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生態文明建設的廣東實踐及路徑研究(奮力建設現代化新廣東研究叢書)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8178165
- 條形碼:9787218178165 ; 978-7-218-17816-5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生態文明建設的廣東實踐及路徑研究(奮力建設現代化新廣東研究叢書) 內容簡介
本書是關于生態文明建設實踐的研究論著。全書圍繞生態文明的核心概念,深入剖析廣東在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進程中的成就與挑戰,特別關注氣候變化應對、綠色能源轉型、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修復等方面的實際操作。書中探討了廣東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策略和路徑,涉及政策制定、法律保障、市場機制和公眾參與等多個維度,為環境保護等社會議題貢獻了廣東方案,是環境學、城市規劃和政策制定領域的重要參考讀物。
生態文明建設的廣東實踐及路徑研究(奮力建設現代化新廣東研究叢書) 目錄
引 言
**章 廣東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基礎與重大意義
一 廣東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基礎
(一)新生態自然觀
(二)新經濟發展觀
(三)新生態系統觀
(四)新民生政績觀
二 廣東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意義
(一)是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廣東落地生根的必然要求
(二)是確保廣東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的應有之義
(三)是厚植廣東實現高質量發展綠色底色的必由之路
第二章 廣東生態文明建設的突出成就、典型樣板和歷史經驗
一 廣東生態文明建設的突出成就
(一)生態治理成就
(二)污染防治成效
(三)能源利用和結構轉型升級
(四)生態文明制度體系逐步建立
(五)生態效益日益轉化為民生福祉
二 廣東生態文明建設的典型樣板
(一)提升森林質量的深圳樣板
(二)城鄉一體綠美的珠三角模式
(三)綠美保護地的南粵工程
(四)廣東綠道建設
(五)古樹名木保護的惠州經驗
(六)全民愛綠、植綠、護綠的肇慶方案
三 廣東生態文明建設的歷史經驗
(一)以滿足人民群眾需求和獲得人民群眾認同為根本
(二)健全制度保障與提升生態文明理念齊頭并進
(三)因時因地探索生態文明建設創新性路徑
(四)多元主體協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第三章 推進廣東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布局
一 推進廣東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目標
(一)優化綠美廣東的空間布局
(二)建設陸海統籌的秀美山川
(三)打造城鄉協同的美麗家園
二 推進廣東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原則
(一)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二)人民至上、增進福祉
(三)求真務實、科學綠化
(四)系統謀劃、分類推進
(五)群策群力、久久為功
三 推進廣東生態文明建設的現實挑戰
(一)資金渠道比較單一并受地方財政影響較大
(二)環保技術和人才隊伍建設有待強化
(三)生產、生活、生態用地存在空間沖突
(四)環保意識有待加強
(五)政策引導不明確導致政策落地困難
(六)區域協調度低影響共治合力的形成
第四章 充分發揮廣東生態文明建設的綜合效益
一 提高廣東生態文明建設的經濟效益
(一)提高經濟效益的必要性分析
(二)提高經濟效益的可行性分析
(三)提高經濟效益的可能路徑
二 增強廣東生態文明建設的社會效益
(一)增強社會效益的必要性分析
(二)增強社會效益的可行性分析
(三)增強社會效益的可能路徑
三 挖掘廣東生態文明建設的文化價值
(一)挖掘文化價值的必要性分析
(二)挖掘文化價值的可行性分析
(三)挖掘文化價值的可能路徑
第五章 提升廣東生態文明建設治理水平
一 加快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
加強環境保護的法規建設(二)建立健全環境治理機構體系
(三)促進多元主體參與環境治理
二 健全自然資源管控制度
(一)堅持自然資源管控的問題導向和系統思維
(二)建立健全自然資源管理機制
(三)加強自然資源管控領域的科技攻關和技術創新
三 完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一)加大生態保護補償力度
(二)探索多樣化生態補償方式
(三)完善生態保護補償評估與管理機制
四 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一)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積極探索
(二)創新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可能路徑
第六章 強化廣東生態文明建設組織保障
一 以黨的領導為核心
(一)強化政治引領
(二)搭建服務平臺
(三)加強多方聯動
二 以政策引導為抓手
(一)完善財政優先保障機制
(二)健全綠色金融政策體系
(三)優化社會資本參與機制
三 以科技創新為動力
(一)完善創新體制機制
(二)推動“四鏈”深度融合
(三)強化數據賦能作用
四 以宣傳引導為支撐
(一)線上與線下相結合
