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的時代任務
1.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
2.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
3.推動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第四章 闊步篤行,廣東科技強省邁上新臺階
一 戰略科技力量實現新突破
建設高水平創新平臺2.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
3.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二 “十年磨一劍”加強基礎研究
1.加大基礎研究投入
2.重視科研人才培養
3.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
4.借力大灣區,構建基礎科研合作新格局
三 從科技強到企業強、產業強、經濟強
1.夯實企業創新主體“地基”
2.打通科技成果轉化“閉環”
3.構建良好創新生態
第五章 堅持科技自立自強,建設更高水平科技創新強省
一 優化科技創新環境,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1.完善產業環境制度建設
2.完善金融生態環境建設
3.培養發揮全民創新意識
二 加大科技創新投入,集聚科技創新人才
1.完善科技創新資金保障機制
2.持續深化改革,保障資金投入規模
3.集聚創新關鍵人才
三 激發創新主體活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1.進一步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
2.發揮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特有優勢
3.加快科技創新成果轉化
四 拓寬科技發展視野,錨定國際科技創新合作樞紐
1.加快建設國家科學中心與科技創新中心
2.加快形成開放互通、布局合理的區域創新體系
3.堅持著眼全球配置一流科創資源,深度融入全球創新網絡
第六章 奮楫揚帆,廣東開辟人才強省新篇章
一 人才是國家興盛之本
1.人才是自主創新的關鍵力量
2.人才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高地
3.人才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體現
二 堅持人才強國戰略
1.堅持黨對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
2.堅持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
3.堅持“四個面向”
4.堅持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
5.堅持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
6.堅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三 奮力開創新時代人才強省建設新局面
1.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和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成效突出
2.健全“引育用留”機制,匯聚多方英才
3.重大人才專項和人才工程成為靶向引才育才重要抓手
第七章 堅持人才引領驅動,建設世界高水平人才創新高地
一 人才引進與流動
1.以廣闊視野集聚國內外人才
2.以國家重大需求為導向引進緊缺型人才
二 人才培養與開發
1.回答好為誰培養人、怎樣培養人的問題
2.完善人盡其才的使用機制
三 人才評價與激勵
1.完善人才評價
2.激發人才創新創造力
四 人才服務與保障
大力營造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良好環境2.保障人才待遇,健全完善人才服務機制體系
第八章 以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支撐廣東現代化建設
一 理論引領:堅持科學理念指導
1.樹立大教育觀
2.樹立大科技觀
3.樹立大人才觀
4.樹立系統觀念
二 體制機制保障:創新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
1.創新一體化發展的整合體制機制
2.創新一體化發展的動力體制機制
3.創新一體化發展的保障性體制機制
三 過程管理:做好一體化發展的全過程管理
1.強化規劃引領
2.注重教育、科技、人才領域的資源銜接與合作管理
3.加強后期考核評估管理
主要參考文獻
后 記
以教育、科技、人才支撐廣東現代化建設研究(奮力建設現代化新廣東研究叢書) 相關資料
3.培養發揮全民創新意識
創新文化來自創新意識。培養全民創新意識,重視將人們的創造性改造為能力,有利于廣東實現建設更高水平科技強省的目標。
實施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行動。全面提升青少年科學教育水平,激發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強其科學興趣、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育一大批具備科學家潛質的青少年群體,為加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夯實人才基礎。將弘揚科學精神貫穿于育人全鏈條。堅持立德樹人,實施科學家精神進校園行動,將科學精神融入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活動,激勵青少年樹立投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遠大志向,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實施科技創新后備人才培養計劃。建立科學、多元的發現和培育機制,對有科學家潛質的青少年進行個性化培養。開展英才計劃、少年科學院、青少年科學俱樂部等工作,探索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科技創新后備人才貫通式培養模式。深入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完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
實施農民科學素質提升行動。開展高素質農民和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加強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基地、高素質農民培育示范基地等農民科學素質提升平臺建設。開展農民職業技能鑒定和技術等級認定,加大高素質農民、農村電商技能人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經營者的培訓力度,培養大批適應鄉村振興和現代農業發展需求的人才。加強農村科普體系建設。完善農村科普基礎設施,強化農村中學科技館、鄉村學校少年宮等建設,提高流動科技館、科普大篷車的巡展頻率,建設一批科普教育基地。
實施產業工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大力強化技能創新。開展“眾創杯”“創客廣東”等創業創新大賽以及廣東省職工職業技能大賽、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勞動和技能競賽等多層級、多行業、多工種的勞動和技能競賽。建設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發揮企業家提升產業工人科學素質的示范作用。弘揚企業家精神,提高企業家科學素質,引導企業家在愛國、創新、誠信、社會責任和國際視野等方面不斷提升,做創新發展的探索者、組織者、引領者和提升產業工人科學素質的推動者。鼓勵企業積極培養使用創新型技能人才,在關鍵崗位、關鍵工序培養使用高技能人才。
實施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提升行動。加強科學素質教育培訓。貫徹落實《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公務員培訓規定》,完善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教育培訓機制,把科學素質教育作為領導干部和公務員教育培訓的長期任務和重要內容。加強前沿科技知識、全球科技發展趨勢學習,突出科學精神、科學思想培養,增強把握科學發展規律的能力。大力開展面向基層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的科學素質培訓工作。在考核錄用中落實科學素質要求。不斷完善領導干部和公務員考核評價機制。在公務員錄用考試、領導干部和公務員任職考察等工作中,強化科學素質有關要求。
以教育、科技、人才支撐廣東現代化建設研究(奮力建設現代化新廣東研究叢書) 作者簡介
劉燕,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其他項目十余項。代表性成果有專著《當代中國社會轉型時期的價值重構》,論文《“中國模式”:挑戰與提升策略》《權力與資本的“聯姻”:形成機制與對抗策略》《中國轉型模式:一個制度經濟學的分析視角》《俄羅斯轉型教訓與啟示:基于制度陷阱問題的分析》《競爭與超越:意識形態戰略規劃與策略選擇》等。
禹世波,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二體千字文
- >
莉莉和章魚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史學評論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