(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三)多元主體共同參與
主要參考文獻
后 記
生態文明建設的廣東實踐及路徑研究(奮力建設現代化新廣東研究叢書) 相關資料
(一)堅持自然資源管控的問題導向和系統思維
自然資源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發展的關鍵性生產要素。廣東自然資源儲量巨大、種類豐富、分布廣泛,對自然資源的管控不僅關乎廣東生態文明建設的治理水平,同時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多個領域的安全發展?梢哉f,廣東的自然資源管控工作是一個龐大復雜的系統工程,想要科學、統一、有效地推進自然資源管控制度絕非易事。而問題導向和系統思維則是廣東破解自然資源管控制度難題的“金鑰匙”,其有效彌補了只關注結果而忽視過程、只關注局部而忽視整體的目標思維的局限性,具有重要的方法論意義。堅持問題導向和系統思維,繼續科學合理運用好這一方法論,必將對廣東實現自然資源全要素管控、健全自然資源管控制度這項重大而深刻的工程起到積極而扎實的推動作用。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我們要增強問題意識,聚焦實踐遇到的新問題、改革發展穩定存在的深層次問題、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要“把握好全局和局部、當前和長遠、宏觀和微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關系”,“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等。A廣東省委、省政府在健全自然資源管控制度時,始終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戰略部署,以問題導向和系統思維助推自然資源管控。一方面,“問題意識和問題導向是捕捉與解答現實問題的精要所在”B。廣東始終關注自然資源管控的薄弱環節,聚集自然資源管控中出現的重點、難點問題,找尋問題出現的深層根源,從而針對問題迅速補齊短板,持續深化自然資源的管控工作。如2017年4月,廣東國土資源廳在開展17宗礦業權清理整改工作中,發現全省各類自然保護區范圍的矢量數據不準確、不齊全,有關部門信息化和數據共享工作不夠徹底等問題。對此,廣東國土資源廳立足問題、標本兼治,通過多種渠道收集了自然保護區范圍的矢量數據,迅速形成了全省自然保護區邊界矢量數據庫,及時提供給省環保部門使用,并將其納入土地和礦業權審批信息系統,有效避免礦業權與自然保護區重疊設置問題。另一方面,廣東擺脫“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局限思維,牢固樹立系統思維,從認知水平、行為慣性、制度重構等方面全面轉變,讓機構改革和山水林田湖草治理在化學反應中產生最大乘數效應,既注重制度政策的耦合關聯,也發揮部門的協同效應B,使自然資源管控制度與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之間形成治理合力。如廣東財政廳在推進自然資源管控工作時,始終踐行“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理念,堅持以重點項目為引領,推動韶關市廣東粵北南嶺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項目、梅州市廣東南嶺山區韓江中上游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項目,爭取中央資金、統籌用好省級現有資金支持自然資源管控。項目實施以來,沿線生態環境質量改善顯著。2020年,韶關市被國務院通報表彰為“環境治理工程項目推進快,重點區域大氣、重點流域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的地方”;梅州市完成生態保護修復總面積465平方千米,2021—2022年全市16個地表水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100%,全面消除地表水劣Ⅴ類水體。
(一)堅持自然資源管控的問題導向和系統思維
自然資源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發展的關鍵性生產要素。廣東自然資源儲量巨大、種類豐富、分布廣泛,對自然資源的管控不僅關乎廣東生態文明建設的治理水平,同時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多個領域的安全發展。可以說,廣東的自然資源管控工作是一個龐大復雜的系統工程,想要科學、統一、有效地推進自然資源管控制度絕非易事。而問題導向和系統思維則是廣東破解自然資源管控制度難題的“金鑰匙”,其有效彌補了只關注結果而忽視過程、只關注局部而忽視整體的目標思維的局限性,具有重要的方法論意義。堅持問題導向和系統思維,繼續科學合理運用好這一方法論,必將對廣東實現自然資源全要素管控、健全自然資源管控制度這項重大而深刻的工程起到積極而扎實的推動作用。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我們要增強問題意識,聚焦實踐遇到的新問題、改革發展穩定存在的深層次問題、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要“把握好全局和局部、當前和長遠、宏觀和微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關系”,“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等。A廣東省委、省政府在健全自然資源管控制度時,始終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戰略部署,以問題導向和系統思維助推自然資源管控。一方面,“問題意識和問題導向是捕捉與解答現實問題的精要所在”B。廣東始終關注自然資源管控的薄弱環節,聚集自然資源管控中出現的重點、難點問題,找尋問題出現的深層根源,從而針對問題迅速補齊短板,持續深化自然資源的管控工作。如2017年4月,廣東國土資源廳在開展17宗礦業權清理整改工作中,發現全省各類自然保護區范圍的矢量數據不準確、不齊全,有關部門信息化和數據共享工作不夠徹底等問題。對此,廣東國土資源廳立足問題、標本兼治,通過多種渠道收集了自然保護區范圍的矢量數據,迅速形成了全省自然保護區邊界矢量數據庫,及時提供給省環保部門使用,并將其納入土地和礦業權審批信息系統,有效避免礦業權與自然保護區重疊設置問題。另一方面,廣東擺脫“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局限思維,牢固樹立系統思維,從認知水平、行為慣性、制度重構等方面全面轉變,讓機構改革和山水林田湖草治理在化學反應中產生最大乘數效應,既注重制度政策的耦合關聯,也發揮部門的協同效應B,使自然資源管控制度與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之間形成治理合力。如廣東財政廳在推進自然資源管控工作時,始終踐行“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理念,堅持以重點項目為引領,推動韶關市廣東粵北南嶺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項目、梅州市廣東南嶺山區韓江中上游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項目,爭取中央資金、統籌用好省級現有資金支持自然資源管控。項目實施以來,沿線生態環境質量改善顯著。2020年,韶關市被國務院通報表彰為“環境治理工程項目推進快,重點區域大氣、重點流域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的地方”;梅州市完成生態保護修復總面積465平方千米,2021—2022年全市16個地表水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100%,全面消除地表水劣Ⅴ類水體。
2023年,時任廣東省財政廳廳長戴云龍指出:“近年來,廣東在農田改良、森林撫育、濱海濕地修復、水土流失和礦山治理等自然資源管控方面都取得顯著成效。廣東的萬里碧道建設、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計劃、美麗海灣建設以及礦山綜合整治等,都在全國起到示范性作用。”毋庸置疑,問題導向和系統思維作為廣東自然資源管控的科學方法,在健全自然資源制度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為進一步健全廣東自然資源管控制度,或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發揮問題導向和系統思維的作用。第一,明確目前自然資源產權制度、自然資源資產管理模式、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制度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如產權制度不健全、有償使用制度不統一、統計核算制度不全面等問題,找到問題產生的深層根源和本質要素,從而突破、解決自然資源管控制度的瓶頸。第二,以系統思維綜合管理、整體保護,在科學規劃、規范管理、健全制度、保障投入等方面一體發力,加強源頭預防環節、過程控制環節的全方位管控,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之間的關系,實現各類自然資源與人口、環境的協調發展,提高自然資源與經濟、社會的協同性,注重三者之間異質共存、功能互補和生命互惠的關系。第三,實現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體系、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制體系、自然生態空間保護修復體系、自然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體系、自然資源精準高效配置體系、自然資源法治監督體系的有機統一。
(二)建立健全自然資源管理機制
“自然資源管理是幫助實現自然資源最優化配置等目標而開展的一系列管理措施,但卻涉及生態環境、人類健康、社會文明等方方面面,科學、合理、有效地進行自然資源管理關系到人類未來的可持續發展。”而自然資源管理機制則是實現自然資源科學管理、高效配置的根本支撐,也是反映自然資源管理情況的基本依據。廣東自然資源管理機制的建立健全對于完善自然資源管控制度,從而提升生態文明建設的治理水平至關重要。黨的十八大以來,廣東在建立健全自然資源管理機制方面持續發力,2018年廣東根據《中共中央關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和《廣東省機構改革方案》正式設立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其設立是一場系統性、整體性、重構性變革,深刻表明廣東已經將自然資源管理機制工作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整體戰略層面。
近年來,廣東始終關注自然資源管理機制工作,強調要“建立自然資源資產的多部門協同監管機制,推動跨部門、跨區域監管資源共享”,并提出了整合資源管理職能、加強環境監測與評估、推動生態修復和保護及林業保護等管理辦法。能夠看出,廣東在建立健全自然資源管理機制方面作出了諸多努力并取得了顯著成效。第一,在創新自然資源資產管理模式的實踐工作中,廣東深刻意識到“自然資源管理體制的核心問題是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問題”C。為進一步響應國家關于自然資源產權制度改革的號召,廣東不斷探索“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權和監管權分離的自然資源資產管理方式”D。2020年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印發《廣東省推進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推進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并在2021年印發《廣東省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清查試點實施方案》,率先在全省范圍開展包括土地、礦產、森林、濕地、草地、海洋6類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清查試點工作,并在2022年開展全省變更清查試點工作。A這種管理方式不僅有效地保障了廣東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保護,促進自然資源的公平合理利用,而且科學地提升了廣東自然資源管理的透明度和效率,增強公眾對廣東自然資源管理的信任度。第二,在自然資源管理辦法方面,廣東不斷根據自然資源情況革新和完善自然資源管理辦法,以實現更為規范和可持續的自然資源管理,這為廣東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例如,廣東省林業局在2021年7月和2022年1月分別印發了《廣東省林業局關于林木采伐的管理辦法》和《廣東省林業局造林管理辦法》的通知,進一步明確采伐限額管理、采伐許可證管理、采伐規范管理等林木采伐的具體制度,以及根據現實情況提出了造林的任務管理、項目管理、作業設計、施工管理、撫育管護等多方面制度內容。這兩則管理辦法旨在建立和完善林木采伐和造林項目的管理制度,將森林培育、保護和采伐等環節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一個統一、協調的管理體系,以確保森林資源的合理利用、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第三,在自然資源管理理念方面,廣東著力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實施全要素、全周期、全方位和資源資產資本“三位一體”管理,推進自然資源總量管理、科學配置、全面節約、循環利用。如在2022年3月,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印發的《關于全面推進自然資源高水平保護高效率利用的意見》就明確強調,要對土地、海洋、森林、水、濕地、礦產等主要自然資源進行科學管理,全周期覆蓋調查監測、確權登記、產權權益、規劃管制、保護修復、開發利用、審批服務、執法監督等自然資源管理全過程,運用經濟、法律、行政等多種手段綜合施策,省市縣鎮上下協同聯動。
廣東蘊含豐富的自然資源,如何更為合理、有效地管理自然資源對于充分發揮自然資源的經濟、社會與文化效益顯得尤為重要。為進一步提升自然資源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學性,廣東或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完善自然資源管理機制。第一,完善自然資源管理部門的分工合作機制。既要明確各級機構在自然資源管理中的職責和權限,避免管理工作的交叉和重復,也要確保各個環節的協調配合,落實共同責任機制,推動跨部門、跨區域監管資源共享。第二,加強自然資源管理人才隊伍建設。自然資源管理工作需要具備相關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人才,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可以加大對自然資源管理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力度,提供良好的培訓和發展機會,提高管理人才的工作素質和技能水平,使其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以適應日益復雜多變的自然資源管理需求。第三,進一步細化和優化自然資源管理流程。落實預研、立項、起草、征求意見、審查、批準、復審等標準全生命周期各環節質量管理和進度要求,建立完善業務司局聯絡制度、標準制修訂臺賬和每月通報制度、定期工作調度制度、標準化工作年報制度,加大對自然資源的日常管理,強化標準實施監督。
生態文明建設的廣東實踐及路徑研究(奮力建設現代化新廣東研究叢書) 作者簡介
石德金,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王生導師,一直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專注于馬克思主義國家理論和中國意識形態等問題的研討。在《學術月刊》《文史哲》和《學術研究》等重要學術刊物發表論文30多篇,發表合著3部,專著1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2項,省部級項目2項,廳級項目1項,參與國家重大項目5項,參與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報告項目1項。主要承擔本科公共必修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碩士研究生公共選修課《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以及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碩士、博士研究生原著研讀等相關課程的教學。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山海經
- >
回憶愛瑪儂
- >
經典常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